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是近代中国大名鼎鼎的文学大亨,他还曾经担任过国立北京大学的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他在文学、哲学、史学、教育学、伦理学等等很多方面都有建树。他的思想非常的前卫、先进和自由。
体现胡适思想自由与开放的,还有他的“父母无恩论”。他曾认为自己与子女的关系是:树本无心结子,我亦无恩与你。他在给儿子的信里写道:“我养育你,并非恩情,只是血缘使然的生物本能。所以,我既然无恩于你,你便无需报答我。反而,我要感谢你,因为有你的参与,我的生命才更加完整。我只是碰巧成为了你的父亲,你只是碰巧成为了我的女儿和儿子。我并不是你的前传,你也不是我的续篇。你是独立的个体,是与我不同的灵魂。你并不因我而来,你是因生命的渴望来。你是自由的,我是爱你的。但我绝对不会“以爱之名“,去掌控你的人生。”乍一听有些惊世骇俗,但仔细分析,胡适的“父母无恩论”确实是有些道理的,这段话也体现了胡适对于父亲角色的谦卑与生命的思索。胡适能提出“父母无恩论”与他自己一生的经历与敢于接受新思想的性格有关。
胡适从小聪颖,敢于提出不一样的看法。他很小的时候接受过良好的私塾教育与名家指导,在看到了《资治通鉴》里面引用的《神灭论》以后,他就成为了一个坚定的无神论者。胡适在梅溪学堂读书时,接触了梁启超的言论,还读了严复的作品,他思想开放包容,乐于思索。后来,胡适想要去留学,接触更多的先进思想。在留美考试中,胡适的国文一科得了一百分,进入了美国康奈尔大学。胡适果真在美国接触到了更多的新思想与新言论,为他后来的自由主义思想埋下了伏笔。新文化运动期间,胡适大力提倡白话文运动,他与鲁迅关系密切,经常书信往来。鲁迅在自己的《怎么写》、《无声的中国》里这些杂文里写道:胡适是文学革新的最先“尝试”者。从这些胡适的个人经历来看,他提出“父母无恩论”并不稀奇。
直接引起胡适思索的还是父母给他的包办婚姻,接受了很多新思想的胡适感此到十分悲愤,他还给父母写信拒绝过。他说:“男手颤欲哭,不能再书矣。”但最后胡适为了不伤父母的心,他妥协了,还是与江冬秀成了婚。胡适无可奈何,只好在父母的压力下娶了自己并不心爱的女人。父母对胡适的这种爱更像是一场以亲情之名的绑架,赌上了胡适一生的幸福,或许这也是胡适写出“父母无恩论”的原因吧。胡适认为,父母和子女都是独立的个体。但爱变成了一种束缚和压力时,父母更应该懂得谦逊与反思,这是胡适的“父母无恩论”的内核。
当胡适有了自己的孩子以后,他不像别的父亲一样做出各种约束与耳提面命。就出现了前文所说,他只是给孩子写了一封信:我无恩于你,你是自由的灵魂。相反,我要感谢你。因为你的参与,我的生命才更加完整。胡适提出的父母无恩论其实并不是鼓励孩子不孝顺父母、背离中国的传统文化。胡适提出的“无恩论”的根本意义是站在父母的角度,提醒父母偶尔做一个谦卑的角色,不得以恩情为筹码去索要或挤压孩子的自由。胡适的“父母无恩论”换句话说就是,我作为父母,要像阳光一样,给予我的孩子光辉灿烂的爱与自由。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393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你知道历史上被抹去的朝代么——寒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