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唐僧怎么死的吗 别说你不知道唐僧是谁,小时候你肯定看过《西游记》。里面那个骑白马挂佛珠,长得很富态的和尚就是唐僧。
由于《西游记》神话故事深入人心,也许你知道唐僧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得道成了旃檀(zhantan)功德佛,不死不灭寿与天齐之事。
但你也许不知道历史上真实唐僧咋死的 一个没有被孙猴子保护的高僧下场。
本文咱就聊聊大唐高僧唐玄奘怎么来的,又是怎么没的,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赞、评论加关注。
唐僧这个名字很宽泛,意思是指唐朝的僧人。由于西游记的原因,到后来这个宽泛词成了孙猴子师傅的专用词。
其实西游记中的唐僧有原型,唐僧的原型就是唐朝时期著名的高僧三藏法师,三藏又称玄奘,俗名陈袆(hui)。
为了叙述清楚,没出家前的唐僧我称其俗名陈袆。
陈袆生于隋文帝仁寿二年,也就是公元602年,河南洛阳洛州缑(gou)氏县城河村人,即今河南省偃师市府店镇滑城河村人。
想不到吧,原来唐僧故里是河南偃师市,据说那里有唐僧寺,有兴趣的朋友可一探究竟。
传说陈袆幼年有慧根,这和陈家强烈的佛缘有很大关系。
陈袆的父亲是个小官吏,由于他一心向佛事佛最终抛弃了仕途。
也许是基因遗传的作用,陈袆的二哥陈素15岁上就到洛阳净土寺出家当了和尚,到后来成了远近闻名的长捷法师。
本来陈袆在父亲熏陶下就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加上二哥的示范作用及鼓励,隋大业十一年(公元615年),十三岁的陈袆在洛阳净土寺出家,法号玄奘。
他的二哥陈素主持了受戒仪式,此后二哥成了他的授业恩师。
顺带一提,西游记中唐僧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御弟,历史上的唐玄奘确实比李世民小三岁。
当时大唐信佛成风,和尚是潮流人物,就连当时的公主都喜欢和尚。
讲真一个少年出家并非新鲜事,谁能想到,若干年后,大唐汉传佛教翻译传播先师横空出世了。
民间有句老话叫做“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二哥陈素的成就鼓舞了玄奘,长捷法师就是他的榜样。
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内因和外因,玄奘想成为高僧具有先天独厚的优势。
首先他有天赋和慧根,加之二哥刻意培养,玄奘不出名都难。
“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十年佛灯下的诵经成就了玄奘,名声大噪的他不断受到邀请去各地讲经布道,这是一个自我完善深度交流的机会。
玄奘一边讲经一边解读佛经,又经过了四五年的钻研和高师指点,他对“大般若经、南北地论、摄大乘论”等有了很深的见解。
转眼来到了贞观元年(627年),26岁的玄奘在讲经过程中,发现西方的佛学和中国的佛学有冲突的地方,也就是说学说理论很混乱,前后矛盾,并且没有统一的答案……
这样信徒们无所适从,面对信徒们的迷茫,玄奘心急火燎。
当时大唐的佛经是从西方极乐净土传来的,所谓的极乐净土是指今尼泊尔、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印度等中亚国家。
玄奘想从源头上拨乱反正,就得去这些国家取真经,于是萌生了去西天取经的念头。
要出国取经必须要有通关文碟,即出国护照,于是玄奘就向唐太宗李世民请求签证。
谁知李世民竟不批准,也就是说,真实历史根本不是《西游记》描写的那样李世民鼓动唐僧取经。
李世民为何拖后腿呢 我猜测李世民害怕玄奘取来真经动摇他的统治。
当时佛经的解释权在朝廷御用僧人手中,这些僧人是李世民的吹鼓手,肆意歪曲解释佛经。
假如玄奘取得真经,御用僧人将没了话语权,这是李世民不发给玄奘签证的原因。
李世民的不配合并没有阻挡住玄奘的出行,既然不能光明正大出行,那我只好“偷渡”了。
公元628年,27岁的玄奘背上行囊,风尘仆仆踏上了西天取经之路。
玄奘的第一站到达了高昌王城,即今新疆吐鲁番县境。然后从新疆进入今苏联塔什干,然后是阿富汗转道巴基斯坦,最后到达印度北部及印度恒河西岸。
从玄奘跨出国门算起,他用了4年的时间到达了印度北部。
一路除了领略了异域风光之外,他最大的收获是了解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及其佛经的讲解。
公元633年,33岁的玄奘最终于进入了中印度。
当时的古印度面积很大,它是由许多小国组成。
玄奘游历了当时的十几个小国家,每到一个地方就学习整理当地的佛经。
弹指一挥间,不知不觉玄奘出国取经11年了。
这11年间,他通过整理、学习和交流,深层次读懂了印度佛经,光笔记他就记载了一麻袋,佛经更是不计其数。
来时行囊空空,到现在收获颇丰。
到了公元643年,42岁的玄奘终于踏上了回国之路。
贞观十九年(645年)正月,玄奘回到了大唐古都长安。
回国他走了整整一年半。
我整理了一下,玄奘从27岁踏上取经之路,经过16年的学习研究和交流,43岁最终带着大量的经书和佛教文物回到了东土大唐。
史书记载玄奘从国外带回来的佛经非常丰富,共有526箱、657部佛经,还有各国赠送的舍利子及高僧的遗物。
接下来玄奘要把这些佛经翻译成中文,以便在大唐发扬光大。
玄奘的归来引起了唐太宗李世民的警觉,让他没想到的是玄奘竟活着回来了。
不仅如此他还带回了真经,李世民表面热情招待,内心却恨的牙痒。
当时压抑着没发作,就在玄奘回国的第二年,李世民突然让唐僧还俗来朝廷做官。
李世民的意思是废了他的佛功,让他当一个听话的官员,不让他普及佛法,不让他提高佛法的通明度。
当时玄奘很愕然,不接受断然拒绝了。
问题来了,李世民为何要唐玄奘还俗当官呢 原来李世民想侵略西域,把这些番邦夺为己有。
要占领这些地区,需要精通西域、中亚各国交通、民俗风情、政治文化的人才,而玄奘正好具备这些。
说白了李世民需要玄奘帮助自己打江山,而不需要什么狗屁的经文。
玄奘宣扬的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李世民则以武力征服世界,两者格格不入。
常言说“道不同不相为谋”,玄奘为逃避李世民的征召,独自一人跑到了嵩山少林寺闭门开始翻译经文。
随后的日子里,玄奘在李世民政治威逼下战战兢兢翻译着经文,唯恐那天被皇上咔嚓了。
也许是上天保佑玄奘。
公元649年,刚刚52岁的李世民突然死了。
谢天谢地,玄奘这下可以全心全意翻译他的经文了。
经过15年辛勤工作,62岁的玄奘终于把带回的经文翻译完了。
完成海量经文耗尽了玄奘最后的一点精力,他的腰弓了,头发白了,最终因劳累而逝。
玄奘虽然没有神话中的不死不灭,但其敬业精神永存,其普度众生的精神永存。
玄奘的病逝惊动了朝野,人人闻之无不落泪,超度升天那刻自发为玄奘送葬者达百万余人,继位的皇帝高宗李治将火化后的高僧遗骨葬于长安东郊浐(chan)水东岸的白鹿原上。
多年后,玄奘的故里河南偃师建立了唐僧寺,据说香火鼎盛。
3634429372 : “民间历史故事”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西游记之中的唐僧是以唐代高僧玄奘大师西行取经的故事为原型的,那么西游记之中神话传说之中的唐僧与真实的玄奘大师差别到底有多大呢?
西游记之中的唐僧与真实的玄奘大师之间,恐怕除了玄奘这个名字以及同是出自唐朝这个时间以外,其他的就没有任何相同了。真实的玄奘大师仅仅是一个普通人,与西游记之中的唐僧是如来佛祖的弟子转世不同,真实的玄奘大师的肉自然也没有让人长生不老的功效了。
玄奘大师13岁出家为僧,这一点和西游记之中也是不同的,西游记之中的唐僧是自幼被僧人收养,从婴儿开始就在寺庙之中长大。而且真实的玄奘也没有一个宰相女儿的妈妈,父亲更不是什么官员。
西游记之中的唐僧是大唐皇帝李世民的御弟,手握大唐的通关文牒,可以说算是唐朝派往西天求经的人。而真实的唐僧事实上出发之前并不认识李世民是谁,玄奘大师的出发更是没有得到唐朝朝廷的同意,玄奘大师甚至差点被抓起来,玄奘大师实际上等于是偷渡出关的。
西游记之中的唐僧手下有三个厉害的徒弟,个个都是本领非凡,特别是大徒弟孙悟空更是大名鼎鼎的齐天大圣,连唐僧骑的马也是白龙所化。而真实的玄奘大师,既没有会七十二变的徒弟,也没有白龙变化的骏马,他不得不靠自己一步步的到达天竺。
西游记的唐僧一路上经历了各种妖魔鬼怪制造的各种磨难,现实之中的玄奘一路上经历的磨难自然也是不少,但没有一点与妖魔鬼怪有关系。西游记之中的唐僧辛苦在于来路,等到了西天,取经其实也就是搬运经书而已,返回也几乎是有惊无险。而真实历史中的玄奘,在到达天竺之后,并不是拿上几本经书,转身就走,而且还是腾云驾雾回去的。真实的玄奘大师在天竺学习佛法多年之后才开始了回国之路。
西游记之中的唐僧取经之后就成佛了,而真实的玄奘在长安翻译经文,并创立了佛教的唯识宗。
西游记之中的唐僧与真实的玄奘除了二人的姓名相同,都有一颗坚定的心之外,在其他的方面几乎没有一点是相同的了。
唐僧,俗名陈褂,法名玄奘,通称三藏法师、唐三藏,唐僧是他的俗称。
唐僧的原型是玄奘大师,幼年受父亲教导,改姓唐。
俗名陈褂,对儒学略知一二,问一下,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师、汉传佛教历史上最伟大的译师,西游记里的叫江流儿。
今河南洛阳偃师境,玄奘出生在读书人家,希望能告诉我历史里唐僧的经历希望要详细的,唐三藏”。
因其取得经书名为三藏真经。后奉观音菩萨之命去西天取经三藏。出生于河南洛阳洛州缑氏县。
唐僧取经过程
唐僧指的是僧人玄奘,唐僧取经的过程中,从出发到归来,他用了将近十九年,共走了五万多里,到过上百个国家,唐僧孤身一人,沿古丝绸之路,一路向西,终于抵达心中的圣地,最后完成了取经,他的传奇经历,引无数后人神往。
取经回来之后,玄奘在长安城慈恩寺内的大雁塔里进行佛经翻译等工作。
玄奘取得真经的西天是在印度的那烂陀寺。他是被世人尊为一代佛学大师,功成名就,地位尊崇,但他毅然归国,并将余生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佛经翻译工作。
在《西游记》中,唐僧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到了真经,还得道成仙。然而,这只是小说中的结局,历史上真实的他,结局很凄惨。
玄奘,原名陈祎,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他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他出身在一个官僚家庭,是东汉名臣陈寔的后代。其曾祖父是后魏上党太守,祖父曾担任国子博士,父亲也曾当过江陵的县官。他自幼跟着父亲学习儒家经典,养成了良好的品德。
父亲去世后,因为二哥在洛阳净土寺出家,11岁的玄奘便跟着兄长到寺庙里出家,学习经法。在这里待了六年,由于战乱不得不和兄长离开洛阳,前往四川的寺庙学习佛法。四五年后,玄奘学业大进,渐为人钦慕。
公元629年,27岁的玄奘从凉州出发,经玉门关西行五万里,历尽艰辛,终于到达了天竺。他在那烂陀寺从戒贤受学,后游学于天竺各地。近17年间,他学遍了当时大小乘各种学说,并与一些学者展开辩论,名震五竺。公元645年,他带着657部佛经回到了唐朝。
唐朝前期,非常重视佛法。唐太宗得知玄奘归来后,非常欣慰,立即下令在洛阳接见他。玄奘表示自己家乡的少林寺是洛州的一所名刹,远离城市的喧嚣,环境清幽,便想到那里修习佛法,遭到了拒绝。原因是唐太宗觉得他在佛学方面的造诣很高,德行方面也不错,故想让他还俗。唐太宗让他弃佛的想法,与玄奘想翻译佛经、弘扬佛法的宗旨相违背,遭到了玄奘的断然拒绝。
但唐太宗仍不肯死心,多次逼劝玄奘还俗,都被他拒绝。唐高宗即位后,也要求他还俗。为了摆脱统治者的控制,他再次提出回家乡少林寺翻译佛经的请求,又遭到拒绝。直到公元658年,玄奘才移居西明寺,因常被琐事所扰,遂迁居玉华寺,致力于翻译经书。
公元663年,玄奘翻译完了《大般若经》这部著作。从那以后,他感到身心疲惫,身体每况愈下。西行时十几年的风餐露宿,加上他没日没夜的翻译、撰写佛经,身体已经吃不消了。但他还是坚持翻译佛经的工作,与弟子前后共译经论75部,总计1335卷。第二年年初,玄奘认为自己的时日不多了,便绝笔翻译,对弟子交代了后事。
正月初九,玄奘的病情加重。二月五日晚上,玄奘圆寂。朝野数百万人为其送行,被安葬在白鹿原。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511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