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材矮小(仅1.63米高),体型瘦弱,好穿深色长衫,走在大街上一般会被当成私塾先生或当铺老板,这便是咏春拳一代宗师叶问的真实外貌。作为咏春拳的创立者、传奇拳王李小龙的师父,叶问在近代中国武术界的地位不在霍元甲之下。而且他最大的成就,是把咏春拳推广到了全世界,其弟子遍布全球许多地方。那么他是如何达成这样杰出成就的呢
一、体弱多病的富二代。
1899年,晚清大臣苏元春不顾当地人民反对,与法国海军提督高礼睿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法互订广州湾租界条约》,把广州湾租借给法国,期限99年。同年,一代宗师叶问出生于广东佛山一个名门望族家庭。(注:1899年为叶问实际出生年份,1893年是他当时换取身份证时虚报的出生时间)
在家族中排行老二的叶问一生下来就在当地小有名气。不过这仅仅因为他生在了富贵人家,和他后来的一代宗师身份没有半毛钱关系。
叶家产业很大、家底殷实,光是其名下的房屋等不动产就横跨数条街,被本地人称之为桑圆叶姓。虽然是含着金汤匙出生,但叶问从小却体弱多病,没人把他当成是一块练武之料,更不会把他和一代宗师联系到一起。说起他走上习武之路也纯属偶然。
二、十二两黄金开启习武之路。
叶家旁边有一个大祠堂常年闲置,咏春拳师陈华顺看上后便将其租下,用来开设武馆招收徒弟。叶问出生后一直受到传统的儒家文化教育,饱读诗书,斯文有余而孔武不足。
七岁那年,父母看他身体实在有些羸弱,便把他介绍给陈华顺当徒弟,无非指望他通过习武能够强身健体、少得疾病而已。
陈华顺是佛山南拳王梁赞的徒弟,叶问师从陈华顺时其年事已高,本已挂印封金不再招收学徒,但碍于叶问父母情面,加之他们给他送去了十二两黄金(相当于现在50~70万人民币),叶问便成为陈华顺的关门弟子。
开始习武之路的叶问勤奋好学,而且善于思考,也就是俗话所说的“悟性很高”,这让陈华顺对他疼爱有加。6年之后,陈华顺身染重病,临终前嘱咐大徒弟吴仲素要好好照顾叶问,帮助他学成咏春拳。因此陈华顺去世之后,叶问又跟随吴仲素苦练了3年。
9年之后,时年16岁的叶问被父亲送往香港学习英语,就读于圣士提反学校。在校期间他念念不忘练习咏春拳,还通过关系结识了南拳王梁赞的儿子梁壁,课余时间他都向梁壁学习咏春。这一学又是4年,通过这几年的学习他对咏春拳的理解又更进一步。
返回佛山后,叶问发现自己已经离不开咏春,这已经成为了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样东西。于是他索性放下父母交待的家族事业,全身心地投入到咏春的练习中去。佛山号称武术之乡,习武在当地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叶问长期与本地的搏击教练和武术大家学习切磋,不时得到高人指点,使自己的咏春拳技法不断精进,渐渐的在佛山已小有名气,被当地人称为梁赞第二。
三、发扬光大咏春拳。
以前的咏春拳从来都是传内不传外,因此流传范围极其有限,除了在佛山当地小有名气外,外地人根本就知之甚少。
1949年,50岁的叶问辗转来到香港。在朋友帮助下,他开始在九龙深水埗大街的饭店公会公开传授咏春拳。刚开始只有学员不到10人,后来随着名气越来越大,慕名而来的人越来越多,他又先后在九龙汝州街、利达街、李郑屋村、大埔道等多处地方设馆授徒。
随后20多年里,叶问一直不遗余力推广咏春拳,使得香港、台湾等地区很多习武之人都在学习咏春拳。他还先后在香港创立了咏春体育会,咏春国术会馆等,为咏春拳的发扬光大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然,咏春拳被世人所熟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还在于李小龙的传播。叶问门下有很多优秀弟子,如香港 “讲手王”黄淳梁,澳大利亚咏春大师张卓情等,但毫无疑问最有名的还是李小龙。
由于李小龙在武术界和影视界的巨大影响力,不仅很多人模仿他学习咏春,就连香港不少功夫明星也在学咏春,如大家熟知的成龙、元彪、洪金宝等。特别是李小龙通过电影方式传播,让咏春拳一时名声大噪,风靡海内外。
四、真实传奇故事。1.收拾旧军阀。
民国初期,佛山每年都会举办 “秋色”游行盛会,吸引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有一年叶问和表妹等人也去凑热闹。身着长衫和薄底礼绒鞋的叶问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毫不起眼。流行途中一旧军阀排长看到表妹有几分姿色,便上前出言调戏。
不愿惹事的叶问拉着表妹迅速离开,哪知人算不如天算,绕了一圈之后两人又撞上了那个排长,不甘心的排长这次更加出格,公然命令手下将两人围住,并准备对表妹动手动脚。
忍无可忍的叶问当然无需再忍,他以一打六,几个回合便将排长及手下打倒在地。恼羞成怒的排长拔出手枪顶住叶问脑袋,想让他就此屈服,哪知叶问不等他反应过来,一把握住对方手枪,把大拇指卡在枪膛处使其无法扣动扳机,同时他继续用力,竟然把左轮手枪的轮芯压弯,彻底废掉手枪的发射功能。排长知道遇到了高人,只得带上鼻青脸肿的手下灰溜溜走人。
2.击退小日本。
1938年,侵华日军在占领广州以后又出动飞机对佛山进行轰炸,10月25日佛山沦陷。那时叶问的功夫已经远近闻名了。占领佛山的日本人找到叶问,请他担任宪兵队的武术教练。叶问不愿背负汉奸罪名,当场予以严辞拒绝。
吃了闭门羹的小日本宪兵队长感觉受到了侮辱,勃然大怒,于是给叶问送达比武战书,并声称如果叶问输了就必须听命于他。叶问无奈接受了比武要求,日方派出一个身形高大、体格健硕的拳师,叶问站在他面前有如小学生对垒成年人。
虽然俗话说“一力降十会”,从双方力量的对比来看叶问完全处于下风,但叶问在台上却神态自若、胸有成竹,他摆出咏春桩手姿势一言不发盯着对方。等到对方按捺不住性子挥拳冲过来时,他随即桩手换耕手,一个箭标马进迫后转身跪马,闪电拿住对方前腿后膝,迫使大个子拳手失去重心。对方一个踉跄眼看就要摔倒,叶问及时收手并退出攻击圈拱手说了声“承让”,比赛高下立判。
3.预言李小龙短命。
李小龙之死一直都是个谜。法医尸检得出的结论是,李小龙似乎死于劳累和过度服药。但早在李小龙刚拜师不久,叶问便有所察觉并且告诉了李小龙。他发现李小龙走路姿势有些奇怪,似乎总是在颠着脚走路。于是他便半开玩笑式地告诫李小龙:“小龙啊,你这走路脚跟不着地,可是短命鬼之像啊”。
原来李小龙患有轻度的扁平足,导致他走路总是一颠一颠的。而这“脚不沾地会短命”还真不是迷信,而是中国古典医学的科学总结。扁平足就是没有脚弓,运动时足部会没有任何缓冲作用,无法长时间剧烈运动。如果勉强为之,就会引发各种隐疾。
而李小龙为了练好咏春拳,常常是超负荷训练,甚至为自己制定了近乎残忍的训练计划。由此带来的后果便是他需要大量服用药片来缓解疼痛和恢复疲劳。那些药片都是刚刚研制出的新产品,有着无法预知的副作用,而李小龙不幸成了小白鼠。
叶问还曾告诫过李小龙:“凡事不可太勉强”。而李小龙大概已陷入太深而无法自拔,在死前几个月,李小龙经常对老婆琳达说:“我或许不能像你一样活得长”。他还经常说一些消极和晦涩的话语,似乎在暗示自己将不久于人世。
五、结语。
值得一提的是,传统武术在今天的地位已大不如前。不少所谓的“宗师”为了昧着良心挣黑钱,不惜过分夸大传武的作用,然后被网友一一戳穿,受到千夫所指。传武的形象也一落千丈。但我们不可否认传统武术在强身健体、磨练意志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对于传统武术我们不能妄自菲薄、更不可将其神化。
无论你是否喜欢,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武术至始至终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融通着中华文化的历史血脉和绵延记忆,承载着是我们民族的信仰和崇拜,让我们向叶问这样的传武大师致敬!
: “民间历史故事”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188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成语故事——贪得无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