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重塑自我》:全世界最幸福的人谈幸福

过山龙 2023-07-28 04:08:58

1看到作者介绍,我不禁哑然失笑。尼尔 帕斯理查是加拿大人,《重塑自我——如何成为一个很幸福的人》这本书的作者。介绍他的资料是这样描述的:“尼尔不仅是全世界最幸福的人,还是哈佛大学的MBA,沃尔玛高管,TED演讲家之一、积极性和领导能力培训专家,他为谷歌等世界500强企业做幸福力培训。”“全世界最幸福的人”,是谁评出来的 联合国吗 官宣的吗 全世界70亿人口,谁能证明他就是“最幸福的人” 这不科学,也没道理。他比非洲大草原上围着火堆唱歌的土著幸福多少 又比偏远山区呼吸着新鲜空气编织着草帽的少数民族妇女幸福多少 还是比正在举行婚礼的一对新人、刚刚生下宝宝的妈妈更幸福 ……幸好,我是在看完这本书以后才发现网上对作者的介绍。如果对作者带着某种成见,估计看他的书也像戴了有色眼镜、用挑剔的眼光。并非抬杠。对《广告法》稍微有点了解的人都知道,什么“行业第一品牌”、“冠军品牌”、“全国销量第一”、“只卖最好的家具”……统统不合规,除非你能拿出证据,用数据和事实说话。我对“全世界最幸福的人”这一说法的质疑,可以看成是职业习惯。2书是出版社寄来的。作为“书评人”,感谢相关出版社编辑的信任,人家是“云中谁寄锦书来”,我经常会发出“快递谁寄新书来”的感慨。2019年,我在读书、写书评方面实在是做得不尽如己意。好在,2020年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我今天已经在读今年的第二本书了。此前,读过很多本关于“幸福”的书籍,会唱很多首关于幸福的歌,听过哈佛大学网上的“幸福公开课”,也写过多篇关于幸福的文章,我自己对幸福也得出些许肤浅的看法和结论,包括:“幸福是一种感觉”;“假装幸福,就会越来越幸福”;“幸福是一种能力”……等等。我不记得读过的关于幸福的书里,是不是有类似的句子和观点。不管那些谈幸福的书是如何写的,最终变成我自己的信条和价值观,才是关键。关于幸福的书,多读几本也无妨。它会提醒你一些事情,让你把已经遗忘的其他作者的观点重新梳理一番,让你重新检视自己的幸福观。读《重塑自我》这本书时,我就是这样想的。3幸福的人一定都有着“积极的心态”。我们可以把《重塑自我——如何成为一个很幸福的人》当成是一本工具书。作者在书里讲了很多案例,也传授了让自己建立积极心理学和提升幸福感的技巧方法。有些方法可以立刻马上实践。“积极心理学”——七件让你得到长久喜悦的妙招:散步,写日志,做点好事,放空,达到心流,冥想,感恩。难吗 不难。贵在坚持。“幸福的人并不是拥有最好的一切的人,而是把一切都变成最好的人”,鸡汤吧 很鸡汤。言之有理。读任何一本书,如果能有一句话对你起到“醍醐灌顶”的作用,也就值了。这本书里,有很多金句,比如:“我们是否幸福,有90%都跟世界上发生的一切无关!而是基于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把别人的批评抵挡在你的生活之外。”“经得起改变,就经得起一生。”“没有人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控制对情绪的反应。”……幸福的前提是,每个人都需要找到自己生存的意义。2019年底,我们至少看到两则女大学生因恋爱挫折而自杀的新闻,一是北大法学院的包丽,另一个是东北某大学的女生。看上去都是遭遇渣男,被逼无奈,其实又何尝不是她们自己没找到生存的意义和生命存在的价值 并非“人间不值得”,是她们死得不值得。尼尔制作了一张“生存意义的卡片”,上面写着他的生存意义,是“时时提醒自己和别人活着是多么幸福。”每个人,至少要找到生存的意义,这是幸福的第一前提。4幸福有公式吗 我以为不同的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同,并不存在所谓的公式。但幸福的人一定有其共性。

《重塑自我》中,作者把成功人士的心路历程凝结在一处,总结了九条幸福秘诀。

除了最后一条,每一条都很好理解。每一条作者都用了很长的篇幅进行诠释,也给了很多思考方式和行动方法。最后一条的意思是,很多建议都是自相矛盾的,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建议,你可以置之不理。关于幸福,尼尔作为“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之一,还总结了三个关于幸福的目标:无欲无求,就是满足。竭尽所能,就是自由。坐拥一切,就是幸福。

2020,祝你幸福啊!

关于幸福,写过这么多从现在起,做一个幸福的人我的一次采访:尘世的幸福“每年做同样的事,真的是很幸福”有一种女人,不管是不是“嫁给了爱情”,都会找到幸福如果你是好样的,不管后来遇到谁都会幸福我们不是缺少幸福,而是缺少对幸福的感知力让我们感到幸福的,都是小事情清洁是所有幸福的源泉幸福就是找一个“陪你开心哄你开心”的人孩子的幸福感源自父母哈佛大学幸福公开课告诉你的10条“幸福”小贴士谢谢亲,帮点一下“在看”

重塑自我文章 怎么写?

新的一年,新的起点,在这个全新的时空里,我们该如何把握属于自己的新的未来?是该积极奋起,用全部的身心投入到现在?还是该在默默无为中等待,祈求神话中的奇迹?
回忆往昔,曾经的得失尽显眼底:儿时的遐想,少年的轻狂,学生时代的高远理想,以及步入社会后的坎坷挫折……这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发生在刚刚过去的昨天。总结曾经失败的经验,我给自己划出了一条两个极端的分界线:学生时代,好高鹜远,在海市蜃楼里寻找未来。藐视世俗的考试成绩和优越的工作岗位,结果被无情的现实将所谓的理想彻底摧毁;毕业之后,因为以往的不学无术使得自己无法独立走向社会。为此,我悲伤,痛苦,甚至是绝望。认为自己被社会所遗弃。在极度自卑中选择了默默地等待,等待死亡的早一天到来!
经历了无数梦想与失败,今天的我终于可以正确地剖析自己,开始有了否定自我的勇气。看清了“懒惰”是导致失败的主要根源之一。学生时代,我曾自负地认为书也是人写的,他的观点未必就是真理。细想起来这其实是为自己不勤奋学习编造的一个自欺欺人的歪理。当时的我虽不迷信“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古训,但内心深处其实相当明白广读圣贤书可以做到集思广益,与书中人物进行心的交流,共同寻求人生的真理。可惜惰性战胜了自已,任其将宝贵的时光践踏浪费。否则,书中的金玉良言一定可以把那些错误的人生观加以修正;步入社会后,处处碰壁的我已经找到了失败的根源在于知识的肤浅,本来有机会用勤奋学习来弥补头脑的空白,但可恨的惰性再次将自己推向了近乎彻底的失败。因为它使我变得消极等待--等待上苍专为弱势群体设计的未来。在这段时间里,愚昧的我没有争取任何机会,更没有用知识来武装自己,而是整日沉迷在失落的阴影里不能自拨。就象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一样在自欺其人中寻找荒诞的胜利,“享受”自以为超俗的心态!
其实,每个人在其一生中都会有和我类似的经历。成功者可以从任何失败的阴影中用奋进的形式闯出一片真正属于自己的未来:学生时代,他们将雄心壮志化做学习的动力,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步入社会后,面对挫折与失败,他们化痛苦为力量,从低谷中寻找新的未来,创造出无数次“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奇迹,在实践中磨练成为真正的人才;失败者则如曾经的我一样走向了平庸的未来:遇到挫折和失败,我们不懂得给自己充电,不会用学习的方式来提高能力,以此实现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是只懂得等待,认为机会一定会偏爱被社会遗忘的群体。迷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将所有的失败都归纳为社会不珍惜人才,看不清自己其实只是一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没有经过任何专业训练的庸才。并且还将这种消极视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前的磨炼,效仿古代智者奇才的等待。殊不知,那些奇才的等待是被当时的时局所逼,何况他们在等待中仍然坚持用勤奋学习的方式来提高自己。此外,他们的雄才大略也决非一般人可以相比拟。我们现在身处一个激励竞争的时代,等待就意味着放弃自己。试想,若人们都有如此自甘堕落或消极等待的心态,我泱泱大国又怎会有如此飞速发展的未来!
社会是公平的,天才的智商都是靠后天勤劳努力而得。不给自己充电,不发奋学习,何时才有机会成为人才!遇到挫折只懂得自暴自弃从而选择后退,这样的弱者哪有资格谈论未来!
当然,充电的方式有很多种,对于成年人而言,针对自己所从事和准备从事的行业要求有选择地进行业务技能和文化知识的学习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除此之外,向目标人物和楷模学习也是相当重要的途径。学无止境,亦无定势,只有用心去学习体会,把握身边点滴学习上进的机会,才能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辉煌未来!
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飞速前进,理想的脚步稍有松懈就会被文明社会所淘汰。不管你曾经的路是多么的艰难,也没必要回忆往日的光环,更无须在意自己的年岁。只要我们能从现在做起,战胜惰性,重塑自我,紧追时代的步伐,用新知识来添补头脑中的空白,利用并创造尽可能多的学习上进机会,为自己充电,使之尽早实现硬件的更新换代,我相信我们一定会有机会成为新时代的杰出人才!
亲爱的朋友们,让我们从现在做起,远离惰性,重塑自我,脚踏实地生活,兢兢业业工作,为自己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理想只能在现实中寻找,未来需要用勤劳和汗水去浇灌!空中楼阁虽美,但不是我们的居所。狂风暴雨再大,总有雨过天晴的时刻。相信自己,相信未来,幸福生活就在勤劳大道的不远方!

重塑自我作文600字记斜文

有时候,死亡才是解脱;可解脱并不意味着死亡,而在于心灵达到另一种境界。

——题记作文

我,拾起心的碎片,面无表情地把心碎一丝一丝的粘连;麻木的流下了第一滴泪珠。

我,找回记忆的残骸,毫不保留的将往事一点一点的埋葬;淡淡的落下了第二的泪珠。作文

我,寻回坚强的背影,小心翼翼的武装上懦弱的心;意犹未尽,而后潸然泪下,第三滴泪闪着晶莹的光落在我的碎心。眼泪是最好的疗伤解药!恍然间,心感到一丝淡淡海水味的痛,痛过后,那些伤痕慢慢的慢慢的愈合……

将一颗陌生的心装进一副本不属于他的胸膛,一条死亡的生命便获得了新生!

就这样,我重新塑造了自我。在新生的那一瞬间——激动的泪光没在闪烁光芒,哦,原来泪水已经干涸,这是一个坚强的我;脸上挂起一丝淡淡的微笑,咦,那些痛的记忆?一个乐观的我;脑海像一张白纸,嗯,我塑造了一个崭新的我!

往事如烟,每念及此,总会勾起淡淡的悲伤!那过去真挚的美好时光,因为过于幸福而不堪回首。是什么破坏了我幸福而平静的生活?是我自己?对……

童年的记忆又浮现在我的脑海。

蓝天下草地上,孩子在追逐,那无邪的笑在蓝天下久久不息;

校园里课堂上,充满青春气息的书声仍然清晰;

温馨小屋的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暖意融化了我冰冷的心。

“想起你那可爱模样,生气时嘴嘟着撒娇。”遇见你那一刻,幸福与我牵手不离,你与我始终相伴——流星下我们的愿望仍旧甜美;你眼神还是那样脉脉含情;牵手走过的路依旧平坦;送你的幸福四叶草,在祝愿我们……欢乐时光,尽在一杯清茶与你共饮!

美好的日子像泡沫一般,慢慢地,幽幽地,似乎

重塑自我

最近读了一本心理学工具书《可塑的我》作者陈婕君,是美国麻省心理咨询师。曾于哈佛附属麻省综合医院精神科工作,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系。一路出身名校的他,执业时间14年,咨询时长超过1万小时,被壹心理评为2017年中国最具影响力50位心理学家之一。

我们每个人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都会发生摩擦,而这些摩擦最终会折射出来我们的内心。人际关系就像是一面镜子,它可以照出来关系中的自我,而自我不是一成不变的,自我是不断重塑的。

这一本书让我省视自己的人际关系,我按着书中的方法和自己的原生家庭进行了链接,弗洛伊德曾经说过,我们一生都在弥补童年时期的缺失,通过书中的练习也让我发生了改变。

一由你猜到我主动地说

在亲密关系中自己有什么需要直接告诉对方,但是我就是不说我要你猜,你猜出来就是真的爱我,你猜不出来就是不够爱我。当对方猜不出来时,自己会有沮丧感进而影响两个人的关系。

那为什么当我有需要的时候不如实的说出来呢,而不是让对方去猜?

二不要再用道德绑架给自己找借口

你有没有听过“我对你这么好,为什么你....?”,我身边有个男生特别喜欢一个女生,他为女生做了很多事付出了很多,后来女生并没有选择他作为男朋友,这个男生跑到女生面前说了前面这句话。

其实我也有这过这样的心理,我用我以为的为对方好,但是我付出的却不是朋友想要的,后来朋友跟我说我付出的并非是她想要的。我们默默地付出的背后是什么心理?我今天在这本书里找到了答案。

我不想成为过错方,反正所有的事情我要做到我没有错,要错也是你,所有的事情你看我付出了这么多,你如果不对我好你就是不道德。这种思想背后其实是我不想当有错的那一方,再进一步去想是我不想去承担责任也不想如何把两个人的关系搞好。只是去制造自己是没有错的,自己是有爱的,善良的,正直的,有这么好的人设让别人都不好意思不对我好更不好意思拒绝我。这其实是有问题的。真的对别人好会基于对方的需要,需要尊重对方,根据对方喜欢的去做付出。而不考虑对方想不想要,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塞给别人的爱,其实是一种很自私的行为。

三学会说不

过去我总是不好意思拒绝别人,别人向我求助了,即使我没有能力,我也不好意思拒绝。

别人有难来找我,我怎么好意思拒人于千里之外?书中就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有人向他借钱,即使他没有钱,他也不好意思拒绝。然后作者就问了他两个问题,第1个问题是如果不借会怎么样?第2个问题就是自己怎么理解身边都是想着借钱的人这件事儿。这个问题把他给难住了,如果不借钱给别人,那会就觉得自己没有能力,虽然他现在身家已经过亿吧,但是总是内在感觉很自卑。

因为自卑,他总把自己的成功归功于运气,没有从内心确认自己是有能力的。他总是通过借钱给别人的,让自己感觉到自己有能力,他也很难和同样成功的人做朋友,因为内心里他觉得自己不配现在的成功,于是他就不自觉的在身边聚集了很多依赖他的人。

四、找到自己人际关系背后的模式

上面说的这些就是一个潜在的限制性信念,它的形成和成长环境是息息相关的。那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可以帮我们找到成长发展中的限制性信念。什么办法呢?凡是听到“应该”这两个字的时候,就意味着潜意识里的限制性信念要出现了,比如我“应该在30岁结婚”,“我应该好好工作”,“我应该不生气”,“我应该在大家面前表现的很大度”,所有的“应该”都是标记一个冲突。“应该”出现的时候就有一个可是被限制住了。所有的“应该”出现的时候,都是重新复盘自己的机会。

比如当我想吃冰淇淋的时候,我可能会想,我应该选择更健康的食物,这意味着什么呢?内心有一个需求,但是这个需求和外界的限制性的信念产生了冲突。

?有些“应该”是促进作用的,它不完全是限制性信念,比如应该和其他人交往的时候,顾忌别人的感受,而不是以自己的喜好为前提。这些应该有助于更好的与人发展。但有些应该是以损耗或者压抑自己的合理的需求为代价的,这也应该就会成为限制性信念。

?要试着观察自己日常的想法,从中找出限制性的条件,既然限制性信念的根源是在原生家庭那么就要用心理学家的角度来审视一下过往的成长环境,看看我们的成长环境在亲密关系方面像我们灌输了哪些应该。那么从依恋循环的角度,可以知道我们的很多的关系模式其实是来源于父母。

父母怎么处理事情,他们怎样相处,他们怎样理解自己,以及他们怎样处理他人的关系,这些都是孩子从小耳濡目睹内化于心的精神食粮,精神营养,所以我们可以尝试看一看父母的人生画卷。

?回忆一下就是自己最近一次回家的时候,家里的生活。回家的时候花一两个小时观察父母之间的互动,思考一下几个问题。

问题一,父母的日常生活是怎么样的?

我们要观察父母平时做些什么。很多人觉得自己对此十分了解,但其实可能并不知道父母生活的细节。现在可以回想一下父母早上是什么时候起床的,他们起床之后的第1件事情是什么?做完这件事情之后,他们又做了什么?

很多人其实并不知道父母的一天是怎么度过的,你可能会发现以前你觉得你母亲一直都是忙忙碌碌的,可是现在也许她看的剧比你还看的还要多,或者说你印象中母亲是很少做家务,但你真正开始观察的时候才发现母亲每天做的事情就是收拾家。

如果再深入感受一下,也许还能从中得到母亲的各种情绪。日常生活也包括家庭的氛围,有些家庭习惯在每天晚饭后一起读书,有些家庭习惯在晚饭后争执谁洗碗谁看电视,有些家庭呢从来不在一起吃饭或者吃饭时从来不等晚归的人,这些日常生活场景,包括很多人的内心感受,都会构成内心关系的原型。从小看到父母就吵吵闹闹,习惯了吵闹的说话方式的人。往往会在自己的亲密关系里也对别人大声嚷嚷而不自知。

问题二父母各自会有什么需求?

作为孩子很多人从小就习惯父母满足自己的需求,从来没有真正考虑过父母的需求,借此机会看一看父母平时到底有什么需求。

问题三,父母之间通常怎样表达需求?

在了解父母的需求之后,观察一下父母之间怎样表达各自的需求,是互相拌嘴是心照不宣还是从来不沟通?

在我的记忆里妈妈经常抱怨爸爸不操心家里的事,抱怨爸爸老喜欢往外面跑。她并没有向爸爸表达自己的需求。《非暴力沟通》书里面提到我们会说事实是什么样子的,然后我的感受是什么样的,最后我有一个请求,这样表达呢就会让对方知道我们的需要是什么,而不是一上来就是发泄自己的情绪。

问题四:父母之间的表达方式给你的感觉是什么?

问题五:你觉得父母之间的互动方式会给你的成长带来怎样的影响?

良好的亲密关系是你得到真正的幸福和内心平静的重要因素,会影响你的一生,而亲密关系和家庭关系的最初模板其实来自于父母。

?通过分析从小耳濡目染的伴侣关系、家庭关系的剧本,就可以看到这一剧本会怎样影响现在的婚姻生活。

?父母的亲密关系模式能让你看清自己的亲密关系的起跑线在哪里,起跑线固然会对最终的成绩有一定影响,但是后续的长跑过程才是真正的决胜因素。

?这里面所说的亲密关系不仅是伴侣也适用于朋友,如果双方都像跳舞一样不断的适应对方又不放开对方的手,就能在流通中互相促进,一起成长。

? 五、用关系之镜照出背后的暗理

我们和别人的人际关系就像一面镜子,它能照出来我们内心的冲突和不足 ,它是来帮助我们成长的,而不是对我们提出要求。它能反射出来很多问题我们就要从这

面镜子里面看到这些问题要经常问自己这些问题:

第一:我和周围的人关系怎么样?

第二:你为什么允许别人这样对自己,你为什么允许这样的人存在?

第三:在这样的人际关系中,你的收益是什么?

第四:你是否还要继续下去?

第五:如果需要改变,你还缺少什么?

我们当地7.20下了一场洪水,当我看到洪水淹没到脖子,当我看到大街上漂浮的汽车还有像树叶一样在洪水中打圈儿的人时,在那个瞬间突然明白人生中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就是活着。

7.30宣布有新冠疫情,当我们因为疫情被隔离,当我们连夜排队一次又一次排查核酸,当我看到医护人员在这么热的天气下穿着防护服,我又一次感受到人能活着就好。

我想活成自己,非常幸运的是在这个时期遇到《可塑的我》,我欣喜地发现我是可塑的,而我们人际的关系会因为我们的可塑而可塑!一本好书可以带我们从此地走向彼岸!

朋友们说我变了,我学会了拒绝,做不到的事我不会硬撑,我也不那么累也不那么拧巴。

我也不在意别人怎么评价我,我说我想说的做我想做的。我不想讨好任何人,但是我还是想对身边的人好,我想清楚了是对别人好不是讨好别人。人生太短了,我想好好地活,好好地爱自己爱身边的人。

这本书中共有7个单元,每单元有5节课,自我发展心理学的35堂必修课,总有一个单元适合你,我把它当成了未来的成长工具书,也推荐给爱读书的朋友们,因为我相信你和我一样热衷于自我重塑,在自我重塑成长的路上离不开《可塑的我》指点。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519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