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狗十三》海报
文:
01
我是看了影评才决定去看《狗十三》的。
有个我喜欢的作者,说她在影院里哭成了狗,出来坐在车里又哭了一场,已为人母的她,觉得电影中的一幕幕就是自己的青春故事;还有人评论,“看不懂的人是幸福的。”任素汐看了影片,发微博说:嚎啕大哭一场,求求你们都去看看《狗13》,看看我们是怎么变成现在这样的!末尾还爆了个粗口。
我当然看得懂。
看得懂看不懂,与个人的幸福与否无关,与共情力,与同理心,与年龄有关。女儿也说看懂了,她的懂,我的懂以及别人的懂,不知是不是一回事。她懒得和我讨论剧情,问她话,总是不耐烦:自己看!
一个中年老母亲,走过了自己的13岁,又养大一个13+的女儿,我深深理解少女李玩成长的烦恼。我更理解李玩的父亲,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男人,生意场上的低眉,家庭关系中的平衡,女儿教育上不知所措……崩溃都得不露声色,捂住女儿的眼睛不让她看到自己流泪。
没有哪个年龄段是容易的。我觉得看得懂这部影片的人,大概能得出这个结论。
13岁的李玩不容易。父母离异,爸爸二婚又生了个小弟弟的事,全家人都瞒着她;面临中考,功课不容易,她喜欢物理,但英语成绩不尽人意;她跟着爷爷奶奶生活,虽然生活上被照顾得无微不至,但她不喝牛奶的事,奶奶却记不住。
家人是爱李玩的。片中有几场祖孙三代一起吃饭的场景,爷爷奶奶总劝她多吃点,桌上至少有三碟四碗,有虾有肉,爷爷知道孙女最喜欢吃螃蟹……就是买螃蟹的时候,把孙女喜欢的那条名叫“爱因斯坦”的狗给弄丢了。
那条狗,是爸爸为了哄她(讨好她)才买的,取名爱因斯坦,因为李玩喜欢物理。
父母不容易。前段时间有个刷暴朋友圈的段子,“你不要大声责骂年轻人,他们会立刻辞职;但是你可以往死里骂那些中年人,尤其是有车有房有娃的那些……”《狗十三》是五年前拍摄的,这个段子肯定还没流行,片中人使用的手机还不是智能机。
李玩爸爸不容易,当后妈的就容易吗 既要讨好老公前任的女儿,又要讨好公婆,还要在酒场上帮老公讨好生意场上的朋友,八面玲珑得让人讨厌不起来。
爷爷奶奶也不容易。年纪大了,无法照顾新生的孙子,还得帮儿子带孙女儿。爷爷有糖尿病的事是在餐桌上表现出来的,他正在夹起一块南瓜,李玩说,糖尿病人不能吃南瓜。老人道,电视上不是说可以吃吗 李玩说人家说的是美国的南瓜,跟中国的不一样。爷爷虽然疑惑,但还是放下了。在他们这个年纪,养生保健什么的,是最重要的事,马虎不得。奶奶都已经很多年没出过门了,但为了找到外出找狗的李玩,还是走出了家门。
同父异母的小弟弟也不容易。小小年纪,被送去学溜冰,滑倒在冰场上,想站也站不起来,本能地哭,本能一次次去抓教练的衣服……没有人能帮他,教练一次次让他自己站起来。李玩站在场外,看着弟弟若有所思,我看着那一幕,想到《爱的代价》里的歌词:走吧,走吧,人总要学着自己长大……
谁不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呢 那些棱角,一点点被磨平。想起18岁那年,刚参加工作,工作上受了委曲和冤枉,咽不下那口气,去跟车间主任据理力争,被停止工作……违心地去跟他道歉,听他说,“你现在才刚走向社会,再过几年,就没有这么多棱角了……”
我清楚地记得自己假笑,说:到时候,就圆滑了吧。如今的自己,圆滑了吧
有谁是容易的呢 刘同说过“谁的青春不迷茫”,白岩松说过“没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
酒桌上的“张哥”算是成功人士吧,就容易吗 傲慢、市侩、权谋、伪善Hypocritical,满口的大道理,被周围的人恭维着,炫耀着自己住在大别墅里独品大红袍的风雅和孤独。听说李玩在看《时间简史》,便说那是“娃娃们看的书”,关于时间,古人早就写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与其说是在掉书袋,不如说是这种人一贯的优越感的表现。
02
“Hypocritical,伪善”。李玩学英语时,问到堂姐李堂的一个单词,她为了记住,重复了好几遍。与李玩年龄相仿的李堂,比她更早熟,更会察言观色,也更能体会到世间的“伪善”吧。
“伪善”,在李堂嘴里说出来,也许代表着未成年人眼里的“社会现实”;在李玩嘴里被重复出来,代表着懵懵懂懂;在成年人的世界,也许就是普遍的存在。
其实,也不能算“伪善”。第一条狗被爷爷弄丢后,后妈出了个主意,买来另一条狗冒充爱因斯坦,是善意的欺骗;李堂明知不是原来的狗,此爱因斯坦非彼爱因斯坦,但会看大人脸色说话;英语老师在课堂里打死一只闯进教室的蝙蝠,若无其事地扔出窗外,李玩想的,也许是老师没有爱心吧;爸爸明明知道后来那条狗不是原来的爱因斯坦,也佯装不知,在语言上强迫李玩接受……在大人眼里,狗还不都是一样的。
《狗十三》片名很有意思,是13岁少女李玩得狗,丢狗,找狗,再得狗,丢狗的故事,据说隐喻着脏话,有“狗日的青春”之意,海报上的13,又很像26个英文字母中的第二个。“狗”这种跟人类密切相关的动物,在汉语的语境里还真是寓意深刻。“七八九,嫌死狗”,狗东西,狗腿子,鸡零狗碎的生活,狗眼看人低的现实,狗仗人势或人仗狗势……现在又有了个“狗十三”。也许在陕西、西安,十三有什么特别的寓意。有家我很喜欢的卖陕西小吃的连锁店,叫“陕十三”。
这两年很多好看的影片都使用方言。《无名之辈》里讲贵州话,杨幂主演的《宝贝儿》讲南京话,《狗十三》中,除了孩子们讲普通话,大人长辈们统统讲西安话,真是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
03
为何这部影片被禁五年,是我感到好奇的事,难道是因为爸爸唱的两句老歌 “无产阶级WHDGM,就是好呀,就是好,就是好”和“北京的金山上” 又或者是“反映了社会现实”
《狗十三》属于越回味越有味的一类电影,适合反刍一样慢慢咂摸。导演编剧们,显然非常懂得“生活”,在平静的平淡的生活的细枝末节里让人感受情绪的涌动。让人想到是枝裕和的电影,家长里短中的琐屑和平凡,生活的真谛。
13岁的李玩渴望了解世界,有成长的烦恼,渴望被理解,需要爱和陪伴。明明喜欢物理却被逼着报英语培训班,闷在房间听歌吃方便面,站在镜子前掀起上衣打量自己刚刚发育的身体,喜欢上一条狗,失去,又被迫喜欢上另一条狗,又失去,被迫跟爷爷奶奶道歉,说对不起……在“要听话”的中国式教育里,她完成了自己的成长,一步步长大。
李玩问高放:“你见过真正的大人吗 ”
从开始时的“被教育”,父亲的强迫、训斥,甚至打骂、逼迫,到后来,就是李玩的自我成长。陪父亲参加应酬,尝试喝进去一喝就吐的牛奶,拒绝堂姐男朋友高放表达的“喜欢你”,带弟弟玩耍,跟爸爸说“谢谢”,推荐爸爸听《男人哭吧不是罪》,平静地、不动声色地吃下别人好心为自己准备的狗肉……
后来偶遇第一条爱因斯坦,被一个女人牵着,却没有前去“相认”,明明知道那个女人撒谎,明明是自己找了很久的狗,却对李堂说,“真怕它认出我,扑上来。”
村上春树写过:
你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不准情绪化,不准回头看,去过自己另外的生活。你要听话,不是所有的鱼都生活在同一片海洋里。
李玩真的是慢慢懂事了,长大了。物理竞赛拿了第一名,获得了保送高中的名额;影片中没有出现过的“妈妈”打来电话祝贺,爸爸感谢她“给我生了个好女儿”……
李玩,欢迎来到成年人的世界。
相关文章:滚筒里的人生
本月文章:
“幸亏你没杀别人,杀的是你妈”||世道变坏,是从父母生而不养,孩子无法无天开始的
“爸爸也是头一次当爸爸,所以稍微体谅一下”
我知道自己为何来乌镇了
我认识的AA制的夫妻,都离婚了
“我妈现在,也知道敷个面膜了。”
“试着原谅人生的平凡”
《无名之辈》:明明是一部荒诞喜剧片,为何我泪流满面
相比马蓉,我还是欣赏邓文迪吧
公司的人情味
一个曾经抑郁自杀,身上开过三刀,“清华园败得最惨”的人,如何成为了习惯专家
无论世界如何改变,你都可以变得更好,当然也可以更丧
1、李玩十二岁,刚上初中,与年迈的爷爷奶奶同住。母亲在她幼时离家,父亲再婚与继母生了个弟弟。父亲焦虑着该如何告知李玩新生儿的到来,却意外因课业起了争执,为此父亲决定买一只小狗哄劝女儿。热爱物理学的李玩将小狗取名为“爱因斯坦”,但小狗在一次意外中走失,李玩为爱因斯坦走失的事情难过不止,家人为此也不得安宁。
2、为了安抚李玩,家人将另一只同品种的小狗代替爱因斯坦。在全家人的压力之下,李玩越来越沉默。继母及新弟弟的加入让李玩觉得自己像个局外人,当家人称呼新来的小狗为“爱因斯坦”,她开始发现自己无法逃脱成人世界为她编织的谎言。
一部因原生家庭矛盾影响少女成长、却让我这个老男人看哭了的电影。看《狗十三》是今年年后的某个夜晚,故事内容琐碎简单,但是那些细节格外打动人,也许真的是通过此片一窥自己长大后的崩溃与颤抖。这应该是我喜欢这部电影最大的原因,毕竟能够跳脱出传统青春片那些所谓的“小三、堕胎、留学”等廉价的雷同题材,真真切切来讲述一个人的成长故事,已是前进了不知多少步。
而且,比起青春片更多的是,这也不仅仅是一部单纯的青春片,而是藉由一个内核囊括了诸多内容,比如对于成长的思考,对于原生家庭的剖析,对于重男轻女思想的批判,对于中年人生存困惑的同情,构成了《狗十三》电影的魅力所在,看似简单的青春电影,却在极具张力的故事中映射我们普通人的现实人生。
关于我们的成长:快乐和悲伤其实是同样一件事!
“快乐和悲伤其实是同样一件事。”这是我昨晚突然听到的一句话,用来形容《狗十三》的成长主题似乎再恰当不过。当然,《狗十三》的电影海报上还有一句更为经典的话:“每一场成长都是凶杀案。”没有任何一个人的青春是容易的,无论大人还是尚处于青春期的小孩,我们大都无法逃脱社会和环境的客观影响。
电影中的小女孩李玩因父母离婚,和爷爷奶奶住在一块,可是人生却有一种与周围空间的疏离感,与爷爷奶奶不是那么亲,与父母也没有太多的交流,有时看似很独立、很坚强,可有时却又无法逃遁人情世故,活着真的好累,还不如一条“狗”,还不如与一条狗为伴。
可是,生活还是日复一日地过,李玩还是要成长、还是要成熟,正如在跌跌撞撞中长大的我们。谁又不是一边生机勃勃地扎入生活,一边忍受孤独与寂寞用尽心力地活着呢?李玩在经历了找狗的绝望后,渐渐想通了,并用书中看来的道理劝慰自己:“在这个宇宙之外,一定还有无数个同样的宇宙,包含我们所有可能性的集合。这样,没有完成的事就会在某个宇宙里被完成, 错误的选择也会在某个宇宙里被纠正。这样想,心里就会好受一些了。”
关于父辈的教育:哪个成年人的世界轻松惬意过?
其实我觉得《狗十三》最好的一点是,在父母子女的理解上,做了一个相当精妙的平衡,没有矫情化孩子,也没有恶魔化父母。爷爷奶奶的过渡疼爱也好,父亲的无能为力也好,都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向李玩提出同一个要求:我们要听话,我们要按照大人的标准来学习、生活。
李玩“无理取闹”的一场戏后,父亲抽李玩,说实话,那样的场景似曾相识。好在曹保平没有将“大人”当做邪恶的对立面来看待。其实父亲也很脆弱、也有无力的时候,尤其是单亲爸爸,要照顾事业、要兼顾家庭,如果组建新的家庭了,还要照顾另一个家庭的感受,又是各种事情要处理。电影中,父亲打完女儿后,看得出来,父亲是真的懊恼又心疼;当着女儿的面,跟前妻打完电话,不忍心女儿看到自己哭,用大手捂住女儿的脸……真是看得我心疼。
不免想起《请回答1988》里,德善的爸爸对着德善说:“谁都是第一次做爸爸,谁都没有经验,请原谅爸爸……”父母对子女的爱,很多时候方式不对,但背后的爱心绝对“天地良心”。大人的世界里:“一个孩子如果听话了,说明他懂事了。”可是在孩子的世界里:“一个孩子懂事了,说明他已经长大了。”大人们不容易,可是孩子是孩子,又怎么能轻易就理解大人们的苦衷呢?
《狗十三》将这种大人与孩子的矛盾抒发得很真实,它放弃了饱含批判意识的愤怒,只是做了一番近乎白描的呈现,没有大是大非,没有大喜大悲,也没有大善大恶,有的只是每一个人都能感同身受的迷茫、困惑和一点点挣扎。我们既可以选择站在年少的李玩一边,也可以坦然地接受自己成为那样一个父亲的现实。这个世界就是这般现实又无奈,但我们还是要像株茂盛的植物,欣欣向荣的活着。以上。
说说《狗十三》吧
这部电影让我看得很压抑,而且我采用了倍速在看,开头还可以细细体验,而越往后越让我希望可以快快结束它。
这个女孩从反抗到默默的接受,一切都变得没有那么重要或者说对于她来说隐藏情绪,才能活下去,才能适应这个世界,让我觉得很悲伤。 李玩一次一次碰壁之后,她也在调整自己,让自己适应这个环境,学着去接受。
两次对待狗没了的态度:
第一次,怪罪家里的人,发脾气,所有的情绪都发在表面上。
第二次,学会了隐藏悲伤,最后以优异成绩换回狗的信息,而狗的死,最终也是表面平静的说了一声谢谢。
我觉得这里除了改变,学会了面对成人最好的应对方式,我觉得她应该也开始理解对方了。
两次应对饭局的态度:
第一次,着急离开,敬酒为难,摔门而出
第二次,一饮而尽,强吃狗肉
我觉得就是在磨身上的菱角,适应规则,建立新的链接。最后她与爸爸在车上的时候,我觉得她是理解或者说她是在包容爸爸的,理解成人的世界,没有了黑与白的经纬分明,需要妥协调整,去进行适应。我觉得李玩是通透的,她会示弱、求助、理解、调整和适度的放手,她很清楚规则和界限,也许是环境让她提早成熟。
罗曼·罗兰在《米开朗琪罗》里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我想李玩在成长的过程中,虽然有原生家庭的烙印,但依旧会适应成长。
《狗十三》恰恰就是这么一个例子,李玩离家出走,出去跟男孩子喝酒等叛逆行为不过是因为自己的狗丢了觉得家里人不够重视她的想法和感受,只要双方沟通到位,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尊重和爱,这些问题都很容易化解。这部电影没有选择太过激烈的冲突情节,对女孩的感情铺垫也不是很到位,只是用了好几个不同的少女痛哭的镜头来表达青春期压抑和难以取得父母长辈认同的个性诉求,非常难得的让人看出了“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感觉。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出现一些冲突实在在所难免,就我个人而言,《狗十三》里的父母和爷爷奶奶固然不能说是模范家长,但他们对李玩的爱护和对自己的反思也是非常明显的,没必要过分苛责。成长本身就是会有坎坷和疼痛了,因为这个就一味去苛责父母保护不到位就没有必要了,人如果不经历这些成长,日后就更难经受社会的考验了。
就拿我身边的例子来说,我遇见过父母健全阳光开朗的孩子,也遇见过单亲家庭里长大的心理健康的孩子,反之亦然。事实也在告诉我们对单亲家庭小孩的特殊态度反而比单亲本身更容易导致问题。北京都已经开放单身母亲给孩子上户口了,这种什么孩子一定要有妈妈或者爸爸的观念也该改一改了。
不要以自己的想法要求、塑造孩子,让孩子走自己的路,不是走你设定的路。爸妈可以从旁呵护给建议,让孩子少走弯路,但不是霸权主导。尊重孩子,了解孩子内心,反对暴力,和谐沟通。李玩并非单亲,她妈妈给她打过电话。单亲不是问题所在,如果孩子受到的关爱足够,应也能健康成长。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422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