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去了金亮老师的茶舍。
这是两个多月来走的最远的地方了,距我家七公里。
上次去还是上年秋天,也是下午。
清心茶舍院子里的桂花开得正香,斜阳的余晖照在沂河上,在二楼露台透过蔷薇枝条望出去,一切都很美好。
品了茶,聊了天,听了露台上风铃的低吟,拿了一把心仪的茶壶,选个主人杯,已到黄昏。出来时,见樱花也开好了,只觉万物自得,只想岁月静好。
茶舍为何名曰“清心”,我没问过。似乎也不必问。
只这两个字,也就懂了。
《马太福音》里说,“清心的人有福了。”
十几岁的时候,读过一则小品文。说一把茶壶的壶盖上有五个字——清心也可以。五个字均匀分布,组成一个圆形。
无论把哪个作为第一个起始字,后来的内容都能与之构成一句逻辑严谨、工工整整的话,品茶的意味就是一首回文诗,横读竖读都通:
清心也可以
心也可以清
也可以清心
可以清心也
以清心也可
这是一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汉字的妙不可言。
1983年,黄日华、翁美玲版的《射雕英雄传》上映。
我们家当年还没有电视机,想看《射雕》就得去邻居家。好在当年连续剧只在周六晚上更新两集,大家也都住平房,社会也还沿袭着“远亲不如近邻”的伦理。
有一集,江南七怪中的几人命丧桃花岛,只剩柯大侠一人。
郭靖等人赶到,只见死去的二师父还是四师父留书“杀我者乃……”,字没写完就一命呜呼,只写了一横一竖,给别人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愚钝的郭靖误以为是黄药师所杀,要跟黄蓉分手。一横一竖,死去的师父肯定是要写东邪的东呀——那时候,东不是这样写,而是繁体字的“東”。
杀害师傅的凶手的女儿,怎么还能在一起呢 而且一定要找黄药师报仇。
那一集演到这里就“且听下回分解”了。真是等得着急啊。
又过了一周还是几周,聪明的黄蓉离开郭靖后调查出了真相。郭靖固执地认为“一横一竖”是没写完的“東”,却忘了“西毒”的“西”前两笔也是一横一竖。
只因师父们死在桃花岛,便以为是黄药师所为,郭靖真的是冤枉未来的岳父了。
在郭靖的单纯,黄蓉的聪慧,西毒的阴险,东邪的高傲之外,“東”和“西”这两个汉字,也让我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也是《射雕英雄传》里,我印象最深的情节之一。
刘心武写过一篇文章,《十首足矣》。
“学会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诌”,意思是唐诗宋词学得越多越好。作家刘心武则说,不用那么多,十首就够了。
当然这是讨巧的说法。金克木还写了本书,叫《书读完了》呢,读了才知道,他的意思是不论东方西方,所有的文化、所有的书都无出一个范畴,你把那个范畴里几本基础的书读通,就一通百通,相当于读了天下所有的书。
那“十首足矣”的诗,我只列名目,不会背的人应该不多,只要受教小学教育:《游子吟》(孟郊),《清明》(杜牧),静夜思(李白),《登鹳雀楼》(王之涣),《乐游原》(李商隐),《春晓》(孟浩然),《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悯农》(李绅),《朝发白帝城》(李白),《回乡偶书》(贺知章)。
当今在小学阶段的语文课本上,向学生推荐背诵的古诗就有七八十首之多 吧
十首肯定不足矣,每个人都可能会选出自己的十首。比如我的十首,可能包括《咏鹅》,《春江花月夜》,《春望》,还有《梦游天姥吟留别》,《登幽州台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别人,也一定有自己的所好。
但这十首诗,从孝悌,从人生乐趣,从乡愁,从境界……每一首都妇孺皆知,都耳熟能详,都张口即来,也都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甚至源深流长。
去宁夏沙坡头,是一个暑假。
那里是腾格里沙漠的东南边缘,集大漠、黄河、高山、绿洲为一处,具江南景色之秀美,有西北风光之雄奇。
在前往滑沙场的一处平台上回望,是横跨黄河的"天下黄河第一索"。如果你愿意,甚至可以想象到“九曲黄河”的意境。蓦然,就看到王维的雕塑——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置身大漠边缘,此情此景此诗,立刻涌上心头。
那一瞬间,也只有中华文化真是博大精深之感受了。
可能每个人都有“信手涂鸦”的习惯。比如要试用一只新笔,要试试有没有水,要写写画画,有段时间,我拿过纸笔信手涂鸦,最喜欢写的“长河落日圆”。
还有段时间,喜欢写“云清清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还有,再年轻的时候,喜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还有,再年轻一点的时候,喜欢“无边落木萧萧下”,也喜欢“莫听穿林打叶声”,还有,还有……
那些,一个个的瞬间,都能感受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所在。
这样的瞬间,在此次疫情中又增加了浓重的一笔,日本人在捐赠给中国的物资包装箱上印有的文字——
“山川异域,岁月同天”。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
还有,还有……
上文:无论别人怎样
推荐:从前不懂诺亚方舟
谢谢帮点一下 在看~~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充满了无穷的魅力。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不喜欢传统文化,只是还没有接触到,或者是说理解的不够深刻。相信随着时间的发展,喜欢中华传统文化的人会越来越多。
遇见民乐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对民乐有着很深的误解。一直认为和西方乐器相比,传统的民族乐器上不了台面,不够高雅,甚至有些粗俗。直到我看到一部影视作品。在这部作品中,音乐学院把学习民乐的同学和学习西方乐器的同学分开管理,处处打压学习民乐的同学。可这些同学并不认为自己所学的乐器就比不上其他同学。于是,在领导来视察的时候,他们和另外一部分同学决定在领导面前比试一下,赢得那一方获得最后的演出机会。最后,民乐班的同学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了这次比试的胜利。同时也赢得了西洋乐同学的认可。其实,对民乐的偏见和误解一直都是存在的。觉得难登大雅之堂。其实,音乐类型本身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民族乐器也有着自己非常独特的魅力。尤其是电影中民乐同学参加一次漫展的一段,当时他们的演出也是赢得了满堂喝彩。可见,只要给民族乐器更多的机会和展示的舞台。民乐同样可以用其独特的魅力征服观众,受到大家的认可和喜爱。这部电影让我更好的认识了民乐,喜欢上了民乐。
绝美诗词 其实诗词很早之前就有接触。这可以追溯到上小学的时候,甚至更早。但是当时真的没有认识到诗词的魅力。更多的是把他当成一种压力。老师要检查背诵,考试的时候需要默写。不要说喜欢了,甚至是有些抵触。但是当工作了之后,才开始慢慢了解到诗词的魅力。我第一次没诗词的魅力震撼到是因为一部网络小说,当中的主角穿越去了另外的一个时代。被一些人看不起,非要和他对诗。当时主角背出了多首千古名句,其实这些诗词我们大多也都读过。只是在书中的情境之中第一次被这些诗词深深打动。从此,我也开始喜欢诗词文化,平时有空的时候也会买来一些书籍翻翻看看。只是这次,我不再是机械的背诵,而是更用心的感受诗词中所传达的情感。
总结 中华传统文化种类多样,各有各的魅力,每一项都值得我们花费更多的精力慢慢了解,悉心体会。希望之后有更多的人喜欢上传统文化,推广传统文化。让这些艺术瑰宝更好的传承下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525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无论别人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