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之时需行非常之事,非常之事需要非常之士,这些特别的士卒必须能力高超的同时还要忠心耿耿,需要灵活机变的同时还必须得悍不畏死。他们,是一群敢于死亡不惧牺牲的勇士,他们的名字,叫做——死士。死士这个词,在很多文学和影视作品当中都会经常出现,但死士却不仅仅只是小说、剧本、电视剧里头的虚构人物,在真实历史之中,死士也曾经多次出现,甚至一度影响整个历史的进程。
>> 死士的由来
在战国中期,曾经出现过一名名为蔡骏的武术大师。蔡骏精于拳脚和大刀,其拳法刀法大开大合势若千钧,而且大巧若拙易于练习,于是就被秦国军队吸收成为了一种训练方法,并以此训练出来了一支战斗力极强的军队——虎贲军。
后来这支虎贲军被白起接手,白起对虎贲军进行了精神上的改造,让所有人都变得更加勇猛无畏,这才成就了白起的千秋大业。而虎贲军除了为国征战之外,秦国很多王公贵族还会从中专门挑选武艺超群、忠心不二之人当做自己的护卫。
但是因为虎贲军士卒已是成人,常有自己的利益考量,作为王侯的贴身近卫,一旦他们生出歹心,那么几乎就宣布了王侯的死讯。因此,到了后来,这些王侯开始专门在全国网罗幼童少年,将这些孩子隔绝起来,从小就以虎贲军的训练方式,加上诸如养蛊一般的生死搏杀,并向其不断输入忠主之思想。就这样,他们训练出来了一批没有感情、忠心不二的杀伐机器,而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批死士。
>> 历史上著名的死士
说到死士,其实荆轲就可以算得上一个。荆轲当年图穷匕见刺杀嬴政,乃是只身进入秦王城中,因此无论这刺杀成功与否,荆轲都只有一个结局,那就是死。可即便如此,荆轲依然选择了受命赴秦,这样的敢死之士,不就是死士么
但荆轲这样的死士,更多的时候还是称为义士更加贴切。相比荆轲,司马懿高平陵事变时使用的死士,才是真正的死士。公元239年,曹叡去世后,任命司马懿与大将军曹芳为托孤重臣,而曹芳靠着自己在朝堂的地位以及掌握的兵权,成为了朝堂里的一大权臣,不仅危害曹芳的皇权,对司马懿来说也是不可不除的劲敌。
虽然司马懿之兵权相比曹芳掌握的大军几乎可以当做不存在,当老谋深算的司马懿,在早年就已经于暗地之中,豢养了整整3000名死士,这些死士各个骁勇善战、悍不畏死而且忠心不二。
公元249年,司马懿以拜谒高平陵为借口请来了大将军曹爽。曹爽以为司马懿几无兵权而欣然前往,结果后来却杀出来了3000死士,进而逼迫曹爽只能放弃了自己的兵权和职权,后来还被司马懿所杀,从此曹魏的大权,就落到了司马家之手了。
>> 死士如何控制
死士,是一批连死都不怕的勇士,可一旦人连死都不怕,这也就意味着几乎没有什么可以钳制他的东西了。因此,想要掌控死士为己效命,就是一门很大的学问,而这一点,司马懿就做的很好。
首先一点,上文之中已经提过了,就是司马懿招收的都是乱世之中的孤儿幼童,并且从小就开始给他们灌输各种忠义之思想,让他们以为,司马懿乃是他们的恩人,没有司马懿他们只有死路一条,古时候整个社会风气都是重名重义的,何况经过如此思想强化的这些孩子呢
另外,司马懿对死士也十分之好,虽然训练是极其严苛乃至残酷的, 但大多数时候几乎也是有求必应,一直都是好酒好肉招待着。想象一下,一个饿了十天半个月的孩子,突然之间吃到了热饭好肉,其中的感动是不言而喻的。
除了从思想上入手之外,司马懿还会探求死士的各种弱点。虽然死士不怕死,但并不意味着什么都不怕,比如患有幽闭恐惧症的人,比起死他就更怕被关在暗处。司马懿就是这样探究死士们的弱点,从而恩威并施,让他们知道司马懿才是他们的主子,从而将这死士牢牢地把握在自己的手中。
>> 结语
总而言之,死士的一生其实是十分悲剧的, 尤其是这种从小培养的真正的死士更是如此。他们没有正常人的童年,也没有正常人的人生,甚至也没有正常人的感情,他们只是杀伐之工具,只是一副利刃般的躯壳而已。
3634429372 : “民间历史故事”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提到司马氏,人们首先想起的是司马懿、司马昭,以及实际篡夺曹魏政权建立西晋王朝的司马炎,很容易忽视司马懿的长子司马师,似乎他的存在感很低。
其实这是位狠人,要不是死得早,执掌司马氏的必然是司马师,司马昭这一支能不能出头在历史上留下如此大的知名度,都是个未知数。
这个司马师对家族最大的贡献,就是“阴养死士三千”,为司马懿对大将军曹爽的致命一击,提供了最精锐的军事力量。至于当中的详情,且听小编娓娓道来。
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新君曹叡。不料曹叡也不是个长寿的,36岁时病逝于洛阳,死前将8岁的皇太子曹芳托孤给司马懿及曹真的儿子曹爽。
不得不说,曹叡看人的眼光真的不怎么样,他挑中的司马懿和曹爽,没一个是省油的灯,都打着将曹芳当作傀儡的主意。经过一番争斗,司马懿暂时落败,以生病为由辞去官职归家,蛰伏了起来。
曹爽志得意满,以为司马懿认输了,从此放松警惕。可他不知道,司马懿正憋大招呢,打算凑准时机准备好之后一战定输赢。
公元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至高平陵给曹叡扫墓,起兵政变并控制了整座洛阳城,这就是对司马氏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的高平陵政变。
通过这次行动,司马氏铲除了以曹爽为首的曹氏宗亲在朝中的势力,掌握了曹魏的军政大权。在这场政变中,真正发挥重要作用的,正是司马懿的长子司马师。
据说政变的头一天晚上,司马懿将计划告诉了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司马昭心情激动,又不可避免地有一些担忧,整晚睡不着觉。司马师却淡定从容,像平常一样打着呼噜睡得跟死猪一样,这样的心理素质,真是令人恐怖!
第二天,司马师亲自率兵驻扎在司马门,令行禁止军容整肃,掌控住了洛阳城,司马懿大为赞赏,叹道我这个儿子竟然这么厉害。后来出尽风头的司马昭,在那时并没有其兄的光彩。
当天司马师所率的队伍中,有一支比较特殊,不是普通的士兵,而是专属于司马家的死士,《晋书》上的记载是“帝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集,众莫知所出也。”
这里的“帝”指的是司马师,多年后他被侄子司马炎追尊为景皇帝。
于是就产生一个问题,在戒备森严的首都洛阳“阴养死士三千”,司马师是怎么做到的呢?
这么说吧,此事看似难以做到,实际上并不算很难。
倘若操作此事的是寻常的富商、底层的官员、东吴或蜀汉的间谍,那么成功的可能性很小。要是一个政权的中心这么容易就被渗透,那也没有渗透的必要了,直接打过来更省事。
但如果是司马氏这个级别的,别说阴养三千死士,就是更多,大概也能养得让人发现不了。想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先得了解一下封建时代极为特殊的一个群体——“隐户”。
王朝发生动乱,或者有天灾人祸时,百姓为躲避官府的租赋徭役,往往逃出本籍,官府找不到人收不上税,他们的姓名也就不列入本地户口册,逃到某地之后也不会急着上户口,通常依附于地主豪强,成为他们的私属。
在国家层面,这些人等于是不存在的,既不承担义务,也不享受权利,等于是脱离了控制,因而称为“隐户”。每一个世家豪族,都有许多隐户,相当于现代的黑户,没有身份证明,生死都由主家。
三国群豪中,身世最好的当属司马氏,家族史可追溯到夏朝。在很多朝代都是高官,发展到司马懿这一代时,已经成为河内郡数一数二的名门。
他家的隐户有多少?具体数目不清楚,但要从中挑选出三千死士,那实在太容易了,很多部曲也是来自于隐户。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404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