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史之乱爆发之前,朝中很多大臣都知道有一天安禄山会造反,但就是唐玄宗不相信。在当时最为得宠的人有三个,分别是后宫中的杨贵妃,朝廷中的杨国忠,还有统军在外身为三镇节度使得安禄山。安禄山是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但杨国忠也不是什么好人,关键这两人还不怎么对付。
杨国忠也是最早发现安禄山有反意的最早人之一,于是他就不停地在玄宗耳边说安禄山会饭,但玄宗还是不信。于是杨国忠一合计,干脆逼安禄山造反,这样就可以让玄宗知道了,借此来除掉他,可惜杨国忠没想到的是他玩脱了,最后还搭上了自己一家和杨贵妃的命。
杨国忠一直想要扳倒安禄山,奈何安禄山不在朝中,没有唐玄宗的命令,杨国忠是奈何不了安禄山的。于是杨国忠向玄宗说安禄山确实怀有野心,只要陛下召见他,他必定不敢过来。
玄宗虽然不信,但人说得多了也难免心存疑虑。于是同意了杨国忠的方法,发了一份诏书让安禄山进京。结果安禄山接到圣旨之后马不停蹄地就从范阳来到了长安。
一见到玄宗,安禄山就声泪俱下,诉说自己只是一个卑微的胡人,承蒙陛下的宠爱,才有了今天尊贵的地位,把陛下当成再生父母一样,怎么会反叛呢 都是因为杨国忠的嫉恨,才会有这样的谣言,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死在他手上。
玄宗看到安禄山不仅来了,还做出这样的姿态,也觉得对不住他,于是赏赐了安禄山很多财物,还想擢升他为宰相。杨国忠一听,这可不行,自己想要的是扳倒安禄山,怎么搞到自己面前争宠了。于是向玄宗力荐:“安禄山只有军功,没有读过什么书,怎么可以当宰相呢 以后四夷岂不会轻视我们。”于是玄宗这才作罢。
其实安禄山如果做了宰相,说不定安史之乱就不会爆发了。可是杨国忠为了自己的利益破坏了这件事,也让安禄山明白了,只要杨国忠一直受玄宗宠信,指不定哪天自己就会死在他的谗言之下。
于是安禄山在玄宗还信任自己的时候,向玄宗讨要了一些空白的委任状,用以提拔自己的部下。这完全就是用朝廷的恩德来给自己笼络人心。
安禄山走了,去准备他的造反之事。杨国忠继续在朝中铲除异己,独揽朝纲。而玄宗也老了,可能他也意识到了安禄山和杨国忠并没有自己想得那么好,但他却并不想做什么,只想在这最后的时光醉生梦死,活在大唐盛世的梦中。
之后安禄山向玄宗建议用三十二名番将代替汉人将领,玄宗想都没想就同意了。杨国忠极力反对并说安禄山反迹已露,建议玄宗将其明升暗降,让其入朝为相,借此解除他的兵权。但这个时候玄宗是怎么也不相信安禄山会反了,当初不让安禄山为相的是你,现在让的也是你,干脆皇帝让你做算了。
到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彻底坐不住了,也不再像之前那样尊重朝廷,连朝廷派的钦差大臣也不待见。
钦差裴士淹回到长安之后,立马向玄宗报告了安禄山的异状。但是玄宗却不以为意,而杨国忠却认为时机到了,自己说的玄宗不听,干脆把安禄山逼反,这样玄宗就知道他说的是对的了。
于是杨国忠派兵包围了安禄山在京师的宅邸,并把他的门客都扔进了监狱并且秘密处死。安禄山在京城的长子安庆宗听说之后,立马把事情密报给了安禄山。榆树安禄山下定决心起兵。
安禄山起兵的消息传到京师的时候,玄宗正在骊山游玩,对于这个消息根本不信,还认为是别人的诬陷。而杨国忠却洋洋得意,自己说的事情是对的吧!他还认为安禄山的叛乱很快就会扑灭,安禄山的首级也将会被送往京城。可是他想错了,安禄山的起兵并不是他到达权力巅峰的起点,而是他生命的终点的开始。
安禄山会反不过是时间问题,但很大可能是在玄宗死后。安禄山还是感念玄宗的恩情的,他已经是三镇节度使,朝中也得罪了不少人,其中包括太子。只要玄宗一死,他的末日也将到来,但只要玄宗还宠信他,他就不会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去造反,但是由于杨国忠的骚操作,直接把安禄山给逼反了。杨国忠相比较李林甫还是太嫩了。在李林甫当权之时,安禄山可是畏之如虎,丝毫不敢有任何异心。
3634429372 : “民间历史故事”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安禄山是营州柳城地方的胡人,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原来与杨国忠相互勾结,后因为屡立奇功受皇帝赏识,被杨国忠嫉妒。杨国忠常加以诋毁,但杨玉环想到自己与玄宗年龄悬殊,万一玄宗死去,太子早对杨家不满,那时有实力的安禄山就是一个依靠。因此杨玉环极力保持与安禄山的关系。安禄山也极尽所能讨好杨玉环。洗完澡后让人裹进襁褓里,拜杨玉环为母。安禄山时时进宫朝见杨玉环,杨玉环赐安禄山在华清池洗浴,浴罢用色锦结成一个小儿摇篮,令安禄山装作婴孩儿模样,卧在摇篮中。数十个宫女,抬着摇篮来到杨玉环跟前,安禄山口中唤着妈妈。嬉闹中慢慢产生了私情,毕竟安禄山强壮有力,动作野蛮,刺激了杨玉环的情欲。
玄宗不在时两人偷偷幽会,一次安禄山用力过猛,竟然在她的酥胸上抓出一道道伤痕。杨玉环无法向玄宗交代,只好以锦锻遮在胸前,称为“诃子”,这便是后世“乳罩”的起源,“禄山之爪”成了典故。事后安禄山私下对人说:“贵妃人乳,滑腻如塞上酥!”
安禄山秘密开始做着叛乱的各种准备。他不断地扩充兵力,从边境各族的降兵中挑选了8000人加以特别的训练,组成“壮士营”,作为发动叛乱的骨干力量。他提拔了史思明、蔡希德等一批将领,任用汉族士人高尚、严庄等为谋士,让他们为自己效力卖命、出谋划策。他畜养了几万匹战马,收集、打造了大量的兵器、弓箭,还用心腹胡将32人取代了不服他指挥的汉族将领。各种叛乱准备都在悄悄进行,只等唐玄宗一死,他就起兵叛乱。
这时,奸相李林甫死了。杨贵妃的堂哥杨国忠接任宰相。杨国忠没本事,是个流氓,只是仗着杨贵妃得宠,才混上了宰相的交椅。因此,安禄山很瞧不起杨国忠,不买他的账;杨国忠也看不惯安禄山,不时在唐玄宗面前说他的坏话,甚至还多次说安禄山要拥兵造反。但是唐玄宗对安禄山信任得很,根本不相信杨国忠的话,还批评杨国忠,叫他当宰相要能够容人。
天宝十四年(755年)十月,安禄山经过十年的精心准备,决定发动叛乱。他假造了一份唐玄宗的诏书,然后把将士召集起来宣布道:“接到皇上密令,要我立即带兵进京讨伐杨国忠。”
将士们大多觉得很突然,但既然是圣上旨意,谁又敢不从呢!
第二天,安禄山便领着15万叛军,从范阳出发。
河北平原上顿时烟尘滚滚,鼓声喧天。从天宝年间以来,唐朝的统治已经腐朽不堪,军队没有丝毫的战斗准备,缺乏战斗能力,再加上那一带本来就是安禄山直接管辖的范围,因此,一见到安禄山叛军的气势,沿路的文臣武将都吓得惊慌失措,有的开城迎接叛军,有的弃城逃跑,有的坐以待毙,被叛军擒杀。叛军几乎没遇到什么抵抗就轻易占领了黄河以北24郡的大片土地。安禄山叛乱的消息传到了长安,唐玄宗一开始还不相信,以为是有人造谣。不久,叛军逞凶陷城的警报接二连三地送到他面前,他才不得不相信。唐玄宗召集百官大臣商议对策。满朝文武都慌了神,惊吓得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只有杨国忠洋洋自得地说:“怎么样,我早就说过安禄山要造反,被我说准了吧。不过没关系,皇上不必担心,安禄山的将士是不会跟他走的。我保证,用不了十天,安禄山的人头就会被人砍了送来。”
唐玄宗见杨国忠说得那么肯定,心里稍微安定一些。可是,叛军仍在长驱直进,不久就渡过了黄河,攻克了洛阳。
安禄山进了洛阳城,就迫不及待地自封为“大燕皇帝”,年号圣武。这时,离他范阳起兵,才不过三个月时间。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330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