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一甲顶三弩,三甲进地府”,私藏甲胄为何被历代王朝冠以重罪?

白敛 2023-07-27 06:04:16

冷兵器时代,有几样重要的武器装备,其一就是弓弩,所谓大将军不畏千军,只怕寸铁,弓弩部队的作用不言而喻,代表武器便是宋朝神臂弓。其二,便是战马,骑兵作为胜败的决定性力量,在历次大战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拥有一支强悍的骑兵部队,甚至能左右一国的国运。

其三,就是甲胄,作为一种防御性装备,貌似对战场无关紧要,但历朝历代,朝廷对甲胄的管理都极为严格。有人私藏刀枪,或许不会得到什么惩罚,但一旦有人私自储备甲胄,那便是谋逆杀头之罪。

史料记载“弩一张加二等,甲一领及弩三张流二千里,甲三领及弩五张绞。”

那么为何私藏甲胄会被历代王朝冠以重罪

一、甲胄制造成本较高

甲胄有很多种类,有的是步兵盔甲,有的是骑兵盔甲,当然马匹也需要盔甲,其材质也分为铁甲、皮甲、布甲、木甲等等。

之所以甲胄对国家至关重要,跟其成本有着莫大的关系。以唐代的明光铠为例,就包括兜鏊、护颈、护肩、明光甲、束甲绊、护腹甲、代扣皮带、护臂、缺胯袍、大口裤、胫甲、云头乌皮靴等部件。

铠甲的零件较多,制作也是异常复杂,敦煌莫高窟曾出土一副铠甲,就包括1590片鱼鳞甲和644片长条甲,工匠们不仅要制作每一片甲片,还需要用丝绳穿起来,花费的时间、精力都十分惊人。

以铁甲为例,制作步骤包括,制甲、打扎、打磨、穿孔、裁扎、精磨、编缀,其次还要制作衬里。公元927年,日本仿造唐朝的铠甲,一副铠甲从开始到制作完成,需要两百多天,甲胄的维护保养,也需要四十人一起完成,由此可见,甲胄的造价之高。

一般来讲,拥有甲胄的人大多是皇家贵族或者藩王军阀,因为其成本较高,所以普通人难以承受。李世民曾率兵为大唐江山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但是其最精锐的玄甲骑兵也仅仅只有三千五百人。

为何玄甲军的数量如此之少 除了优质的战马较少以外,跟甲胄的成本也有着莫大的关系,重甲骑兵不仅人要穿甲,马也要披甲,选拔训练严格,在残酷的战争中,战场损耗也是极大,所以历朝历代著名的骑兵部队,大多数量不算太多。

二、甲胄有着重要的防御作用

战场之上,要想降低伤亡,提高战力,给士兵配备甲胄是很必要的。一个不穿甲胄的步兵,很容易被对方的兵器刺穿,或被弓弩手射中,瞬间便会失去战斗力。

穿上盔甲则可以大大提高士兵的存活几率,而且还能对弓弩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当然了,如果碰到宋朝那种三床弓弩,那就只能祈求上苍保佑了。

公元前99年,汉武帝派李广利率兵三万进攻匈奴,而作为李广的孙子,李陵却只得到一个运送粮草的职务。李陵自然不服气,便找到汉武帝,请求率兵出战,汉武帝没有拨给李陵马匹,李陵夸下海口,只率五千步兵,要直捣匈奴王庭。

李陵的待遇自然和李广利不同,为了洗刷家族的耻辱,李陵真的只率五千步兵出征。不久,李陵在浚稽山遭遇匈奴主力三万。匈奴大多为骑兵,而本身步兵对付骑兵就很不利,况且当时兵力对比悬殊,这本就是一场必死之战。

第一次接战,汉军作战勇敢,凭借着弓弩的优势,一下击杀数千敌军,而汉军的伤者并不多。接着匈奴单于调集八万部队,共十一万人,要一举荡平这股汉军。

由于敌我兵力太过悬殊,李陵只能率兵边退边打,第二天,李陵杀掉军中女眷,汉军再杀敌军三千。之后的战役中,虽说汉军人少,但作战依旧悍不畏死,在杀掉近乎两倍于己方的敌军后,汉军竟然还剩下三千多人。

匈奴并非不会打仗,他们同样有弓弩手,而且骑兵优势明显,机动性强,即便匈奴占尽了先机,仍无法迅速消灭李陵的部队。其中,很大程度上,就在于汉军配备了相应的步兵甲胄,在弓弩的威慑下,不仅可以大范围杀伤敌军,还能很好地保存实力。

在李陵投降后,还有四百汉军逃回了大营,纵使李陵最后以失败告终,但这场战役给匈奴单于留下了极深的影响,也让匈奴人再次意识到汉军的实力之强。

三、甲胄在战场上的作用极大

甲胄不仅可以很好地保护士兵,对战场的胜败也能起到决定性作用。大规模军团作战,人数多不能确保能赢,很大程度上,输赢只在那一刹那,如果能瞬间击溃敌军阵型,那么有很大几率取得胜利。

保持阵营的完整性,才能保证立于不败之地,那么用什么来击垮成建制的部队阵型呢 这就是骑兵,只有骑兵才有巨大的冲击力,而提高骑兵冲击力的便是重甲骑兵。

虎牢关之战中,李世民面对王世充的洛阳城,一时间难以攻克,王世充无法支撑,便向窦建德求援。窦建德很快率兵十万来援,李世民率先抢占了虎牢关,只带了三千五人和窦建德的大军对峙。

在统兵水准上,李世民可谓帝王中的佼佼者,他可以准确地分析出战场局势,充分发挥骑兵优势,并能瞬间抓住机会。在夏军疲惫之刻,李世民立即下达进攻命令,三千五百名重甲骑兵,就这么杀进了敌营,将十万大军的阵营击溃,甚至活捉了窦建德。

之所以重甲骑兵有如此大的作用,主要就在于骑兵和马匹身上所披的铠甲,甲胄可以加大冲击的动能,能造成更大的破坏力,而且重甲的防护力更是可怕,普通的刀剑、弩弓更是难以伤到对方。

除了玄甲军,金国还有一只著名的部队,那就是铁浮屠,金兀术就是靠着几千名重甲骑兵,将宋军打得稀里哗啦。之后,大致也只有强悍的岳家军,才能和铁浮屠有一战之力,重甲骑兵的实力由此可见一斑。

: “民间历史故事”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一甲顶三弩,三甲进地府”,为什么老百姓私藏甲胄比弓箭罪过还大,为什么?

古代有很多律法都是特别严明的,这些法律规定了老百姓有很多事情是不能够去做的。其中最严重的一条就是,老百姓不能够私自藏兵器在自己的家里,如果被发现的话,那就是杀头的大罪。但是兵器并不是最严重的一种刑法,如果平常的老百姓私藏甲胄的话,一旦被发现,那就是诛九族的罪孽。


到底来说,甲胄只不过是一些士兵所穿的铠甲,为什么会比私藏兵器还要更加的严重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价格更加昂贵。甲胄是在战场上厮杀的士兵身上所穿的铠甲,所以一定是由最好的材料制成的,这样才能够保证士兵在战场上的安全,所以它的制作材料应该也是比较昂贵的,如果老百姓私藏的话,就相当于了一颗夜明珠在自己的家里却不上交,肯定会被处于重刑。

另外,这还是与一个著名的历史典故有关的。周亚夫我们都知道,他是一位非常勇猛的将军,他在自己给自己安排后事的时候,打算带500套甲胄到自己的墓里,就相当于是秦始皇修建的兵马俑一样,但是这件事却被他的死对头知道了,并且在皇上面前诬告他蓄意谋反,所以周亚夫也没有落的一个特别好的下场。自从那个时候开始,就禁止百姓私藏甲胄,因为是有着谋反的意味的。

虽然甲胄不如弓箭那样杀伤性比较大,但是它的含义是非常不好的。因为前朝的周亚夫,所以老百姓在家里私藏甲胄,会被视为谋反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所以老百姓宁可在家里私藏弓箭这样有杀伤力的兵器,也不会在家里私藏甲胄,因为这样就会被扣上谋反的帽子,从而可能会得到一个悲惨的结局。





“一甲顶三弩,三甲进地府”,私藏甲胄为何被历代王朝冠以重罪

在古代王朝,老百姓如果私藏刀剑甚至还不是太大的罪过,但是弩是受到特别控制的,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比弩控制得还要严格的,竟然是不是兵刃,而是甲胄。

有些朝代是默许百姓私自持有刀叉剑戟的,甚至一般的铁匠铺里甚至也是可以偷偷打造兵器,而不被朝廷追究的。


比如宋朝朴刀很流行,《水浒传》里的各路好汉出行都是带着朴刀的;甚至兵刃可以合法买卖,如林冲可以在街头买刀、杨志敢在街头卖刀;甚至普通铁匠铺都是可以偷偷打造兵刃的,鲁智深的那个一头斧子、一头月牙铲的禅杖就是随便找的铁匠铺打造的。

弩在冷兵器时代就是典型的“大杀器”。

按说弩受到严格控制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古代生活基本上缺少不了弓箭,至少打个兔子还是需要弓箭的参与。但是弩不一样,弩是在古代冷兵器时代,基本上可以算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了。特别是南北朝以后,甲胄的防御力变得更加厉害之后,催生可唐朝的横刀、陌刀这一类,注重穿刺的刀刃之后。

弩的杀伤力也开始上了级别,宋朝著名的神臂弩,用坚韧的山桑木为弩弓,又用坚实的檀木作弩身,麻为弦,400米以内,杀伤力几乎百分百。“射二百四十余步(约370米),入榆木半箭。”

那就更别提床子弩了,更是登峰造极了,堪比冷兵器时代的中程导弹。床子弩也叫“八牛弩”,意思拉弓都需要八头牛,实际上拉开弓的确需要几十人转动轮轴, 射程更是高达500米以上。夸张点讲,可以直接把人从马上掀起钉到树上。

「 ”一甲顶三弩,三甲进地府”,私藏甲胄为何被历代王朝冠以重罪?

文/炒米视角 在古代王朝,老百姓如果私藏刀剑甚至还不是太大的罪过,但是弩是受到特别控制的,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比弩控制得还要严格的,竟然是不是兵刃,而是甲胄。 有些朝代是默许百姓私自持有刀叉剑戟的,甚至一般的铁匠铺里甚至也是可以偷偷打造兵器,而不被朝廷追究的。 宋江扛的朴刀在宋朝最流行 比如宋朝朴刀很流行,《水浒传》里的各路好汉出行都是带着朴刀的;甚至兵刃可以合法买卖,如林冲可以在街头买刀、杨志敢在街头卖刀;甚至普通铁匠铺都是可以偷偷打造兵刃的,鲁智深的那个一头斧子、一头月牙铲的禅杖就是随便找的铁匠铺打造的。 弩在冷兵器时代就是典型的「 ”大杀器”。 按说弩受到严格控制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古代生活基本上缺少不了弓箭,至少打个兔子还是需要弓箭的参与。但是弩不一样,弩是在古代冷兵器时代,基本上可以算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了。特别是南北朝以后,甲胄的防御力变得更加厉害之后,催生可唐朝的横刀、陌刀这一类,注重穿刺的刀刃之后。 神臂弩 弩的杀伤力也开始上了级别,宋朝著名的神臂弩,用坚韧的山桑木为弩弓,又用坚实的檀木作弩身,麻为弦,400米以内,杀伤力几乎百分百。「 ”射二百四十余步(约370米),入榆木半箭。” 那就更别提床子弩了,更是登峰造极了,堪比冷兵器时代的中程导弹。床子弩也叫「 ”八牛弩”,意思拉弓都需要八头牛,实际上拉开弓的确需要几十人转动轮轴, 射程更是高达500米以上。夸张点讲,可以直接把人从马上掀起钉到树上。 大宋曾经禁止出口的大杀器——床子弩 宋真宗景德元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宋真宗被逼得差点都要迁都了,正是因为宋军用床子弩把辽军的前锋大将萧挞凛掀下马阵亡,才改变了整个战局,加之宋真宗御驾亲征,把辽国往回撵,在宋朝掌握了主动局面后,才有了后来的澶渊之盟。 所以民间绝对禁弩是可以理解的,这就好比美国虽然可以合法持有枪支,但是也没开放到可以合法持有导弹。 甲胄在冷兵器时代的是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说到甲胄,实际上它在冷兵器时代的意义,远比我们想象的重要。我们通常说一国军力强大,都说的是「 ”戴甲百万”,而不是带刀百万。这个其实就因为在冷兵器时代,在相同的兵刃水平的前提下,决定战争胜利的因素,恰恰就是甲胄。因为甲胄的防护能力,使得在战争中,兵员的战损概率更低,这也就意味着战斗力更强。 很多古代有名的甲胄都因王朝的消亡而消亡了 所以兵刃实际上由于铁匠铺的存在,是根本无法真正意义上控制的。所以朝廷必须对甲胄进行控制,这样才能形成「 ”以不敌之威,辅服人之道,故不战而胜,不攻而得,甲兵不劳而天下服”的效果。也就是说虽然你也有刀枪,但是你没有防弹衣,而对方有,你就会老实很多,至少不敢主动挑衅对方。 「 ”一甲顶三弩,三甲进地府”的意思及出处。 「 ”一甲顶三弩,三甲进地府”是民间俗语,但是其具体表述的意思出自《唐律疏议》。后来直至清朝的相关法律,都是按照个原则来的。这里「 ”一甲顶三弩,三甲进地府”的意思就说民间私藏一领甲胄的罪过相当于私藏三张弩的罪过,私藏超过三领甲的就非流即死了。 「 ”弩一张加二等,甲一领及弩三张流二千里,甲三领及弩五张绞。私造者各加一等。甲,谓皮、铁等。具装与甲同。即得阑遗,过三十日不送官者同私有法。——《唐律疏议》 《唐律疏议》 《唐律疏议》里规定,私自藏有一领甲胄和三张弩机的,就要流放两千里了;私自藏有三领甲胄和五张弩机的,就可以直接判绞刑了。私藏者有罪,私自生产的更是罪加一等。就算捡到的,超过30天内不送官的,也就和私藏者同罪。 从法律条文上都可以看到历代王朝实际上对民间私藏甲胄的控制是非常严格的,因为拥有甲胄本质上就意同谋反。 在古代私藏甲胄意同谋反。 最有名的当属汉朝的周亚夫,因为本身就是武功赫赫的战将。在安排自己的身后事的时候,就想着搞五百套甲胄带到棺材里。古人事死如生,其实这本身是可以被理解的。秦始皇兵马俑本质上也是因为秦始皇希望在地下也可以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么。但是周亚夫这个行为恰恰就触犯了法律,被别有用人的人污蔑为意欲谋反,被关进了大牢。由于此前平定七国之乱,所以汉景帝也不好杀他,结果周亚夫自己愤怒之下,在狱中绝食了。 满洲著名的八旗棉布甲 还有一个侧面证明私有甲胄,意同谋反的例子。那就是努尔哈赤「 ”遗甲起兵”的案例。努尔哈赤决定起兵反明的时候,就是依靠父祖遗留下来的十三副铠甲。其实只要努尔哈赤展示出铠甲的时候,建州女真人就知道努尔哈赤要做什么了。 毕竟铠甲这玩意是被大明的法律禁止私藏的,只要努尔哈赤不是拿出去交给大明官府的,那就一定是要起兵谋反的。 现代世界上的类似律法规定。 重型防弹衣 即便告别了冷兵器时代,铠甲是不存在了,但是拥有防护功能的防弹衣实际上是存在的。美国是合法拥有枪支的,两亿多人拥有三亿多支枪。但是在美国的很多州,公民是不允许购买重型防弹衣的。即便是轻型防弹衣,也是只有一些特殊人群才能购买的,并且这些购买轻型防弹衣的人还不能有任何犯罪记录的人,并且购买时的手续非常复杂。其实本质用意和中国古人的想法是一样的。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187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