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通史中,从重点讲述过法兰克王国的悲剧。这是欧洲大陆的一个强大帝国,曾经短暂的建立起了统一的秩序。可惜,由于帝国的统治者始终以家族延续为主,而不是强调个人集权,因此王国始终徘徊在分裂和血战的恶性循环中。正因为法兰克王国的悲剧,最终让整个欧洲形成了分裂的传统,欧洲直到现在也没有出现统一的政权。对此西方学者高度赞赏中国的秦始皇,认为始皇帝一统天下,实乃人类历史之奇迹,也认为这是中国奇迹的根基。
因此,无论在中国历史上还是在西方历史上,秦始皇都是一位盖世奇人,他影响了中国的命运。
但是,这位皇帝虽然致力于千秋万代,但也难逃死亡的厄运。他一生追求长生不老,结果却命丧沙丘,导致了帝国的仓促毁灭。而且,这位帝王生前传奇,连死亡都存在着无数的诡异,据说这位皇帝临死之前发生了三件怪事,每一件都透露着诡异,那么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一、天象示警
在中国古代社会,虽然抛弃了宗教对世俗的影响,但迷信手段自古以来也是以封建王朝的统治根基。以上古三皇五帝为例,古之统治者,必然有着非凡的出身,或接近于神,或人神结合。妄图以神圣之身份来威慑民众,建立起无上的统治权威。
因此,迷信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统治手段,也是一个重要的舆论导向。但是,迷信不仅可以用来维护统治,同时也可以导致统治的崩溃,因为有一种舆论,君王不能控制,那就是天象。
董仲舒有言:君主统御四方,是上天所授,因此臣民不得反抗天子,否则是反抗上天。但当天子为非作歹之时,天象也会示警,警告君王之行为。
虽在秦始皇时期并没有董仲舒之流,但天象示警之传统早已有之。
史书有载,在始皇帝去世前一年,天空中出现了让君王恐惧的形象——荧惑守心。在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中,荧惑守心是大凶之兆,往往暗示着君王或者重要人物的离世,甚至暗示着灾难发生。
始皇帝遇到了荧惑守心,满朝文武自然惊慌不已,就连这位帝王也惶惶不可终日。难道上天在警示秦始皇吗 又或者,是上天暗示了始皇帝之终结吗
这在当时是一个谜团。
二、天外警惕
一个荧惑守心已经足以让史官恐惧,让满朝大臣感到惶恐不安。然而很快又有一大事件出现,这次不再是远在天边的荧惑火星,而是近在眼前的天外来客。
据史书记载,秦国东郡境内突然天降一颗陨石,引发秦国境内震动。始皇帝遣人前往查看,结果发现诡异现象,陨石碎片之上刻录着一段文字,其中强调:始皇帝死,而大秦帝国分。
这一事件更加直接,进一步强调了大秦帝国之危机。面对如此恐怖之言论,使皇帝被迫大开杀戒,将所有知情人物全部处死,就连陨石所在周围的村民也一律杀光。
是皇帝恐惧了,他害怕这是上天对他的警示,因此,他想要掩耳盗铃,让所有的一切仿佛没发生一般。
掩耳盗铃就能躲过灾难吗 很明显这是不行的,因为又有一个更加具有冲击性的暗示到来。
三、神秘来客
前两件事件过去以后,很快使皇帝又遇到了一件怪事。事情发生于始皇帝的臣子身上。一天,一位大臣被陌生人拦住,此人手中拿着一块玉璧,并且将手中玉璧交给大臣,希望将其转交给始皇帝。
大臣疑惑不解,询问此人之来历,此人并未多说,只留下了一句话:今年祖龙死。这一怪异举动惊讶了大臣,他刚准备呵斥对方,结果转眼之间此人已不见了。
由于这一现象过于诡异,该大臣慌忙拜见始皇帝,并且诉说了事件的来由。始皇帝查阅了他手中的玉璧,结果今日的发现,这块玉璧来祖龙沉船落于江中的玉璧,如今再度出现眼前,此人莫不是神仙
然而,此人带来的这句话实在是太要命了,所谓的祖龙,其实就是指的秦始皇,因为在登泰山之时,秦始皇自称为祖龙,要守护华夏万代。
今年祖龙死,岂不意味着是皇帝今年会驾崩吗 事情越来越明确,始皇帝越来越恐慌,一桩桩怪事将始皇帝推到了风口浪尖,即使以严刑酷法镇压众人,但也堵不住悠悠众口以及诡异舆论的流传。
就在这惶恐中,始皇帝游行到了沙丘地区,结果仓促死于沙丘。巧合的是,赵武灵王当年饿死于沙丘,最终导致了赵国大乱,他的赵代两地分治,联合灭秦的梦想终结。
如今,始皇帝也倒于沙丘,大秦帝国即将面临终结。
对于这段历史,无论是当时人还是司马迁先生,皆纷纷感慨于天命,始皇帝似乎亡于天命制裁。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四、历史猜测
首先,现代人都知道在科学的角度并不存在天命,也不存在封建迷信,这一切都只是障眼法。
那么为什么会此起彼伏的出现一系列貌似天命的现象呢
其实,此事可以进行层层剖析,最终得出真相。
先来看荧惑守心现象,客观的说荧惑指的是火星,荧惑守心只是一种正常的天象。在史书记载中,荧惑守心出现往往代表着天灾,这并非是天在示警,其实是史官有意为之,将历史事件与天相结合来营造一种舆论,本质上是为封建统治服务,这是一种人为的行为。
此外,陨石上的奇怪留言,以及祖龙死的传说,这些事件极有可能是一系列有组织有计划的人为事件。王立群老师就推测,或许宫廷内部有一股势力正在谋划针对秦始皇的举措,而这一系列的怪异现象,其实就是有人刻意推波助澜,而且这些人是宫廷内部成员。
那么这些人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其实答案也较为简单,一切根本还是为了权力。始皇帝虽然统御天下,但他的政策过于严苛,致使天下百姓离心。百姓不满自然会反抗,因此一旦有对秦始皇不利的舆论中仍会流传,甚至演绎着可怕的传说。
而且政局出现不安,那么别有用心的宫廷成员就会乘风而起,无论是李斯还是赵高,甚至是蒙恬等人,他们都可以趁机利用,并且甚至造势,这一切都在不言之中,但却都在真实发生。
因此,始皇帝陨落之前的三个怪事,或许牵涉到了宫廷的隐秘。不过,目前没有史书和资料可以证明,以至于千年以来无人能及,甚至将其定为天意。
但现在人可不要再落圈套,需要客观看待,科学分析。
结语
诡异的传说以及浩大的功劳,都将使皇帝推到了历史的风尖浪口,任何一位史学家都不能对其忽略。不过,不管真相为何,我们也永远无法忽略秦始皇对历史做出的功劳。
史书评价,始皇帝乃千古一帝,此言真可谓是贴切。没有始皇帝之一统概念,就没有后来中国之向心力。
经千年战争以及分离,但终究会回到和平与统一,我国5000年之古老文明终究延续到现在,全有赖于始皇帝之功。因此,对于这位千古人物,不管他有多少传说,我们都应该对其肃然起敬,并且延续他的精神,在未来进一步的开拓进取,去创造更加伟大的中国历史。
: “民间历史故事”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建立了较完善的司法制度,对全中国的统一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对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但是在文化上并没有大力支持,甚至去摧毁,使得许多重要的文献没有的得到很好的保留给后人 对于中华民族来说,秦始皇的功劳大大的,过失小小的。 功:统一六国;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当然最大的功劳是修建了万里长城。过:焚书坑儒。应该是功大于过吧。 功大于过. 功:统一六国,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建立了郡县制;修建了万里长城。 过:焚书坑儒;实行暴政。 哪个帝王没有暴政?秦始皇虽然焚书坑儒,只能说他当时的时代造成,当时诸子百家争论,虽然焚书坑儒是残忍了点,但是也统一了思想。像一些所谓的仁帝用王道、儒家思想来毒害人民,我觉得还是始皇帝来的干脆。 过:焚书坑儒 围绕秦始皇,我重点讲以下的几个问题(以下不少观点在史学界仍有争论): 1、秦始皇的生父:公元前259年,嬴政生于赵国。从秦国国君的世系看,他的父亲是当时为质于赵国的秦公子楚(即异人,后立为庄襄王)。《史记?吕不韦列传》却记载了一个嬴政实为吕不韦之子的传奇式故事,说吕不韦先与一个能歌善物的赵姬同居,知赵姬有身孕后,让赵姬去勾引子楚。不久子楚爱上赵姬,吕不韦便把赵姬献给子楚。赵姬生下嬴政后,子楚就立赵姬为夫人。子楚回国继承了王位,死后把王位传给子政。……说秦始皇是私生子,并不影响他统一中国的伟大形象。如孔子和耶稣都是私生子。 2、秦始皇的长相:《史记?秦始皇本记》有一段记载“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据此,有人指出,秦始皇的相貌是无法恭维的,因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这四项都是生理上的残缺。所谓“挚鸟膺”,就是医学上所说的鸡胸,这是软骨病的一种症状。“蜂准”应该就是马鞍鼻,鼻梁凹陷。“豺声”则表明秦始皇有气管炎。软骨病患者,骨的发育不正常,因而胸廓、鼻梁的形状都发生变异,胸、鼻的畸形,又造成气管炎的经常发作。至于“长目”,即“马目”,是眼球突出的病状。由于上述种种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秦始皇不仅丝毫谈不上相貌堂堂,而且多病缠身,难怪他脾气那么暴躁。 3、秦兵马俑:秦兵马俑坑,位于陕西省临潼骊山县骊山脚下。自1974年被发现以来,引起国内外考古学者、历史学者以及广大旅游者的高度重视和浓厚兴趣。兵马俑坑建造规模宏大,埋藏的文物丰富、精湛,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秦兵马俑坑布局严整,结构奇特,布成军阵的陶人或着铠甲,或披战袍,手持矛、戈、戟等兵器,姿态神情各异,显示出各自不同的身份、兵种、性格、可谓 如生。由于兵马俑坑建造坑近于秦始皇陵,因此自发掘以来,国内外学者一般都认为,这是秦始皇的陪葬坑。也就是说,这支装备齐全、威武雄壮的兵马俑队伍,是守护黄泉之下的秦始皇。……这些陶俑的数量如此巨大,仅被发掘出土的就近万个,且它们真实而规范,又带有不同的个性。兵马俑在流传至今的任何史书中都毫无记载,可以说是连蛛丝马迹都没有,实在很令史家惭愧。 4、秦始皇陵在今陕西省临潼县成城东五公里外,南靠骊山,北临渭水,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保存较好的一座帝王陵墓。陵墓的朝向为坐西向东,这是一个奇特的布局。众所周知,我国古代以朝南的位置为尊,帝王即位常称“南面称孤”,这“南面”也就是面朝南的的意思。历代帝王的陵墓基本上都是坐北朝南的格局,而统一天下的秦始皇,为什么愿意坐西向东呢?一种意见认为,秦始皇生前派谴徐福东渡黄海,寻觅蓬莱、瀛洲诸仙境,又多次亲自出巡,对东海仙境十分向往。可惜徐福一去杳无音信,回归无期,使始皇帝亲临仙境的愿望如同泡影,这不能不成为秦始皇晚年的一大遗憾。即使生前得不到长生之药,死后也要面朝东方,以求神仙引渡而达天国。于是秦始皇建造了这坐西向东的陵墓。 5、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认为自己的功绩,是历史上的帝王不可比拟的。他认为品德超过三皇,功盖五帝的,自称皇帝。皇帝自称“朕”,下令称“诏”。崇尚黑色。 6、秦始皇迷信:他有一次因风水受阻而不能渡湘水,归罪湘君女神作崇,于是遣发3000囚徒,去砍伐山上的树木以资报复,可见得他在和超自然的力量作对,而不是震惑于超自然的力量。 7、秦始皇实施一系列的统一措施: ①建立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大权独揽,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称为“三公”。“三公”由皇帝任免,绝对服从和执行皇帝的命令。在地方建立郡县制,将全国分为36郡,每一个郡有守(等于省长)、尉(等于边防区司令)和监(等于监察专员)各一,郡下设县,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 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所谓“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中国的文字在战国时代已有分歧的趋势,自此以篆为标准。度量衡的单位也标准化,车轴的长度也随着划一。全国有声望的家室12万户,一律迁居于国都附近,以防止地方力量再起。除了秦军所用的兵器外,其他一律没收销毁,铸成12尊庞大的铜人,放置在皇宫之前。 ③统一法律。据《史纪》《汉书》的记载,秦法仅死刑就分为戮、腰斩、车裂、坑(活埋)、 凿颠(凿破头脑)、抽胁、枭首,并推行连坐法和族诛,实施严重的刑法,以镇压人民。 ④“焚书”、“坑儒”,除了医药种树之书,其余尽行烧毁,焚书后引起儒生的不满,前212年,秦始皇又进行“坑儒”,活埋儒生460人。……秦始皇收养了许多占星学家和炼丹的术土,当中有两人有秦始皇聘任寻求长生药物,他们没有觅到药物,反而散布流言,指斥秦始皇性情燥急,不符合长寿的条件。皇帝大怒之下令卫士在都城里挨户搜索。上述两个人未寻获,可是被捕者460人,他们或是与这两人有交往,或是在卖弄相似的方式。最后这400多人全被活埋。 ⑤为了抵抗匈奴的入侵,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北伐,于前215年收复河套地区,设置44县。因怕匈奴在再次入侵,秦始皇征发农民,把战国时秦、燕、赵三国长城连接起来,筑成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到辽东的近万里防御线,史称“万里长城。” 评价秦始皇的功过 ① 完成了统一,结束了诸侯割剧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② 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度。 ③ 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开创了幅员辽阔的秦帝国,促进了民族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④ 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制度,压制了人民的思想 ⑤ 焚书坑儒,摧残文化 ⑥ 实行暴政,大兴土木,建阿房宫,修骊山陵墓,耗费民力;法律残酷,最终促成农民大起义,使秦朝灭亡。 总体评价:秦始皇在中国建立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在我国历史发展长河中,树立起一块新的里程碑,其功绩是伟大的。但是,秦始皇横征暴敛,农民被迫把收获物的三分之二上交赋税,还要负担沉重的遥役,被征去修阿房宫、陵墓、筑长城达200多万人。秦始皇的暴政,给自己种下覆灭的恶果。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261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成语故事——肝肠寸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