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如果不是 的 提醒,我可能想不起来还有这样一个节日。看到有人用调侃的语气说“到读书日才想起该读的书都没有读”,我倒是以为设定读书日的意义正在于此——提醒读书。读书也是需要提醒的。所有的节日都是这样吧。母亲节,父亲节,记者节,护士节,情人节……并非只是让人们在节日之时才去感恩、 、表达,而是一种温馨提示,让人们有所触动。肺炎疫情从1月底爆发持续到现在整整三个月了。除了初三、高三毕业班的学生因面临中考、高考复了学,其它年级,从幼儿园到大学,仍没有明确的开学日期。大四的学生可能网上论文答辩直接就毕业了,连毕业照都没有机会拍;大部分学生继续宅到过暑假也不是没有可能……这时候,上网课是一回事,读书是另一回事。我看到有人在这个疫情假期读了二三十本书,还有个牛人完成了两本书的书稿。每天都在读书的人,每天都有很多事要做的人,一定不会觉得疫情期间禁足在家无聊。一定不会发出“太无聊了”的短吁或者长叹。有个朋友说他从来不担心女儿的学习,因为“她阅读量在那里”。这是一份令人欣赏的自信和淡定。他女儿还在上小学,虽然成绩只能算中游,但在他的影响下读了很多书。小孩子书读多了,养成阅读的习惯了,理解力、洞察力、学习力也就慢慢有了。我见过很多喜欢阅读的同龄人,也见过很多喜欢阅读的孩子,套用一句话,“他们的运气都不会差。”不论我们在手机上刷了多少篇 文章,听了多少本书,都无法代替捧一本书(包括电子书)来读。我至今没有购买某读书会的会员,是因为体验到自己读书是一回事,听别人讲书是另一回事。听别人讲书,用一句俗话来说,就像是“吃别人嚼过的馍”。读书这件事,别人无法替代。除非整本书读给你听。除非像蒋勋讲《红楼梦》那样精彩。同样是讲红楼,白先勇讲的我就完全听不下去。当然,偶尔我也会在喜马拉雅搜索某一本书,听完整地朗读的那种。不是讲书稿,不是某个人嘚吧嘚吧讲梗概,不是为了推销书籍的那种。当然,如果实在读不下去,觉得累眼,听别人讲讲也是好的,毕竟也是知识的输入。如果有余力,还是“亲自”读书的好。上周,第一次在“多抓鱼”上买书。这是一款买卖二手书的APP。我很想买一本陶杰的《杀鹌鹑的少女》。这本书已经不再版,我不想在淘宝买影印本,就想看看哪里能买到二手书。恰好有人推荐了多抓鱼,我就上传了“到货提醒”的信息。知道这本书,是因为那段流传甚广的话:当你老了,回顾一生,就会发觉:什么时候出国读书,什么时候决定做第一份职业,何时选定了对象而恋爱,什么时候结婚,其实都是命运的巨变。只是当时站在三岔路口,眼见风云千樯,你作出选择的那一日,在日记上,相当沉闷和平凡,当时还以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杀鹌鹑的少女》一直在预订中,至今没买到。期间有几次平台提醒到货,但立刻被别人买走。平台的预订规则中还有“集鱼”,类似于积分机制,想买缺货的书,还需要集齐多少条鱼的资格。《杀鹌鹑的少女》,需要18条鱼。光有钱不行,还需要鱼。怎么集鱼呢 买书,同时也卖书。买书得鱼少,卖书得鱼多。我决定把家里的书做做减法。那些读过了的、没有收藏和传承价值的、不会一读再读的书,放在多抓鱼上卖掉。不但可以回收资金买新书,还可以“集鱼”,给架上的书做断舍离。一举多得。以前我会觉得家里藏书多是件好事,恨不得也拥有半壁书山。去过乌镇木心故居,想法就变了。好像是陈丹青还是谁写过,木心没有藏书,他看过的书都在脑子里。在美国给学生讲《文学回忆录》,就是凭大脑记忆。那时候又没有互联网可以搜索查阅任何资料。书买了四本。《生活良方》已经读完,柏邦妮的《像邦妮一样爱你》在读,另两本书是《电影剧本写作基础》(美,悉德·菲尔德著)和《张岪与木心》。在KINDLE上同时在读的是《我的财富观——安德鲁 卡内基自传》。都是好书。好书太多了。日日都是读书日。推荐文章
关心读书,不止读书日
哪个瞬间让你觉得读书有用
读过的书很多都忘记了,读书还有什么用呢
读书,从来都是自己的事
世界读书日:我为什么要求你读书
谢谢你在看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527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哀歌
下一篇: 那些年抄写过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