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古代“快递”的速度到底有多快?强盗敢去抢八百里加急的文件吗?

金樱子 2023-07-27 20:39:55

“健步,能疾走者,今谓之急脚子,又谓之快行子。”这是《资治通鉴》中的一段注解。

所谓“健步”、“急脚子”、“快行子”都是古代一种职业的称呼,如现在的快递员一样。不得不说,在中国文化起源的渊源中,邮递的起源与发展同样具有着悠久的历史。

据《周礼》记载,我国在西周初年便已经设立了“遗人”这样的官职。此官职又被称为“野庐氏”,其职责就是掌管道路上的庐宿之“委积”,如此方便军队在庐宿之中休整。这便是我国邮递制度的萌芽了。

既然我国邮递事业已经在数千年前就起步了,那有人可能就好奇了,古代的“快递”究竟有多快呢

事实上,从一些文学作品或者影视作品中,大家应该经常看到“八百里加急”的字样。而这个速度虽然在今天算不上什么,但在古代恐怕就是最快的速度了。

一、古代“快递”的速度

对于中国古代快递的发展,若是深入思考一番便会得知,此种职业是君王为了中央集权而设立了一种必要机构。由此推测,在当时社会环境限制的条件下,快递行业主要是被用于政令和军情的传递,如此,帝王才能通过快递网络掌控天下情报。

既然快递是为君王传递政令、军情服务的,那么势必对其速度会做出一定的要求。比如说,在秦朝时期《行书律》中有明确的规定,若是传送的命令文件上面写有“急”字的,必须立即传递,不能有片刻耽误。

若是上面没有写“急”字的,也必须在当天送出,不能积压,如果不能及时将快递送出,则必定会受到惩罚。

到了汉代基本上沿袭了秦代的做法,在“五里一邮,十里一亭”的基础上,每隔三十里设立一“置”,用以传递朝廷的紧急文书。此时,以马送递被称作是“驿”,以车送递被称作是“传”。

在这个时期,若是短途普通的快递,便会要求快递员每个时辰行走十里,一般会当天送达。若是加急的话,则会用“传车”送递,通常每日行走七十里,最多每日可行两三百里。若是遇到最快的加急文书,则要骑马送递,每日可行四百里,这个速度在当时已经是极限了。

到了隋唐时期对送递速度也做了明确的限制,倘若是“传车”送递,则必须日行四驿,若是驿马送递,则必须每日六驿。若按一驿三十里计算的话,那么每日要行走一百二十里到一百八十里。

倘若注明是“急件”的话,则要求日行十驿,相当于每日行走三百里,若是更急的急件,譬如叛乱的紧急军情或者赦书,则需要日行五百里。

据《隋书》记载,在陈末隋初时,有一位叫做麦铁杖的快递员,就曾经“日行五百里”。他曾经由京城夜送诏书至徐州,结果做到了“夜至旦还”的程度。

至宋代以后,邮递系统被分为“步递”、“马递”和“急脚递”三种,其最快的急脚递跟隋唐时期相差不多,亦可做到每日急行五百里。到了清代以后,由于军机处的设立,文书传递的速度被提升到了一昼夜急走六百里甚至是八百里的程度。

在咸丰和同治年间,因战事频繁、军情紧急的缘故,出现了“红旗报捷”的现象。一旦打了胜仗之后,快递员便携带铜铃快马加鞭送去文书。同时,所有驿站均秣马以待,一旦听见快递员的铜铃之声,便身挂铜铃飞驰而去。这就是我们在影视剧中 经常看到的“八百里加急”。

这个速度到底有多快,可能大家也没个具体概念。不过,倘若跟现在对比一下,可以说“八百里加急”的速度,跟现在网上购物“快递”的速度并不差多少了。由此可知,其速度迅疾之处。

既然古代的快递多用于政令、军情的送达,那么其密封措施做的如何呢

事实上,对比现如今的快递“封箱”措施来看,古代的文书密封会更加严格一点。

二、古代“快递”的密封措施

因为古代快递系统多服务于政令下达和军情传递,因此保密性就必须做出严格的规定。否则中途泄密或文书被人伪造,那就是天大的事情了。于是,古人在这方面做出了一番严格的措施。

譬如说,在秦朝的时候,对快递员本身有着严格的要求,令“隶臣妾老弱”以及“不诚仁者”不可担任。除了对快递员本身作出限制之外,还对文书本身做出一定的保密措施。比如说文书捆绑起来,在结绳处用上封泥并盖上印章以防止私拆。

到了汉代以后,密封措施更是变得多样化起来。各种文书物品根据大小装入不同的封袋之中,然后装入一种专用的“木盒”当中。到了唐代之后,文书邮件通常会用囊封的手段来进行保密。为了提升保密等级,封泥更是划分为五个档次,封泥越多,表明文书越重要。

宋明清以后,在封泥密封保密措施之外,还出现了“数验”、“字验”、“重封入递”、“木匣入递”等多种封装保密手段。在这一系列的保密措施之下,很大程度上杜绝了公文邮件上的秘密泄露。

当然,即便古代文书急件的密封措施做的比较到位,且快递员也不会私自泄漏文书急件上的秘密,但若碰到拦路的强盗后被抢去文书怎么办

事实上,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强盗根本就不敢抢“八百里加急”的文书急件。

三、不敢抢的原因

古代快递员送文书急件的时候,对速度要求很严格,通常来说日行二三百里是平常速度,急件便是日行四五百里,再急的话,就是日行八百里。于是,为了追求速度,快递员必然是一个人“轻装”上阵。

如此一来,单兵力量薄弱的快递员,从某种方面来说正是强盗下手的最佳对象,那为何朝廷和快递员都不担心被强盗抢劫呢 其实,细细探究其原因,我们就可以发现,强盗实在是不能,也不敢对快递员下手。

首先,各朝律法都对其作出明确的规定,倘若有人敢私自截杀快递员,因此而贻误军情或造成其他后果的,必定罪加三等。如此一来,就不是强盗一人会被处死,更是连同他的家人和亲族都会被同样处决。在这样的情况下,强盗抢劫快递员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被制止了。

其次,强盗这个职业虽然在古代是一种让人不齿的职业,但强盗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抢劫钱财。而朝廷的公文急件只是一些私密情报,对于强盗来说根本没什么价值,他们抢来也没什么用。如此情况下,强盗自然不会出力不讨好,想方设法去抢劫朝廷文书了。

最后,要说明一点的是,除非预先埋伏。否则快递员所骑的驿马速度非常之快,不说日行八百里,就说日行两三百里的速度,也远远不是强盗能够比肩的。换句话说,就算强盗骑马去追,也是追不上快递员的。

因此,无论怎么说,古代快递员基本上是一路畅通无阻的。不仅在送递沿途期间,强盗不敢抢,就连各驿站之间也因快递员有“驰驿证件”的缘故,能够做到一证通行。

总而言之,古代快递跟政令、军务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单是这一点,就足以威慑多数不安分的人了。

结语:

中国古代快递史上最奢侈的一次业务,就是唐玄宗为讨得杨玉环的欢心,用专门送政令、军情文书的驿站系统从遥远的南方将荔枝送到了北方。尽管放在当下已不算什么新鲜事,但在当时看来,这是极度奢侈的一件事了。

对此,诗人杜牧专门写下了“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诗句。

当然,对于统治者来说,利用手中的资源来方便自己,似乎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不过对于中下阶层的百姓来说,这种行为就值得玩味了。毕竟,帝王一旦奢侈开始腐败之后,王朝崩塌之日就不远了。

3634429372 : “民间历史故事”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古代的“八百里加急”到底有多快呢?

在影视作品中,经常有这样的场景:?八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一卷黄尘滚滚,骏马飞驰而至。这代表有紧急军情,不得延误。那么,古代的?八百里加急?到底有多快呢?今天,我们就从历史的蛛丝马迹中了解一二。

实际上,古代的?八百里加急?就相当于现在的特急件,代表军情十万紧急。我们先看一个例子,天宝十四年11月9日,安禄山带着五六万兵马在范阳起兵叛乱。当时,唐玄宗正在华清宫,两地相隔三千里,6 天之内唐玄宗就知道了这一消息,当时的传递速度就达到了每天 500 里。看来在如此军情十万紧急的情况下,唐朝的通讯传递速度也就能达到日行500里。


再比如我国快递史上,最重要的一件业务就是给杨贵妃送荔枝。在唐朝,要想把荔枝从涪陵也就是今天的重庆地区送到长安,最远不会超过2000里,荔枝在三天后送到长安,以此推测每天行驶的最快速度也不到700里。

如果要达到日行八百里,属于古代信息传递的极限,需要用最快的马,最好的骑手,每到一站换一次,人的吃喝全在马上。当级别达到八百里的时候,基本上是跑死马的结果,往往将消息送到目的地以后,送信人本身如果体质差一些的话,也会因为劳累过度而亡。因此,非到万不得已(这当中最多的是边关告急、大规模的聚众造反)不会用八百里加急送信。

在古代,要达到日行八百里,这就需要一套完整的驿站系统。据《大唐六典》记载,唐朝最盛时全国有 1639 个驿站,专门从事驿务的人员共二万多人,其中驿兵一万七千人。唐律对传递的时效呀严格的规定,凡在驿途中耽误行期,应遣而不遣者,杖一百;文书晚到一天杖八十,两天加倍,以此类推,最重的处徒罪二年。唐律还规定假如耽误的是紧急军事文书,则罪加三等,因书信延误而遭致战事失败则判处绞刑。

在古代,正是由于这样完善的驿站制度和严酷的律法,才能实现所谓的?日行八百里?的极限速度。然而,唐玄宗为了讨好杨贵妃,却用它来运荔枝了。唐玄宗李隆基的皇帝将用于国家大事的驿站,给自己的老婆用来运送荔枝,像这样的皇帝焉能不败呢?

综上所述,虽然古代的通讯条件有限,但是为了及时地传递情报,建立了一套严密的驿站制度以及严酷的制度约束,换马不换人,竟然真的可以实现?日行八百里?的极限速度,真是了不起呀!

古代八百里加急有多快?

古代交通和迅息传递不便,最快的八百里加急,到底有多快?
古人没有手机和网络,也没有电报等现代资讯传递科技手段,遇到紧急情况,资情上传下达、共享信息资源时,怎么办?

看看历史剧和相关作品,我们总会看到,身穿古装服装的兵役或驿站的工作人员,不分寒暑冬夏、不管风吹雨打,始终骑高头大马上,奔驰于四面八方。

也就是说,在古代除了一些信鸽和书信等传递信息的方式外,最快捷、最方便的恐怕就是“快马传递”了。

现代邮局邮寄书信、报刊、电报的方式,一般按紧急情况,分为:平急、加急、紧急、特争等等级的区分,以决定投送到对方手中的时间长短缓急。

古人用快马传递的方式,也包括每天300里、每天400里、每天600里的速度来到传递信息。

特别紧急的与国家军情等相关的特殊重要情况,也有我们常常注意到的:“八百里加急。”

历史上,“八百里加急”快马应该就是最快的速度和时效了。据说,每一个驿丁和马匹最大的奔跑急限都有限,而八百里加急这个速度,多会出现人过多劳累或死亡的情况发生,所以古人难以超越。

在古书中,我们也注意有到有“千里马”之说,但真正的千里马,除了《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中出现外,还真是鲜为罕见。

历史上,唐朝安史之乱发生后,边关告急。

从范阳到临潼华清池,两地相继3000里,这么紧急的国家大事,经过八百里加急,唐玄宗也是6天之后才得到消息。

对比数据即知:唐代的—尺合现在 0.303m,一里合 454.2m……

放今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动车的平均时速160-250公里,高铁平均时速在250-350公里,首个5G磁悬浮上海开测 时速500公里,而飞机的时速,螺旋桨类的飞机时速大概在300~500公里/小时……

古人实现八百里加急很难,放到现代,一日千里,也都不是个事儿!

古代快递行业有多发达?八百里加急有多快?西瓜视频科普物流发展

现在中国的物流发展得很快,涌现出了许多的快递品牌,如某丰,某通等。

在2019年七月的时候,仅某丰就有近34万工人,可想而知中国的物流业有多么地庞大,物流的发展壮大方便了人们的购物。

物流就是线上商店与线下个体的一个联系媒介。现在发快递的时间也很快,几乎几天就能到达了。那么不禁让人好奇古代的物流速度有多快呢?

所谓的八百里加急真的是指日行八百里吗?让我们一起跟着 西瓜视频创作人青史说来 了解下古代的物流发展史吧。

其实八百里加急这个说法,是源自于唐玄宗时期。那时唐玄宗为博美人一笑,命令下属八百里加急,特地从千里之外的岭南送来了荔枝。

看了 西瓜视频 才知道,原来在盛唐时期从事物流行业的人数就近两万人了。其实所谓的八百里加急不是指骑手一天跑八百里,而是表示送的东西的紧急程度。

而且唐朝的五百里是相当于现在的227.1公里,这度量衡是不同的。

既然"八百里加急"代表的是送件的紧急程度,那么古代的物流究竟是如何的,它的发展史是怎么样的?

其实早在西周时期,朝廷就有了负责邮驿的官职,称为行夫。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交通工具的升级换代促进了物流业的发展。

那时以马为主要交通工具,自然送信就以单骑互相接力的方式实现物流的运转,要不然马儿一直跑会累死的。

秦朝一统天下后,快递业被称为"驿传",而且送东西也有了是否紧急之分。公文从某地送往其他地区,如果紧急可以标为"急"字文书,如此就能与普通的文书相区别。

急字文书是当天立刻发出,不可耽误的。

到了汉朝,物流业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系统性的制度。各地有着邮、亭、驿、传不同等级的平台,政府文书的传递还需要标明时间,次序,明确责任分配。

如此分配清晰的制度促进了行业的良性发展。

到了魏晋时期,中国 历史 上第一部有关邮递业的法律公文出台了,它就是《邮驿令》。南北朝时期,对于物流运输的速度做出了明确要求,紧急公文的传输必须达到每日四百里。

到了隋唐时期, 社会 发展迅速,出现了陆驿、水驿、水路三种运输方式,当时要求陆上运输每日得达到500里。

到了宋朝,基本的制度都沿袭于唐制,快递业的发展出现了"急递铺",这急递送件会配有铜铃,就是提醒路人有急递通过,速速避让。

各朝各代物流业的发展,也能看出当时国家的繁荣程度。

古代物流业的发展也是一步一步来的,到了唐朝时期,才出现了八百里加急。但其实八百里加急不是说负责送物的人日行八百里,这八百里加急仅代表一个物件的紧急程度而已,在唐朝最快也就日行五百里罢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404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