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天早上女儿问我:什么是话剧
问的我一脸懵,一时不知如何作答。想到她已经17岁了,居然从来没有看过一场真正的话剧,难免有些尴尬。
我们生活在一个三线小城市,她没看过话剧,与文化资源固然不无关系,大概与“话剧”这种文艺形式式微也有关系。但如果真想看话剧、喜欢话剧,即便本地剧院鲜有演出(也可能有上演我们不曾 ),可以飞去“北上广深”看演出再飞回来,“当作什么事都没发生”啊。
春节前有个微信好友在朋友圈晒《恋爱的犀牛》门票,人家是周末从北京飞去深圳看的,就是为了这部孟京辉导演的先锋话剧。前几年我妹妹有个同事辞职去了北京,为的就是在那里能够深入学习话剧。这两个例子,是想说明——如果足够热爱,一定能够找到接近或达成目标的方法,不管是看话剧、学习话剧还是其它。
三十年多前,我生活在一个更小的县城时,是看过很多出话剧的。对“话剧是什么”不知如何作答时,我脑海中浮现出曾经看过的话剧:《雷雨》、《日出》、《于无声处》……也想起有个叫米红的小学同学,她妈妈曾女扮男装在《于无声处》中饰演过一个角色,米红同学也是我们学校的文艺骨干,在藏族民歌《逛新城》扮演翻身农奴,唱的是:
阿爸唉 唉 快快走 噢 看看拉萨新面貌
女儿唉 唉 等等我 噢 看看拉萨新面貌
坦白说,我小时候很不喜欢话剧。觉得舞台很死板,演员就那么几个,描眉搽粉妆化得厉害,对话显然是“高于生活”,表演的痕迹很浓烈,话剧也不如电影有画面感。最喜欢的是剧终,报幕员出来说:“演出到此结束,请首长和同志们提出宝贵意见”,演职人员集体出来亮相谢幕。
“话剧指以“对话方式”为主的戏剧形式……话剧的主要叙述手段是演员在台上无伴奏的对白或独白,但可以使用少量音乐、歌唱等。”幸运的是,如今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在网上搜索到答案,而且能够找到话剧进行“补课”。
2
因为“话剧”这个话题,我和她补看了《暗恋桃花源》。
这部鼎鼎大名的话剧以前只是听说过,真正完整地看下来,是第一次。而且看的是金士杰、林青霞的电影版本,准确说已不能算是“话剧”。
《暗恋桃花源》这部剧名就饶有趣味。两套班子、两波演员在同一个舞台上彩排《暗恋》、《桃花源》两部戏,一今一古、一悲一喜两个不搭调的爱情故事。
今也不是当今,故事发生在抗战时期;古好像没交待年份,看演员扮相应该是明代(我以为)。而悲和喜又怎么划分呢 在爱情里,得到就是“喜”,得不到就是“悲”吗 得到了又能怎样呢 得不到又能怎样呢
这部剧我能简单归结中心思想是“关于爱情的得到和失去的故事”吗 好像不能。
《暗恋》的故事很老套。看了开头,就知道结尾。
抗战结束,江滨柳和云之凡是一对恋人(男女主人公的名字好像来自琼瑶的言情小说),他们在上海告别。在对话中得知江滨柳家在东北,云之凡家居昆明,俩人同为西南联大同学,但在上海才认识,热恋状态,依依惜别,他们约好写信约好来日再见。
不料时局不随人愿,江滨柳去了台湾,俩人就此断了联系。时隔38年,垂垂老矣临终之时,躺在医院病床上的江滨柳委托护士在报上登了“寻人启事”,想再见当年的女朋友云之凡一面。
我相信这是真的。生命的最后时刻想见的人里,有那个人的位置。她是心头的白玫瑰或者白茶花,知道她在台湾,想见最后一面,想问一句:这些年你有没有想过我
居然就见到云之凡了。旧情人相见的戏份不多,只够说“我写了很多信去昆明”,“我寄了很多信去上海”,一个说“我大哥说不能再等了,再等我就老了”,另一个说“这条围巾我每年都围在身上”……云之凡说“我先生人很好,他真的对我很好”。
分别的几十年,想彼此肯定是想过的。偶尔总是会想起,旧上海分别的一幕,相恋的时光,他用一生来回味,她在永安百货买的那条围巾,他一直戴在身上,就说明了一切。而见了面,又能怎样呢 云之凡坐了一会就告别离开,说儿子在外面等她。
难忘旧日情怀,相见也只匆匆一面。我甚至觉得云之凡应该有句台词“我还会再来看你的”,也算是个交待。但是,没有。但是,又能怎样呢 生活几十年不曾交集,再见又能怎样 只是问一句“这些年你有没有想过我”“这些年你过得好不好……”吗
问了又有什么特别的意思呢 于我,心情总是——相见不如怀念。
我私下里以为赖导是爱云之凡的。她是他心头的山茶花。舞台上的话若说得多了,反而会破坏了他的梦境。
3
你正看江滨柳和云之凡的故事入戏,舞台上突然闯入另一伙演员。后来他们不得不在同一舞台各自排练,难免我问你答地串了台词。
《桃花源》的故事让我联想到武大郎、潘金莲和西门庆。但打鱼人老陶显然不是武大,他老婆春花偷的汉子是袁老板,他俩没想害死老陶,反而是三个人都要寻死。后来老陶愤而驾船出走,居然就到了桃花源。就是陶渊明写的桃花源。
老陶在那里遇到一对夫妇,居然长得跟自己老婆春花及袁老板长得一模一样,然而他们不知有武陵,不知外面是何朝何代。老陶在桃花源过得虽然逍遥自在,但还是惦记着春花,想带她一起到桃花源生活。这也是一种寻找。就像江滨柳找寻云之凡一样。
等他回到家,发现春花和袁老板有了孩子,日子过得鸡飞狗跳一地鸡毛并不快乐。失望之余,他再返桃花源,却发现已经回不去了。
一个暗恋,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一个桃花源,在一起的人没有得到幸福。暗恋和桃花源结合在一起,充满着遗憾,也不乏喜感,也许就是爱情的本质吧。
难怪导演赖声川被称为“台湾剧场最明亮的灯”,难怪这部剧自80年代起就被无数次搬上舞台。有人称“无论是剧本结构、台词文本,还是其本身的戏剧美学价值,都值得再三咀嚼,一看再看。”
两出戏、两个故事揉和在一起,两套班子挤在一个舞台上诠释“暗恋”和“桃花源”的主题,只能让人对导演的水平叫好。剧中有个疯疯癫癫的女子一直在寻找一个叫“刘子骥”的人,这个《桃花源记》中记载的寻桃花源不得的“高尚士”,在话剧《暗恋桃花源》中是一个虚拟人物,强化了“寻找”这一主题。
《暗恋》里被迫分离的情侣是因为战争,《桃花源》里的分离是因为婚外情。他们都在寻找,寻找过去的情人,寻找过去的亲人,虽然都已经找到,但早已“物是人非”,回到现实,问的那一句“这些年你有没有想过我 ”又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呢
我一个很多年不曾看过话剧的人不懂理论,也无法点评这场经典的话剧。只是感叹编剧、导演、演员水平的高超,当金士杰扮演的江滨柳问林青霞扮演的云之凡:“这些年你有没有想过我 ”时,掉下唯一的一颗泪。
《暗恋桃花源》这样的话剧在落幕后还能给人强烈震撼,让人回味无穷,并不仅仅是这样的一问。
想,能怎样 不想,又能怎样
不如不问,不如不知。
最新文章
你坚持做自媒体的原因是什么
不戴有色眼镜看“春晚”
你若不随便,年味自然不淡!
海誓·山盟
年味儿在哪里 朋友啊告诉你
《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心得体会
我来回答一道关于过年的“世界难题”
为什么要“忙年”,这是我知道的最好的答案
这部影片告诉我们:为什么必须每时每刻做对每件事
地震记
她说:“幸亏听了父母的话”
你敢在公众场合劝阻不文明行为吗
“三过家门而不入”是不是一种美德
七彩霓虹把夜空染得如此俗气
上坟记
百年一遇的超级月亮,你看了吗
北大留美硕士拉黑父母6年,12年不回家过年:你所有的痛苦,是因为不能接受父母
2018年1月写字总结
作者简介
,专栏作者,书评人。新书 在全网热销中,感谢支持。微博@小 ,豆瓣@ ,个人公号: (ID)。
▼
欢迎分享朋友圈
喜欢请点赞 分享到朋友圈也是一种赞赏
点个赞再走吧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363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你坚持做自媒体的原因是什么?
下一篇: 当除夕夜遇到骂我“放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