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ONE
被《流感下的北京中年》这篇文章刷屏。
我是在家里读了不到一半,然后在去花卉市场的路上读完的。断断续续,一个多小时。
如果是一口气读完,如果是夜晚,可能就夜不能寐了。熙攘的车流人流,热闹的花花草草,迎新年的氛围,多多少少地冲淡了伤感、悲哀、无助和莫名的情绪。
愿逝者已矣,生者如斯。
记录一下自己读这篇文章的心得体会。
第一,爱自己。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就是对家人最好的爱。
我学生时代的最后一任体育老师,长得帅过高仓健的大李老师曾说过一句话:“健康,当你失去它的时候,才知道它的可贵”,铭记在心。人民医院的外墙上有句标语——健康,就是幸福!健康不仅是自己的幸福,也是家人的幸福。
相声演员冯巩曾在访谈节目里谈到他母亲对“幸福”的理解:“医院里没有咱家的病人,监狱里没有咱家的犯人”。家人健健康康,就是全家人的幸福。就值得感恩感谢。
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身体负责。作者的岳父不幸去世,虽然“逝者为大”,但他自己若是能听晚辈的话,不光膀子,就不会感冒而引发感染不治身亡了……就是感冒啊,感冒。文章开篇就是女儿的话“姥爷不听话,光膀子,感冒啦!“
冬天室内通风是必要的。今天阳光灿烂,空气通透,我把家里南北窗都打开,对流通风,但明显感觉南北不是一个温度,阳台上温暖如春,次卧就寒风嗖嗖。把纱窗拆下来洗,安北边的窗户时只穿一件毛衣,瞬间就被冷风吹透了。我赶紧穿上了羽绒马甲,再去安纱窗。
天冷加衣,就是爱惜自己的最简单的方式。
“听人劝吃饱饭”。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第二,生病要去医院。不要觉得“我这身板……”怎样怎样,要相信医生,相信科学。
我爸妈令人头疼的一点是,他们宁肯相信保健品而不肯去医院。我妈前段时间肠胃不好,我N多次要带她去医院,她和我爸的态度都是“再等等”,“说不定明天就好了”,“吃了这几副中药看看再说”……
大概“久病成医”,我爸可能觉得自己现在能顶半个医生了。前几天我妈手上起了几个水泡,她自述“奇痒,恨不得挖下来”,在社区卫生所拿了药水抹,我劝她第二天去医院,我带她去,说了不下五遍,晚上我爸来我家,答应得好好的。第二天又变卦了。说“过了年再说”。
我妈嘟哝“挂个号得20多块钱”,我立刻吼过去“买保健品一花2万多你怎么不心疼 !”
吼完又立刻反省自己,“又没花你的钱”。
几年前我爸病倒,遗嘱都写好了,其中一条是“不准送医院”。可是生病了,不去医院怎么行 医院到底是检查设施完备,医生到底是见多病例,能迅速判断病情不至耽误治疗啊 !
对老年人固有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模式,有时深感无力。
不要轻视感冒,特别是发烧的感冒。一定要往最坏处想,往最积极处治疗。我或许是悲观的,每有身体的不适就立刻怀疑是不治之症,一旦排除立刻觉得重生一回。但也许,这是积极的人生态度。
人有病,要去医院,要看医生。
要相信医生。要相信“医者仁心”。要多认识几个医生朋友。
学医的孩子越来越少了,据说很多医生(80%)都坚决不让自己孩子学医了。这是很悲哀的事。愿意当老师的孩子也越来越少,连很多老师都劝自己的学生“千万不要当老师”。这是更悲哀的事。
医改、教改改了几十年,改到现在的局面,只剩下……一声叹息。
今天买花的花店是JASON同学开的。她在中医药大学读大三女儿恰逢寒假,在店里帮忙,花一样的女孩。
第三,要有点钱。要有点钱。要有点钱。
年轻时一定要多赚点钱,多买点保险,多买几套房子。万一需要急用大钱,卖不了身,可以卖房子。
曾有人说“凡是钱能办到的事都不是大事”,“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前年还是去年有篇文章也是女婿写的,主题是“家有病人才知道钱少”。
我也理解老人为什么有病宁肯捱着也不去医院(何况他们还有医保),怕花钱。家有病人,一旦住ICU,那就是每天数以万计的花费。《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中,作者说住ICU一天费用是8000-20000。没钱的想都住不起。
“北京中年”应该已属于中产了。文中写到自己的收入是“老婆、岳父、岳母三人收入的两倍”,因为岳父住院都已考虑卖东北的房子,不行把北京的房子也卖了。收入低者情何以堪啊。
我爸的同事季大爷中风半年多了,住院那天是我爸和他儿子一起送的医院,第一天就交了16万。现在还躺在床上,雇了个看护每月的看护费好像是4000多。
第四,这篇文章里有很多不为我们普通人所知的常识。
《流感下的北京中年》记的是“流水账”。记述了岳父从感冒到死亡到入土为安的全过程。理性而客观,冷静而无奈。
读到这篇文字的人可以通过作者介绍的常识救自己和身边的人,了解包括住院、献血、ICU、抢救、人工肺、死亡证明等等的流程,让每个人都能提前考虑:如何理性对待生、老、病、死。
特别是,病到什么程度抢救到什么程度,要不要插管 要不要“没有尊严地死去”
立遗嘱。妈蛋,好像我也到了该立遗嘱的年纪了。真不想立遗嘱啊,好像不吉利似的。但是我听到很多人说逝去的的亲人“什么话都没留下”,好像也是特别大的遗憾呢。不留下“临终遗言”,好像就是没有好好地告别,这人生的最后一场仪式,不可随随便便。
生死有命。
活得明白大概就是在生的时候把死的事情看透安排好吧。
最后,感冒不是小事,特别是如果发烧的感冒,一定要积极治疗。多喝水是没错的,喝水并且强烈暗示“把病毒排泄出去”,积极的心态也会起作用。
祝大家安康。
最新文章
我来回答一道关于过年的“世界难题”
为什么要“忙年”,这是我知道的最好的答案
这部影片告诉我们:为什么必须每时每刻做对每件事
地震记
她说:“幸亏听了父母的话”
你敢在公众场合劝阻不文明行为吗
“三过家门而不入”是不是一种美德
七彩霓虹把夜空染得如此俗气
上坟记
百年一遇的超级月亮,你看了吗
北大留美硕士拉黑父母6年,12年不回家过年:你所有的痛苦,是因为不能接受父母
2018年1月写字总结
作者简介
,专栏作者,书评人。新书 在全网热销中,感谢支持。微博@小 ,豆瓣@ ,个人公号: (ID)。
▼
欢迎分享朋友圈
喜欢请点赞 分享到朋友圈也是一种赞赏
点个赞再走吧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363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我来回答一道关于过年的“世界难题”
下一篇: 年味儿在哪里?朋友啊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