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一生最窝囊的事情大概就是合肥之战了,本来是想趁曹操不在城中兵力又少,好好地显示一番自己的军事本领,却不想被张辽杀了一个丢盔弃甲,差一点儿连性命也留在那儿。多亏的东吴不乏忠勇之将,如甘宁、吕蒙、凌统等人,拼死命将他救出,这才让他长了点记性。但是,有一员大将却在这次战役中丧命。为了这位将军,孙权亲自参加了他的葬礼,并作出了一个非同寻常的决定,因为这个决定,后世有人认为,孙权不能最终一统天下,吴国国祚不能长久,也完全是理所当然。那么这位将军是谁 孙权又是做了一项什么样的决定呢
(孙权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位将军名叫陈武,十八岁时就跟随了孙策,因征战有功,被任命为别部司马。到孙权当政时,陈武转任督五校。由于仁爱宽厚而乐善好施,乡里乡亲及远方来人大多前来依靠他。孙权特别亲近喜爱陈武,多次到过他家。又因陈武屡建功劳,孙权晋升他为偏将军。建安二十年,跟随孙权攻打合肥,陈武拼命战死。建安二十年的合肥之战非常有名,因为曹操西去征讨汉中的张鲁,东南方向的合肥城兵力空虚,孙权趁机起兵杀向合肥。合肥城中的曹军总兵力只有七千多人,而孙权率领的军队却有十万。孙权这个人也有点儿意思,赤壁之战这种生死存亡的战役他没在第一线指挥,而到了争夺一个合肥城,他却亲自到来并冲到了第一线。分析他那个小心思,大概是以这种十几倍的兵力作战,无论是攻城还是列阵,取胜当都不在话下,正好可以借此显示一下自己的军事才能,日后也可以在众将面前有炫耀的资本吧!要说孙权这个人理政用将笼络人的确不输于人,但带兵打仗尤其是跨马提枪斩将破阵,的确不是他的强项。因此,这次战役注定了孙权事与愿违,更何况他还遇到了克星,合肥城中有曹魏三员大将——张辽、乐进和李典。曹操离开合肥时留下“锦囊妙计”,张辽理解了曹操的用意,看清了合肥城的内外形势,他要趁孙权立足未稳,打他一个措手不及,因此率领着八百人的敢死队冲出了城,后面还跟着一员大将李典。张辽这个人还真有点儿与众不同,人虽然少,他还边打边喊着自己的名字,或许他就是想用自己的威猛来摧毁东吴人的信心吧!后来有一说是东吴小孩儿听到张辽的名字就不敢哭了,可见这一战的确是震撼人心。孙权围了合肥十几天,攻不下城池,只好撤退。
仗打到这个份儿上,孙权还在托大,可能他认为合肥城里的人无论如何也不会远离城池出来作战吧,因此,当士兵已经上路了,他还在逍遥津以北。张辽看到了这个情况,立刻率领奇兵赶到,向着孙权冲了过去。甘宁、吕蒙拼力死战,抵挡张辽,凌统先是把孙权保护出包围圈,然后返身与张辽死战,直到身边人员全部战死,自己虽然身负重伤,但直到觉得孙权脱离了危险才返回来。
陈武就是战死在这场战斗之中,具体位置不得而知。孙权哀痛他的死,亲自参加他的葬礼。而题中之义也恰恰出在孙权参加的这场葬礼之中。《江表传》记载:孙权命令让陈武的爱妾殉葬。这短短的几个字,还原当时的场景却是令人触目惊心,因为好好的一个大活人,就这样陪着这个死去的人进了坟墓。正因为如此,晋代的史学家孙盛诅咒式的评论说:孙权依仗着权力玩弄权术,让一个活着的人去殉葬,孙氏政权的福祚不长,这不是很应该的吗 !到三国时期,殉葬制度早已经废黜,秦始皇以规模宏大的陶制兵马俑作为地下战阵,不是他使用不起几个勇武力士,而是这种做法为人不齿,所以他才不为。孙权把这种灭绝人性的行为当做一种恩惠赏赐给为他而死的将军,或许能够笼络几个敢死之士,但这必定会成为他一生的耻辱。所以,这件事情虽然不是导致东吴政权灭亡的原因,但人们谴责诅咒他一点也不为过。因此,历史可以给我们以文化滋养,让我们不断地丰富壮大自己,但历史也给我们以启迪,那些糟粕一定要丢弃,千万不能不加区分一概接受。
3634429372 : “民间历史故事”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评曰: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句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然性多嫌忌,果於杀戮,暨臻末年,弥以滋甚。至于谗说殄行,胤嗣废毙,马融注尚书曰:殄,绝也,绝君子之行。岂所谓贻厥孙谋以燕翼子者哉?其后叶陵迟,遂致覆国,未必不由此也。臣松之以为孙权横废无罪之子,虽为兆乱,然国之倾覆,自由暴皓。若权不废和,皓为世适,终至灭亡,有何异哉?此则丧国由於昏虐,不在於废黜也。设使亮保国祚,休不早死,则皓不得立。皓不得立,则吴不亡矣
出生传说:据《搜神记》记载:吴夫人怀孙策时,梦见月亮飞入怀中,怀孙权时又梦见太阳入怀。孙坚听后,喜不自胜的断言“日月乃阴阳的精华,是极为富贵的象征”。
外貌奇伟:孙权的外貌不凡,有帝王之相,其臣下则多以“至尊”称呼他。据《江表传》记载,孙权出生时方颐大口,目光颇有神采。东汉朝廷使者刘琬奉命授予孙策官爵时,曾一一为孙权诸兄弟相面。刘琬形容孙权相貌最为高大挺拔,认为他有大贵之表且会是孙氏兄弟中最长寿的。
不记前仇:孙策掌理江东时,曾让吕范管理财计。当时孙权年少,私下向吕范借钱索物,吕范定要禀告,不敢专断许可,当时被孙权怨恨。后来,孙权代理阳羡长,有私下开支,孙策有时进行核计审查,功曹周谷就为孙权制造假账,使他不受责问,孙权那时十分满意他。
爱护臣下:孙权常以表字称呼臣下,君臣关系之亲密可见一斑。凌统的随从战死,内心难过得不得了。孙权用自己衣袖给凌统擦干眼泪,对他说:“公绩,死的已然死了。只要有你在,还怕没有人吗?”凌统受了重伤,孙权于是留他在船上,帮他更衣。凌统英年早逝后留下二人年幼的儿子。孙权收养二人在宫中,疼爱得跟自己子女一样,凡有客人来就介绍道:“这是我的虎子呀。”
宝剑六柄:据崔豹《古今注》记载:孙权有六柄宝剑,称为“吴六剑”,分别名为白虹、紫电、辟邪、流星、青冥、百里。另据《古今刀剑录》记载,孙权在黄武五年(226年)时,采武昌铜铁锻造了千口剑、万口刀,分别长三尺九寸。刀头方都由南铜越炭所造,以小篆书写“大吴”。
扩展资料 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三国时代孙吴的建立者(229年-252年在位)。孙权之父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之掌事,成为一方诸侯。
建安十三年(208年),与刘备建立孙刘联盟,并于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派吕蒙成功袭取刘备的荆州,使其领土面积大大增加。
黄武元年(222年),孙权被魏文帝曹丕册封为吴王。同年,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刘备。黄龙元年(229年),孙权在武昌正式称帝,国号吴,不久后迁都建业。孙权称帝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设置郡县,并继续剿抚山越,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在此基础上,他又多次派人出海。黄龙二年(230年),孙权派卫温、诸葛直到达夷州。孙权晚年在继承人问题上处置不当,引致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的党争,史称“二宫之争”,造成朝局不稳。太元元年(252年)病逝,享年七十一岁,在位二十四年,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葬于蒋陵。
参考资料:-孙权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458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