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网络 文/
1
上次在青岛北站坐车回家,迎面碰到黄渤。
不,是黄渤的代言的什么产品的巨幅广告。由于画面上人物太醒目,只记住了是西装革履、精明干练、自信满满的黄渤,以至于竟然没注意到是什么产品,抑或是为青岛代言 下次再去好好瞅一眼,不然,岂不是广告金主的失败
《一出好戏》在爱奇艺上线,终于看到了这部好评如潮的戏,在上映两个月后。
“演而优则导”,这是作为演员的黄渤导演的第一部戏。黄渤在演艺圈有口皆碑,因为情商高,因为“大器晚成”,因为演技舞技歌技俱佳,因为好人缘……前些日子一篇孟京辉的访谈,这位被誉为“亚洲剧坛最具影响力的实验戏剧导演”在谈到黄渤时说:
我觉得最高境界是演什么像什么,演什么又不像什么。演什么就是那个人,但是演什么都是他自己演的……黄渤就是类似这种的。
在生活中黄渤是个特别的谦虚、特别的谨慎、特别的幽默、特别的纯朴的这么一个人,有什么事他都说出来……他很聪明,但是他的聪明不是写在脸上的。所以你就看到最后他塑造出来的角色带有他个人的好多能量和印记,你就没有见过这么好的演员,那么放松。
这是篇旧文,至少是三年以前的访谈了,彼时黄渤还没有像现在这般大红到大紫,他还是一个单纯的演员,而非“黄导”。
2
在自导的《一出好戏》里,黄渤饰演男主角马进。
他生活在社会底层,有买彩票的习惯,暗恋同事姗姗(舒淇饰)。公司组织团建,途中,马进发现自己手里的彩票中了头奖六千万,他在车上抑制不住狂喜,以为“翻身得解放”,但突如其来的滔天巨浪打破了一切……等平静之后,他们发现团队置身荒岛,与外界失去联系,连同行的科学家都相信陆地已经消失,他们是唯一活着的人类。
看这种影片,难免会想到鲁滨孙飘流记,想到《荒岛余生》(汤姆·汉克斯主演),甚至想到“少年派”;难免想起曾经参加过的培训,拓展训练项目里的“孤岛求生”,教练技术里的“沉船游戏”;也难免会想到,假如是自己公司里搞团建,一群人遇到“孤岛求生”会发生什么;如果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又会发生什么,该如何生存。
又想,如果黄渤在什么公司工作过,《一出好戏》会更真实而不荒诞吧。当然,这出戏的设定就是“魔幻,喜剧,荒诞”。
一旦濒临绝境,往往最能考验出人性。危机发生,回到最原始的“求生存”阶段,原来的阶层、等级就被打破了,一个保安可以对老总呼来喝去,专家教授也可以斯文扫地,能爬树找到食物打到果子抓到鱼的就是好猴子。所以旅行社司机小王(王宝强饰)就成了他们的“王”。
原本生活在最底层的人,一旦成了王,掌了权,有了话语权,剥削起别人来就更显得有一种复仇般的起劲,打起人来也特别地凶狠。编剧真的很厉害或者说黄渤真的厉害,因为洞悉人性。
作为公司最高领导人的张总毕竟是精明的生意人,不然怎么会建立起一家即将上市的公司。他当然不甘屈居小王之下,直到时机成熟,他发现了半艘应有尽有的沉船,才带一班人马“另立山头”。初中时背诵过的政治经济学中的一句,这时恰如其分地冒了出来——“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作为普通员工的马进比任何人都想早点离开,赶在兑奖的最后期限到来前。手里攥着六千万的彩票,人却置身孤岛,日历一张张撕去,梦想一点点破灭。好在,人性并没有泯灭。
一群人濒临绝境,当然需要有“领袖”人物站出来。马进站在高台之上的一番演讲,是他人生中的高光时刻。小王和张总各拉拢了一部分人,他得到了所有人的支持,重新凝聚了“团队”。
想起教练技术二阶段开始时,一群学员进入培训场地,半个小时莫名其妙的自我介绍各种折腾等待导师上场,听到的那句歇斯底里的呵斥:“你们在做什么 !!!”马进成为了新的“王”,成为了“领袖”。
教练技术里每每把学员称为“领袖”,我直到“走完课程”也不适应。与其跟一群人流落孤岛,我更愿意一人孤岛求生,做自己的主人。
因为《一出好戏》这个片名,观影过程中,我一度猜想也许是这家公司真的在搞团建,管理层只是想通过孤岛求生的游戏在考察员工、选拔人才。
如果剧情是这样的反转,也许才真的是《一出好戏》。
挺好看的,我打8.5分。
以前的文章
成功奔五:9月写字总结
歌唱九月:八月写字总结
感谢自己:七月写字总结
时间过半:六月写字总结
再也不见:五月写字总结
岁月静好:四月写字总结
凡事往好处想·三月写字总结
2018年2月写字总结
2018年1月写字总结
黄渤自导自演的电影《一出好戏》如约上映,影片以带有黑色幽默色彩的喜剧的形式,演绎了一个看似荒诞却引人深思的荒岛求生的故事。影片虽是以喜剧定位,但传达给每个观影人的不仅仅是剧情和笑点,还有更深刻的内涵。
整部电影更像是一部压缩的人类简史 ,浮于表面的,是夸张到让人捧腹大笑的人物行为和群体发展;而嵌于内里的,却是对人性、社会与人生的深刻探讨。
影片开始讲述同一个公司不同层级部门的员工和领导一起出海团建,黄渤饰演的男主马进是生活中典型的屌丝男,在公司地位卑微,不受尊重;财务上混乱不堪,欠债难还;舒淇饰演的同事姗姗是他一直喜欢的女神,但却因为自己一事无成不敢告白。
出行的当天,马进的彩票开奖了,他竟然中了六千万大奖。意外中彩的马进激动狂喜,走向人生巅峰,迎娶女神的幸福画面在他脑海里不断闪现,但天有不测风云,小船因意外到了一个荒岛上,信号全无,能看到的只有茫茫无际的大海。如果回不去,超过了兑奖日期,六千万就没了。马进起初不顾一切要回去,但出行不久,又被风浪阻断,只能回头,最终还是过了兑奖日期。
六千万又怎样?一旦出现生命危险,再多的财富也只能是清零,毫无意义。
同行的公司老板,于和伟饰演的张总,身家上亿,产业庞大,但面对灾难时也只能是无能为力,在影片中,待在荒岛九十多天后,张总为了能听听女儿的声音,看看女儿的脸,不惜将所有财产及产业无条件转让。
的确,在灾难面前,在面临生命危险的时候,在与亲人相隔的时候,再多的钱,再高的位置,又有何意义? 影片中的马进和张总都是聪明人,没有失去理智,为了钱权冒险。然而现实生活中,却往往有很多人,为了梦想,为了名利不顾一切,透支身体,众叛亲离,甚至铤而走险在违法的边缘试探。
2017年11月8日,国内极限第一人吴咏宁失手坠亡,为了通往成功,他用生命在博弈,却留下了让人痛心的遗憾。
2018年7月25日,长生生物董事长高某芳及4名公司高管因违法生产疫苗被批捕。
前者追求梦想忽视自己的生命,后者为满足自己的无边私欲置他人的生命于不顾。虽然目的不同,但在生命面前,他们都是不够尊重与爱惜的。
我们都竭尽全力,想要实现各种各样的梦想,但无论什么时候,都请记得,生命和爱才是最值得被珍惜的。
当大家听了专家的话都慢慢相信外部世界已经不存在时,也就意味着之前的关系全部清零,在荒岛,想要生存下去,需要构建新的体系。王宝强饰演的司机小王因当过兵,能带领大家得到食物,被推选为领导者,大伙儿白天采集食物,晚上分配,井然有序,就像是人类的原始社会。慢慢的,每个人都习以为常这样的生活模式,从没想过去改变。马进为了六千万奖金试图离开,也以失败告终。
身为公司领导的张总,在关系清零之后,高高在上的地位便消失了,甚至受到大家的排挤。但在大家习惯了日复一日只求饱腹的生活时,他却是第一个成功改变,扭转局面的人。他率先找到物资,随后用扑克牌作为金钱的等价物,大家纷纷投靠于他,甚至在后来出现了“通货膨胀”。从宏观的角度看,他开创了资本社会,大家开始用纸牌购买除了食物以外的其它物资,他也自然再次成为引领者。
影片中的张总作为富人的代表,与其他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他具有前瞻性的眼光,他具有更为活跃与有效的思维方式,他拥有在不同的处境下灵活变通的能力。
逻辑思维CEO花不脱在谈及关于工作与成长的建议时提到,一个优秀的人应当具备对所有事主动的能力 ,而在影片中可以看到,面对相同环境时,张总想到的是领导别人,主动改变,而其他人更多的是等待,等待着奇迹发生,或者坐吃山空。
这种思维模式上的差异,才是富人与穷人最本质的差别。这也就是为什么“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这句话虽然太过绝对,却也不无道理的原因。
穷人之所以越来越穷,是因为他们的行为只在遵循以往的路径,他们的生活就像是一条直线,永远在重复,一旦环境发生变化,他们的定势思维就会无法应对,而富人通常在任何环境中都能积极主动地去改变,高效地去思考解决方式。
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是含着金汤匙长大的,如果我们先天优势不足,那么,想要扳回一局,最重要的不是将目光聚焦于钱的数量,而是努力去改变、去塑造自己的思维模式,去拓宽自己的视野。
影片中让人印象最为深刻也最出乎意料的角色便是张艺兴饰演的马小兴,马进的弟弟。
一开始天真顺从,像是一张白纸,生活平平淡淡,没有太多渴求,也不敢去想象,他就是马进的一个小跟班,纯洁而善良。进入荒岛后,他经历了欺骗、背叛、斗争、尔虞我诈,看到了在灾难面前,在面对生存问题时人性的黑暗,原本天真的男孩在最终却变成了这个群体里最自私的恶,想要以所有人的牺牲来维护自己在荒岛世界中得来的一切。在一次次尝到“恶”的甜头后,小兴迷失了,往日天真的眼神变得阴暗,强烈的对比让人感到毛骨悚然。
剧中的大邮轮是倒过来的,其实是影片的一个转折点。还记得初到荒岛时,马进对马小兴说过一句话:“世界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的。”语气间透着无力与无奈。或许就是在那一刻,在小兴心中种下了恶的种子,颠倒的邮轮隐喻着颠倒的一切,而黑化后的小兴,更像是马进心中恶的一面。 在荒岛这个亦真亦假的世界,他们渴望颠覆过去,享受当下开创的新世界,享受来之不易的幸福,却又诚惶诚恐,被内心的善恶交织所折磨。 而马进最终还是战胜了内心的恶,也救赎了小兴。
小兴是每一个年轻人的缩影,曾经简单单纯,在生活中经历一次次打击、欺骗与内心的挣扎之后,迷失方向,过度地武装自己,又在尝到不单纯的甜头后沉溺其中,但无论如何,终究会有一个爱他的人,将他从深渊救起,讲他救赎。而每一个中年人又何尝不是马进?尤其是生活在底层的人,无力改变生活,偶尔做梦,看透人性,看清生活的真相,但依然热爱着它 。
马进因为得到一批天降之鱼,拥有了物资,他带领小兴凭借物资构建了一个新世界,自己则拥有权力,也和女神姗姗开启了恋情,在大船第一次到来的时候,他听了小兴的建议,隐藏事实,甚至让大家都以为小王疯了。但后来,姗姗的真情告白唤起了他内心的善良,他在痛苦挣扎、纠结过后,终归是选择告诉大家实情,回到现实世界。他不舍荒岛世界中那些他在现实世界从未有过的权力、爱情,但他也清楚的知道,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
罗曼罗兰在《米开朗琪罗》中有这样一句话: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也许这就是黄渤导演在电影中想要传达的平凡但却深刻的道理。
影片中还有一群多次被用变色龙隐喻的角色,那就是以王迅饰演的老潘和专家史教授为典型代表的人群。
王迅可谓将老潘这个角色演绎得栩栩如生:阿谀奉承、见风使舵。谁拥有的物资多,他便投靠谁,依靠狂拍马屁得到一些小小的权力后,便欺压弱小,毫无分寸。一旦易主,便翻脸不认人。他就像是变色龙,随环境随时改变自己的面目,他又像是一根墙头草,随时摆动。
生活中无论学校还是职场,总有许许多多的“王迅”,他们看似风光,却永远得不到信任;他们围着别人团团转,却终究不会被放在眼里,终归只是被别人利用的一颗棋子。
而史教授和其他人从始至终都在跟随大流,他们脑子里只想着填报肚子就好,没有更多的思考与追求。别人争夺时,他们起哄;最后,马进构建了新世界,他们便狂欢。
帕斯卡尔说过:“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确是一无所知。”
然而影片中或现实中那些随波逐流的人,那些没有思想的人,那些过得浑浑噩噩,永远抱着“船到桥头自然直”的心态的人,却连芦苇都不如。他们不懂得体察自身的处境,不懂得生活的意义。
没有思想飘摇不定,是生而为人最大的悲哀。懂得生活的意义,有自我,有个性,有追求才是一个完整而幸福的人。
影片中马进中彩六千万,想要借此一步登天;马小兴在荒岛上威胁张总将所有产业转让给他,想用这种投机的方式得到想要的生活。但最终他们都没有如愿。 影片这样的结局其实是想要影射一个道理,那就是成功没有捷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马进和马小兴的荒岛之旅就像是一场梦,在梦里,他们演了一出好戏,最终拥有了一切,然而,梦终归会醒,人也终归只能回到现实。
其实,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场戏,戏中的初始设定条件各不相同,有人天生就有好戏份,有人从一开始就只能追赶别人。谁又不曾竭尽全力想要演出一场好戏。
人生如戏,却没有捷径。
李安导演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人生不只是坐着等待,好运就会从天而降。就算命中注定,也要自己去把它找出来。”
李嘉诚在被问及企业选拔年轻人,什么样的人不敢用时,回答说:“不脚踏实地的人,是一定要当心的。”
每个人的人生之戏都是不一样的,不一样的甜,不一样的苦。不需要波澜壮阔,不需要轰轰烈烈,也不需要完美无缺,只要脚踏实地,有方向,有目标,那就是自己人生的一出好戏。
?
《一出好戏》电影解析如下:
《一出好戏》中伊甸园式爱情的隐喻,那是我们在被抽空的历史与现实中唯一的锚。在今天这样一个每天新闻都在上演着反转与打脸的传播螺旋里,感情真实赋予了虚无里存在的意义。所以,当所有人都将水手服披挂在身上,这与影片结尾精神病院式条纹服形成同构的隐喻镜头,让我们再次去质疑疯与清醒的边界。
正如福柯所说,定义问题的本质是权力。在这样一个随时摇摇欲坠的反乌托邦寓言中,很多是不能说,很多是不可说。《一出好戏》不是为了迎合和讨好观众去拍摄的,正如黄渤自己所说,干这事,你满足观众的第一个前提是先满足你自己。这不会是一个特别舒舒服服就能拍完的戏,这也不是一部可以舒舒服服看完的戏。
剧情简介
《一出好戏》选择了一群人流落荒岛,并在岛上重现人类社会演变的题材,可以看出黄渤的确有做一部对人性深入剖析的社会寓言的野心和努力。影片中故事线和人物感情线的穿插节奏也把握得不错,未见太多冷场。这些基础的质量之外,其实黄渤对影片的大框架构思得相当完整。
在这个荒岛社会演变的不同阶段,当不同的人开始居于社会顶端时,他们往往开始变成这个阶段的反派。这样一种由权力滋生的无节制的欲望,并开始作恶的设置是剧情对人性描绘中较为生动的地方。然而,这部影片想表达的题材并不是做好大框架就能拍得好的。
一觉醒来,刺眼的阳光照在你的脸上,咸湿的腥气窜入鼻孔。
你想拿起手机,却被寄居蟹狠狠地掐了一下。
你猛然间惊醒,却发现自己躺在海滩上,砂石正侵入着你的脖颈。
你环顾四周,发现这个一个孤岛。
然而你也发现了,你并不是一个人在这里...
电影“一出好戏”便是这样一个孤岛求生的故事,不过它最精妙的地方在于对经济学原理的把握,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经济在人类协作中的巨大作用。
当一群人意识到他们已经身处孤岛时,第一个问题便摆在了他们面前——温饱问题。
好在上天是仁慈的,有一条小溪为他们提供了淡水,野果提供了食物。
而渐渐的,他们便不满足于野果了,毕竟烤鱼是如此美味。
当温饱满足以后,新的稀缺又出现了——一部手机。
手机里的影像成了人们与那个文明社会的唯一纽带。
公司的总经理张总为了自己女儿的一段视频,甚至不惜贱卖整个公司,当然他以为外面已经毁灭了。
小岛上匮乏的物资在客观程度上造就了稀缺,同时也随着需求的不断被满足,稀缺的品类也在不断升级。
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基本的需求被满足后,稀缺的维度便升级了,如同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一样。
然而现实中,稀缺是一个客观事实,并像雾霾一样始终伴随我们左右。
它不仅指有形资产的匮乏,还指空气、美貌、天资、注意力和时空等无形资产的不足。
什么造就了稀缺呢?
一是我们想要的东西别人也想要;
我们经常有这样的体验,到商店找自己最喜欢的商品时,发现它的价格是最高的。
这说明我们喜欢的别人很可能也喜欢。
二是人的需求在不断变化,不断升级。
人的欲望是无限的。只有野果的时候,人们想要吃鱼;有了鱼吃,就想要喝红酒。
资源总是稀缺的,需要在习惯于在稀缺中行事。
你是否有这样的体会,当发现一本好书时,如获至宝,甚至担心别人也看到,从而超越自己。
因为我们觉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别人也一定需要。
然而过一段时间,再次读书时,我们或许会发现,这本书并不像第一次看到时那样美好,甚至有些漏洞。
第一次看到书中的内容时,对于我们是稀缺的;而在第二次看到时,知识依然是稀缺的,只不过对知识的需求升级了。
**稀缺植根于我们的生活中,而且会随着我们的欲望发生变化。 **
作为一个小职员,马进处处不顺心,却在流落荒岛前夕中了6000万彩票,而这6000万也给他带来了无限的哀伤。
因为彩票有90天的兑奖期,这一段时间里,他每时每刻都在想着如何能重返文明社会。
乘着自己的小筏出逃,毅然与张总决裂,最后又差点饿死在岛上。
影片在试图告诉我们,什么是沉没成本。
有句话叫,自己点的菜,含着泪也要吃完。
这是我们在聚餐中遇到的最尴尬的问题之一。
是啊,为了自己的面子,为了不浪费,我们默默地拿起了筷子,把菜生硬地填到嘴里,然后艰难地咀嚼着,努力在嘴角挤出一个笑容,最后屏住气息咽了下去。
然而,如果你知道沉没成本不是成本时,你将活得更潇洒。
那么何为成本?
简言之, 成本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
我有一个乾隆皇帝用过的碗,市场价值10万元。
虽然我每天用它盛猫粮,但它的成本是10万元,因为我放弃了卖掉它的价值。
不过我不知道碗的价值,后来把它和猫一起卖了500元。
这个碗的成本对我来说便是沉没成本,虽然后来它被拍卖到了100万。
虽悔之晚矣,却只能泰然处之。
沉没成本,就是指 那些已经发生但不可收回的支出。
当我们没办法再收回、没办法再放弃时,就不存在成本。
凡是提到成本,我们一定是向前(未来)看,而不是向后(过去)看的。
所以,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对于沉没成本,真正难的不在于理解它的意思,而在于生活中我们能否当机立断地去实践它。
我们看待事物时容易陷入到惯性中,容易盯住过去,而忽视未来。
所以我们习惯于把沉没成本当作成本对待。
当手机掉到沸腾的火锅里,你会不顾一切地去捞?还是借个手机拍张照片呢?
无论采取哪种行动,成本只是未来买手机的钱。
对现状不满,抱怨并不解决问题,因为那是基于过去的指责,沉没成本已覆水难收。
保持好的心态,对未来投入新的成本,才会有新的收益。
作为影片中的马进,最好的选择当然是在岛上先试图生存下来。
影片中很具有讽刺意义的一点,便是颠倒的强弱。
在旅游的大巴车里,张总的出现是众星捧月般的,周围无不充斥着阿谀奉承的声音。
然而当流落荒岛后,张总突然发现,自己难以指挥公司的人员,甚至保安都带头反抗了。
在这里,影片在巧妙地暗示强弱角色的变化。于是真正的强弱关系便浮出水面了。
那个高高在上的老板才是弱者。
这是 制度经济学 告诉我们的。
1.资本是弱者
在经济生产中,老板投入了厂房、生产线还有资金,但他不可能24小时看着自己的资本;
而劳动者随时可以掌控他所提供劳动力的品质和数量:偷懒很容易,假装卖力很容易。
因此,资本往往是弱者,劳动力往往是强者。
**2.专用资源是弱者 **
可以U盘化生存的,是通用资源;高度依赖企业平台的,是专用资源。
老板或者管理部门所提供的劳动力资本跟行政秘书、出纳、保安提供的有一个很大的不同,那就是如果共同服务的这家企业经营不善倒闭了,各自的再就业前景很不同。
**3.需要剩余索取的是弱者 **
大多数打工者靠固定工资,因为他们的工作可量化,易考核;
而老板及管理者靠除去固定工资的剩余而生存,这部分称为“剩余索取”。
他们是给自己打工的,越卖力干活,自己的收入越多。
强和弱往往在不经意间相互转化。
一国之君,万圣之躯,看似强大,却是孤家寡人,需要依靠庞大的官僚体系来管理国家;
而一旦亡国,背负骂名的只是一人。
官僚体系是实在的强者。
兵临城下,大臣可以开城迎接新主,继续俯首称臣,而崇祯唯有吊死煤山。
大臣们都是通用资源,改朝换代仍需要官僚体系的运作;而皇帝是专用资源,唯有身死国灭。
天子想让国库充盈,就需要调节税收,使得国泰民安,自己才能衣食无忧。
我们看到影片中的张总,坐拥3个亿的公司,却不得不小心翼翼,畏手畏脚。
流落在岛上的一群人在不断构建不同类型的社会,像是人类历史的逐步演化。
首先是住在山洞里,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
随后开始了商业的雏形,从以物易物的交易,逐步衍生出了货币——两幅纸牌。
然而小兴在后来的交易中却发现了四个红桃二——有人在默默地发行货币。
小岛上的经济也出现了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物价的持续增长,但这个过程不会很快完成。
现实生活中新增的货币通过某个出口逐渐流向社会,这个流动的过程需要一段时间。
就像小岛上的大多数人并没有感觉到问题。
货币对整个经济生活的影响是不均匀的,这时它对人们的决策和行动就会产生影响。
这种货币要经过一段时间才逐渐在整个社会里摊匀的现象被称为 坎蒂隆效应(Cantillon Effect) 。
一家餐厅的生意最近越来越好,客人也越来越多,人们来了之后越来越愿意花钱。
这有两种可能:
一种是这家餐厅的饭菜可口、服务好,把顾客从别的店吸引过来,它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具有了更高的相对优势;
另一种可能是政府多发了货币,整个社会都变得有钱了。
店主难以判断,这两种可能中到底哪一种起了作用,但这又会直接影响下一步的决策。
同样是动态变化,有的变化如同流水一样,瞬间完成。比如一条关键消息对股价的影响;
有的却像是蜂蜜一样粘稠地流动。比如新增的货币。
影片似乎在说,通货膨胀其实没什么,但信息却被刻意掩藏了起来,这便需要我们有足够灵敏的嗅觉去捕获信息。
张总在岛上是第一发现大船的,里面有着足够的补给和工具,提供了最佳的庇护场所。
然而到了最后,大船的实际领导权却到了马进的手中。
这是因为岛上的社会很快演化到了第三阶段——依靠信仰的阶段。
马进给了大家信仰和希望,而大船的作用也不仅仅是商业场所,而变成了休闲娱乐的场所。
大船掌控权的改变,体现了经济学里的科斯定律。
科斯定律讲的是: 在交易费用为零或足够低的情况下,不管资源最初的主人是谁,资源都同样会流到价值最高的用途上去。
用大白话来说,就是“谁用得好就归谁”。
中东地区虽然有着丰富的石油储量,但最终都会跑到美国人的汽车里。
大数据的时代到来,让数据的归谁问题争论不休。
我们自己产生的数据,究竟需要归谁所有呢?
数据虽然是我们自己产生的,但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自己并不能有效地利用,反而会在不经意间泄露。
而大数据分析能通过数据脱敏后,加以利用,从这个意义上讲,数据的归属应该为大数据公司。
虽然这个结果是我们都不愿接受的。
虽然张总最先发现了大船,但也只经历过短暂的辉煌。
反而马进把大船的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418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趁时光正好,趁父母未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