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图|《寻梦环游记》剧照
我爸打电话问我晚上有事吧,说如果没事的话,陪他们去“上坟”。
还有不到半个月就过年了。
上次陪他们去“上坟”,好像是八月十五中秋节前夕。
我马上说“没事”。
晚上7点半左右,估摸着他们刚好看完新闻联播,回到爸妈家,拿了我爸已经“打好”钱印的黄裱纸,我爸早准备了两根手杖长的细竹竿和打火机,穿戴妥当,我们一起去给爷爷奶奶”上坟“。
并不是真正的坟地。
在中国的任何一个城市举目四望,大概都不会看到坟地(墓地)了。虽然房子越盖越多,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哪里还有留给死去的人的空间
我小时候,每个村子旁边都有“林地”。“林地”就是坟地,一个个的坟头里埋着的是村里哪户人家的人,大家都一清二楚。好像有一年因为政策要求“平坟”,意思就是把坟铲平,改为耕地,所谓“平坟复耕”。
我曾亲眼看到过“鬼火”在林间飘荡。小小年纪,心里难免有些害怕,再加上常常听人讲些鬼故事,比如传说附近村里的哪个人走了一夜发现依然在原地打转,是遇上了“鬼打墙”等等。上学后才知道“鬼火”就是“磷火”,夏季干燥天容易出现在坟墓间,我看到的“鬼火”,是因为平坟的人把坟墓里的尸骨挖了出来,裸露在空气中,人的骨头中有磷,遇空气发生化学反应,达到燃点就变成了火。
我曾远远地看到过一群人在家后的林地里平坟,现在还能想起那些人挥动铁锨干得热火朝天的样子。没有任何的畏惧。
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唯物主义的教育之下,“挖人家祖坟”这种事,干得也理所当然。没有任何的负罪感。
我奶奶死的早,1963年代就埋在村西头的林地里了。她的坟旁边是老爷爷、老奶奶的坟,再上溯一代的人是不是有坟在那里,我就不知道了。幸运的是他们的坟没有在各种运动中被平掉。我爷爷参加革命后就没再回过家乡,去世后骨灰留在了南方。
记得有几次真正到林地上坟,我二姑会给周围的人坟上也烧几张纸送,并念念有词,让左邻右舍在那边也友好相处,相互有个照应。
林地再往西就是静静流淌的沭河了。村子里鸡犬相闻袅袅炊烟是人间的生活,村子外林地是祖辈的灵魂安放之所。见识过如此的格局,才能理解余光中《乡愁》的“母亲在里头,我在外头”吧 我想。
一个人,有上坟的经历,大概就愿意相信其实是有另外一个世界存在的。起码,我是这样。
很多年后,读到一位留学日本的学者写的文章,他说:“日本人对于子孙后代百般关照是建立在尊重故去者的基础上的。尊重故去者最重要的表现是维护其‘存在权’。故去者通过墓地彰显自己的存在。”
最近才开始看陈丹青的《退步集》,收录有他十几年前接受访谈的文字,读来依然饶有趣味。很多地方讲到城市建设,乡村的消亡,提到国外的墓地,几百年什么都没动,有历史的存在感,“纽约市中心随便哪个教堂,园子里都有墓,栏杆外车水马龙。”
他写道:“城市里的墓地,可能就是人跟城市的关系……”
中国城市里已经没有墓地了。活人都挤不过来,哪人死人的地盘呀!但你的骨灰会保存在城市远郊殡仪馆某个冰冷的房间里,在某一格里,一小格,跟一个抽屉一样,放在那儿,标明号码,周围堆着假花,花瓣上全是灰尘。
我相信所有逝去的人的灵魂,并没有真正的消失。他们有栖息之所、归隐之处,活着的人所寄的哀思、想念,便也有了寄托所在。
曾子曰:“慎终追远”,后面一句“民德归厚”,就是“上坟”这件事的意义了。
以前逢年过节,我看到有人在大马路路口烧纸,觉得有点不可思议,甚至以为烧纸的人的家人,是在那个位置出过事情。后来知道是“上坟”的一种方式,不能回老家亲自去上坟的父母也在这样做,便特别理解了。也算是感同身受的一种吧。
出了院子北门外是滨河大道,再向北就是祊河了。听说“上坟”要选在十字路口,桥头三角地带的位置,经常有烧纸的痕迹。平常高峰期,那里常常停满了车,大多是接送孩子的家长,附近有所中学。
我爸走在前面,我走在中间,十六的月亮挂在天上,是个“有月亮地儿”的夜晚。我妈以前眼神不太好,保持了走路小心翼翼的习惯。我想追上我爸,又回头看看我妈,走到我爸选定的“上坟”的地点,仍是和他们一前一后。
是给我爷爷奶奶上坟。爷爷的骨灰安放在合肥烈士陵园,奶奶的坟墓在莒南老家。清明节上坟比较的隆重,父母一般回老家。
我爸先在西边画了个半圆圈,开口向南方,又在东边画了个半圆圈,开口向莒南老家的方向。黄裱纸在家里已经分成两份,其中两张写了字,如同信笺的格式,爷爷奶奶的地址,姓名,落款是我爸爸的名字。极其的郑重其事。
是这个世界寄往另一个世界的信笺。给爷爷奶奶各写了一封。
把信笺用打火机点着,又点燃黄裱纸,火苗腾空而起。
我和我爸各拿根木棍把纸挑起,以便它们能尽情燃烧,直到大旺的火苗逐渐萎了,变成烟灰……期间我和我爸还很默契地交换了一下位置,以使自己在上坟时对爷爷奶奶都兼顾到。我把要讲的话,低声说给了他们听,好像他们真的能够听到也能够保佑到我们一样。
我妈在爷爷的“坟头”说:“快过年了,给您送钱花。”隔了几秒钟,又补充了句:“别不舍得花。”然后走到几步外奶奶“坟”上,说了同样的话。我妈说这话的时候,我觉得她心里是在笑的。
烟火将熄未熄之时,我爸说“鞠个躬吧”,于是,在他的的带领下,我们仨人站成一排,分别向合肥和莒南方向各鞠了三个躬,算是完成了“上坟”仪式。
好像听谁说过,上完坟不要回头。有次我忘了这个要点,忍不住回头看了看“上坟”之处,内心便很忐忑,复又跑回去鞠了三个躬。是觉得,祭祀祖宗之事,不可敷衍。
晚上回来看了《寻梦环游记》,居然被这部迪斯尼动画片感动哭了。之前我不知道这是一部关于亡灵的电影,一个感慨是“我们”不可能拍出这样的电影,因为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等等的原因。
影片中的台词直戳人心,“当最亲的人逝去,离开我们的身边,他们是真的离开了吗 他们只是去到了一个我们未曾去过的地方,而那个地方就在我们心里。”
“上坟”是一种仪式,是为了忘却的记念。只有还有人记得已经离开的亲人,他们就永远不会离开。
《圣经》上说,“你的恩典够我用的”。
相关阅读
2018年1月写字总结
百年一遇的超级月亮,你看了吗
北大留美硕士拉黑父母6年,12年不回家过年:你所有的痛苦,是因为不能接受父母
作者简介
,专栏作者,书评人。新书 在全网热销中,感谢支持。微博@小 ,豆瓣@ ,个人公号: (ID)。
▼
欢迎分享朋友圈
喜欢请点赞 分享到朋友圈也是一种赞赏
点个赞再走吧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362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七彩霓虹把夜空染得如此俗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