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宋朝灭亡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跳海,明明是弑君为什么后世都赞扬他?

佩兰 2023-07-27 11:14:59

古代亡国之君的下场,大抵可以以南北朝作为节点,划分为两个阶段。

周礼兴盛的前半段,大多开国皇帝会善待亡国之君,至少不会在明面上将他们处死。礼教不兴的动荡时期,亡国之君的下场就比较凄惨了,受辱被杀的情况屡见不鲜。

不过,在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这样一位皇帝,他并没有死于敌人之手,亦没有自杀,而是被大臣抱着跳海自尽。这位亡国之君在史界留下的痕迹不多,但这位抱着皇帝跳海的大臣却因此成了民族英雄。弑君的陆秀夫,何以在后世获得如此高的评价呢 且容笔者慢慢道来。

帝昺样兴二年,大宋官兵与蒙元侵略者进行了最后一场生死决战——崖山海战。

当时率领元军的,便是投降蒙古的张弘范和李恒。两人兵分两路,从南北两个方向对宋军发动进攻。宋军寡不敌众,于是便焚毁了岸边的行宫和军营,全军转移到海上。二十万官兵和老百姓分散在一千多条船上,每一艘船由铁索连在一起,形成巨大的方阵。

宋军领袖张世杰考虑欠周,将重心放在了海上,却没想到元军借机切断了淡水的补给。仅几天的功夫,元军便将宋军困得焦渴难耐,并借机攻陷了船阵。陆秀夫见大宋国祚已无复兴之机,于是便逼迫自己的妻儿投海自尽,随后便跪在小皇帝面前说道:“陛下,当为国死!”

说罢,便抱起不断挣扎的小皇帝,跳进了大海。

这场决定宋王朝命运的崖山海战,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海上战役之一,那么,这场海战中究竟有多少大宋官兵和百姓战死呢

各史料中给出了不同的说法,其中,最具说服力的文献指出当时的参战人数约为五十万。当然,笔者认为这个说法是有失严谨的。南宋已到了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所以南宋一方应该包括不少不肯归降的老百姓,还有军队携带的家眷,直接参战人数应该远小于二十万这个数字。以最乐观的角度来看,当时能够参与作战的官兵仅有几万人。除此之外,在宋军的船阵中,有相当一部分船舰并非战船,而是民用船或商船。

至于元军一方,则是实打实的“全员皆兵”。

文献记载元军的人数近三十万,其中有一千名蒙古人,其余都是投降的宋军或其他少数民族的军队。因此,单从人数上来看元军便有相当大的优势,宋军几乎不可能完成翻盘。

对于宋军,唯一有利的一点就是官兵的船只数量远胜于元军。元军仅临时征调了四百多艘船,其中同样有大量民船。倘若宋军能够借助这一机动优势迂回作战,即便不能全歼元军,亦能换取战略转移的机会,不至于因此覆灭。只可惜张世杰没有海战经验,被敌军抓住了机会,掐断了淡水补给。

据史料记载,崖山海战期间大宋官兵、百姓死伤超过十万,那么,陆秀夫有没有必要抱着小皇帝投降呢

笔者认为,这不但是一种忠君爱国的表现,更说明陆秀夫是一名有气节的爱国主义将领。相比于那些贪生怕死投降蒙古的汉人,陆秀夫真可谓是高义之士。相传,张弘范在打赢了崖山之战后,曾在海边立一大石,恬不知耻地在上面写道:“张弘范灭宋于此。”不过后来有心人又在上面加了一个字,使之变成“宋张弘范灭宋于此。”极具讽刺之意味。

当年,陆秀夫面临与张弘范同样的处境,但当宋恭宗赵显投降蒙元之时,陆秀夫并未愚忠随降,而是来到南方继续组织抗元力量,与他所扶持的最后一支大宋宗室共存亡。陆秀夫的结局,体现了忠臣与国家荣辱与共、生死同命的炽烈情感。所谓“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说的就是陆秀夫之流的浩然正气。

何曾几时,面对侵略中原的日寇,有人学了张弘范,亦有人效仿陆秀夫。正是因为无数个陆秀夫用血肉铺设了复国之路,中国人才得以粉碎日本“大东亚共荣”的春秋大梦,夺回属于我们的土地和文化。

陆秀夫之精神,就是华夏民族千百年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传统和美德。虽然,陆秀夫生前曾逼迫家人为国就义,亦抱着没有主见的小皇帝投海自尽,但这些都是陆秀夫献身精神的表现。

即便陆秀夫的做法有失,但他亦不愧为一代民族英雄,值得后世铭记。

: “民间历史故事”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抱着南宋小皇帝跳海的民族英雄是谁?介绍一下关于那段历史。

负幼帝跳海殉国 帝昺样兴二年(1279)二月,宋、元双方进行了最后一场生死决战,这就是历史上以悲壮激烈著称的崖山海战。其时,元军由降元汉人张弘范为都元帅,李恒为副元帅,从南北两路向宋军夹攻。宋军焚毁了岸上的行宫和军营,移师海上,二十余万军队和民兵布置在一千多条木船上,并用绳索环接,形成一个个方阵。张世杰只顾率将士在海上死守,陆上未留一兵一卒,结果被元军切断了淡水和柴薪的供应渠道。二月六日,元军攻破船阵,陆秀夫见大势已去,先拔剑驱妻倪氏和次子七郎、三子八郎及女儿蹈海,随后跪对幼帝赵昺说:“陛下当为国死!”言罢,抱起腰系玉玺的九岁小皇帝,缚在自己背上,纵身跳入海,其时的陆秀夫,只有四十二岁。崖山一仗,宋军战死及溺水死者达十多万人,南宋王朝至此终结。 陆秀夫负帝蹈海,固然是一种“食君禄,报君恩”的忠君殉节行为,但更是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表现。在民族矛盾占首要地位的特定时期,陆秀夫的忠君事宋,是与爱国为民相一致的。当赵显降元时,他没有愚忠随降,而是重组抗元政府,直至与社稷同亡。他的死,是为国尽忠,表现了与国与民荣辱与共,生死同命,为国忘家,万死不辞的炽烈感情;表现了决不向入侵者屈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浩然正气;表现了对自己赖以休养生息的家园、土地拳拳的挚爱之情和由此激发出来的献身精神。这种精神,就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发展起来的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和崇高美德,并已成为激励人民抗敌御侮的巨大精神力量。正因为如此,陆秀夫才受到中国人民世世代代深切怀念和衷心敬仰。 元朝枢密副使兼湖州总管丁聚十分敬重负帝蹈海的陆秀夫,乃上奏朝廷,在广东南澳县青澳湾为陆秀夫修建了墓园。此事距陆秀夫殉国仅四年。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追谥陆秀夫为“忠烈公”。清咸丰八年(1858),全国各地孔庙奉旨配祀陆秀夫。为纪念这位与国共存亡的民族英雄,江苏盐城建有陆公祠,广东新会崖山祠内建有大忠祠,供奉陆秀夫、文天祥、张世杰三人塑像;潮州澄海、潮阳、深圳蛇口、福建莆田嵩山和江西吉安都建有陆秀夫的衣冠冢、塑像或纪念亭。 在陆秀夫的故乡建湖,人们更难以忘却这位先辈乡贤。在他诞生地建阳镇,历史上就建有忠烈堂、景忠堂、景忠坊、景忠桥、景忠书院等纪念性建筑,并立有“宋陆忠烈公读书处”石碑一座(刻于明万历年间),可惜古迹均毁于日军侵华炮火,仅一碑尚存。二十一世纪初,以仅存的石碑为依托,陆秀夫故里的人们在原忠烈堂遗址上兴建了全国第一座“陆秀夫纪念馆”,复建了“陆秀夫读书处”,同时成立了盐城市陆秀夫研究会。 陆秀夫是盐城历史上第一个宰相,也是第一个配祀孔庙的建湖人,这是世世代代建湖人引以为光荣和自豪的。

陆秀夫“负帝投海”的事迹,陆秀夫是怎么死的?

在我们的印象中,宋朝是一个富庶的朝代,同时也是一个悲惨的朝代。从北宋的?靖康之耻?到南宋?崖山浮尸十万?,期间曾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民族英雄,他们无一不用生命誓死保卫这个摇摇欲坠的王朝,用鲜血谱写出了一篇篇令人感动肺腑的赞歌!

自古以来,宋朝皇帝胆小如鼠、软弱无能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比如说北宋皇帝宋徽宗、宋钦宗父子,面对来势汹汹的金军,明明有能力一战却选择了逃避,最终导致国破家亡,众多宗室妇女受尽屈辱而死。当然,他们父子俩最后也落了个客死他乡,不得善终的下场!

有了北宋王朝的前车之鉴,南宋在灭亡之时,有将近十万民众不甘受辱、宁死不降,纷纷选择投海殉国!而其中就有?宋末三杰?之一的陆秀夫??他背着仅八岁的幼帝赵昺投海殉国,共同见证了南宋王朝的灭亡。崖山浮尸十万,或许很多人都已经想不起来小皇帝的姓名了,但?负帝投海?的陆秀夫却从来没有被历史遗忘。

陆秀夫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自幼便智慧超群,私塾里的先生都常常称赞其道:?这百余童子中,独有秀夫为非凡儿!?由此可见,年幼时期的陆秀夫便比同龄孩童聪明许多!更让人刮目相看的是,出生就不平凡的他却比寻常人还要努力千万倍,当同龄孩童在嬉笑打闹之时,他就静静的坐在屋檐下看着书!当然,他的努力也没有白费,年仅十九岁便高中进士,而与他同届的状元就是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诗人文天祥(后世将文天祥,陆秀夫和张世杰称为?宋末三杰?)。

踏入仕途的陆秀夫很快就受到了南宋名将李庭芝的赏识。在成为李庭芝幕僚的同时,他还迎娶了朝廷官员章琰之女章氏为妻,此时的陆秀夫事业家庭双丰收,真可谓是人生大赢家。

成为李庭芝的幕僚之后,陆秀夫真心实意的做实事,替李庭芝解决了不少难事。很快,李庭芝就向朝廷举荐了陆秀夫,陆秀夫也因此多次得到升迁,官至司农寺臣。

只可惜已经走过近三百年历史的宋朝此时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内有奸臣当道,外有蒙古大军逼近!尽管有贤臣如李庭芝、陆秀夫等人的辅佐,但却非常缺少骁勇善战,能抵抗蒙古军队的将领!正因为无力抵抗蒙古的进攻,南宋军民节节败退,以至于最后不得不逃亡到海上!

受不了海上颠簸的宋端宗很快就驾崩了!此时宋朝群臣无主,许多朝臣就想趁机投降,但陆秀夫坚决反对,并且说道:?度宗皇帝有一个儿子还在,我们还有希望,古时曾有过仅凭借一旅即成就中兴的,而我们现今百官都在,还有数万军队,上天如果还没想灭绝大宋,难道就不能凭此振兴国家吗??于是群臣拥护卫王赵昺为皇帝,张世杰和陆秀夫共同辅政!

公元前1279年,张世杰在崖山与元军决一死战,并且派遣士兵去请皇帝上船,计划趁此时突围!但是,清楚局势的陆秀夫害怕如果突围不成功,卫王就会步宋徽宗,宋钦宗的后尘!于是他先将妻子、儿女赶下海,紧接着自己背着皇帝赴海而死!他?负帝投海?的事迹被宋朝臣民知道后,数十万不甘受辱的民众,也随着他们一起投海殉国,?崖山浮尸十万?事件也宣告了南宋的彻底灭亡。

陆秀夫虽身为一介文臣,手无缚鸡之力,但他却有着武将的精神气魄!他?负帝投海?的这一跳,跳出了南宋末代臣子的一身傲气,跳出了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崖山虽然浮尸十万,但人们只记住了一个名字??陆秀夫,他的事迹注定将会被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永远铭记!

求陆秀夫背小皇帝跳海的事迹!!!

祥兴二年(1279年),元朝张弘范大军大举进攻厓山的赵昺流亡朝廷,崖山海战中,宋军全军覆灭。赵昺闻知被吓得大哭大闹,已乱作一团。陆秀夫不愿做元军俘虏,先逼迫自己的妻子投海自尽,接著劝说赵昺「国事至今一败涂地,陛下当为国死,万勿重蹈德祐皇帝的覆辙。德祐皇帝远在大都受辱不堪,陛下不可再受他人凌辱」。接著将赵昺的玉玺栓在赵昺身上,接著背起年仅8岁的幼帝赵昺跳海而死,「後宫诸臣,从死者众。」「越七日,屍浮海上者十万馀人。」。自此,南宋王朝覆灭。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262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