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北接山东,东濒黄海,属东亚季风气候区,处在亚热带和暖温带的气候过渡地带,气候同时具有南方和北方的特征。江苏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拥有“吴”、“金陵”、“淮扬”、“中原”四大多元文化及地域特征。大禹分九州后,属于九州中的徐州和扬州范围。
“江苏”之名取江宁、苏州两府首字而得名。
江苏省地图
江苏之名,始于清朝隋朝,废除州、郡、县三级郡县制,改设为州、县两级。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灭陈后废吴郡建置,江苏境内置苏州,以城西有姑苏山之故,易吴州为苏州,这是苏州得名之始。
唐朝,唐太宗将全国分为十个道,江苏地区分别属于河南道、淮南道、江南道。唐玄宗时期,将全国分为十五个道,江苏地区分别属于河南道、淮南道、江南东道。
元朝,实行行省制,江苏南北分属江浙行省、河南江北行省。
明朝,定都应天府(今南京),今江苏范围内先后称为直隶;明成祖朱棣时期,迁都到北京,改京师为南京,成为陪都,将直隶改为南直隶。
清朝初期,在南直隶原来管辖的地区改为江南省。康熙时期,将江苏与安徽两省分开,江苏省辖江宁府(今南京)、苏州府、徐州府、常州府、镇江府、松江府(今上海)、扬州府、淮安府。这是江苏建省之始,“江苏”之名取江宁、苏州两府首字而得名。“江苏省”的名称正式使用。
简称“苏”的来历江苏简称取“苏”而不取“江”,一方面“江”代表太广泛,不足以代表江苏省的特点,也不具备代表性;另一方面“苏”是指代苏州,苏州自隋朝建置苏州以来,一直作为江苏地区行政中心,具有地区代表性,相对其他选择更加合适。
其他知识苏州别称“姑苏”
姑苏的来源跟大禹治水有关,传说大禹在太湖地区治水时,有一得力助手,名为“胥”,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在水退后被封于此地,而后这一地区也就以胥为名,称“姑胥”。“姑”为当地当地土语的语气助词,无实际意义,常作专用名词的前缀词。在古代吴楚地区“胥”“苏”同音,所以慢慢就写作“姑苏”了。
东汉王符《潜夫论.边议篇》:
“范蠡收债于姑胥,盖胥者舜臣名,佐大禹治水有功,封于吴者也,故名其地曰姑胥,历代转音为姑苏。”
句、姑、交都是百越语。这类通名的汉语上古音为: 句/苟(ko)、姑(ka)、交(keau),为百越地名(主要是村落名)词头译音。
3634429372 : “民间历史故事”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一、棋盘镇概况:
棋盘镇位于新沂市西南部20公里处,马陵山西麓,骆马湖东畔.东与王庄镇接壤,西与草桥镇毗邻,南与新店镇搭界,北与唐店、港头两镇相连,总面积167.34平方公里.东部属丘陵岗坡地区,西部属沿湖平原.辖28个行政村,198个村民小组,2003年总人口为7.8万人,镇内小学8所,中学3所,完中1所.
棋盘镇交通网络比较发达,驻镇距市政府所在地不足20公里的陆地运输分别有京沪高速公路,霍连高速公路、陇海铁路、新长铁路、205国道和231省道;水上运输有新戴运河与京杭大运河;空运有近在百里的观音机场,临沂机场、白塔埠机场.
二、悠久的历史:
棋盘镇历史悠久,距镇政府驻地15公里马陵山西麓的花厅古文化遗址、属大汶口文化花厅期,距今5000余年,已出土文物4000多件、有新石器中、晚期的空足鼎、大口博、双孔石斧、玉壁、环、珠等,其中玉项锦被定为国宝,出土的文物不仅有大汶口文化风格的陶器,还有良渚文化风格的玉器.同时,发现了殷代人殉、人祭和陪葬器具,反映出当时阶级文化已经形成,这些现象对于探讨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奴隶制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花厅古文化遗址的发现与马陵山南麓的小徐庄古文化遗址交相辉映,成为棋盘镇的文化亮点. 棋盘镇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东部的马陵山绵延近百里,蜿蜒起伏,景色秀丽,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主要景点有“三仙洞”(即宿北战役指挥所旧址),峰山公园(陈毅题字)、抗日烈士纪念碑亭(又称烈士碑亭),原在陆渡口,1960年新沂县人民政府在峰山公园内重建.其它还有乾隆行宫遗址、七真岩洞、老虎窝、项梁摹、仙人桥、飞泉、山隐寺和禅堂寺等.
三、丰富的自然资源:
位于棋盘镇位西部的骆马湖是苏北最纯净的一片淡水湖,空气清馨,水天一色,无任何工业污染.“日产斗金”的骆马湖,万顷碧波,一望无际、盛产龙虾、青虾、银鱼、螃蟹、桂花鱼、黄鳝、甲鱼及远近闻名的刘墩湖鸭蛋系列产品.目前,棋盘镇已形成以水产加工为龙头,苗种、养殖、捕捞、流通、管理和社会化服务相互衔接配套的产业化格局.全镇水面养殖近万亩,年产水产品近千万公斤. 棋盘镇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钾、钠、长石、石英砂、黄砂、金刚石、石墨石、石英石、蛇纹化大理石、滑石及矿泉水等10余种,据勘探还有铁、煤、黄金等矿产.
石英矿主要分布在城岗、郑梁、山徐、官沈村一带,储量达22亿吨,硅含量99.97%,表土覆盖较薄、矿层分明,现年开采量20万吨,是境内产销两旺的玻璃制品厂的主要原料. 矿泉水位于城岗村北部的城岗二号井,经地质矿产部,江苏省地矿局第二水文地质大队等多家单位联合测试,属含锶偏硅酸锶重碳酸钙型矿泉水,为江苏省十大优质矿泉水基地之一.
黄砂资源主要位于骆马湖区,为优质建筑用沙,目前探明储量达88亿吨.
★扬州地名由来
扬州这一地名,最早见于《尚书·禹贡》:“淮、海惟扬州。”又载:“禹贡九州,既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也。”当时的扬州,位于淮海之间,东南临海,西北至淮,辖今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江西等广阔地区和广东的一部分。
扬州的得名,由古及今有多种解释。
一是沿用古洲名。《尚书·禹贡》记述扬州为古九州之一,“淮、海惟扬州。”《周礼·职方》:“东南曰扬州。”《尔雅·释地》:“江南曰扬州。”尽管当时的扬州包括地域很广,但扬州这一地名为后世所用。
一是出于风土人情。东汉李巡《尔雅注》称:“江南其气燥劲,厥性轻扬,故曰杨。杨,扬也。”持同一说法的《隋书》:“江都人性躁动,风气果决,平陈之后,颇变淳质。俗弊稍愈于古。”
一是因杨树而得名。唐人许嵩《建康实录》引《春秋元命苞》称:“地多赤杨,因取名焉。”据清代训诂学家高邮王念孙考证:“今书传中杨字皆改从手旁,唯汉魏碑从木。”(王念孙《读书杂志》)由此证明:古代的“扬州”原作“杨洲”。
一是源于“地苞百越”的“扬、越声转”。“扬州当因扬越得名”(见清人孙诒让《周礼正义》)。近代学者顾颉刚进一步论证:战国时期扬州属越,按“扬”与“越”为双声,两字可以通用,“扬州”实为“越州”(见《顾颉刚选集州与岳的演变》)。
还有一个说法是:宋人刘昌诗在续撰志书时,引用《太康地记》所载“扬”字的释义:“扬州,东渐太阳之位,屡正含义,天气奋扬,故取名焉。”(见刘昌诗《芦浦笔记》)
以上所引各家之说,除风土人情之说有牵强之感,均有一定依据,拟可共存。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395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戚继光的完美抗倭杀阵与协同作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