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是每个故事都有结局,但只要活得久,还是能够等到结局的,特别是真实的故事昨天,一则“《杀人回忆》凶手原型被抓”的消息上了热搜。《杀人回忆》是由奉俊昊执导、宋康昊主演的一部悬疑片,拍摄于2003年。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故事直到结尾案件也没有侦破。1986年到1991年间韩国发生连锁杀人案,当时有10名女子受害,仅1人幸存。时隔33年,警方通过DNA检测锁定一名已经50岁的男子的凶手身份,当年的悬案终于有了结局。当年负责该案件的警官在离任前写给凶手的信,同时被曝光。他在信中写到:“当时想着一定要把手铐戴到你的手上,不过我快要不能使用手铐了”,“我始终没能逮捕你,对于晚辈和被害者遗族来说是一生的罪人”,“请务必不要比我先死。我们必定会会晤的,对吧 ”“作为一个抓不到罪犯的警察,我无论如何不能走进熙熙攘攘的电影院,只能一个人在汽车放映场观看。”多么遗憾和落寞呀,作为警察的职业生涯,没有抓到罪犯就退休了,该是多大的遗憾 !《杀人回忆》是我很早就想看的一部影片,早在《寄生虫》之前,这两部奉俊浩执导的影片,近来常被影评人放在一起做比较。我不太敢看犯罪片、惊悚片、恐怖片、苦难片、鬼片,它们会让我“整个人都不好了”,会让我觉得是在“找虐”。看这类影片,对我来说,需要极大的勇气。我对三更半夜敢蒙着被子敢一个人看鬼片恐怖片……的人,很是佩服,我外甥女、我闺女就是,她们比我勇敢,心比我大。《杀人回忆》没有我想象中的惊悚恐怖。影片开场和结尾时的风吹麦浪,似乎还有那么一点浪漫的气息,已经不当警察的朴警官多年后路过当年的犯罪现场,仍像当年一样去察看,那是职业习惯,也是未了的心结。与其说这是一部犯罪片,不如说是刻画当年韩国警察形象的影片。焦点并不在连环杀人案本身,它让我们见识了当年警察办案手段的初级,刑讯逼供屈打成招,迷茫无助时甚至去求神问鬼;当年韩国尚不具备DNA检测技术,需要美国的支持,没有警匪刀枪相接的紧张,却也让观众深刻感受到他们的敬业和执着。而大背景是整个韩国社会的动荡不安。游行示威、空袭演练,个人命运与动荡的时局交织在一起……焦虑不安压抑浮躁无助的氛围弥漫在乡土的气息里。看过这部影片的人,一定对朴警官的眼神记忆深刻。他相信自己的眼力,大概也相信“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不会说谎”,每次都命嫌疑人“看着我的眼睛”。宋康昊是舞台剧出身的演员,有韩国国民影帝的称号,极具票房号召力。我看过他主演的《辩护人》,他最新的作品是今年获戛纳金棕榈奖的《寄生虫》。小时候看战斗片老电影,经常是以胜利欢呼为结局的。正义战胜邪恶,“好人”赢得胜利,有情人终成眷属,“坏人”被绳之以法……以至于后来看《甲午海战》还很不习惯,不知道那是历史,怎么邓世昌就牺牲了呢 船就沉了呢 很多年后,我才习惯和接受——并不是每部电影、每个故事都要在最后揭晓答案,并不是每个故事,都有结局。《杀人回忆》中,杀人犯仍然“逍遥法外”。最后一段的镜头中,已经是个商人的朴警官回到案发地,依然是金黄的田野,晴朗的天空,依然是那条盖着水泥板的水沟,他像当警察时一样俯身查看现场。一个小女孩对他的行为产生了好奇,告诉他前不久有个人和他一样在那找什么东西,朴探员眼睛一亮,观众也马上意识到,那是罪犯多年后重返现场。影片结尾的镜头定格在朴警官的脸上,他的眼睛里,有亮色,有希望,有惆怅,更多的是——希望。虽然没有破案,没有结局,但作为文艺作品,足以令观众意犹未尽。真实的故事发生的1986年,电影拍摄于2003年,凶手原型被抓是2019年。像甘肃“白银连环杀人案”一样,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当年负责案件的警察发出“请务必不要比我先死”的誓愿,此时,终会有“终于等到你”的感慨吧!活久见。推荐阅读:
岁月可曾饶过谁
《寄生虫》:我想超越这平凡的生活
请帮我点一下 在看 ,谢谢你呀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478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我觉得自己可焦虑的了……”
下一篇: 焦虑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