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暑假搬到新家,离婆婆家远了。
昨晚她送来半个南瓜、四条黄瓜。坐在我对面,聊些家常,说起她正在写的“回忆录”,讲小时候的事情,忽然想起什么似的,掉下泪来。
“一想起来,就忍不住光想哭……”
我赶紧递过去纸巾。
“我那时候,怎么就那么不懂事 !下地干活的劳力,中午能分一个煎饼,不干活的没有。俺爹知道我饿呀,他舍不得吃,把煎饼让给我,我就都吃了……你说说,我分给他一半也行啊 !他下午还得干活呀!”婆婆一边说,一边擦眼睛。
那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期间的事了。
婆婆命苦,9岁就没了娘,13岁时又没了爹。如今隔了近60年的光景,她回想起自己曾经吃过的、从她爹嘴里省出来的煎饼,充满了自责。
婆婆只读了三年小学。想起小时候的苦,说要把那些事写出来。
我说:“写吧,写出来我给打印。”我没敢说“发表”。却也跟她说有个山东老乡叫姜淑梅的,年纪比她还大,人称“传奇奶奶”。姜淑梅只读了几天书,三年自然灾害时“下东北”,后来重新开始认字、写作,写小时候、穷时候的事,后来出了好几本书。
婆婆似乎受到鼓励,据说已经写了60多页纸。“一个煎饼”的事,大概也写在其中了吧 我现在还不知道。
婆婆掉下泪来的时候,我忍不住眼眶也红了起来。安慰她说:“你那时候还小呀,又那么饿。”
后来又想,这,何尝不是一份长长的思念
2
想起我二姑。
那时大姑还健在。大姑家的客厅里挂了个相框,里面镶嵌了好多张家人的照片,有大姑一家各个时期的合影;有大姑二姑和我父亲他们姐弟仨最早的一张照片,表情都极其拘谨和严肃;还有一张,是我奶奶的。
那天我们几个晚辈站在相框前,对照片评头论足,嘻嘻哈哈。我招呼二姑,让她也过来看奶奶的照片。
二姑一口就拒绝了,她说:俺(我)从来不敢看。一看就光想掉眼泪。
说着,竟然真的抹起了眼泪。
在我从小到大的印象里,二姑一直是那种很“强量”的人,是只会让别人掉眼泪的人。
我觉得自己唐突了,也一下就懂了。
奶奶是罹患癌症不堪病痛折磨、不肯拖累儿女而选择自杀的。走的时候才53岁。二姑都已经到了七、八十岁的年纪,仍是“不敢看”自己母亲的照片,那极其复杂的情感里,我想,一定有长长的思念吧 !
3
吴念真被称为是“台湾最会讲故事的人”。《这些人,那些事》中收录有他写父亲的一篇文章,《只想和你接近》,写他和弟妹们喜欢父亲上小夜班,因为父亲下了班看他们睡得七倒八歪的样子,会抱起他们摆摆正,他们装睡,因为喜欢那短短半分钟不到的来自父亲的拥抱。
吴念真的父亲受伤后一个人在台北住院,他“不知道是什么校招冲动”,就在一个周六放学后跳上了开往台北的火车。
那是我人生第一次一个人到台北,第一次单独和父亲睡在一起,第一次帮父亲剪指甲,却也是最后一次和父亲一起看电影。
多年后,吴念真还记得那家电影院叫远东戏院。那天上演的是一部日本片,导演是谁,片名叫《东京世运会》。他写道:片子很长,长到父亲过世二十年后的现在,还不时在我脑海里上演着。
果然是会讲故事的人,通篇没有“思念”二字,却令人读到满满的对父亲的深情和思念。以至于我最近看到有人转载《只想和你接近》,把标题改成了《最长的思念》。
4
犹太人有句谚语:父亲给儿子东西的时候,儿子笑了;儿子给父亲东西的时候,父亲哭了。
再也没有机会“给父母东西”的子女,再也不能令父母“哭”的子女,总是有特别多的遗憾。如婆婆想起那一个煎饼,如二姑不愿去看奶奶的容颜,如有个前同事的父亲突然心梗过世,她悲不能已:都没有机会在床前尽孝,哪怕能伺候他老人家几天也是好的……
每到“母亲节”或“父亲节”,朋友圈总会见到类似的煽情文字:世上最美好的事是,我长大,你未老;我有能力报答,你仍然健康。
是啊,在有能力报答之时,就多尽一点孝吧。
虽说“当一个人开始回忆往事,说明他老了”,但人到了一定年纪,“回忆往事”难免会成为生命中的重要事件。
“回忆是奇美的,因为有微笑的抚慰,也有泪水的滋润。”为人儿女,能够做得更好一点,那长长的思念,大概就可以是“泪水的滋润”,而少了一分无法弥补的自责,和遗憾。
——END——
昨天的文章《练就这些基本功,你就是人才!》留言点赞最多者是“Jupiter的宝宝”,《靠谱》归你了,留快递地址给我。谢谢
当当、京东、亚马逊、淘宝、天猫全网热销中!
前期断货现出版社已加印
作者简介: ,专栏作者,书评人,新书 在网上热卖。目光炯炯,内心温暖,写职场聊人生。 : (ID:)。转载请留言!
点击左下角
可购买 签名版(包邮)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句话出自周朝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第一首诗《国风·周南·关雎》,作者名不详。
此诗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首章以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以下各章,又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疯狂地相思与追求。全诗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重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周代由文、武奠基,成、康繁盛,昭、穆以后,国势渐衰。后来,厉王被逐,幽王被杀,平王东迁,进入春秋时期。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兼并,夷狄交侵,社会处于动荡不安之中。
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
反映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面貌的《诗经》,就整体而言,正是这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二、赏析
这首诗可以被当作表现夫妇之德的典范,主要是由于有这些特点:首先,它所写的爱情,一开始就有明确的婚姻目的,最终又归结于婚姻的美满,不是青年男女之问短暂的邂逅、一时的激情。这种明确指向婚姻、表示负责任的爱情,更为社会所赞同。
其次,它所写的男女双方,乃是“君子”和“淑女”,表明这是一种与美德相联系的结合。“君子”是兼有地位和德行双重意义的,而“窈窕淑女”,也是兼说体貌之美和德行之善。这里“君子”与“淑女”的结合,代表了一种婚姻理想。
再次,是诗歌所写恋爱行为的节制性。细读可以注意到,这诗虽是写男方对女方的追求,但丝毫没有涉及双方的直接接触。“淑女”固然没有什么动作表现出来,“君子”的相思,也只是独自在那里“辗转反侧”,什么攀墙折柳之类的事情,好像完全不曾想到,爱得很守规矩。
这样一种恋爱,既有真实的颇为深厚的感情(这对情诗而言是很重要的),又表露得平和而有分寸,对于读者所产生的感动,也不致过于激烈。以上种种特点,恐怕确实同此诗原来是贵族婚礼上的歌曲有关,那种场合,要求有一种与主人的身份地位相称的有节制的欢乐气氛。
而孔子从中看到了一种具有广泛意义的中和之美,借以提倡他所尊奉的自我克制、重视道德修养的人生态度,《毛诗序》则把它推许为可以“风天下而正夫妇”的道德教材。这两者视角有些不同,但在根本上仍有一致之处。
-国风·周南·关雎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293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练就这些基本功,你就是人才!
下一篇: 这样的胡歌,有什么值得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