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他是复旦大学的开创者,却在晚年自嘲只是一只狗而已!

推拿按摩助人为乐 2023-07-27 11:22:41

自1840年英法凭借着坚船利炮敲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开始,外国的势力就以不可阻挡之势冲进了东方的土地。我们被掠夺,被欺辱,被奴役,被杀戮,苦难从那时起就一直伴随着这片土地上的人民。

国有大难匹夫有责,将有报国志,士无偷生意,位卑未敢忘忧国。无数先烈们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在挽救这这个国家,无论被保皇派的康有为、梁启超,还是革命先驱孙中山、黄兴,亦或是学识报国的李四光、竺可桢、梁思成这些大师们,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延续着这个民族不屈的脊梁。

而在此期间,民国时期这些人才显得格外集中,他们要么是旷世的奇才,要么是悲天悯人的圣人,今天就着重介绍一位教育救国的传奇人物——马相伯。

马相伯出生于1840年,伴随着珠江口岸的炮声他来到了这个苦难的国家。马相伯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家庭,由于其父信奉天主教,马相伯从小便接触到了与这个国家绝大多数儿童都不同的教育方式,不仅能够熟读四书五经,更是对天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年仅12岁就考入了法国耶稣会办圣依纳爵公学(后改称徐汇公学,今徐汇中学),继入小修院、大修院,攻读法文、拉丁文、希腊文、哲学、神学、数理和天文等学科。

光绪年间他出访日本、朝鲜、美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国从事洋务运动和外交活动,外国的改革领他耳目一新,外国先进的科技更令他叹为观止。回国后马相伯深感“自强之道,以作育人材为本;救才之道,尤宜以设立学堂为先”,决定大力兴学。

1900年他将自己的全部家产——松江、青浦等地的三千亩田产,捐献给天主教江南司教收管,作为创办“中西大学堂”的基金,并立下“捐献家产兴学字据”,规定该产业供作中西大学建成后的学生助学金。

1903以“中西大学堂”的理念,创办震旦大学院(“震旦”为梵文,“中国”之谓,含“东方日出,前途无量”之意),于右任、邵力子、李青崖、徐朗西和张鼎丞等名人均是在这学校学习过。

1905年创办复旦大学,后购置吕班路(今重庆南路)土地100亩,建造新校舍(后改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即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辛亥革命后,已经70高龄的马相伯老先生又与章太炎、梁启超等发起创办“函夏考文苑”,与英华(字敛之。后为辅仁大学校长)创办辅仁社(即后来的辅仁大学)和培根女校。

“九·一八”事变时马相伯已91岁高龄。他深感国难深重,为救亡呼号奔走,发表《为日祸告国人书》,主张“立息内争,共御外侮”。身无余财的他为了筹措抗日捐款上街替别人写对联卖钱,或30一幅,或50余副,共筹集10万余元全部支援抗日义勇军。

1939马相伯老先生百岁寿诞之时仍不忘激励后辈学生,在他给复旦大学同学的信中有这样一句话:国无宁日,民不聊生,老朽何为,流离异域。正愧无德无功,每嫌多寿多辱!他把收到的寿礼全部转交给了前线的伤兵。他在病重之时忧国忧时之情更深。他说:“我只是一只狗,只会叫,叫了一百年,还没有把中国叫醒!”10月20日,他得知湘北大捷,兴奋异常,夜不能寝,病势加剧,11月4日溘然长逝。

老先生一生致力于创办教育,他深知挽救这个国家必先唤醒民智,要唤醒民智首重在于办学,只有先武装头脑才能让这个国家有振兴的希望。

民国时期是动荡的,苦难的,但也是

: “民间历史故事”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264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