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的三国枭雄中,曹操的基业毫无疑问是最大的,这显然与他的知人善任密不可分,刘备尽管以善于笼络人心闻名,但是麾下的文臣武将集团,却明显不如曹操壮大。可见曹操在“知人”这一方面,还是比刘备要厉害一些,尤其是曹操在建安十三年(208年)的时候,就发现了司马懿有着“有雄豪志”,便更加显得他确实足够知人。
司马懿本来隐居在家读书,是曹操使用了强制手段将其征召入朝为官,但是在相处了一段时间以后,曹操就断定“司马懿,此人有狼顾之相,将来必干预我家家事”,意思就是说司马懿这个人走路的时候,就像是一匹狼一样极为谨慎,每一次都要四处看了之后才肯走,表现出极为深沉的心机,只怕是有帝王的志向,以后肯定会干预我们家的事情。
早在这个时候,曹操就对司马懿有了很深的忌惮防范之心,想要找机会杀掉他,但是因为司马懿与曹丕已经有了很深的交情,每一次曹操想要动手的时候,曹丕都会尽力保护他,再加上司马懿本人在察觉到曹操的杀机以后,就开始表现得毕恭毕敬,将所有时间投入了工作之中,让曹操的疑心渐渐打消。
从这件事情上来看,已经足以看到司马懿的不凡之处,毕竟曹操一生多疑,是那一种“宁我负天下人,毋天下人负我;孤好梦中杀人”的枭雄人物,司马懿能够成功打消他的戒心,足以说明司马懿也是与曹操一样的人物。
后来的事实成功证实了曹操的预言,司马懿果然干预了他家的家事,彻底纂取了曹魏的权力。那是在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率领三千死士发动了“高平陵之变”,干掉了政敌曹爽成功掌权,而在这个过程中,还有一个叫做桓范的人发挥了很重大的作用。
若是曹爽能够听取桓范的建议,那么司马懿发动的“高平陵之变”根本就无法成功过,然而曹爽此人见识不足,不仅没有听从桓范的建议,而且还在占据优势的情况下直接投降,以为主动投降就能够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结果被司马懿以谋反的罪名将其屠灭三族。
跟随曹爽做事的桓范也被相同的罪名诛灭三族,然而司马懿大概是在政变成功以后,心态有点飘了,在诛桓范三族的时候并没有非常认真,在大意之写漏杀了桓范的儿子桓楷。桓楷在逃脱之后隐姓埋名,渐渐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家族,其后人桓温更是像司马纂魏那样纂取了司马家的权力。
桓温的儿子桓玄于大亨元年(403年)手持利刃,“礼请”司马懿的后人晋安帝司马德宗“禅位”,于是由司马懿纂权而来的司马王朝就此灭亡。当年司马懿若是知道自己的王朝会因此而亡,大概会努力搜寻桓范的三族,不过他应该没有机会,因为曹操若是知道司马懿会纂权,那么他早就被干掉了,历史毕竟无法假设,这也是历史最为迷人的地方。
3634429372 : “民间历史故事”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曹爽三族被司马懿处死,却漏掉一人,最后司马家族被他斩绝?
东汉末年,群雄并争天下。在那段尔虞我诈、风云激荡的历史时期,掌权者们为了斩绝后患,赶尽杀绝成了不足为奇的事情,他们不怕被后人扣上残酷的罪名,只为了自己能够安宁地掌握权势,没有后顾之忧。
曹爽三族被司马懿处死,却漏掉一人
众所周知,司马懿靠自己的力量为司马家夺取了非常显赫的地位和权势,其后期也成为了掌控魏国朝政的重要朝臣,也正因如此,司马懿成了诸葛亮的心头之患。魏明帝的儿子刚刚继位的时候年纪还非常小,不能妥善地处理好各种政务,而在当时,他最信任的两位大臣正是司马懿和曹爽。
最初司马懿执政不是非常顺利,便遭到了曹爽等人的排挤,更甚之,曹爽还向天子进言,要把司马懿贬为无实权的太傅。曹爽依仗权势在朝堂之上胡作非为,招致了司马懿等大臣们的愤恨和不满,后来,司马懿为了夺取大权,趁皇帝不备,独自占领了京都洛阳,凭借军政大权诛灭了曹爽三族,但却疏忽大意地漏掉了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桓范的小儿子桓楷,桓楷在司马家还掌权的时候不敢有丝毫报仇的想法,因此只是隐匿了起来。但后来这个并没有被任何人放在眼里的小人物给司马家引来了无穷的后患。
桓家在修养了很久之后终于带军崛起,桓楷的后人桓温也随之成为了东晋时期的佼佼者,雄霸一方,独立政权,为其后代造就了一番天地,最后,桓家灭了司马家。风水轮流转,天道好轮回,最终造成这样的局面,不过是对司马懿使用不正当手段夺取大权的报应罢了。
古时候经常有王朝的更替,而新继任的皇帝一般都会选择将曾经的帝王亲戚一并屠杀以免对方东山再起。司马懿杀掉大将军曹爽,标志着司马家族成功篡权,这时候便需要对方的人杀掉并将曹魏政权掌握于手心。大司农桓范是一个关键人物,司马懿灭掉此人三族,但是却有漏网之鱼,结果几百年后其子孙夺走东晋江山。
《虎啸龙吟》司马懿
桓范来到高平陵给曹爽献计让他仿照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天真的曹爽不听,便直接拒绝了,他认为司马懿能放过他,但结果却不是这样。曹爽被司马懿诛杀,甚至被诛三族。桓范虽然在当时被官复原职了但是后来的一些话却导致他也被一族被诛。桓范有一子,名叫桓楷,司马懿诛杀桓氏的时候得以逃脱。一直东躲西藏,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桓温是他的后代,而这个人很会找机会,于是便成为了荆州刺史掌控了荆州。而当时有这么一句话:得荆州者得天下。
桓温溯江而上灭掉成汉,一伐前秦、二伐羌族姚襄、三伐前燕,他甚至将东晋王朝所有的军权都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说起来桓温这个人不仅智谋超绝而且也是很狠心。他带领军队进入建康,诬称皇帝阳痿不能生育,那么皇帝不能生育皇子便是“野种”,既然是野种就不能继承皇朝。所以靠着自己的军事实力便废黜了皇帝司马奕。
桓玄
晋朝存在了这么多年废黜皇帝还是头一回。废除了皇帝就罢了,桓温甚至还想自立为帝,但是这次他却没有如愿。朝中如谢安等人坚决反对他称帝。后来桓温病逝。桓温死后,子承父业幼子桓玄承袭父亲权力,但是桓玄的野心确实比他的父亲大得多,他此时虽然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楚王,但是他却不满意自己的现状。一心只想当一个皇帝。于是在桓玄的威逼下,晋安帝不得不将皇位禅位于他。他的做法与司马炎当年如出一辙,虽此政权仅存在了几年。但因为司马懿时期漏网一人,最终埋葬了司马家百年王朝。
正应了风水轮流转这句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若是司马懿知道了他夺了别人的天下又被人夺了回去,该作何感想?
三国之中最能隐忍之人非司马懿莫属,这也是他战胜诸葛亮的制胜法宝,每次诸葛亮想与之速战速决的时候,司马懿偏不如其所愿,就是坚守不出,不断的拖延消耗诸葛亮,不管蜀军在军前怎么辱骂,司马懿依然坚守不出。就算诸葛亮送女人衣服讽刺侮辱他,司马懿也丝毫不在意,相反当场便高高兴兴地穿起来以反击诸葛亮,最终拖死了诸葛亮,取得了最终从成功。
司马懿的隐忍还表现在篡夺曹魏的政权上,为了打消曹魏对他的顾虑,他选择连续几年装病在家,并且不和朝中大臣来往,完全蒙蔽了曹魏的眼睛。暗地里却安排儿子训练出3000死士,以备找准时机夺权所用。就在曹爽偕同天子前去祭祖的时候,司马懿终于等到机会,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成功发动政变。控制了整个朝政,最终篡权成功,江山落入了司马家之中。
为了斩草除根,司马懿不仅解除了曹爽的一切军权要职,还诛灭了他的曹氏家族。而作为曹爽的大智囊桓范因为其出谋划策,被司马懿怀恨在心,也被灭了三族。好在桓范早有先见之明,将小儿子桓楷成功送走,躲过了这场灭门之灾。
幸存下来的桓范暗中积蓄力量,卧薪尝胆,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报仇雪恨。桓范在世的时候是没有能力实现这一目标,直到百年之后,其后代桓温终于实现了这一复仇目标,居然成功地夺去了晋王朝的江山取而代之。这是怎么回事呢?
桓温自小就是一个很有野心的人,军事上的才干在当时可以说是数一数二的。他在早期担任徐州刺史,后来坐镇徐州。当他有一定兵权之后,就开始想方设法攫取更大的权力和地盘,以实现政治上更大的抱负。公元347年,桓温带兵消灭汉国,一战成名,为了满足更大的野心,桓温继续北上攻打前秦、前燕等地,气势汹涌,东晋基本被他所控制。随着实力的不断扩大,桓温篡晋自立的资本基本已经成熟。公元371年,桓温接连废弃司马奕、司马显,而他自己则加九锡,距离称帝只差一步。
不幸的是桓温因病去世,没有亲自完成这最后一步。其子桓玄继承父业,通过进一步的努力,几乎占据了东晋三分之二的地盘,随后桓玄举兵起事,长驱直入,一举摧毁京都,杀死司马元显等人,彻底的控制了朝政,随后便直接废除了晋安帝,自立为皇帝,国号楚。自此之后,司马氏的江山不复存在,桓玄终于报了当年司马懿灭桓氏三族的仇。
只是桓玄无德无能,皇帝的宝座刚没坐上多久,就被北府兵军官刘裕等人撸下来了,最终仓皇逃窜被人诛杀。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340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