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看了正史,才知道被老爹盖过风头的唐高宗李治也不是善茬

六月雪 2023-07-27 11:11:48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老子非常牛掰,儿子即便很牛掰也不会得到和老子一样的高评价,除非儿子牛掰至极。

贞观之治奠定了大唐300年的伟业基础,“天可汗”李世民内修政理,外拓疆土,成为古往今来的盛世明君。刘昫的旧唐书对李世民称赞颇高,史臣曰:臣观文皇帝发迹多奇,聪明神武。拔人物则不私于党,负志业则咸尽其才……迹其听断不惑,从善如流,千载可称,一人而已!除此之外,包括印度戒日王、蒙古成吉思汗、明成祖朱棣、清康熙帝在内的古今中外诸多帝王都对李世民有较好的评价。

反观史书对高宗李治的评价就逊色不少:

旧唐书:藉文鸿业,仅保余位。封岱礼天,其德不类。伏戎于寝,构堂终坠。自蕴祸胎,邦家殄瘁。

新唐书:高宗溺爱衽席,不戒履霜之渐,而毒流天下,贻祸邦家。

蔡东藩:高宗为色所迷,昏庸已甚,贬勋旧,斥忠良。

不仅如此,宋元明清四朝在祭祀古代帝王时,唐高宗李治几乎没有出现过,而三皇五帝、夏禹商汤、周武汉高、隋文帝,唐太宗等人则是被祭祀的“常客”。

唐太宗——李世民

通过对比不难发现,唐高宗李治的政绩不逊色于老爹李世民。

政治方面:太宗推行了府兵制、租庸调制、均田制,并加强了科举制。高宗巩固太宗成果,纠正太宗时期的苛政(罢辽东之役及诸土木之功)、贬抑武后势力(贬抑李义府、许敬宗等人)。

军事方面:太宗灭东突厥、薛延陀部、和亲吐蕃、设立安西四镇。高宗灭西突厥、百济、高句丽,设立安东都护府,使唐朝疆域达到最大,唐高宗龙朔年间疆域最大范围南至罗伏州(今属越南)、北括玄阙州(今属俄罗斯)、西及安息州(今属乌兹别克斯坦)、东临哥勿州(今吉林通化),国土面积达1237万平方公里。

人口方面:太宗贞观十三年人口1200余万,贞观时期人口峰值不足2000万人;高宗神龙元年人口3700余万。

高宗李治年间唐朝疆域

不难发现,后世对李治的评价较低更多是因为李治未能在根本上解决武后专权擅政,从而导致政权易位。古代男尊女卑思想盛行,武则天称帝,李治自然而然成为最大的背锅侠。其实,高宗在朝廷中一直掌握实权,如在位最后一年仍亲自任免宰相、压制武后势力。武则天逐渐掌权再到称帝,是唐朝女性地位较高、高宗儿子(李显、李旦)无能、无托孤重臣协助等多方面因素所导致的,不能完全归咎于李治好色或性格懦弱。

: “民间历史故事”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唐高宗李治真的软弱无能吗?

很多人对于唐高宗李治的印象不是特别好,觉得他是一个妻管严,最后连皇位都被他的老婆武则天给夺去了。历史上的李治真的是这样一个人吗?李治是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第三个儿子,李治是李世民所有儿子当中并不起眼的一个,但是为什么他最后能够当上太子,最后能够坐上皇位呢?可以看出来,李治还是一个大智若愚的人,他比较会伪装自己,让其他皇子感觉不到他的威胁,所以李世民的其他儿子都没有提防过他。说明了理智并不是一个懦弱无能的人,相反还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

大家都知道李治和武则天在李世民没有死的时候,就有了一些联系,敢给他的父皇戴绿帽子,这并不是一般人敢做的事情,这是需要胆量的,同时居然还没有被李世民发现,说明李治在皇宫的势力也是不小的,因为那个时候的武则天还只是一个小小的才人,根本没有什么皇宫势力。如果那个时候的武则天有势力,武则天也不会冒着生命危险去跟李治在一起。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李治,并不是像我们后人所说的是一个没有能力的男人。

长孙无忌是李治的舅舅,在李世民死后没有多久,朝廷势力最大的是长孙无忌。作为一个皇帝,看到臣子拥有很大的权利,心里肯定是不舒服的,会想着把权利拿回来。李治不仅这样想了,同时还采取了行动,他运用了很多的办法,最终把长孙无忌赶出了京城,重新把权利给夺回来了,这里也可以看出来李治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李治也是一个虚心请教、知错就改的皇帝,年轻时候的李治身体还是不错的,有一次他外出游玩,刚好碰上了下雨,然后他就问臣子穿什么衣服可以在下雨的时候去外面游玩,同时也不会弄湿衣服。这也是一位耿直的大臣,他直接跟李治说,下雨的时候并不适合出来游玩,皇上可以挑一个阳光明媚日子出来游玩。一般的皇帝听到这样的回答,肯定是要治臣子的罪。让人没想到的是李治没有怪罪这位臣子,还听取了他的建议,从此就再也没在下雨的时候出来游玩过。

李治在处理民生问题上,也是有很大的功绩的。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每一个朝代,都要像农民百姓收取赋税,有的皇帝收取赋税特别多,就导致民不聊生,最后还推翻了皇帝的统治。像李治在收取赋税这一方面,也是听了臣子的建议,减少了农民百姓的赋税,这对于老百姓来说是一件非常开心幸福的事情。所以在李治当皇帝的期间,普通老百姓的人数也是增加了许多,只有收入增加了,才会去生更多的孩子,才养的活更多的人。

年纪大一点的李治身体就不太好,需要经常看御医,古代皇帝很多人都觉得吃丹药可以得道升仙,长命百岁。李治从来没有这样想过,他不会去吃什么丹药,也不会去山上请什么道士来皇宫,一切听从御医的安排。这说明李治是一个很理性的人,在这一点上是很多皇帝比不上的,毕竟古代历史上吃丹药死的皇帝有很多,不在少数。

在军事上李治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可以说还超越了他的父亲李世民。李世民一直把当时的高句丽当成心腹大患,而且李世民还自己率领军队去跟高句丽打过仗,不过结果不太理想,在死之前一直是李世民的心病。李治也知道李世民的想法,所以李治在当政期间多次派大将攻打高句丽,功夫不负苦心人,最终取得了绝对性的胜利,把高句丽给灭掉了,让唐朝的地域板块又增加了许多。如果让李治去领兵打仗的话,肯定是没有他父亲厉害,但是他在选举人才方面还是特别有眼光的,高句丽的事件就说明了他的眼光非常好。

我们回到李治跟武则天的话题,大家都知道,武则天还是李治的小妈的时候,这两个人就在一起了。武则天是一个很强势的人,这样就称的李治比较弱势了,但是通过我们上面的分析,我们能知道李治并不是一个弱势的人。李治跟武则天一共生了六个孩子,作为一个皇帝,能和同一个女人生这么多孩子,如果没有很深厚的感情是做不到的,更何况武则天还比李治大,皇帝一般都喜欢年纪比较小很多的女人。李治的孩子并不多,大部分都是他和武则天生的,这也可以看出来李治是非常宠爱武则天的。

李治在他的统治后期,处理朝政事情上面有很多武则天都是参与的,李治是最了解武则天的一个人,他不知道武则天会有当皇帝的想法吗?他肯定是知道的,但是他并没有去打压武则天,是因为他能力不够吗?像他处理长孙无忌以及攻打高句丽的事件来看,李治是一个雷厉风行的人,并不是一个纸糊的皇帝。他会这样百般纵容武则天首先他也是相信武则天的能力,第二个应该还是他非常的宠爱武则天,这种宠爱已经超越了一般的皇帝与皇后之间的感情,这也是成就了武则天的重要原因。不过我觉得李治也是猜中了开头没有猜中结尾,他知道武则天最终会成为统治者,但是没想到武则天还会养小白脸,如果他知道这些还会成就武则天的霸业吗?这个就不知道了,只有李治知道。

总的来说,李治为什么会被后世说的如此不堪?主要还是因为大家不喜欢女的做皇帝,讨厌武则天。后世人的男权思想太重,所以理智也被大家给丑化掉了。撇开李治皇帝的身份,其实他还是一个很痴情的人,为了武则天,他不惜付出任何代价。在李治把武则天从寺庙里接出来就可以看出来了,当时很多大臣们反对,但是李治还是义无反顾的做了,在我们现代人看来是不是特别男人?

正史里的唐高宗李治到底有多厉害

唐高宗李治,是唐朝的第三位皇帝,现在的史学界普遍认为他是一位被严重低估的帝王。

因为唐高宗在位期间,唐朝先后灭西突厥、灭百济、灭高句丽,扭转了太宗时期在辽东战局的颓势,唐朝的疆域达到了最大。

唐高宗继承“贞观之治”,国力持续强盛,为“开元盛世”打下了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但是由此来说唐高宗被历史低估了,也并不准确。因为李治这个皇帝,和秦国历史上的秦昭襄王有点像,他在位的时期很伟大,但是和他有多大关系呢?

唐高宗李治在位前期的“永徽之治”,朝政主要把持在他的亲舅舅长孙无忌手中。公元660年以后,李治身体时常不好,朝政又逐渐被武则天把持。

如果把唐高宗在位时期的所有功绩都归到李治身上,说他多么伟大,明显是言过其实的!

永徽之治,唐朝庙堂的决策,取决于长孙无忌、褚遂良、李勣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李世民临终前,将仁孝的太子李治托付给了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同时,嘱咐李治继位之后,重用并升迁李勣。

同年六月十日,长孙无忌被任命为太尉兼检校中书令、开府仪同三司。李勣为开府仪同三司,八月升任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以二人辅佐朝政。

永徽之治,是唐高宗继位初年,基本遵循唐太宗时期制定的各项政策。实现了唐朝版图的空前扩大,百姓物阜民丰,使得天下大治。

永徽二年,西突厥阿史那贺鲁叛乱,自立为沙钵罗可汗,入侵唐朝庭州,唐朝派遣梁建方征讨西突厥。

唐朝连续多年对西突厥用兵,永徽三年,唐军在牢山之战大败阿史那贺鲁。先后派出程知节、苏定方率军出击西突厥沙钵罗可汗。

显庆二年,大将苏定方率军击破西突厥,阿史那贺鲁逃往石国,被生擒,西突厥灭亡。唐朝的版图伸向了中亚腹地,空前扩大。

永徽二年,百济入侵新罗,侵占大片领土,新罗派遣使者恳求唐高宗下诏令百济归还领土,并责令高丽和百济保证当地的稳定,否则后果自负。

永徽六年,高句丽与百济把唐高宗的话当成了耳旁风,联合进攻新罗,同时向日本求援。

新罗向唐朝求援,李治派兵攻打高句丽和百济,战争持续到龙朔三年,大将刘仁轨在白江口大败支援百济的日本军队,唐军攻占百济全境,百济灭亡。


废王立武,唐高宗独掌大权的开始

永徽二年,唐高宗孝服期满后,迫不及待地就把自己的老情人武则天接进了后宫。刚入宫,缺乏根基的武则天,不得不卑躬屈膝讨好各方,获得一片称赞。

武则天深得李治的宠爱,永徽三年被封为二品昭仪,李治对武则天的宠爱日益加深。最后决定废掉原配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

李治在征求辅政的大臣长孙无忌、褚遂良、李勣的意见时,唯有李勣说这是皇帝的家事,不需要询问外人。

可能李勣自己也没有想到因为自己这句话,他的徐氏家族被灭,自己还被掘墓毁棺。再给他一次机会,他是否会为自己感到耻辱。

长孙无忌和褚遂良都激烈反对,褚遂良甚至扔掉笏板,摘下帽子,扣破额头表示誓死反对。李治完全不顾大臣的反对,坚决改立武则天为皇后。

永徽六年,武则天被立皇后,联合许敬宗开始陷害反对立他为皇后的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同年,褚遂良被赶出朝堂,显庆四年,长孙无忌被贬至黔州,被逼自杀。

废王立武事件之后,唐高宗李治开始独掌朝政,乾纲独断,成为大唐王朝真正的掌权者。但是这一时间没有持续多久,他强势的老婆就把他权力拿走了。

帝后同朝:舅舅退了堂,老婆走上台前门赶走了狼,后门又进来了虎,完全就是唐高宗朝真实写照。显庆四年,武则天和许敬宗以谋逆的名义,把长孙无忌贬至黔州,借机逼迫长孙无忌自杀。

朝廷的大权好不容易收回到了唐高宗李治手中。结果显庆五年以后,李治经常头晕目眩,影响处理朝政。

这是武则天趁机插手朝政,开始参与唐朝的中央决策。为了进一步执掌朝政,武则天开始慢慢扫除异己,培植自己的势力。

李治一度发觉了武则天的企图,看到武则天有主导朝局的趋势,为了李唐江山,开始有了废后的打算。

但却被武则天提前知晓,武则天找到李治,一哭二闹三上吊,把李治给治得服服帖帖,李治打消了这个念头。

但是废后这件事总要有个背锅侠吧,很不幸协助李治拟定诏书的上官仪被拉出来顶了包,劝阻被诛杀,后来因为孙女上官婉儿被中宗李显宠爱,才得以平反。

此后,李治再也没有理由压制武则天,而且不久之后,李治的病情越来越严重,眼睛都有点看不见了,武则天得以掌握朝政。

唐朝在此时出现了帝后同朝的奇葩现象,至于说李治是不是真的有什么病,估计武则天比谁都清楚,李治可能换个皇后病就好了。

历朝历代,如果皇帝出现不能理政的情况,多半是培养太子监国,自己辅导太子接掌国政。

但李治却把朝政交给了武则天,说他是一个伟大的守成之君,不知道伟大在哪里,合格在哪里?

唐高宗的文治武功集中在前期,与民休息是他的主要政绩武功方面来看,唐高宗吞灭西突厥、灭百济、灭高句丽,使唐朝的版图达到最大。这几场战争集中在永徽二年到龙朔三年,将近十二年的时间。

最后一场李勣攻灭高句丽的战争,虽然持续到五年后的总章元年,但其实龙朔三年的白江口之战,唐军获胜,攻占百济全境,已经基本锁定对高句丽之战的胜局了。

另外,西域战场和辽东战场的主要将领苏定方、李勣、刘仁轨等人,都是在太宗朝已经声名鹊起的名将了,李治更像摘桃子的。

文治方面,唐高宗时期编纂的《永徽律》《唐律疏议》,均完成于永徽前期,都是由长孙无忌主持修订的,当时朝政都掌控在长孙无忌手中,李治的作用相当一般。

唐高宗李治在位时期,最重要的一项政策,就是坚持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国策。本着少折腾的原则,极大地缓解了唐初连年征战的社会矛盾,降低了社会的犯罪率,社会安定繁荣。

另一项重要举措是重视科举制度,为了有效地选拔优秀人才,李治在位时期更多地采取科举选才制度。

当时参加科举选士的人员极大地增加了,甚至李治的好几位宰相都参加过科举,拥有功名。

但是唐朝的科举选材制度还远远不能与后世的宋朝相比,大部分官员的选拔还是依靠世族推荐,但不能否认李治在科举推广中的贡献。

整体来看,唐高宗李治时期的政绩,成绩十分耀眼,但是貌似很多都和他关系不大。

如果硬要把一些政绩加他身上,来个定位,个人认为他的历史地位不会高过汉景帝。至于说跟他老爹比,那相差十万八千里了!

历史上唐朝的李治是个好皇帝吗?

唐高宗李治。政绩不是很突出,算不上坏,性格有些软弱。庚戌年(650)永徽元年 5月吐蕃赞普弃宗弄赞卒(617-650)。9月高侃击擒突厥车鼻可汗,分置单于、瀚海二都护府。是年雍、绛、同等九州早蝗,齐、定等十六州水灾。辛亥年(651)永徽二年 正月西突厥贺鲁自立为沙钵罗可汗。7月沙钵罗可汗攻入庭州,遣梁方建讨之。8月大食国始遣使来唐。闰9月诏义仓改令率户出粟。 壬子年(652)永徽三年 正月牢山之战,唐军大败贺鲁军。吐谷浑、新罗、高丽、百济并遣使入贡。3月建大雁塔。7月户部计,全国380万户。1月驳马国遣使朝贡。是年孙思邈著《千金方》。 癸丑年(653)永徽四年 3月颁孔颖达《五经正义》。废瑶池都护府。4月林邑国王遣使贡驯象。10月睦州女子陈硕真与章叔胤起义。11月颁新《唐律疏义》。睦州义军为唐军崔义玄镇压失败。是年西突厥乙毗咄陆可汗卒。甲寅年(654)永徽五年 3月以太宗才人武则天为昭仪。命阎立德领丁夫四万筑长安外郭。11月“和雇”京兆百姓四万一千人板筑京师罗郭,三十日而罢。12月楼国献琥珀、玛瑙。是年洛州刺史贾敦颐掠获豪富籍外占田三千余顷,以给贫乏。乙卯年(655)永徽六年 3月程名振破高丽于贵端水。6月大食遣使来唐。8月始置员外同正官。京师东西市置常平仓。10月废皇后王氏为庶人,立武则天为皇后。是年日本医师惠日三度来唐。 丙辰年(656)显庆元年 5月长孙无忌进史官所撰梁、陈、周、齐、隋五代史志三十卷。9月诏户满三万以上为上州,二万以上为中州。12月置算学。程知节破西突厥。是年李淳风撰孙子十部算经书成。丁巳年(657)显庆二年 3月李义府任中书令。7月放还天竺方士。12月苏定方击西突厥阿钵罗可汗,大破之。分其地置蒙池、昆陵二都护府。戊午年(658)显庆三年 5月迁安西都护府于龟兹。6月遣程名振、薛仁贵攻高丽。9月废书算律学。11月许敬宗任检校中书令。是年褚遂良卒(596-658)。尉迟恭卒〔585-658) 。己未年(659)显庆四年 6月诏改《氏族志》为《姓氏录》,升后族为第一,余悉以官品高下为准。7月杀长孙无忌,大官僚贵族集团分子多被削爵贬官。以李义府为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9月诏以石、米、史等十国置州县府百二十七。是年李延寿上所撰南北史。苏敬等编成《唐修本草》五十三卷。 庚申年(660)显庆五年 3月发神丘道军攻百济。8月苏定方等攻占百济,以其地分置熊津等五都督府。10月皇后武则天决百司奏本。辛酉年(661)显庆六年(二月改元龙朔) 5月命苏定方等率军再攻高丽。6月以吐火罗、波斯等十六国都城置都督府,并隶安西都护府。是年波斯为大食所侵,卑路斯来投。壬戌年(662)龙朔二年 正月东都初置国子监。立波斯都督卑路斯为波斯王。2月改百官名。3月郑仁泰等败铁勒于天山,九姓乃定。4月复置律、书、算三学。7月唐军刘仁愿破百济于熊津。12月苏海政杀兴昔亡可汗,突厥诸部有离心。癸亥年(663)龙朔三年 正月郑仁泰击铁勒尽平之。2月移燕然都护府于回纥部落,改名为瀚海都护府;其旧瀚海都护府,移置云中古城,改名云中都护府。4月下李义府狱,除名,流隽州。5月郑仁泰等分屯凉、鄯备吐蕃。吐蕃发兵击吐谷浑,大破之。吐谷浑可汗曷钵帅数千帐请徙居内地。9月唐军孙仁师、刘仁轨灭平百济,并败倭兵于白江。 甲子年(664)麟德元年 正月改云中都督府为单于大都护府。2月僧玄奘卒(604?-664)。12月杀上官仪(608?-664),政权悉归武则天,天下称“二圣”。乙丑年(665)麟德二年 5月颁行李淳风所造《麟德历》。10月高丽王高藏遣子聘唐。是年岁大稔,米斗五钱,麰麦不列子市。时太仆有马七十万匹。废陕西铜冶四十八。吕才卒(600—665)丙寅年(666)乾封元年 正月高宗至泰山封禅,至曲阜祀孔子,至亳州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4月还京师。5月铸乾封泉宝钱。6月高丽泉盖苏文死,诸子分争。10月命李绩为辽东行军大总管以征高丽。是年令狐德棻卒(583-666)。丁卯年(667)乾封二年 正月罢乾封宝钱,复行开元通宝钱。2月生羌十二州为吐蕃所破。3月李绩拔高丽十六城,薛仁贵破金山,拔三城。是年禄东赞卒。戊辰年(668)乾封三年/总章元年 2月薛仁贵拔扶余城,扶余川中四十余城皆下。9月唐军陷平壤,高丽王降。凡下城百七十,户六十九万七千。置安东都护府于平壤,薛仁贵任安东都护。是年京师及山东、江、淮早饥。己巳年(669)总章二年 5月徙高丽民三万余户于江淮以南及山南、京西。7月冀州大雨,毁屋一万四千三百九十区,害田四千四百九十六顷。8月改瀚海都护府为安北都护府。9月大风海溢,漂永嘉、安固六千余家。11月发九州人夫转运太原仓粟入京。12月定铨注法。李绩卒(594-669)。庚午年(670)总章三年/咸亨元年 正月于辽东地置州县。4月吐蕃入侵吐谷浑,唐将薛仁贵击之。7月吐蕃大败唐军,吐谷浑尽没,余众内迁灵州。12月诏前改官名复旧。是年天下四十余州旱及霜虫,百姓饥乏,诏令任往诸州逐食,仍转江南租米赈给。狮子国遣使来唐。辛未年(671)咸亨二年 7月高侃破高句丽余众于安市城。是年义净浮海赴印度。壬申年(672)咸亨三年 正月昆明蛮十四姓内附,置殷、敦、总三州。6月于洛州柏崖置仓。12月高侃大败新罗兵于横水。癸酉年(673)咸亨四年 3月诏刘仁轨修改国史。7月婺州暴雨水泛,漂溺居民六百家,诏令赈给。10月阎立本(601?-673)卒。12月弓月、疏勒国王入朝请降。是年李淳风卒(602-)。甲戌年(674)咸亨五年/上元元年 2月遣刘仁轨征新罗。8月高宗李治称天皇,武则天称天后。改元上元。12月于阗王阇伏雄、波斯王卑路斯来朝。武则天上表十二条。是年李治召见孙思邈,思邈辞疾请归。乙亥年(675)上元二年 2月刘仁轨大破新罗。新罗遣使至唐召谢罪”。3月李治诏令武则天摄国政。则天多引文学之士密参政事,时人谓之“北门学士”。12月龟兹王白素稽献名马。是年武则天令元万顷、刘祎之等撰《列女传》、《乐书》、《百僚新戒》等书。丙子年(676)上元三年/仪凤元年 2月移安东都护府于辽东。3月吐蕃攻鄯、廓、河、芳等四州。8月置南选使。青、齐等州海泛溢,漂溺居人五千家。丁丑年(677)仪凤二年 4月河南、河北旱,诏赈给。5月吐蕃玫扶州。12月敕关内、河东诸州招募勇敢以讨吐蕃,募兵制始此。是年册卑路斯为波斯王。戊寅年(678)仪凤三年 正月百官、“四夷”朝武则天于光顺门。遣曹怀舜等分往河南北募猛士,不问布衣及仕官。9月唐军李敬玄与吐蕃战,败绩。己卯年(679)仪凤四年/调露元年 2月东都饥,宫出糙米赈饥,时钱物渐贵。7月安西都护王方翼筑碎叶城,五旬而毕。裴行俭护送卑路斯归还波斯,不得入其国。8月设安南都护府于交州。庚辰年(680)调露二年/永隆元年 3月裴行俭大破突厥于黑山。8月废皇太子李贤为庶人,立英王哲为皇太子。9月遣使赈恤河南、河北诸州水灾。10月文成公主(625-680)卒。12月李淳风进注释《五曹》、《孙子》等十部算经。永隆中王方翼在夏州都督任内,以牛疫无法耕作,造人耕之法。 辛巳年(681)永隆二年/开耀元年 正月突厥侵原、庆等州。7月夏州群牧使奏:自调露元年九月以来丧马十八万匹,吏卒为胡所杀者八百余人。8月河南、河北大水,许灾区往江淮以南就食。壬午年(682)开耀二年/永淳元年 正月以年饥令关内诸府兵于郑、绥等州就谷。6月关内先水后早,蝗继以疾,米斗四百,两京间死者相枕于路,人相食。是年孙思邈卒(581-682)。癸未年(683)永淳二年/弘道元年 4月绥州部白铁余起义据城平县,寻被镇压。12月高宗卒(628-683)。李显即位,政事决于武则天。是年薛仁贵卒(614-683)。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261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