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网络
我很不喜欢两句话。甚至讨厌。
第一句是,“想问你件事,又不知该不该问 ”
有人曾这样问我。
清楚地记得当年在国企,某科室一个胖女人这样开口问我。她笑着,显得有点扭捏,却让我感觉有刀子闪着寒光。我冷脸回道:“你还是别问了。”
工作上的事,好像没有什么不可以沟通的。于私,我跟你不是很熟,又不是朋友,你想问的事,是觉得我不好回答吗 是为了验证什么吗 你自己都“不知该不该问”,还问我干嘛 只能说明那件事不重要不紧急,真的没必要问我。
如果是朋友,是家人,有话就说有屁就放,何必拐弯抹角磨磨叽叽 !
当年我也就二十出头,有的是个性和棱角。爱谁谁。
现在,如果有人问这样的问题,我会怎样呢 怼回去 一笑置之 还是愿闻其详
大概每个人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会以不伤害关系、平和的方式沟通吧。但我真的很讨厌这句话。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因为自己讨厌,便从不曾对任何人说过“有件事不知当问不当问 ……”一类的话。
如果是朋友,一问就疏远了;如果是家人,一问就见外了;如果是外人,真的就别问了,不方便,不当问,不当讲。
第二句是,“跟你说件事,你可千万要保密……”
我很警惕这样的开场白。
有时,对方还会加上一句:“这件事,我只告诉你一个人……”潜台词可能是“咱俩是一伙的”,“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如果传出去,就是你说的……”
我不喜欢“咬耳朵”的姿态。对咬耳朵的人总想躲得远远的。
有次我发现某个人“只告诉你一个人”的事,别人也知道,我便唯恐那人怀疑是我说出去的。
明明是“只告诉我一个人”的,我这里还守身如玉般守口如瓶保着密呢,你为何转身就告诉了别人
忽然想起有次开某个层面的重要会议,会上讨论的问题“议而未决”,后来却在职工中传了开来。领导很光火,声言要查是谁泄露了会议机密。
我当时是最年轻的参会人员,又负责会议纪要,便很担心别人会怀疑是我。
但是,不是我!
好歹我也出身于军人家庭。刚识字时就看到过一本部队的《保密手册》,还记得扉页上印的“保密守则”有这样三条:
1、不该说的秘密不说。
2、不该问的秘密不问。
3、不该看的秘密不看。
……
信任你的人,自然知道你不会随便说,知道你有分寸,知道你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你告诉我一个秘密,我能给你保密,你自己能吗 未必。
我不想知道别人的秘密。
任何秘密,当你说出去的时候,就已经不是秘密了。
如果你想保密,请把它烂在肚子里。
所以,每当有人这样开口:“我跟你说件事,你可别告诉别人……”我会立刻叫停:谢谢,你还是别跟我说了。
在这两件事上,我真的挺“ 卯是卯”的。
这使我的人际简单,不用纠缠在俗烂的事务中;这使我远离口舌是非,也少了负担。就像三毛说的,“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
专栏作者 、书评人
豆瓣|知乎:推荐阅读你是有多不懂事,过年才不回家我在黑夜里思考的人生看得更远,就能走得更远……一碗“老北京炸酱面”我不会跟女儿说“我宁愿你不嫁人”我养你到18岁《无问西东》里的三个女人,珍贵的你!无问西东:能救一个是一个去相亲还穿得随随便便,真的别怪姑娘看不上你你随便穿穿的样子,真的会影响你的前程贾乃亮:道歉的力量我们表达情感的方式,是如此相爱相亲爱不爱,在不在乎,对你好不好,生场病就知道了迷信记有一种安慰是:“你别努力了!”……更多文章
▼
欢迎分享朋友圈
喜欢请点赞 分享到朋友圈也是一种赞赏
点个赞再走吧
这个秘密关系到你的前途和名誉,十有八九是婚外情吧!姑且不论是什么秘密,你要堵住他的嘴,首先要看他是什么样的人?
见利忘义的小人,你怎么堵也堵不住的。你说给一些钱。实话告诉你,你能给多少?下次他又拿这事威协你又怎么办?你又给?那下次的下次呢?你有多少可以给?
唯一的办法是晓之利害!涉及个人隐私他敢乱说一通,你可以告他。你不仁我不义绝不能手下留情。
如果是正人君子,他自然会帮你保守秘密。你没介绍这同事是什么人,但不管怎样,你都要晓之利害,不然的话你就麻烦了。
若要人不知 除非己莫为。以后少做点缺德事。人过留名 雁过留声,你说是吗?
但愿你这次能过去,祝你幸福快乐!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362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你是有多不懂事,过年才不回家
下一篇: 20多年来我读到的最好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