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化之良能曰神,造化之隐迹曰鬼。
先秦时期祭祀的对象只有天神、人鬼、地只,《礼记·礼运》中云:夫礼,必本于天,肴于地,列于鬼神。
西周儒学先驱周公吸收民俗百神,创造了《周礼》当中的祭祀之礼。周代还衍生出了神职,最高神职为“大宗伯”,掌握天神、人鬼、地示之礼,既然是儒家开创的祭祀,最高职位的“人鬼”便是文宣王孔子,其次才是孟子、颜回、曾参、子思,俗称“四配”。
四配之后为孔门十哲、七十二先贤、二十一先儒,第六等、第七等、第八等才是武将,在我们的印象当中武庙都是指武圣关羽,但其实也分等级,关帝庙跟城隍庙、妈祖庙是一个级别。
唐朝上元元年,唐高宗按照祭祀文庙的体系建立武庙,尊姜太公为武成王,以历代良将侍奉左右,白起、韩信、诸葛亮、李靖、李绩位左;张良、孙武、田穰苴、吴起、乐毅位右。
早期的武庙很少会有单独供奉,宋朝才慢慢开始单独祭祀关羽,雍正八年追封关羽为武圣,他的地位比肩孔子,此时关羽、孔子的庙,才合称文武庙。
中国传承数千年的祭祀之礼也影响了周边小国,1835年,阮朝(越南)也建立了古代系统的武庙,一共供奉了18个人,其中有12个是中国人,恐怕有人会有疑问,为什么越南会供奉中国人呢
这就跟越南开国神话有关。
在越南传说时期,最早的王朝为鸿庞氏,君主禄续是炎帝神农的外孙,公元前257年,传承了2622年的鸿庞氏被古蜀所灭。
根据《大越史记全书》记载:后蜀王子将兵三万,来讨雒王、雒侯,服诸雒将,蜀王子因称为安阳王。
越南人自称是炎帝神农后裔,所以也能供奉中国武将,同时也是为了体现“圣人之道无所不包,有文事者,必有武备”的理念。
越南效仿了唐朝武庙,以祭祀姜太公为主,在挑选完中国12位武将后,阮朝文武大臣十分慌张,生怕越南历史武将全部被废之不用,他们纷纷联名上书明命帝表示:理国之要,文武不可偏废……
文庙祭祀孔子,要是武庙全部祭祀中国武将,那岂不是说越南没有拿得出手的武将
越南的文武大臣经过反复的商量,最终将陈朝的陈国竣、黎朝的黎魁和阮朝的阮有进、阮有镒、尊室会、阮文张一同列入武庙祭祀当中。
至于另外十二位中国人,分别是:姜太公、孙武、管仲、司马穰苴(田)、张良、韩信、诸葛亮、李靖、郭子仪、李晟、岳飞、徐达。
这十二个人几乎个个都家喻户晓,其中一些也有人没听过,我们就简单的介绍其中几个吧!
田穰苴,春秋末期齐国人,由于年代过于久远,他流传下来的事迹不多,但他却又是公认的继姜尚(姜子牙)之后一位承上启下的军事家,他曾领兵击退了晋、燕,因军功被封为大司马。
相传《司马法》就是田穰苴编写的,但也说是姜尚所写,真假难辨。
田穰苴尽忠职守,田氏更是在齐国声名显赫,常言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朝中也有许多人嫉妒他,有一次齐景公到他家喝酒,他一听齐景公来了,便穿上军装,出门迎接,开口第一句话便是:是有诸侯反叛 还是大臣反叛
齐景公说来来意后,田穰苴认为陪他喝酒不是自己分内之事,就拒绝了他,有人就借题发挥,齐景公被拒也正在气头上,就革了他的职,田穰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被贬,郁郁而终。
虽然说田穰苴是军功卓越的大臣,但显然情商太低了,完全不同为官之道,若不是田氏势力庞大,他恐怕都难有善终。
郭子仪是唐代名将,唐代宗时期,他还被选入了凌烟阁供奉。
郭子仪早年投军,但一直没有得到重用,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一路收复河北、河东,官拜兵部尚书,公元757郭子仪收复西京长安,封代国公,但皇帝担心他的兵权太大,试图将他革职,然而吐蕃、回纥再度入侵,郭子仪再度领兵作战。
若说他在唐代宗时期的地位,我们可以从他儿子郭暖和升平公主对话看出来,有一次小两口发生了口角,郭暖骂道:你仗着父亲是皇帝吗 我父亲不稀罕当!公主就回宫告诉了唐代宗。
唐代宗十分感慨说:郭令公想当皇帝,天下早就不是我们家的了。
郭子仪听说之后,将儿子关了起来,还打了他数十杖,并进宫请罪。郭子仪虽手握大权,但也知道为官之道,要是真被打上谋反,唐代宗想诛杀他也是分分钟的事。
: “民间历史故事”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武庙中之所以没有将赵云列进去主要是因为该庙为唐朝时期所建,当时的大唐天子并不认为赵云的功绩有多高,相较于其他武将无论从地位还是战绩他都要稍逊一筹。赵云能够在当代人心中留下这么好的印象,主要是因为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夸大的他的功绩与能力,但是在唐朝的时候,人们只能根据《三国志》等一些正史中去了解赵云,因此在他们的印象中赵云并没有那么厉害。
唐玄宗在位期间,他为了推广尚武之风便建立了太公庙,刚开始主要供奉姜子牙与张良二人,后来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太公庙逐渐演变出了?十哲?、?七十二将?等。这七十二将就是选出72名有名的军事将领当作主的祀弟子陪祀,在这72人当中,包含了关羽、吕蒙、张辽等多位三国名将,但大名鼎鼎的赵云却并未包含其中。
在《三国演义》中,赵云有着诸多亮眼表现,无论是单骑救主还是击杀常德父子都给人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厉害的人物却没有得到大唐天子的认可,这实在是令人感到惊讶,但细想一下,大唐天子的这种做法其实也并没有什么不妥。在正史中,赵云并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功绩,在《三国演义》中他的表现如此亮眼,不过是因为罗贯中将其刻意拔高了而已。
《三国志》中有记载,赵云在蜀国一直都担任着刘备的高级保镖的职务,这当然是对他武力值的认同,但这个职位也限制了他,让他无法在战场上建功立业。有关赵云的很多事迹其实并没有多惊险,因为这个原因,唐朝的人们对赵云并没有多感冒,没有入选?七十二将?也在情理之中。
当然是因为杜预的功绩斐然。杜预出身名门,在文学和军事上都十分有造诣,主导了西晋灭亡孙吴的重要战役。
杜预出身曹魏,虽然是官僚子弟,家境殷实。但是杜预却并非纵情享乐的纨绔子弟,相反他从小受到家庭的熏陶,爱好读书。小小年纪就博览群书,好著作。他本人酷爱读《左传》,对于经济、政治、数学、史学等都有很深的研究。而且还经过多年的研究,写下了《春秋释例》和《春秋左氏经传集解》等。
虽然杜预的武功没有很高,但是军事才能却让人叹为观止。但是因为父亲和朝中官僚的矛盾,虽然出身名门,但是一直没有得到重用。直到司马昭掌权,杜预才在朝政中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他甚至还和司马昭的妹妹成婚,成为了司马家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知道西晋孙吴一战对于解除三国混乱纷争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而杜预就是这一战胜利的关键。在灭吴战争中杜预其实并不是主帅,只是西线指挥。但是这并不影响杜预的超常发挥。他先下令围堵江陵,切断了江陵对外的联系,之后在任命小部队向西攻打,清理江陵的外围,由此很快就拿下了江陵。之后再配合其他军队一起进攻孙吴的都城。
在灭吴一战中,杜预功勋卓著,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共斩杀高级中级将领百余人。在这一战中,杜预的才华充分的显露,由此成为人人向往的人才。因此在唐太宗时期,下令为先贤先儒配享文庙的人就有他。而在唐德宗时期,因为颜真卿的建议,追封古代名将的64人中也有他。成功成为了比孔子还早的唯一一个配享文庙、武庙的伟人。
1、是。其实自从秦汉开始,1000多年间,越南都是中国的一个直属郡县。到了唐末“五胡乱华”,越南趁机自治(1010年),从宋代始成为中国的属国。虽然,明代曾经再度被中原统一,但后来又回复独立。
2、越南人的祖先,与柬埔寨、老挝、缅甸等混合印度血统的印支国家不同,他们都是不时期中国移民,其语言是中文方言,使用汉字和中国儒家文化,并继承了华人勤劳勇敢,聪明智慧。至今,三国、水浒及孙悟空的故事,仍是家喻户晓的传统文化。
3、与泰国、老挝、柬普寨一样,他们供奉关羽和菩萨,以孔子、太公和诸葛亮的智慧做座右铭。至今越南各地的佛寺或文物建筑上,仍到处可见中文雕刻和汉字碑文。现在越南盛行的“高台教”,信奉的就是中国的儒道玄学。
?武庙十哲?是指唐朝玄宗皇帝为表彰并祭祀历代名将而设武庙,以姜子牙为主祭,并以唐朝以前的历代名将十人从之。左列:秦武安君白起、汉淮阴侯韩信、蜀丞相诸葛亮、唐尚书右仆射卫国公李靖、司空英国公李勣。右列:汉太子少傅张良、齐大司马田穰苴、吴将军孙武、魏西河守吴起、燕昌国君乐毅。
宋朝建国之初,赵匡胤游览武庙,指着白起说:?起杀已降,不武之甚,何为受享于此??命人将白起的画像撤去。宋徽宗时,对武庙的祭祀名单又有调整,共有历代名将七十二人。分成殿上十人及殿下六十二人,这时虽无?武庙十哲?之名,但仍有其实。殿上十人为:东侧管仲、孙武、乐毅、诸葛亮、李勣;西侧田穰苴、范蠡、韩信、李靖、郭子仪。在这唐、宋两朝的?武庙十哲?中,都没有卫青与霍去病,二人都位列殿下两廊,难道两人没有资格位列?武庙十哲?吗?
卫青堪称汉朝国柱。唐高祖李渊曾经说:?古之名将,韩、白、卫、霍。?
卫青的首次出征是奇袭龙城,揭开了汉朝对匈奴战争反败为胜的序幕。元光六年,卫青被封车骑将军首次带兵出征。武帝分派四路出击,四路将领各率一万骑兵。卫青奇袭了匈奴圣地龙城,俘虏700人,另外三路,两路失败,一路无功而还。元朔元年,卫青率三万骑兵出雁门,斩首匈奴数千人。元朔二年,卫青率汉军进攻盘踞河南地的匈奴,汉军活捉匈奴数千人,控制了河套地区。元朔五年,卫青率领三万骑兵出击高阙,此役汉军俘虏右贤王的小王十余人,男女一万五千余人。汉武帝拜卫青为大将军,所有将领归卫青指挥。元朔六年,卫青为大将军两次领十万骑兵扫荡漠南伊稚斜单于大本营,歼敌过万。
漠北之战中,卫青大军出塞越过大漠一千余里,终于找到了伊稚斜单于所部。卫青以五千骑兵向匈奴发起冲击。伊稚斜单于也率万余骑兵应战。双方激战至黄昏,大风突起,沙砾扑面。卫青乘势急令大军从左右两翼包抄,将匈奴军阵团团围住。伊稚斜单于自料难以取胜,便率精锐数百突围逃走。卫青得知消息后,遣轻骑连夜追击,自己率主力随后跟进。至天明,汉军追出200余里,但未能追上伊稚斜单于,但沿途歼敌万余人,进至寘颜山(今柱特山),获得匈奴大批屯粮。此战中卫青军歼敌约两万人。
漠北之战中,匈奴两路被卫青、霍去病斩杀9万余人,元气大伤。汉朝陈汤那句最强悍的?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靠什么支撑?
若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挑选一位?战神?级的人物,霍去病绝对是最有实力担当这个名号的。
元朔六年,十七岁的霍去病获封为骠姚校尉出征匈奴。是役,霍去病骁勇异常,率汉朝八百战骑,在茫茫大漠中奔驰数百里,长驱夜袭。霍去病斩匈奴单于祖父,俘匈奴单于叔父,杀敌两千余人,汉朝八百战骑全身而返。武帝听闻惊喜交加,封霍去病为?冠军侯?,赞誉其勇冠三军。
元狩四年,汉武帝遣卫青、霍去病各率5万骑兵及数万步兵分两路深入漠北,力求彻底歼灭匈奴主力。霍去病率汉军跨过大漠,活捉单于大臣章渠,诛杀北车耆王,渡过弓卢水,抓获屯头王、韩王,俘虏将军、相国、都尉等八十三人。也许是杀心未止,霍去病一路追杀,来到今肯特山一带。就在这里,霍去病暂作停顿,率五万铁骑进行了祭天地的典礼。祭天封礼于狼居胥山举行,祭地禅礼于姑衍山举行。最后霍去病一直追到瀚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方还。此次远征,霍去病所率部队以一万人的损失,前后一共斩获胡虏七万余人,至此,匈奴左、右贤王两只臂膀被彻底斩断,只剩下匈奴单于悬孤漠北。经此一役,?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
若论骁勇善战,霍去病比他的舅舅卫青更加接近?战神?。即使是冠军侯霍去病英年早逝,那么汉朝大将军卫青凭借一生为国杀敌的战功,进不得?武庙十哲?吗?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180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