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去买糁。
这是两个多月来,第一次外买早餐。糁(拼音Shen,临沂人读Sa),简单说是一种用肉汤熬制的粥。通常有牛肉糁,鸡肉糁。配上新炸的油条,很多人戏称,这是“临沂人标配早餐”, 岁月沉淀的味道。
鸡肉糁眼下很少见了。临沂城内最有名的几家糁馆,做的都是牛肉糁。
我刚参加工作时,经常两班倒,甚至是三班倒。两班倒是早7点上班、下午4点下班,下午4点上班、深夜12点下班;三班倒再加一个“大夜班”,简称“大夜”,是深夜12点工作到早上7点。
十八九岁的青春年纪,总是睡不饱觉,上这种班现在想起来还觉得痛苦。
回想当年,最幸福的时光,不是干了多少活,出了多少力,流了多少汗,而是下了大夜班,早上六七点钟,或者提前完成班产量的四五点钟,跑到解放路新华印刷厂门口的糁馆,喝一碗热气腾腾的鸡肉糁。
是30年前的事了。偶尔还会怀念起某个寒冷的早晨,那一碗糁的温暖,仿佛可以慰藉所有的劳累和辛苦。
早上排队买糁的队伍显得比春节以前更长。
停下车,走近了,才意识到排长队的原因。人们站得稀稀拉拉,保持大约1米的距离,毕竟仍处于疫情期间。
糁馆还专门派了个工作人员维持秩序。不断提醒大家保持距离,她手里拿个额温枪,并没有去测量哪个人的体温,显得煞有介事。有个看上去显然是老主顾的人,打完糁,笑着说“形式主义”。
她也笑,“不这样人家不让开门呢……哎,你们别太靠前了,站得远点,哎呀再这样人家,人家就得让关门了。”她动手把排队靠得太近的人往后拉了拉。
我看到有观点说,此次疫情可能会对社会生活产生好的一面,包括戴口罩的人会多起来,还有养成了排队的习惯、保持一米线距离的习惯、勤洗手的习惯……等等。
当然会有例外。
本来排队排得好好的,后面有个男人嚷了句,“哎,怎么都不往前 ”
前面的人还没反应过来,他径自插队,排在他后面几个人跟着也插到前面。一时队伍就乱了。有人嚷着让他们排队,有人默不作声。
我排队买糁,觉主排在另一队买油条。他先买好站在路边等我,自然把“队伍”里发生的事看得一清二楚,就让那个插队的人“排后边去”……
我听到的时候,俩人就已经争执得很大声了。
一个说:“别人都在排队……”
另一个说“我这不是排的吗 你算老几 ”老和几之间夹着个脏字,此处不可描述。
“你插队就不对!就是说你的!没个数!”个和数之间也夹了脏字,觉主显然被插队还说脏话的人惹怒了。声音立刻高了起来。
……
我一看,俩人脸红脖子粗的,赶紧叫停。令觉主住嘴,别多说话。
以前做过沟通风格测试,我是那种在面对冲突时会选择逃避的人,也很怕别人起冲突。
看他们那架式,很像要打起来的样子。如果他们动手,我是上去帮老公扯人家头发呢还是假装不认识
虽然戴着口罩,我看到那人的后脑勺和侧脸。看出那也是个中年人,头发很油腻,看样子就很让人讨厌。何况还插队。
可是,要是两个中年男人打起来,不管你是插队不守规则的那个,还是维持秩序自以为对的那个,是不是都很难看 要是被别人拍视频发到网上,说何时何地何人因买早餐大打出手……就更有“好戏”看了。
至于嘛
值得吗
那几个插队的人插队成功,并没有回到队尾。糁馆也没有因为他们插队不卖给他们糁,毕竟他们更有“资格”维护队伍秩序。
回家的路上,我就跟觉主说:“你说说,你值当得吗 生一肚子气。”
“我一点都不生气。”
“你看上去就在生气。多管闲事。”
“他就不对!我不该说他吗 !”
“该。他插队不对,你说了,他不听,就不要再坚持了。”
“我这次提醒他,他下回再想插队可能就会寻思寻思,就改了。”
……真自以为是啊。
瞧,这件事,就成功地变成了我跟他之间的争论,因为一个素不相识的人。
我要不是有“千万不要生气”的大法护身,真的也要生气了。我知道——
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别人。
生气是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
生气是拿自己的错误处罚别人。
我跟觉主说:“咱都是中年人了,要修‘心平气和’”。
很多年前,我就立志要成为“一个心平气和的老太太”。
“我告诉他别插队,他应该这样说:‘哦,对不起,不好意思……’”
“哎呀,那是你以为的‘应该’。你能改变人家吗 ”
……
“一个人不能改变另外一个人。一个人也不能控制另外一个人。你改变不了别人,也不负改变别人职责。”这是我这些天经常挂在嘴上的话。
同样的话,前几天我也跟我爸爸说过。自从他使用微信越来越熟练,经常读到别人推送给他的文章,常用“正能量”和“负能量”进行区分,同时也给别人贴上“正负能量”的标签。
觉主在外面“路见不平一声吼”,正能量行为吧,他在我爸眼里是负能量的,因为他在家人群里发过类似“外国的月亮更圆”的文章。我爸就想改变他,找了本书让他读,还说“一定要改变他”。
我把书拿回家,一个让读,一个坚决不读。我夹在中间,开始可真难为死了。
后来我就不管了。因为想通了。
人和人之间发生冲突和矛盾,通常是因为“想改变别人”的念头特别强烈。他们忽视了“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
“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这也是NLP12条前提假设里的第一条。
正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不同、甚至是巨大的差异,才构成这个世界的多姿多彩和奇妙。尊重别人的不同,尊重别人的信念、价值观和信条,才能有人与人之间良好的沟通和关系。
我想通了,在“一个人不能改变另外一个人”之外,还需要告诉他们一件事:无论别人改不改变,都不要影响自己心情。
你不能因为对方跟你的观点不一致、意见相左,不听你的,就生对方的气、动怒。无论对方怎样,你都可以保持自己,做到“成功快乐轻松满足”。
回到那个买早餐插队还强词夺理的人,你提醒他,已经尽到维护公序良俗的社会责任了,对方如你理想说“抱歉对不起我没注意”很OK,对方坚持“我是对的”,你也没必要让冲突升级不是 闭嘴就是了,当对方是三季人就是了。
无论别人怎样。
这世界上只有三件事:自己的事,别人的事,老天的事。
自己的事自己承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别人的事由别人负责,不要试图改变别人,无论别人怎样,都不要影响自己。
老天的事老天说了算,很多事老天自有安排。
区分、清晰世界上的三件事,会减少人生中99%的烦恼。
买糁的场合不排队、不守规则,真的无所谓。这种人,一定会在别的时间、别的地方付出代价。
你看疫情期间,隐瞒疫情国家旅行史致使他人隔离者,不按规定居家隔离且外出跑步不戴口罩者……不都得承担他们应该承担的后果
无论别人怎样。
上文:总 有 些 恐 惧 需 要 战 胜
推荐:千万别跟“三季人”较劲儿
可以用以下成语表达:我行我素、特立独行、坚定不移、刚愎自用、自行其是。
1、我行我素
【拼音】wǒ xíng wǒ sù
【释义】行:做;素:平素,向来。指不受外界影响,按自己向来的行事方式去做。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译文】“君子在他当下的地位去做事,不羡慕他职位以外的。平素富贵,做富贵该做的事;平素贫贱,做贫贱该做的事;平素夷狄,做夷狄该做的事;平素患难,做患难该做的事。君子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没有不安然自得的呀。”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
【示例】“他夫妇二人还是毫无闻见,依旧是我行我素。”——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2、特立独行
【拼音】tè lì dú xíng
【释义】行;行为。也泛指特殊的,与众不同的。普遍形容人的志向高洁,不同流俗。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
【例句】曾经年少,特立独行,叛逆不羁。如今站在青葱岁月的尽头,看离别摇曳生姿,过往渐行渐远。
3、坚定不移
【拼音】jiān dìng bù yí
【释义】稳定坚强,毫不动摇;不放弃。
【出处】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记?文宗开成五年》:“坚定不移,则天下何忧不理哉!”
【译文】“稳定坚强,毫不动摇,那天下何必忧愁治理不好呢。”
【用法】补充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例句】我们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乘风破浪,坚定不移地建设四个现代化。
4、刚愎自用
【拼音】gāng bì zì yòng
【释义】愎:任性;刚愎:强硬、固执;自用:自以为是。指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听不进一点儿别人的意见。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二年》:“其佐先縠,刚愎不仁,未肯用命。”
【译文】“他(中军将荀林父)的副手先縠强硬、固执,不肯接受命令。”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十分固执自信。
【例句】他想起李玉亭所说荪甫的刚愎自用来了。他决定了主意不跟着荪甫跑了。——茅盾《子夜》。
5、自行其是
【拼音】 zì xíng qí shì
【释义】做自己认为对的事,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一般用作贬义。
【出处】周恩来《政府工作报告(一九五四年)》:“他们在工作中往往自行其是,不尊重上级的统一领导,不注意遵守请示报告制度。”
【用法】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十分固执。
【例句】做事不能自行其是,最好听听别人的意见。
——坚定不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525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总有些恐惧需要战胜
下一篇: 感受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那些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