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更好的自己 戳↑↑蓝字 加 !
1
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家家户户有个“小喇叭头”。印象中是挂在堂屋里门口上方,里面经常传出来的要么是《东方红》、要么是《大海航行靠舵手》,再后来就是郭兰英的《南泥湾》……有这样的记忆,可见暴露了自己的年龄。
妹妹问我:郭兰英在哪儿唱的
我说:喇叭头里。
她踩着凳子伸长脖子看那个小喇叭,说里面没有人,说我骗人。
后来听村里的人说:郭兰英在十字路。
十字路是我们县的县城。在小时候,那是个遥远的地名。其实不过二十五公里。
小时候我以为广播里传出人的声音,那人就在那小小的匣子里,以为烈士陵园纪念碑里有烈士的遗体,我问:那么多牺牲的烈士都装在里面吗 怎么装得下……当年我是个没见过世面的小孩,现在真想抱抱小时候的自己。
2
后来上了小学搬到城里,家里有了收音机。那收音机现在还在父母家里,我爸做了个精致的盒子把收音机嵌在里面,向右拉开盖子,就能听广播了。
每年的寒暑假,我都一边听广播一边写作业。最常听的节目是“电影录音剪辑”,小时候我接触的第一份杂志大概就是《大众电影》,“众”是繁体字,一度我都以为是“大泉电影”,莫名其妙了很久才悟到是“大众”。收音机听得久了,我惊奇地发现自己有个本领,听不了几句“电影录音”,就能判断出是哪部影片。因为在杂志上已经看了简介。
提到“收音机”,听我妈说,当年在城里工作的大姑父带着收音机回家。挂在我家的梨树上,左邻右舍好多人去听。北京的声音都能从里面传出来,人们觉得太神奇了。
后来大姑家的小表哥和表嫂都在广播电台工作,现在想来,也可能是一种因缘际会吧。
当年电台在解放路,对面有个室外的游泳池。泳池周围绿树成荫,是夏天的好去处,现在的我,偶尔也很怀念。
3
回忆铺垫了这么多,是因为人生第一次走进广播电台的直播间。
我在一个文人雅士聚集的群里发了个链接,有个姑娘加我微信,说是电台主持人,读了我的书,想邀请我去做一期嘉宾。她在当当网买了我的书,并不知道我们就生活在同一个城市,还在同一个微信群里。这就是机缘巧合吧。
我们约在公司见面,聊了一下午,碰出了火花,然后我就有点紧张地走进了“广播里”。虽然我妹妹和妹夫都在那栋楼上办公,妹夫当年也曾在电台做过播音员,我真的还是第一次走进电台直播间。
鹿姑娘主持晚8:00档的“时光正好”。她声音非常有磁性,也很有耐心,告诉我不用紧张,就像平常聊天那样。我在她插播广告和播放音乐的时候,走了个神,我想:如今,肯定不会有小朋友在广播里听到声音就以为里面有个人……吧
嘿嘿。
——END——
有人问我关于瘦身是如何做到的,点击下面的蓝字
瘦身30斤!我是如何做到的!有图有真相
柏邦妮:关于瘦身
,简书签约作者,新书
长按二维码↓↓↓
当当:/24144160.html
京东:/12072612.html
亚马逊:/dp/B01MTSASDA/ref=sr_1_1 ie=UTF8qid=1485781473sr=8-1keywords=你与更好仅一步之遥
亲,我的公号已经开通了广告流量,
请点最下面的 广告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283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人生的很多烦恼来自“比较”
下一篇: “北京”冷漠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