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制度很昏蛋,但并不是所有的君主都是昏君,起码在秦始皇之后,有很多皇帝都很靠谱,其道德品质也是无可挑剔,不但是一个合格的帝国掌舵者,而且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人。如果要是在每个朝代评选出一位明君的话,我们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唐宗宋祖乃至汉武帝明太祖明成祖都不能入选,因为这些人或许可以称为一代英主雄主,但是离明君似乎还差上那么一星半点甚至很多。
至于被像老牛一样吹上天的“乾隆大帝”,连清朝的前三都排不进去。而看来看去,似乎“明朝无明君清朝无昏君”这句话似乎对了一半:明朝当然不缺明君,而清朝无昏君的说法是很靠谱的,因为对于清朝很多皇帝来说,有一个称号比“昏君”更适合他们。
秦始皇当然堪称千古帝王典范,而且是真正的“帝师”,属于那种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的存在——所谓“焚书坑儒”纯属江湖术士及其追随者的抹黑,实际是秦始皇奠定了中华大一统的版图基础,而且他开创的抚恤制度、以工代赈制度以及老弱补贴制度,后来很多朝代都没有执行。更主要的一点是不管手下功臣是居功自傲还是养寇自重敲他的竹杠,或者打了败仗丧师失地,秦始皇都把责任揽到自己头上,所以王翦李牧都能很愉快地给他卖命,连李斯赵高这两个阴谋家,在秦始皇活着的时候也都挺规矩。
李斯和赵高之所以在秦始皇活着的时候是治世之能臣忠臣,一方面是因为他们不忍背叛对他们很好的嬴政,另一方面则是不敢——他们那点花招儿在秦始皇面前根本就不好使。至于二世胡亥就不用说了,就连后来的子婴,也赶不上秦始皇的一根头发丝——如果子婴有一点雄心壮志,章邯即使暂时归附项羽,也会反戈一击,再加上任嚣赵佗的数十万大军,翻盘也不是没有机会,但是他却中盘认输,把自己降格为秦王,这棵大树一倒,别说猢狲,连狮子老虎也都解散了。
汉朝的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彻都很有本事,也都是一个称职的皇帝,但是他们似乎都比汉文帝刘恒稍微差一点,所谓“文景之治”其实是汉文帝一个人的功劳,汉景帝不过是沾了老爹的光,还搞出了一个“七国之乱”,要不是老百姓都念着汉文帝的好,不肯响应吴王刘濞等人的鼓动,就凭朝廷那点直属部队,还真未必打得过七国联军。而汉朝老百姓念汉文帝的好,我们通过三件小事就能看得出来。
第一件,孝女缇萦上书,汉文帝悲恸:“对老百姓施以肉刑,痛在百姓身上,也痛在我心上,哪有为人父母(君王)对自己的子民下这样毒手的 往后肉刑一律废除!”
第二件,刘恒公开下诏:“夫以朕不德,而躬享独美其福,百姓不与焉,是重吾不德。其令祠官致敬,毋有所祈。”那道诏书很长,但意思很明显:如果大汉帝国做错了什么事要受到上天的惩罚,那就冲我一个人来,跟百姓无关!
第三件,汉文帝想造一座露台,但是工程预算需要百金,汉文帝一笔否决:“这百金就是十户中产家庭的全部财产,我老爹给我留下那么大的宫殿还不够我住吗 往后这种楼堂馆舍一律不许建!”第四件,汉文帝临死前下诏不许厚葬,并且还专门规定:你们假装哭三天就行了,三天一过,什么婚丧嫁娶饮酒作乐,该干啥干啥去,都不禁止(临三日,皆释服,毋禁取妇嫁女祠祀饮酒食肉者)。这样看来,在整个大汉王朝,能跟汉文帝刘恒争夺第一明君位置的,也就是位面之子、汉光武帝刘秀了。
隋朝不用选,短命王朝就出了两个真正的皇帝(后来的傀儡不算),隋炀帝前期英明神武后期荒诞不经,是万万比不上他那个勤政爱民的老爹的——当了皇帝的隋文帝杨坚,居然有过带领到百姓逃荒的记录——当然比较好听的说法是“就食”。实际是京城粮食不够吃,只好疏散到外地去找饭吃,逃荒路上,杨坚的侍卫替老百姓挑担子,皇帝的御马也用来驮走不动的老人和孩子,杨坚柱个棍子跟大家一样步行,仅凭这一点,隋文帝杨坚就堪称一代明君了。
本来唐太宗李世民可以算唐朝第一明君的,但是一翻他的履历,却发现这位李老二弑兄屠弟逼父,还收编了弟妹(齐王元吉的妃子),最后又把刀子挥向了亲生儿子。这些污点怎么洗也洗不掉,所以这位英主雄主天下霸主是一个很有能力的皇帝,但似乎还算不上一位明君——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平了天下却没治好家,气得差点拔刀自杀。趴在床上哭得鼻涕一把泪一把,让长孙无忌等大臣看了笑话,这似乎不是一个明君应有的形象。
元朝不是祖籍辽宁生在黑龙江后来又到了呼和浩特的笔者可以讨论的,因为我在等着一位来自黄金家族的牧人老师来写这方面的稿子,那么咱们就可以跳过宋朝和元朝了——宋朝是名副其实的“送朝”“怂朝”,包括宋太祖赵匡胤在内,所有的皇帝都很“娘”,要是矬子堆里拔大个儿,那么能称得上明君的,也就宋仁宗一个人,但是他只能算仁君,跟英明神武还隔着十八条街——岁币也没少往出送。
所谓“失去燕云十六州没法养马,所以打不过游牧民族”,那只是一个借口——后来的明太祖朱元璋别说半壁江山,连父母死了都找不到一块坟地,后来还不是把元顺帝撵到大漠戈壁吃沙子去了
前一段时间居然流传开这样一种说法:“明朝无明君,清朝无昏君”,这句话前半截不是不懂历史,也不是眼瞎了,而是因为心瞎了,所以睁着眼睛眼睛说瞎话: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开创“仁宣之治”,明孝宗朱祐樘实现“弘治中兴”,这三位皇帝个个励精图治勤政爱民仁德节俭,随便拉出一个都能跟清朝最好的皇帝媲美,又怎么会“明朝无明君”
但是“明朝无明君清朝无昏君”说法的后半截笔者是同意的:清朝真的无昏君。努尔哈赤皇太极乃至顺治康熙,也算得有为之君,废除贱籍、改土归流、火耗归公、官绅一体当差纳粮的雍正,似乎能算得上是一位明君,而在雍正以后,除了嘉庆之外,包括乾隆在内,那几个皇帝都不是昏君,而是昏蛋。因为他们不配称为君,所以就不存在昏君的说法了,有一个称号更贴切,叫他们昏蛋更合适……
: “民间历史故事”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相对来说,清朝因为是异族,所以的确更有几分警惕之心,大体上,还都是比较勤政的。包括光绪,也是希望做一番帝王事业。
相反,明朝实在出了很多荒唐的皇帝,土木堡战役被俘虏,后来逃回北京,居然又做皇帝;康熙微服私访,其实大部分故事来自正德,正德的许多作为,的确惊世骇俗;木匠皇帝,作为皇帝却喜欢当木匠,等等等。
很多人提到清朝,就会联想到明朝。现在有一个很流行的观点就是“清朝无昏君,明朝无明君”,至于为何会出现这种观点,我认为最大的原因就是明清两朝的政治体制,明朝实行内阁制,皇帝可以不用亲自处理朝政,即便荒废政务,国家机器依旧可以运转,所以明朝中后期出现了一些具有其他特殊爱好的奇葩皇帝,像正德,嘉靖,万历,天启。
而清朝内阁制已经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权力了,尤其是军机处的设立,使得封建专制制度达到历史顶峰,内阁也就成了办理例行事务的机构,所有国家大事全靠皇帝一人决断,这就使得清朝的皇帝不敢懈怠朝政,所有事情都要亲力亲为,因而给人一种“清朝皇帝很勤勉”的印象,我想这也是“清朝无昏君,明朝无明君”这种观点的主要来源。
但是所有事情都亲力亲为的皇帝就一定是明君吗?如果是的话,那清朝为何灭亡了?为何还没有明朝存在的时间久?既然清朝灭亡了,而且清朝是皇帝一人专断,那么清朝灭亡的锅就必须清朝的皇帝来背,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其实,清朝的皇帝大多都很勤政,所以算不得是昏君,什么样的君主称得上是“昏君”?昏君要具备荒废朝政,重用奸佞,残害忠良,生活奢侈等几大特点,显然清朝的这些皇帝并不能同时具备,所以在我看来,清朝有的的皇帝并不是特别的昏,但是特别的庸!那么我就来说一说清朝有哪些庸君。
首先是乾隆。乾隆当政的中前期很好,这也是事实,但瑕不掩瑜,后期的乾隆重用贪官和珅,君臣一道穷奢极欲,开启朝堂腐败之风,乾隆还多次大规模下江南,其奢华场面不亚于当年的杨广,劳民伤财,民怨沸腾,导致国内起义不断。他还大兴文字狱,进一步加强闭关锁国政策,导致国内百姓思想愚昧,清朝国力由此也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而逐渐衰落。乾隆后期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访华,他在他的回忆录里便详细介绍了那时期国内百姓生活的贫苦,官员的腐败,乾隆的傲慢自大以及整个中国科技思想的极大落后!可见当时百姓的生活幸福指数有多低,而这些发生都是发生在乾隆朝。
其次是道光。道光生活很简朴,但是他性格很软弱,本来禁烟是一件好事,结果打了几场败仗便不敢再反抗,又是赔款又是割地,清朝由此开启丧权辱国的“新时代”。面对日益严峻的形势,道光和他的臣子们不仅没有做出任何改革的措施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反而更加的遵循祖制,因循守旧。从上到下都奉行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宗旨,曾国藩就批评道光时期:“九卿无一人陈时政之得失,司道无一折言地方之利病,相率缄默”,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这种“缄默”就是退缩,就是懦弱,就是无能,皇帝带头投降,即便你再节俭,再仁慈那也是历史的罪人。
再就是咸丰。道光的儿子,如果咸丰不是道光的嫡子,如果不是杜受田教他装仁孝,咸丰估计也当不了皇帝,论才智,治国能力,他比奕欣差的太远了。但是历史没有如果,于是平庸的咸丰坐上了皇帝宝座,然后爆发了太平天国起义,江南半壁江山落入洪秀全之手,接着爆发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自己跑到承德避暑山庄。
然后跟英,法,美,俄等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如果说咸丰逃亡承德是国力衰弱,自己先天能力不足不得已而为之,那他在承德的生活就实在不是一个明君甚至守成之君该有的了。英法联军撤退后,咸丰迟迟不回北京,因为他喜欢上了避暑山庄的生活,并沉迷于戏剧和酒色之中,还吸食鸦片!要知道从他爷爷开始就禁烟,他爹也是因为禁烟而抱憾终生,结果他自己成了一个瘾君子,最后因为生活上的糜烂导致身体逐渐变坏,咸丰终驾崩于承德避暑山庄。
还有同治,因为他死的太早,而且亲政时间太短,没法儿评价他的功与过,但是他也留下了为人诟病的地方,最出名的就是风流成性,是当时北京八大胡同的常客,据说最后也是死于性病。还有光绪,就是属于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那种人,不懂得缓解和慈禧的矛盾,不懂得如何利用官员,一味的听信康有为这种只会说大话,关键时刻就逃跑的人,沉不住气,做事太偏激,如此能不失败吗?溥仪更不用说了,投降日本人,彻头彻尾的汉奸,一生的污点,幸亏是赶上了新中国成立的好时代,要不然死一万次也不够。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180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