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马,在济宁工作。80年代就认识。我不知道算不算朋友,也不好意思称人家是朋友。在我的认知里,朋友是必须经双方“确认”过的。你称我是朋友,我才好称你是朋友,不然,只是你一个人的自作多情。加了微信几乎就没聊过,他从来不发微信。我还以为他早就把我拉黑或删除了。同龄人像我这样每天都会发几条朋友圈的,比较少见。这是自我的感觉,也是自我的检讨:是不是太聒噪了 朋友圈发太多了 别人会怎么看我 从早餐开始,还有可能是遇见的一朵花,一棵草,一片云……所思所感所悟都有可能“晒”到朋友圈。这样真的好吗 早饭后去我妈家,给父母看了部队子弟群里一个姐姐发的视频。拍的是她父母在家里做健身操。我爸一看笑了,叫出了老战友的名字,还说,哎哟人家老两口身体真好,90多岁了。啧啧称赞。我给他们看视频的意思是肺炎疫情严峻,你们出不了门,可以在家做做运动。我爸说可以做“五行健身操”,马上找出一个光盘。家里的DVD居然还能放出来。我爸跟我妈就站在客厅里,在电视机前跟着做操。我跟着做了一节,忍不住拍了十几秒他们做操的视频。我妈一边做动作,一边不忘警告我,“你可不准胡乱发。”如果我妈不警告我,可能我就拍视频发朋友圈或微信群了。结果只发到了家人群里,供我妹妹他们欣赏。那天,我想写篇关于武汉的文章,一时找不到五年前拍的照片,就搜索了自己的朋友圈。果然都在——发朋友圈,是为了忘却的记忆。我还曾经写过《发朋友圈,其实是为了学习》。真是煞有介事。老马,很罕见地在微信上打了个招呼,问出没出去转转。我说去了趟超市。他又问我:你不怕 我一时不解他是问我去了趟超市怕不怕还是对这次的疫情感不感到害怕。就说,大年初一我爸感冒发烧去医院检查,害怕了一下,其他时候还好。又说:也没什么好怕的。这几天,每天下午都去滨河散步。小区北门出去,穿过斑马线,下去就是滨河步行道。沿河边向东,通常我们会走到凤凰广场再折回,来回大概五六千步。昨天出门散布的时候,发现大门有人值守了。前一天我还发朋友圈,说我们小区“大概是为数不多最后知后觉的小区”,没想到隔了一天,车辆只许出不许进,哪怕是小区业主,开车出去再回来,也得把车停在外面。好在小区外面有非常开阔的停车带,临时停百八十辆车没问题。这说明什么 是不是疫情形势更严峻了 不然3日很多单位就上班了,怎么连我们这种之前没有物业的小区都有人来管了呢 说不怕,心里没有隐隐的担忧,是假的。看看阴霾的天空,虽然戴着口罩,也想到过“病毒该不会通过空气传播吧”这样的问题。从外面回到家,用酒精喷洒了鞋子拿到阳台,外套也挂在阳台上通风,口罩扔进洗手间里密封的垃圾桶,门把手喷酒精……洗手。其实,这几天我感冒了一次。早上起来嗓子有疼痛感,轻微咳嗽。像我这么敏感的人,当然会想到:天啊,可千万不是被感染了吧 我接触过谁 谁接触过我 会不会 ……家里没过期的药只有止咳糖浆。大年初三小区南边泰和街上的社区诊所已经开门。医生很淡定地说,可能是感冒了,问我对什么药过敏,给开了甘草片和头孢。乖乖吃了两天药,每天喝大量的茶,症状全消。就觉得又增强了一点抵抗力,似乎又没有什么可怕的了。也怕,也不怕。心情大概就介于这两者之间吧。怕,是好事,有所畏,有所惧。乖乖听专家的,遵医嘱,戴口罩,勤洗手,不出门,不接触污染源……只要不空气传播,就是安全的。不怕,也是好事,相信疫情可控,相信自己的安全的,相信自己身体倍儿好,牙好胃口好吃嘛嘛香……即便感染了肺炎,没有症状,病毒自行消失,身体产生抗体。也说不定。怕,有用吗 有用。能让人有危机意识,产生危机感。我听到附近有小区高音喇叭在循环播放着什么,字正腔圆的男声,很有紧迫感,甚至觉得真的到了非常时期。我读到一家企业老板给员工的信里提到《波斯尼来生存报告》,马上找来读了一下,也想到了是不是要做好“过苦日子的准备 ”这场疫情,难道是对我说过“我不曾经历苦难”的惩罚吗 不怕,有用吗 有用。能让人放松心情,以平常心过日子,保持正常的生活节奏,该干嘛干嘛,该吃吃该喝喝,该读书读书,该学习学习,养精蓄锐……是时候亮出骆玉笙的那句京韵大鼓了,唱的是:“重整河山待后生。”看了《别告诉她》。这是前段时间院线刚刚上映过的新片,讲述了一个充满矛盾的故事:亚裔女孩比莉在纽约长大,家人得知奶奶罹患癌症,计划不向奶奶说出实情,用回国参加表弟婚宴的方式与奶奶团聚。但比莉认为知道自己的病况是奶奶的人权。影片展现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思维方式的不同。看到最后,我觉得观众应该会认同中国社会的传统处理方式:不告诉罹患重症的人,千方百计隐瞒病情。影片最后,彩蛋的方式告诉观众,奶奶后来又活了六年。如果拿到诊断结果就告诉患者真实病情,精神和意志可能一下子就垮了,正如片中所言:很多癌症病人不是病死的,而是被吓死的。害怕,恐惧,是一种情绪。疫情之下,很容易产生这些心理反应。有个朋友在微信上跟我说,她很多天都睡不好觉了,想到人民医院看看,又觉得这个时候去医院是自找麻烦。我不是专业的心理医生,也不好给她什么建议,就转给她几篇关于失眠的文章。说里面有很多方法,“总有一款适合你”。大概她看我写过失眠的文章,觉得我也经常很晚睡,“同病相怜”吧。我自己很少午睡的一个原因,可能是多年养成了没有午休的习惯,也可能是怕白天睡饱了,晚上更容易失眠。如今,即便是某个晚上失眠,我通常也不会焦虑。会有N多种方法解决,或者就干脆不睡好了。我不觉得一个人一定要睡饱八个小时,人和人不同,我睡六个小时足够了。晚上12点多睡,早上7点多钟起,也算是“自然醒”了。疫情之下,人也很容易焦虑。我觉得此时更需要区分好三件事:自己的事,别人的事,老天的事。管好自己的事,少管别人的事,老天的事老天自有安排。管好自己的事,不给别人、给社会添麻烦,就是好事。面对疫情你怕不怕 就,也怕,也不怕吧。“挺住,意味着一切。”相关文章:多看几部灾难片了解疫情
疫情教给我们的
疫情之下,更要有积极的心态
待到春风起,武汉欢迎你
这句话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是试探您对她爱的程度,希望听到深刻爱她的语言,让您表态;第二种可能是她心底里有点疲倦感,曾经想到过没有您的日子里......,,也希望听听您如果没有她的感受......,如此而已。希望您这段时间多多关心、呵护她,让她更加温暖、更加快乐。祝你们幸福。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521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多看几部灾难片了解疫情
下一篇: 假如生命还有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