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浙江省内最大的河流钱塘江因江流曲折,被称为之江、折江、浙江、罗刹江,所以浙江以江得名。
浙江在大禹分九州时的扬州,初秋时期,浙江分属于吴国和越国,战国时,楚威王灭越国,尽取浙江以北地。浙江地区属楚国。浙江省地图钱塘江浙江之名,始于唐朝唐朝,属江南道/江南东道,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江南东道分拆,分属浙江西道,浙江东道。“浙江”名称开始出现。宋朝,北宋时期,属两浙路,设11州、府。南宋时期,拆分两浙路为两浙东路、两浙西路,迁都临安。浙西治临安,浙东治绍兴。元朝,设“江浙等处行中书省”,为省级行政区划的开始。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自扬州迁江淮行省治此,改名江浙行省。明朝,沿袭元制,但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改名为“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清朝,改“浙江承宣布政使司”为“浙江省”,辖有11府(地区)、63县(州、厅)。“浙江省”的名称正式使用。简称“浙”的来历简称“浙”,跟钱塘江存在密切的关系。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浙江”又是钱塘江的旧称,钱塘江潮被誉为“天下第一潮”,是世界一大自然奇观,比较具有代表性。而古称为“越”而未使用“越”作为浙江省简称,大概有几点考虑:百越所占的区域包含了今江苏南部沿着东南沿海的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及越南北部这一长达七八千里的范围,而浙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区域,浙江使用“越”不能代表百越;广东使用了“粤”,与“越”同音,为了避免发音不能区别。百越之地 3634429372 : “民间历史故事”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1、赣州:因东有章水,西有贡水,市在二水之间,二水之名合为“赣”字,因以得名。
2、景德镇:宋真宗景德年间,因此地烧御用瓷器上有“景德年制”字样,故改名“景德镇”。
3、杭州:传说大禹治水时到了这里,舍航登陆,“航”“杭”同音,故叫“杭州”。
4、武汉又称"江城":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中云:“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所谓江城,乃指武昌,后沿称武汉为江城。
5、火星村(浙江):新中国成立之初,成立了“星火农业生产合作社”,取星火燎原之意,寄托村民们希望农业生产呈现星火燎原、欣欣向荣发展的愿望。这就是“火星村”村名的雏形。到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改称为“火星大队”,至此,“火星”这一名字就被延续了下来。
江西[赣]
赣州 因东有章水,西有贡水,市在二水之间,二水之名合为“赣”字,因以得名。
景德镇宋真宗景德年间,因此地烧御用瓷器上有“景德年制”字样,故改名“景德镇”。
婺源 因位于婺水之源故名。
分宜 以分处宜春县而得名。
横峰 以县北有横峰山而得名。
浙江[浙]
杭州传说大禹治水时到了这里,舍航登陆,“航”“杭”同音,故叫“杭州”。
宁波 由于下属有个定海县,取“海定则波宁”之意故名。因境内有甬江,故又简称“甬”。
绍兴 南宋高宗绍兴元年,升越州为府,以年号而得名“绍兴”。
江苏[苏]
南京因战国时楚国在此筑城置金陵邑,故名金陵。三国吴时称建业,又叫石头城。晋时称健康。明肛称南京。 清时为江宁府治,故简称“宁”。
苏州 以姑苏山而得名。
无锡 周、秦时盛产铜锡,至汉代,锡开采完,故名“无锡”。
扬中 因位于扬子江中故名。
连云港因位于云台山和东西边连岛之间,取两者之中的一字而命名。
淮阴因地当古淮河之南故名。
江阴 因位于长江之南得名。
泗阳 位于古泗水之北故名。
溧阳 在古溧水之北得名。
海门 因地处长江北岸入海口附近而得名。
河南[豫]
开封 相传春秋郑庄公命筑开封城,作为囤粮储粟之地,取开拓封疆之意故名。
修武 在商代名宁邑,周武王伐纣,由孟津渡河向东,到此遇雨,歇兵三日,即将宁邑改称修武。
偃师 相传周武王伐纣,功成旋师,至此筑城,息偃戎师,故名偃师。
鄢陵 以古鄢陵塔而得名。
山西[晋]
河曲 因位于黄河转弯处,取“黄河千里一曲”之义而得名。
介休相传春秋时晋侯介之推,不言禄,乃偕其母隐于介山至死不出。故名“介休”。
神池 以神池而得名。
闻喜相传汉武帝至此,闻南越破,乃置闻喜县。
山东[鲁]
济南因城在古济水之南故名济南。济南自古有七十二泉,因而被誉为“泉城”。
烟台明朝为海防要地,设烽台,防倭寇,故名烟台。
河北[冀]
河间 因处于水涸断流的滹沱河上,子牙河在境内流过,县城位于二河之间而得名。
围场旧名木兰围场(“木兰”乃哨鹿之意),为清代统治者狩猎地,光绪初年即以“围场”为名。
福建[闽]
福州福州之名始于八世纪唐开元时,因州西北有福山而得名。又因市内多植榕树而又称“榕城”。
其他
合肥[皖] 以肥水出紫蓬山,分为两支,流至此地后合二为一,故名“合肥”。
洱源[滇] 因位于洱海之源故名。
武汉[鄂] 武汉包括武昌、汉口、汉阳三部分。武昌,东汉献帝时,孙权取“因武而昌”之意而得名。汉口,以位于 汉水入江之口而得名。解放后1949年设武汉市。
贵阳[黔] 因明代先后为贵筑司,贵筑乡,清代为贵筑县,因而贵阳简称“筑”。
银川[宁] 银川地名来自对贺兰山与黄河之间渠道纵横、田园密布的“塞上江南”美好地理景象的描述。又称宁夏城,简称“银城”。
湟源[青] 因位于湟水之源故名。
重庆[川] 隋唐时名渝州故简称“渝”。宋代名恭州,是宋光宗赵淳未登位时的驻地,赵淳登位后将恭州改名“重庆”。
昆明[滇] 因古滇族之一昆明族得名。
神农架[鄂] 相传远古时代神农,曾在此定居种田,遍尝百草,采药治病。由于山势高峻,峭壁林立,即使 神通广大的神农氏也只能搭架而上,因此有“神农架”之名。
赤峰[蒙] 以境内有赤色孤峰而得名。
岫岩[辽] “岫”指有穴的山,岫岩县位于黄海之滨,因受海潮冲击岩石形成许多洞穴,因此而得名。
无为[皖] 三国时,曹操与孙吴相争,筑城于此后因攻吴无功,乃名无为城。
黄陵[陕] 相传城北桥山有黄帝衣冠冢,因以为名。
柳州[桂]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谪居于此,为了纪念他,因以为名。
纪念革命先烈的地名:
中山市(广东省)原名香山县,是1925年为纪念我国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而命名。
靖宇县(吉林省)原名
宁波为何简称“甬”呢?“甬”在《辞海》里是指钟柄。因“甬”字在古文中与镛字相通,所以其本义是指大钟。另外,从“甬”的字形来看,也很像我们平时在寺院里看到的大钟形状。而“甬”作为宁波的简称,则早在24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就已出现了。当时,宁波这块地方还不叫宁波,仅有鄞和句章两个地名,隶属于越国,是越王勾践的领地。春秋后期成书的《国语·越语》载:“勾践之地,东至于鄞。”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后一举攻破吴国,生擒吴王夫差于姑苏山上,然后将其流放到荒凉的舟山岛。对这段历史,《国语·越语》记载道:“请达王甬句东。”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的《左传》也写道:“请使吴王居甬东。”300多年后,司马迁在《史记·吴世家》中再一次提到“甬”这个地方“越灭吴。勾欲迁吴王夫差于甬东,予百家居之,后夫差自尽。”史料中讲的“甬”和“句”,就是指今宁波,而“甬东”、“甬句东”则是指现在的舟山岛。
对“甬”字的来历,三国时期的韦昭在《国语·吴语》注:“甬,甬江。”就是说“甬”这个地名源于甬江,而甬江又源于甬山。甬山就是今天鄞县与奉化交界处的江口镇塔山,发源于四明山麓,是雪窦山的余脉,山南为奉化,山北为鄞州。《奉化志》上讲,甬山的得名是这座山很像覆置的大钟,且山上水源丰富,像泉水一般涌出来,而“甬” 即含“涌”的意思,故称甬山。如今《辞海》里解释:“甬,浙江省宁波市的简称,因境内有甬江而得名。”
在春秋时期,鄞、甬地名己十分出名,而且地域辽阔,到秦朝(公元前222年)建鄞县时,它的地域包括今鄞西以及奉化全境和宁海、象山一部分,县府设在今奉化市的白杜村,其境内惟一通向大海的这条甬江,成为这一地区通往外界的主要水道。所以,当时甬江名气己很大,鄞、甬两个地名同时并存,指同一地域,但那时所指的甬江,是从剡江、鄞江和奉化方桥方向流来的东江汇合处开始,一直到镇海口出海为止,而不是指今天的甬江。现在己将从甬山流至宁波市区新江桥的长达121公里江段称为奉化江,而把奉化江和余姚江汇合于宁波市三江口至镇海口的22公里江段称为甬江。
古时将甬江流经的区域都称为“甬地”,尽管这块土地的名称曾经历多次变迁,但“甬”始终作为它的简称,延续至今。
宁波春秋时期为越国境地,秦时属会稽郡的郭、贸、句章三县,唐时称明州;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将明州府改为宁波取"海定则波宁"之意,一直沿用至今。
————————————————————————
我想大家都应该知道了吧?美丽的宁波的由来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scgf/11395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