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杀伐果断,冷酷无情,却为了这个女人动情痛哭。他就是朱元璋的结发妻子,人称“马大脚”的马皇后。无论是明史民间还是朱元璋本人,对马皇后都是高度评价,那么这位马皇后究竟有着怎样的传奇身世 又是凭借着什么获得如此之多的称赞的 本期文章带你解密历史上真实的马皇后。
说起明太祖朱元璋相信大伙的印象不外乎是为人严厉,冷酷无情,尤其是他在位的中后期对朝中的官员,尤其是功臣贵勋们,那简直是大开杀戒,甚至还搞出了明朝洪武年间特有的惩戒办法,具体的细节咱就不展开说了,要是感兴趣自行地去查找搜索,总之就是残忍,然而就是这么一位从底层一步一步爬上来,历经了无数的刀光剑影,心可以说早就坚如磐石的人,却在他54岁,也就是洪武15年那年崩溃了,几乎是忘了一切形象礼仪的嚎啕大哭,发生了什么 他的皇后就是那位著名的大脚,马皇后去世了。
可以这么说。马皇后的去世不仅给朱元璋带来了沉重的打击,甚至还一度影响到了明朝洪武时期的朝政。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马皇后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爱看古装电视剧的朋友可能会认为皇后自然是高高在上,穿戴极其奢华,一个不开心,随便处死一个宫女太监,那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家常便饭。
当然不排除历史上真的有这样的皇后,可是马皇后不一样,这一点在明史当中有记载,说后人此有志见好书史,后秦于内至侠则讲求古训,意思就是马皇后这个人仁慈贤德,皇后本职工作做得很好,而且勤于内志,只要有空闲的时候就读书,尤其是教女官要多学习宋史的后宫制度。
当时还有人说宋朝是不是过于仁厚了,马皇后立马站出来反驳说过于人后不比过于刻薄好吗 这话说的这确实没毛病是吧 那么马皇后有多么仁厚,给您举个例子,咱们看古装电视剧里面不是经常有嫔妃们怀了龙种皇后嫉妒,处处为难人家,甚至要把人家孩子弄死的场景有没有
这一点在马皇后这儿那就是瞎编,在马皇后看来,后宫不管是谁的孩子,那都是朱家的后人得好好的对待,甚至还亲自为这些怀孕的嫔妃做可口的膳食,试问有几个皇后有史以来有几个能做到
除了本职工作,也就是管理后宫做得很好之外,马皇后还常常地观察朱元璋的言行,时刻劝谏提醒他在执政司法方面要尽量的公正人宽。
尽管朱元璋在前朝处理政务经常是喜怒无常的,大臣们一个个吓得大气都不敢喘一下,可是马皇后的劝谏朱元璋一般来说都能听得进去,这就帮了不少人躲过一劫又一劫。
举几个例子说是参军,郭景祥镇守河州的时候,有人诬告他说郭景祥的儿子打算把他老爸给杀了,朱元璋一听那还了,得这不欺君罔上吗 这是马上就准备下令要把郭景祥的儿子给宰了。好在马皇后及时得到了这个消息,赶紧就来劝说说郭景祥就这么一个孩子举报未必可靠,你要是真把他唯一的儿子给杀了,郭景祥可就断了后了。
这件事情后来得到查证,果然是冤枉他儿子了,冤枉郭景祥的儿子了。
在这不得不说一句,老朱朱元璋遇事还真是容易上头,这听风就是雨的状态比较容易到,对吧 明朝开国大将李文忠镇守严州的时候,大臣杨宪明确是诬告说他违法乱纪,朱元璋也是想都没想,或许他根本就不愿意想,就打算把李文忠照回来,可是马皇后认为此事不妥。
他跟朱元璋说这个盐州是战略要地轻易是不能更换主将的,而且李文忠平时的表现也算可靠,倒是杨宪的话真的那么可信吗 陛下 这番话让朱元璋一下子就冷静了,下来是皇后我又上头了,后来也证实了马皇后的判断是正确的,朱元璋估计是一个间歇性的精神病人,朱元璋的后人不要有意见,我这是开个玩笑,这是对前朝的大臣们。
有的时候朱元璋在前朝气儿不顺,回到后宫撒气,对宫女们很苛刻,马皇后也会护着怎么护有技巧。一般都是朱元璋先发怒了,马皇后也跟着假装生气,然后就让人把宫女送到宫政司定罪。朱元璋听了反而一愣,何为为什么 这意思是说为什么我不能惩戒,要交给宫政司,马皇后就说了,帝王不以喜怒加行赏,当陛下怒时恐有击中负功,正则酌其平移。
作为帝王不能因为喜怒就随意赏罚,当您生气动怒的时候,处理事情恐怕会有失偏颇,这个时候咱们交给宫政司就能判定得比较公平了,这是宰相之才对不对 是吧 当皇后委屈他了,当皇后好像也不委屈,反正是这个意思,表达他的贤明对上有交代,对下也公正。
除了宫里的这些事儿,天下是天下百姓,马皇后也是放在心上。
说有一天朱元璋下朝回到后宫,马皇后开口就问,今天下民安乎,就是说如今天下的老百姓生活安定吗 咱们都知道那会儿皇后是不允许过问朝政的,后宫不得干政吗 朱元璋还刻在铁牌子上了,所以朱元璋就说了,此非而所疑问,这不是你应该问的,马皇后急了,说陛下天下父,臣辱天下母,此致安抚何可不问。意思就是说陛下您是天下人的父亲,我也有幸能够成为天下人的母亲,孩子的安定与否我怎么可以不问呢 这话说的朱元璋心服口服也可无言。
行行,您请问从那以后马皇后得知天下百姓如果安定那还好说,但凡碰到什么疾苦,比如说旱灾、黄灾、水灾等等,马皇后就率领后宫集体吃素,要是遇到欠收之年,那就只吃粗粮野菜。有时候朱元璋看着都觉得于心不忍哪,说我已经震灾了,皇后你就不要这样自苦了,马皇后却说震灾不如被荒,过了灾年一定要好好考虑如何背荒才行。您别看马皇后对自己这么节俭,他对待知识分子和为朝廷效力的官员却是相当的尊重和慷慨。
据说他曾经亲自品尝官员在朝办公室吃的饭,看是否可口,还经常嘱咐要给他们弄得丰盛一点才好。后来明朝成立了太学,太学生是受国家供养的,尽管没有愤怒,可是吃饱穿暖问题不大。
不过后来马皇后通过走访了解到一个新的情况,那就是很多太学生并不是一个人来的,还带着家眷,你瞧那个时候就有陪读了,是不是 太学生自己吃饱穿暖没问题,可是家眷就苦了,往往是吃了上顿没下顿,这下马皇后就急了,赶紧找到朱元璋提出了救济太学生家眷的想法,于是就有了后来的红板仓干什么用的,相当于咱们现在的专项资金专门用来储存粮食和物资,以资助太学生的家属们,这相当于解决了读书人的后顾之忧,而且红板仓这一政策还被明朝保留了,延续了下去。
作为一项教育补助项目长期实行,你想想当时的文人哪一个不敢进马皇后个个称赞他母仪天下,跟您说这些故事还都是史书里头有记载的,这要说到民间传说,马皇后的口碑可就更好了,别的不说举一例子,咱们现在逢年过节不都贴福字儿吗 而且都喜欢倒着贴福到吗 这事儿据说就跟马皇后有关系,这是个什么样的传说 说马皇后是天族没裹过脚,大伙都知道,这在当时的人看来是一个致命的缺点,咱们现在常说的露马脚,马指的就是马皇后说他一直藏着自己的大脚,有一回风吹开了裙摆,被人瞧见了,他就觉得很不光彩,所以才有了比喻露出破绽这么一个词儿。
话说回来说朱元璋有一回在民间微服私访,就听见有人嘲笑他的皇后大脚,于是他就悄悄在这户人家门口倒贴了一个福字,准备回头就派人把这些人给杀了。这时候被马皇后得知之后,赶紧就下令让城里所有人家都把福字倒过来贴,这一下。朱元璋说我贴的是哪一家来着 忘了,无计可施,只好放过了家人。当然这个野史或者说民间故事。
总而言之,无论是正史还是民间,只要提到马皇后,这个人都是赞赏有加,那么问题来了,如此传奇的马皇后是怎样炼成的 他出自怎样的原生家庭 对朱元璋又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说到马皇后无论是对臣对民都没的说,称得上一代贤后,甚至于冠绝古今。
马皇后在成为马皇后,或者说成为魏发记的朱元璋的妻子之前,他又是什么人 你说他在家做姑娘的时候是什么人 关于这个问题,有观众肯定能抢答,他不就是郭子兴的养女,的确在最广为流传的故事版本里面,一般都是说当年朱元璋参加了郭子兴的义军,郭子兴非常信任他,并且把自己的养女嫁给了他。朱元璋因此在郭子清的军队里边崭露头角逐步走上前台,最终取而代之这个故事里边的郭子兴的养女就是后来的马皇后。
那么这个故事靠不靠谱 真不真,那得打一问号。这么说,郭子兴是因为欣赏朱元璋才把养女嫁给他,甚至还因为这层裙带关系让朱元璋走向了前台,这件事情本身就很扯,甚至于马皇后是不是郭子兴的养女,那也是一个有待探讨的问题。
何出此言啊为什么这么说 咱们再来说他们当年的那些故事,先说郭子兴,说实话郭子兴在50岁之前并没有什么事迹记载于史册,一直到他50岁那年,他率众揭竿而起攻占了豪州,接着三个月之后,有一个年轻的和尚在乱世当中走投无路,去豪州投奔了郭子兴,这位郭子兴的名字才开始写入史书。
这个年轻的和尚不用说了,正是后来的明太祖朱元璋,据说朱元璋当年出现在杭州城外守门,人以为他是元军的间谍,差点要把他绑起来给切了。幸亏郭子兴救下了他,当时郭子兴见朱元璋长得挺特别,知道什么意思,长得挺特别,整个人也挺有精神的,就把他留在了身边。
后来又过了一个月,郭子兴的二夫人叫做小张夫人,说这个小伙子看着挺机灵的,我喜欢肥水不流外人田,咱们得好好笼络笼络才行,那么怎么笼络呢 就把当时声称是郭子兴的养女马姑娘许配给了朱元璋,马姑娘嫁给朱元璋以后,按说郭子兴和朱元璋成为了翁婿,关系应该更好了,是不是 然而事实上,郭子兴一家人表现得似乎不是那么信任自己的女婿,举例说明,至正12年,也就是公元1352年的9月,红军军占领的徐州城被元军攻破了,当时徐州城红军军的首领是赵军用和彭大,这两个人走投无路了,就率领自己的残部来到了杭州。
由于赵军用和彭大起义比较早,名声也更高,所以包括郭子兴、孙子牙在内的几个豪州首领,反而是甘愿让位人常说一山不容二虎,这队伍里边有两个头头肯定是得坏事的,这不郭子兴在站队的时候明显更加尊重彭大,赵军又能高兴吗 不能够。关键是郭子兴和孙子牙这几个人的心也不齐,孙子牙占赵军用,所以经常在赵军用面前说,郭子兴的不是挑拨离间,说句后话勾心斗角,乌七八糟的关系,他们能成事才怪都回来。刚开始他们也就是动动嘴皮子,后来竟然愈演愈烈,开始动刀子。
说是有一天孙子牙就在赵军用的支持之下,光天化日就在街上把郭子兴拦下来暴打一顿,这还没完,打完还把郭子兴带回家,直接关进地窖了,朱元璋听说这事儿这还能忍吗 我岳父马上就赶到了郭家,打算带着郭子兴的两个儿子一块去救人,关键情节来了,当朱元璋感到国家心急火燎地问,两位公子在什么地方 郭家的两位夫人是什么反应呢 父宜不宜告,也就是说夫人们都怀疑朱元璋的动机,不肯跟他说实话,这下可把朱元璋给急坏了,说我是外人,而乃以我是外人,夫人们怎么能够怀疑我
后来是看朱元璋言辞恳切,两位夫人才说了实话,当朱元璋带着两位郭公子救下郭子兴的时候,郭子兴脚上带着镣铐脖子上绑着绳子,全身上下都被打肿了。
咱们说回重点说重点。为什么两位郭夫人都这么不信任朱元璋,尤其是小张夫人 不是说因为信任还要拉拢朱元璋喜欢朱元璋才把养女嫁给他的吗 好,退一步,假如说郭家的夫人们是因为对事情还不了解,有点慌乱,所以没有第一时间表现出对朱元璋的信任。那么被救下来的郭子兴本人应该是十分信任朱元璋的,也不尽然。
咱们来看史书,上是怎么说的 据明史郭子兴列传记载说,子星为人萧汉善斗,而性性真少荣。方世吉哲从太祖某一亲信如左右手,世解即信禅书,太祖,太祖左右认识者西赵之去稍夺太祖兵灵,什么意思 解释一下。就是说郭子兴这个人一代枭雄,勇猛善斗,性格很暴躁,没有什么容人之度,碰上急事了就找朱元璋商量该怎么办,用朱元璋的时候亲自就跟左右手似的,可是事情解决了就听信别人的谗言,疏远朱元璋不仅疏远,还把他身边能干的人都调走,有意识的夺走他的兵权。
现在一句话来说就是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你要问了郭子兴为什么要这么对待朱元璋,没有别的原因,秉性而已,他性格多疑,他经常怀疑朱元璋跟赵军勇和孙德崖他们是一伙的,有时候想的多了,甚至越想越觉得很危险,不如我就杀了他想要了朱元璋的命。
当时的情况来看,郭子兴如果要杀朱元璋是易如反掌,那么为什么朱元璋活了下来,甚至还活到了荣登大宝,这就得说到咱们的马皇后。
在明史后妃列传的开篇里边就记述了这么一个事儿,说当年粮食欠收,郭子兴又怀疑朱元璋图谋不轨,就把朱元璋给拘禁了起来,不让他吃饭。那个时候马皇后在郭家帮厨,就窃吹饼,怀疑浸肉为焦,偷偷地从锅里边拿了刚刚烙好的饼子,贴着肉藏着拿给朱元璋吃,就为了偷饼,马皇后胸前的肉经常被严重烫伤。后来朱元璋每每与群臣回忆夫妻往事,都会提到这件事情是非常之感动。再举个例子,说有一回郭子兴他两个儿子郭天旭和郭天爵要对朱元璋动手,他们假意请朱元璋吃饭,暗地里准备好了毒酒,想要毒死朱元璋。
当然朱元璋得知这个阴谋之后,并没有赴宴躲过一劫,那么朱元璋是怎么知道郭家两位公子要毒死他的,也就是说他怎么得知消息的呢 不用说,肯定是马皇后通知他的,当时朱元璋气的大骂这两位郭公子,说我朱元璋有什么对不起你们俩的地方,这幸亏是空中的神人,告诉我你们的阴谋,否则我不就被你们毒死了吗 之所以把马皇后说成是空中的神人,应该是不想泄露他的身份。
总而言之,从朱元璋的境遇来看,郭子兴一家人并没有因为养女马皇后马姑娘,那个时候还不叫马皇后对他有什么特别的关照,反而是马姑娘本人对朱元璋情深意重,所以啊与其说郭子兴一家是因为欣赏而喜爱,因为喜爱而嫁养女,不如说是当他们发现朱元璋的才华之后,担心朱元璋为他人所用,所以嫁一个所谓的养女安插在他身边,可以随时监视他。
为什么说是所谓养女,咱们从这些事情上反推也能看得出来,郭子兴一家似乎也并不是特别看重马姑娘这个养女,那么马姑娘究竟是不是郭子兴的养女 如果不是的话,他们又会是怎样的关系呢 上面说到从种种事迹当中可以看得出来,郭子兴一家并没有对朱元璋这个女婿特别优待,反而是马姑娘本人是重情重义,数次解救朱元璋于危难之中。
那么问题来了,后来的马皇后当时的马姑娘真的是郭子兴的养女吗 咱们先来看,如果是养女,那么马姑娘的亲生父母又是谁 在这里又要提到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了,说马皇后马氏祖上是南之利凤阳府、宿州,也就是今天安徽宿州人,家里曾经是豪门大族,可是由于父亲老马乐善好施,导致家道中路,最终因为杀人必仇,逃亡他乡,所以才把爱女托付给了自己的生死之交郭子兴。马皇后的母亲在生下他,不久之后就去世了,后来加上老马也客死他乡,郭子兴就越发可怜马氏了,收他为杨女士百般疼爱,最后还给他找了一个好夫妻。
朱元璋后来的事咱们就都知道了,不用多说了,那么事实是不是这样
咱们来看明史当中的记载,说实话作为皇后马氏的履历相当简单,太祖、孝慈、高皇后、马氏、宿州人、父马公母、郑敖早族,就是说马皇后的确是安徽宿州人,父亲是老马,母亲是老郑,母亲是一位姓郑的老太太,他们很早就去世了,至于家里是不是富贵父母,分别是什么身份什么样的人,甚至他们名字叫什么一概没有记述,这说明什么呢 说明那些个什么故事,杀人必仇等等都是杜撰出来的。
那么马皇后究竟为什么会出现在郭家,还是以养女的身份出现的,事实很可能是这样的,尽管我们国家从汉代开始就已经禁止人口买卖了,可是一直到民国时期,还有很多家庭是以收养的名义去买婢女的。没错,马皇后当年很可能就是郭家的婢女,而且是小张夫人的贴身丫鬟,您想马皇后如果是养女,在郭家就是小姐的身份,哪里还需要下厨烧饭,又怎么偷食物去救朱元璋,还有后头说的郭家两位公子要毒死朱元璋,马皇后是怎么知道的
说明郭家人虽然猜忌朱元璋,可是并没有猜忌小马,因为小马是自己家的家奴,只不过让郭家人没有想到的是婢女小马为人正直善良,而且重情义。
嫁给朱元璋之后还处处为朱元璋着想,最后从婢女小马变成了母仪天下的马皇后。
令人惋惜的是,这么好的一位皇后却在洪武15年患上了重病,当时很多受到马皇后庇佑的大臣四处祈祷祭祀素有工作狂之称的朱元璋,也放下了手上所有的工作,日夜陪护,来命令太医务必把马皇后治。好,可是您猜马皇后怎么说 他说死生命也,且一何能活人,使服药不孝得无以切故而罪逐一呼。意思就是生死,那都是命运的安排,祈祷祭祀有什么用,况且医生只能够救不该死的人,又怎么能够让一个必死之人活过来呢 如果吃药不能见效,恐怕还会因为我的缘故而降罪各位太医,哪怕是到了生命的最后关头,他还在为别人着想。在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朱元璋曾问马皇后,还有没有话想说问他的遗愿 马皇后只说了一句话,愿陛下求贤纳谏,慎终如始,子孙皆贤,臣民得所而已。希望陛下能够寻访贤能之人,多听取别人的意见,始终要谨慎从事子孙能够贤良大臣百姓都有所依靠就好了。洪武15年农历8月,说完这句话,马皇后含笑而去,享年51岁。冷酷无情的朱元璋是嚎啕大哭,并且再也没有重新立皇后。
而为什么说马皇后的去世还影响了洪武年间的朝政呢 您综合去看朱元璋在位时期的历史,就知道明朝初年马皇后还在世的时候,朱元璋还是比较重视人才,也因此收到了很好的治国理政的效果,这跟马皇后的劝谏是分不开的,而后期尤其是在马皇后离世之后,朱元璋并没有听从马皇后的遗言,开始滥杀功臣。
咱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马皇后还在世,以他的影响力,以他的个人性情和魅力,绝不可能会让老朱如此的暴力大开杀戒的,也绝对有可能力劝老朱罢手。可惜历史无法倒退,无法如果人生也没有这样的假设。
3634429372 : “民间历史故事”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朱元璋是个有争议的人物。不过争议归争议,他的贡献毋容置疑。他出身贫寒,历经苦难,勤于政事,建树颇多,不但打下了明朝近三百年基业,还影响到清朝。自明到清,中央集权的政治统治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行政管理制度渐趋完备。 影视剧中的朱元璋 一般后世皇帝对前朝都会刻意抹黑贬低。如隋炀帝之所以臭名昭著,成为千古暴君,这和唐太宗李世民不遗余力的抹黑是分不开的。但是清朝的皇帝对朱元璋的评价并不低。 康熙帝曾说,「 ”洪武大帝乃英武伟烈之主,非寻常帝王可比。”他看到明孝陵(朱元璋陵墓)有损毁的地方时,还专门安排人员修缮,并亲笔写下「 ”治隆唐宋”四个大字,立碑于陵墓的享殿正中,以昭后世。 康熙皇帝 「 ”治隆唐宋”,这四个字的分量可想而知。从秦始皇到溥仪,中国历史上一共出现了422位皇帝,真正能做到「 ”治隆唐宋”的又有几人? 如今,提起朱元璋,很多人的第一印象不是「 ”治隆唐宋”,而是冷酷无情。朱元璋杀功臣,杀的天昏地暗,杀的毫不留情,以至于冷血无情成了人们对他的第一印象,很难改变。 其实,朱元璋并非无情之人,他杀的那些功臣大都是有问题的。如胡惟庸、陆仲亨、蓝玉,哪一个不该死呢。对于真正帮助过他的人,朱元璋还是颇重感情的。比如,我们今天要讲的主角,他死后,朱元璋痛哭流涕,伤心不已,亲自写文祭奠。后来,又在5年内4次拜祭。 他就是廖永安。 很多人可能没有听说过廖永安。没关系,但廖永忠想必知道的不少。朱元璋与陈友谅在鄱阳湖激战的时,陈友谅的大将张定边直冲朱元璋坐船,急忙赶来救驾的就是廖永忠。朱元璋派廖永忠前去迎小明王回南京,在路上把小明王搞死的,也是廖永忠。廖永忠的哥哥就是廖永安。 鄱阳湖大战 廖永安本是元朝巢湖水军将领。朱元璋起义后,他率巢湖水军投靠朱元璋。这时的朱元璋,手下虽然人才济济,大将云集,却单单缺少一支能征善战的水军。廖永安的到来,对于朱元璋来说,简直就是雪中送炭。 廖永安投靠了朱元璋后,忠心耿耿,屡立战功,不仅打赢了渡江之战,夺取了集庆,还率水军接连攻克了镇江、太沙、沙祝家、金坛、常州、宣州、池州等军事要地,多次击败徐寿辉、张士诚,军威大振,因功升任为同佥江南行枢密院事。 廖永安 然而,不幸的是,在一次与张士诚的作战中,廖永安因后援没跟上,加上船只搁浅,成了张士诚的俘虏。 拿下了廖永安,张士诚喜出望外,他使出了很多招数劝降廖永安,然而廖永安不为所动,视死不降。于是,张士诚就把廖永安关了起来。 这一关,就是8年 张士诚 这下,张士诚不急,朱元璋却急了,他提出:「 ”愿意用3000俘虏赎回廖永安”。但张士诚记恨朱元璋的杀弟之仇,断然拒绝了朱元璋的请求,并一怒之下杀廖永安于狱中。 廖永安死后,朱元璋极其悲痛。1367年,朱元璋平定张士诚,将廖永安安葬于巢,并在郊外迎祭。1368年,朱元璋下令于鸡笼山筑坛,祭奠廖永安。1369年,又于鸡笼山祭奠。1376年,朱元璋又加赠廖永安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光禄大夫、柱国,不久又改封为郧国公。 能让朱元璋如此念念不忘,在开国功臣中,廖永安确实难得!
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在我国历史上一直是一个极具特色的人物。作为第一个通过农民起义当上皇帝的人,朱元璋有着其他帝王未曾有过的经历。朱元璋出身于安徽凤阳县,由于家境贫寒,他在很小的时候就通过给地主放羊来贴补家用。
17岁的时候,由于父母和兄长相继去世,他去黄觉寺当了和尚,但由于在寺庙中饥饱不定,他又开始四处流浪,所以也有人戏称朱元璋是“乞丐皇帝”。在流浪了30年之后,他参加了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正是遇到了郭子兴他才走上了农民起义这条道路,后来在自己的努力下,最终建立了明朝,当上了皇帝。
在公元1356年开始,朱元璋以应天府作为自己的根据地,不断向外扩张势力,朱元璋分别派徐达、常遇春和大海攻占了徽州、池州等地,又自己亲自率兵攻克了婺州。在确定了自己的领土之后,朱元璋不仅恢复农业生产,而且还新筑堤防、兴修水利。在确定他统治的地区农民生活安定的同时,也使得自己的军队有了固定和充足的军粮供应,在27年,朱元璋在应天府建立年号,洪武定都应天府。
确定年号之后,朱元璋开始大规模进攻元朝旧部,在进攻的同时请兵北伐。公元1368年,历史上称为“红木元年”,也就是在这一年,朱元璋的部队先攻占了山东,后又带兵西进,攻下了潼关。后来在多年的战斗之后,朱元璋如愿,成功地将元朝政府推翻,
建立了一个新的时代,也就是我们历史上所记载的明朝。朱元璋在推翻明朝政府之前,他的势力主要是向南方发展,在这过程中,他遇到了一个强敌就是陈友谅。陈友谅原是徐寿辉起义军中的一个将领,后来他某杀了徐寿辉自立为王,号为汉。
由于陈友谅占据着江西、湖南和湖北一带,兵力大且多,而且还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割据政府,所以对于朱元璋来说,陈友谅是他一统中原最主要的一个强敌。后来通过“番阳湖战役”,朱元璋成功的攻克了陈友谅,这场战役是朱元璋在建立明朝政府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战役之一。
身为乞丐皇帝的朱元璋在短短几天中通过自己的谋略和努力,推翻了元朝的政权,建立了一个新的时代。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由于他是第一个从农民阶级成为统治者的帝王,所以他的一生极具传奇色彩,也深受人们的敬佩。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454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唐朝是怎么把日本打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