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最要不得的一种心理模式,就是它了

七里香 2023-07-27 21:39:17

图/kk

文/ (ID:)

1

李中莹老师在《爱上双人舞》一书中写道:

对婚姻关系最具杀伤力的心理模式,我认为就是“托付心态”。

“托付”就是把照顾自己的责任,交给另一个人,这是注定会有悲惨结果的心态。

“托付心态”不仅对婚姻关系具有杀伤力,对家庭关系的破坏力也不可小觑。

有个前同事嫁的老公是独生子。她公婆年纪也就五十出头,六十不到,却觉得娶了儿媳就完成了人生大计,可以躺着养老了。家人住在一起,儿媳生了小孩不帮忙照看不说,什么家务活都指望儿子媳妇做。做公公的更是颐指气使,“横草不拿,竖草不拈”,油瓶倒了都不扶,恨不得“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过去只觉得在那黑暗的、封建的旧社会,有“多年的媳妇熬成婆”的情况,没想到,都21世纪了,还有这种事情发生。把“养儿防老”做到极致的公婆,在当今社会也真算是极品了吧。

如今生活和医疗条件好,老年人的平均寿命都在七八十岁,甚至是八九十岁。尚未老矣、尚能饭的长辈,提前二三十年就把自己“托付”给了子女,把照顾自己的责任交给别人,只能令家庭矛盾丛生,儿子媳妇极其负累。

其实不管在家庭还是职场,不论是生活中和还是工作中,“托付心态”都是一种毫不利己、甚至是害人害己的心理模式。

2

前几天去拜访一位长辈。

他们家住在老城区的一栋老房子里。当年,这个城市最高的楼是商业贸易中心,后来高楼大厦平地起,特别是滨河两岸的房子光鲜亮丽鳞次栉比大有摩肩擦踵感了。那片老房子更显得破旧不堪,让人隐隐可见“拆迁”二字在不远处招手。

房子是当年单位里分的。论资排辈得分高的人,有优先挑选楼层和房号的权利。那位长辈当年也还年轻,轮到他时,只剩下了三楼,顶层。后来单位里的福利房也都参加了房改,他们只交了几万块钱,现在想想真的是很便宜。

长辈和房子一样,都老了。人老了就是一幅经过岁月折腾的旧皮囊,房子老了就显得破败不堪。一楼的楼梯底下堆着哪户人家的破烂,可能是一堆没机会燃烧的煤块或煤球,也可能是别的什么,终年存放在那里,它们的主人舍不得扔掉。每一层楼梯的平台都被破自行车占据着,楼梯上一层灰,只有走得人多的地方显出水泥本色。

我们晚上去他家拜访,临走时,他送我们到门口,说:楼道里没灯,你们下楼的时候注意点儿。

我随口说了句:安上个灯泡不就行了 我不知道,早知道给带个节能灯来。

毕竟我们公司是卖灯的。毕竟在我看来,灯泡坏了立刻马上换一个,不过是举手之劳的事儿。

像这种原来单位的福利房,过去住的都是同一个单位的同事,一层住两家,谁先留意灯泡坏了谁先换上,不很正常吗 一个灯泡又花不了几块钱,方便自己也方便楼上的邻居。

人们常说“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我是个俗人,觉得在具体生活中,“送人玫瑰”就可以落实到买个电灯泡安在楼道里,那不会让你破产;“送人玫瑰”就是洒扫楼梯内外整洁,先把自己家楼道卫生打扫干净,把自家门前雪扫掉。

以前我们家楼上的马嫂是个热心人,地下室的灯泡坏了,每次都是她换。现在想起来,还觉得欠人家一份人情。

那位长辈就抱怨:这个熊单位不行了!灯泡坏了也没人管。好几年不亮了,谁管 !没人管!没办法!

从他家出来,我一路上就在想:在“体制内”工作了多年,他的思维都是“体制内”的了,自己家楼道的灯泡坏了,应该由单位里派个水电工给换上,应该不花钱就能领一个……

有这种思维模式的人应该是越来越少了吧 那栋楼上他的左邻和右舍,也都是这样的固有模式吧 不然怎么会容许自己摸黑好几年

与其每摸黑上下楼一次就抱怨自己的“熊单位”一次,与其想起来就恼火“连灯泡都没人换”这个事实……为什么不去买个灯泡自己换上 就算是年纪大了不方便爬高,可以让子女、让年轻人去做,可以找其他人帮忙吧,可以用钱解决吧。

3

我是相信,“凡事都有至少三个解决办法”的,即使某件事实在找不到至少三个解决办法,有这种思维模式,至少会去想办法。

不是没办法,是因为抱有托付心态。

因为觉得那是别人的事,是单位的事儿,是社会的事。却独独忘了,跟自己生活的便利有关,忘了应该负起自己责任。

有一种人,他们已经养成了“等、靠、要”的习惯;他们没意识到自己的能动性、创造力,都被“托付心态”扼杀掉了。

网上曾流传过一段视频。因公路收费站取缔,有位大姐义愤填膺地找领导理论:我36岁了,除了收费啥也不会……

她没有想过,谁应该为她的人生负责,难道是收费站领导吗 难道是社会是国家吗

与“托付心态”相伴的,往往是“归罪于外”的心态。因为无法对自己的人生负起责任,因为把照顾自己的责任交给别人、交给单位、交给社会,一旦发现别人、单位、社会“辜负”了自己的托付,便心生抱怨和责备。

一个人想过什么样的人生,完全取决于自己,所谓“操之在我”。

不想走夜路,可以提灯照路;不想摸黑爬楼梯,可以给楼道里换上灯泡; 不想人到中年被失业、被下岗、被裁员,就提前做好打算,毕竟公司和单位都不是你的家,虽然老板可能会称员工为“家人”;不想过穷日子,就努力去赚钱; 不想过平凡的生活,就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国际歌》里有句歌词,是真理: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

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没有别人,你的人生,全靠你自己。

以前的文章

《你好,之华》:这是一部给我们中年老母亲看的爱情片啊

她15岁当兵,30多岁赴美留学获政治学博士学位……写了本书叫《中国纽约客》

“人生是来享受过程,而不是来计较结果的”

你生活的地方是什么样子,丢次东西就知道了

不是我冷漠无情,是信不过人性

岁月凋零,悲中有美

内心坦然:十月写字总结

成功奔五:9月写字总结

歌唱九月:八月写字总结

感谢自己:七月写字总结

时间过半:六月写字总结

再也不见:五月写字总结

岁月静好:四月写字总结

凡事往好处想·三月写字总结

2018年2月写字总结

2018年1月写字总结

五种错误的装修心态最是要不得


装修,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发现,装修前自己对家的描绘和装修后期对家的期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装修最忌讳的是什么?摇摆不定时刻保持理性的心态去装修,不要轻易受到外界的影响,管它有多好看,管它有多便宜,我自巍然不动。
开利地毯瑞格尔地毯
一、一步到位
年轻人装修新房很容易走入一个误区,总想“一步到位”,做满屋子的柜子和一些固定性的家具。客厅里的大沙发面对一个大背景墙或是电视柜;卧室里是衣柜、大床,满眼是不能动的家具,很长一段时间无法再做改变与调整。
装修应该随环境改变做相应的调整。不同的季节更换相匹配的家居配饰,主人的心情会随着家居的变化产生新鲜感;时代的变化引发新的家居流行趋势,家居设计理念、家具的样式都会发生改变;更重要的是,当二人世界变成三口之家时,如何合理划分和利用房屋的空间,主人还需要进行重新调整。
二、生搬硬套
适当的参考与借鉴是必要的,但一味地模仿,则完全没有必要。一个好的装饰效果,是从材料的运用、色彩的搭配、布局的安排、灯光的配置、装饰品的陈设、绿色植物的点缀以及个性多方面体现出来的。同样的装饰造型,在他人的住宅中显得匀称得体,但用在自己家里只能给人凌乱的感觉。
专家建议,准业主与设计师及时沟通十分重要。在施工之前,准业主应该及时告诉设计师自己的需求,并根据自己家的户型,就购买哪些家具、如何摆放这些家具、还需要添置哪些配饰等问题与设计师达成共识,真正装修出适合自己的家。
三、贪小便宜
事实上,很多装修上的纠纷都是消费者贪小便宜心理造成的。比如,许多消费者为了省钱,聘请无证施工队进行装修。
这些施工队伍通常只有三五人,承接工程时,首先以低价格吸引客户,承诺客户想装成什么样就装成什么样。一旦达成协议,使用的材料以次充好等装修问题就会接连出现,有的甚至把上一家业主装修剩余的材料都拿来使用。
其次,按合同该竣工时却迟迟不能完工,施工战线越拖越长。而在环保方面,许多业主在装修结束后几个月还不能入住,因为室内的味道让人不敢正常呼吸。装酷网奉劝准业主们:一分钱一分货。装修这钱,省不得。
四、胸无全局
很多准业主在拿到新房钥匙后,还没计划好就立刻进行装修,从选择装修风格时就开始茫然,不知道哪种风格更适合自己,结果导致装修效果与预想相差甚远不说,装修预算也会超支很多。
艾姆空间装饰公司建议,委托一家信誉好、施工质量可靠、价格公道的装修公司,将您的资金投入情况,对房屋的功能需求具体表述清楚,由装修公司为您设计、装修。同时,您应常去现场,随时和施工单位磋商,改进局部原有不尽完美的地方,以获得最为理想的装修效果。
五、盲目攀比
很多人装修房子喜欢跟风,看到别人追求豪华,也一味追求,不管自己的实际情况,结果一套居室装修下来,耗去数十万元。其实,过度消费是准业主一种非常不成熟的消费心理。
事实上,现代装修讲究“轻装修、重装饰”,很多部位实在没必要“大动干戈”。譬如,装修材料未必越高档越好,采用质优价廉的材料,每平方米能省下几十元的费用。

职场八种消极态度断送你前程

职场八种消极态度断送你前程

职场八种消极态度断送你前程,职场上能否发展的一帆风顺,其实还与职场心态有关。有些消极的职场心态会让一个有能力的职场人事业不顺,来看职场八种消极态度断送你前程。

职场八种消极态度断送你前程1 消极心态1:“我觉得这样就差不多了。”

一旦你骄傲自满,生活进步就会戛然而止。不论你对某件事多么擅长,总有可以不断提高的地方。学习一项新技能、发展一个新爱好或掌握一门新语言,

让思维保持新鲜活力。想办法提高工作质量或减少完成娴熟任务的时间,这样你就能争取更多时间去做开心而重要的事情了!请记住:个人成长靠的不是嘴上功夫——而是日复一日的具体行动。

消极心态2:“我还是挑容易的事做吧。”

你对那件事怕得要死?问题在于,那件事恰恰是你需要去做的。你以为公司愿意聘用只会做任何人都能完成的简单事情的员工吗?

当然不可能。不论是为了在职场上更好地推销自己,还是为了保持身体健康,你都得面对这样的事实:有时你不得不做自己讨厌的事情。

静下心来认真做你不愿意做的事情吧,因为不管喜不喜欢,这可能正是你亟需解决的问题。

消极心态3:“我不在乎细节如何,直接告诉我该怎么做吧!”

如果你不清楚为何要做某件事,那你很可能会对它马虎大意。如果遇到不明白的问题你又不主动请教,那你可有苦头吃了。

每项任务都该拿出主动精神。是不是有好想法能让结果更佳?那就说出来吧。如果你的问题或建议能改善最终结果,没人会反对阻止你的。

消极心态4:“我不够优秀。”

如果你总认为自己不够优秀、不够漂亮、不够资历、不够聪明或诸如此类,那么,这种自卑思想会从你的言行举止中透露出来。

既然你连自己都不相信,那别人为何要相信你呢?多跟积极的人交往吧。多去阅读、多加思考,找出自己的优势,

然后自信说出自己对某方面很擅长。别再找借口说自己不能怎样,多找理由暗示自己能够干什么。人们总说“人是不堪一击的”,但这完全荒谬至极。你绝对可以坚强如铁。

消极心态5:“别人会怎么看我啊?”

虽然你应该尽量与周围的人融洽相处,但也不必为了讨好别人而委屈自己的本性。请拥抱本真自我、向他人展现真我吧。如果别人不喜欢本真的你,那也是他们的问题和损失。

消极心态6:“没人会在乎。”

不,有人在乎。哪怕你现在跟家人关系不甚融洽,我也不相信他们真的不在乎你。如果你已很久没有联系朋友,打个电话过去的话,我打赌他们会非常高兴能再次听到你的声音。

你在他人心中的地位远远没你想得那么微不足道。给数月或几年未曾联络的老朋友发封邮件或写封书信吧。给孩提时曾积极引导自己的伯父伯母或表兄打个电话吧。加入网络互助联盟或信息群,结交一些志趣相投的新朋友吧。你并不是一个人——绝对不是!

消极心态7:我做不好

当上司安排新任务新项目给您的时候,当你直接说,我可能做不好,你是否想过这话已经让你的前程断送了。

每个上司不会无缘无故安排工作任务,上司给你安排新的工作任务,可能是因为觉得你能力胜任,希望你得到更多的锻炼,这样的机会绝对不可以丢失。

消极心态8:为什么都是我做最多

当你很委屈地和上司抱怨,为什么都是你做得最多的时候,你是否想过也许是因为你工作能力突出,上司想重用你才安排更多的任务给你?所以,在职场上做一个学会吃亏的人,你会收获更多。

职场八种消极态度断送你前程2 职场消极心态

在职场中要想站稳脚跟,就得保持工作的高效率,当然这其中也是需要我们在平时打拼的过程中养成一些好习惯,远离一些消极的心态。

在职场中心态的重要性

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所面对的环境与状态的客观因素是不变的,我们所能调节和改变的只有我们自己的主观条件。心态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同样是上班,开开心心是一天,闷闷不乐也是一天。

在劳累的工作中为何要让自己的心情变的恶劣呢?心情愉悦的做完每一件事不是很好么?这其中的关键就是心态的变化,如何从要我做变成我要做,做一个勤勤恳恳脚踏实地的人。

消极心态对职场的影响

面对生活的`压力与历练,若积极心态战胜了消极心态即会促进人的进步,激发人性的优点使之为善;若消极心态战胜了积极心态即会阻碍人的进步,激发人性的缺点使之为恶。

心态是我们命运的控制塔,消极心态是失败、疾病与痛苦的源流,严重到一定的程度,变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心态,就会对生活和工作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

职场中最要不得哪些消极心态呢?

第一、嫉妒心的作祟

嫉妒是一种心理现象,是对别人的优势产生一种不甘心、不悦、自惭、怨恨、恼怒甚至带有破坏性的消极情绪,是一种承认自己被别人挫败后的反应。

对于具有职场嫉妒心理的人,首先应该采取豁达的心胸看世界,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调整自己个性和认知,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

第二、对自己不自信

在职场中常常会有一些人对自己不自信,主要体现在老是说“我不够优秀。”如果你总认为自己不够优秀、不够漂亮、不够资历、不够聪明或诸如此类,

那么,这种自卑思想会从你的言行举止中透露出来。既然你连自己都不相信,那别人为何要相信你呢?

第三、封闭自己

在职场中打拼,我们就得时刻掌握一些最新的消息。然而收集这些最新消息就得通过你自己结交各种不同的朋友去获得的。如果你的性格过于内向,总是喜欢封闭自己的话,那么你在职场中永远只会在不起眼的角落里面。

第四、抱怨加班

在职场上,我们常常听到:“啊,又加班,为什么事情永远做不完?”“一个人当成两个人用,工资少得可怜?”“天天都开会,烦不烦?”……类似这样的抱怨。无可否认,每个人都有牢骚。

职场上的不满,大多来自所得与所付的失衡、自我价值的实现受阻、人际关系的受挫。而牢骚者之所以不被人喜欢,是因为会令听者陷入情绪的焦躁,不仅令自己,也令周围人失去行动力。无论你在抱怨什么,你都在传递一种负面情绪。

第五、做事没有主见

在职场中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一些话:“直接告诉我该怎么做吧!”“我觉得他这样就差不多了,听他的。”我们要知道,工作中,做事有主见的人,工作效率会更高,也很少会赔时间。

那么何谓主见呢?所谓主见即自己对事物确定的意见或见解。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因此,人在做事的时候要学会忠于自己,不必老是顾虑别人的想法,或总是想要取悦他人。如果这样长此下去,你会对自己越来越没有信心,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对工作的热情度也会减少。

如何面对职场中的消极心态呢?一起看看!

第一、给自己打气

这里强调的是,当自己工作很累快坚持不下去,或者备受质疑的时候,跟自己说,再坚持一周或再坚持一个月。

有的时候,可能自己已经很努力的在工作了,但是工作的开展还是不太顺利。慢慢的.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从而影响自己的自信。

最后导致对自己更加不信任。在这个时候就需要更自己默默打气,跟自己说再坚持下,可能说坚持一年什么的会很长,就说再坚持一周,如果 自己能坚持下来,就说明自己成功了,还是能适应工作的。

第二、正确评价自己的优缺点

将你的优点和缺点列出一张表,并让那些熟悉你并能坦率直言的朋友对这张表作出修改。然后决定你该如何充分利用自己的每项长处并有效避免暴露缺点。

第三、克服畏惧情绪

开发出潜力的关键是克服人人都会有的畏惧情绪。你可以从和工作毫不相关的小事入手。比如,主动和刚认识的朋友打招呼,独自一人去看恐怖片等。经常尝试一些你想做却不敢做的事,能让你在工作中也逐渐拥有无所畏惧的魄力。

最后想说:

心态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所以我们一定要避免产生消极心态,避免自己被消极心态所牵绊!

职场新人最忌讳什么样的心态?

相信有很多即将毕业的小伙伴们马上就要走进相应的工作岗位,成为一名崭新的职场新新人类,这时候可能就会比较忐忑,于是接下来就来盘点一下职场新人最忌讳的几种心态类型!

1、“我是新人,一定要虚心向前辈学习,姿态一定要放的很低。”

? ?? 我想这是很多人初入职场的第一心态,包括我自己曾经也是这样的心理。但是,重点来了,这种心态可以有,但是没必要。进入职场之后,很快就会发现所谓的前辈并不是什么好人,所谓的姿态放低,别人会把它当成是你好拿捏的标志。其实初入职场真的就是自己多看多听多学,然后正常姿态就可以,不要觉得自己是新人就如何如何,要知道自己首先是一个员工,其次才是新人。想当年我也是姿态放的很低,导致很多人都来使唤我,孩子直接傻眼了~

2、“虽然这些不是我的工作,但是我是新人,多做一点总没错。”

? ??这里就涉及到了一个思维的转换了,任何时候都要记住,这里是职场不是校园。所谓的前辈安排给你的工作,其实就是他自己的工作。在工作岗位上,任何一项工作都是要承担相应的责任的,有很多这样的事例,最终目的就是让这个“什么都不懂”的职场新人背锅。所以这种坑,最开始就压根不要跳。又到了想当年环节,我遇到过的神坑前辈,拿着我的劳动成果去邀功,还反咬我一口,那波神操作真是让人拍案叫绝!有如此演技,何苦拘泥于方寸办公室?!

3、“老板说我好好工作和加班,凭我的资历,接他的班指日可待!”

? ??职场新人就很容易一口吞了领导画的这硕大的饼,但是有时候也是领导职场pua的手段之一,目的就是要让你毫无怨言的加班到头秃。这种时候就要保持头脑清醒,毕竟刚消化完大学老师的大饼,一时间可能咽的可能比较顺口,那就是彻底上当了!因为可以打包票,老板跟每个人都画了一样的饼,连略加改动都不带有的!而且如果像我一样遇到一个健忘的老板,每隔几天就要重复一下这个大饼,也是不胜其烦的!尤其是最近为了让我接一个棘手的工作,好家伙甚至连脸都不要了。果然对于我老板来说,最大的身外之物就是脸皮!

拯救者心态要不得

昨天和心理咨询师朋友聊,发现自己的拯救者心态很严重,这样不光生活中累,工作中教心理课一定会很累。一定要跳出来。

根据心理学家卡普曼的戏剧三角模型,我们每个人都会在拯救者、受害者和迫害者三个角色中进行戏剧性的转换。

拯救者认为别人不够好,无法帮助自己,如果不站出来帮助别人,会有内疚。他们关注的是如何让痛苦消失,让我们生活在没有痛苦的完美世界中。拯救者很容易变成受害者。

受害者是弱者心态,认为自己不好,无法靠自己解决问题。认为自己的痛苦是别人造成的,容易抱怨。受害者容易变成迫害者。

迫害者习惯贬低别人,常生活在愤怒和苛责中,认为都是别人的错。

三个角色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只不过当我们感觉到疲累或者委屈时,我们要看看是不是因为陷入了某一种角色中,无法自拔,从而影响了他人被动成为另一种角色,从而产生了冲突和矛盾。

比如说有的母亲一定要帮助孩子完成作业才安心,那么长此以往孩子就会有一种依赖心理。

孩子慢慢会怀疑自己的能力,认为只有通过母亲的帮助,自己才能实现目标。即便失败,也会原谅自己,因为孩子的归因是母亲没有提供有效的帮助。

母亲的这种拯救者角色,让孩子被迫成为受害者,所以他们的关系才会继续消耗下去。

如果关系再继续发展,母亲会变成受害者角色,开始抱怨孩子,母亲就会有很累、委屈愤怒、无力感等。

母亲如果能放下自己的拯救者角色,相信孩子可以独立面对和处理自己的问题,给孩子成长的机会,这样双方才会解脱出来。

改变方法:

最健康的思维模式是“我好,你也好”,所以,有拯救者情结的人,可以去试着相信别人的能力。

所以,人际交往中,师生关系中,一定要理智。心理学课就是一门学科,与其他学科没有什么不同,不可能一学期上8次课就能改变学生。

改变的效果还跟自己的意愿强度有关,如果他本人没有强烈意愿,效果也是零,所以关键是本人。

并不是做了心理咨询,就一定能好,就如同并不是这个人从你这里看了身体的病他就一定能好一样,跟他自己是否照顾好自己有关。

你只是引导,引路人,不是拯救者,不是救世主。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学心理学的初心是为了自己幸福,自己的家庭幸福,不要忘记!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420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