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清朝后期的军事奇迹,唯一的一次,也可能是最后一次

百薇 2023-07-27 05:27:11

清朝,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和所有的王朝一样,初期有多猖狂,末期就有多凄惨,晚清腐败无能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让中华大地承受了不可磨灭的伤痕。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清政府不作为和一些列的骚操作,真的是让人大跌眼镜。但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期间,晚清在大沽口创造了一场让世界各国都为之侧目的军事奇迹。

大沽口这个地方,见证了晚清最后的荣光。在1856年,第一次大沽口之战爆发,英法联军凭借着强大的军事力量对清朝此地展开进攻,短短两个小时,清兵直接溃败而逃,大沽口的失守,让天津以及北平直接暴露在,英法联军的枪口之下,短短六天时间,天津就面临告破的危险,最终清政府服软,和他们签订了《天津条约》。

但是一味的软弱会让对手更加猖獗,果不其然,尝过肉味的英法联军再次将矛头指向了清政府,大沽口再次成为纷争的中心。

1859年,英法联军随便找了个理由,再次来犯,但是这次事情并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在第二次大沽口之战中,守城的将领是大清名将僧格林沁,他吸取了第一次失败的教训,开始积极准备防御工事。在皇帝的支持下,利用大量的资金先将被摧毁的炮台修好,并且在先前的基础上,新添加了不少炮台,毕竟这要是一不小心,小命直接就没有了。而且僧格林沁很聪明的是,他给很多石头缝中也修建了炮台,是个阴人的老手。

面对这次入侵,皇帝是相当的重视,给僧格林沁准备了大量的物资,有钱的僧格林沁直接放开的买军需,一万两千斤的大铜炮买了两个,一万斤的铜炮买了九门,五千斤的小铜炮也买了2门,除此之外还有36门铁炮以及23门洋炮等等,总共算下来买了将近260门大炮,确定了是火力不足恐惧症的重症患者,看得出来,清政府对这次战役很重视。

不仅如此,装备有了,没有合格的士兵那也是白扯,于是僧格林沁就对守城士兵展开了特训,你别说还真有成效。

清军的高度重视和英法联军的轻视形成鲜明的对比,武器装备全部占优势的他们根本就没有将这次战役放在心上,毕竟当初可是只花了2个小时解决了战斗,大不了这次花上4个小时。

这次入侵,英国是绝对的主C,由少将何伯带领21艘军舰,2000多名水手,1200多名陆军组成头部,带头冲锋。法国虽然没有派出主力,但是也派遣300号人,跟上喝口汤,美国也凑了个热闹,充当后勤。

战争一触即发,僧格林沁面对入侵的联军,还抱有幻想,想要和对方掰扯一下,甚至已经做出让步,让联军绕道,但是对方根本就没有将他放在眼里,直接开始入侵,好在僧格林沁早有准备,用锁链限制对方的军舰,而且因为地势上有优势,对方的火炮无法做到仰射,而且这时候对方已经处于他的包围圈之下,反击开始了。

面对这样的攻势,这些连军开始撤退,军舰无法带走,只能弃船而去,但是慌不择路,他们踏进沼泽地,悲剧开始了,无法动弹的他们成为了清军的活靶子,最后活着回去的人屈指可数。

当世界上有心人将大沽口之战的战后数据曝光的时候,世界各国都为之侧目,英国方面阵亡519人,456人受伤,加上法国伤亡人数,总数将近1000人。清政府这边的伤亡人数应该在50人左右,这样的伤亡占比,刷新了当时世界纪录。

这场清军创造的军事奇迹,可能是晚清历史里面唯一的一次,也是最后的一次。

: “民间历史故事”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如果清朝有强大的军事,有雄厚的野心,那中国会怎么样呢?

我来说两句,如果清政府有强大的军事,有雄厚的野心,最起码争霸亚洲绝对没问题的,很多人了能还不是很了解清政府的实力,当时的清政府绝对可以拥有强大的军事的,就因为没有野心才败了,如果有野心就不会腐败了,我来给大家补充点真实的历史,甲午海战的前十年,清政府也改革了,当时引进英国最新铁甲战舰,当时是世界最先进的,也引进了火枪等,组建了北洋水师。

当时北洋的水师是亚洲第一强,当时的日本,挥手之间就能灭掉,就因为当时清政府没野心,所以日本还存在,国家档案资料记载了,当时清政府购买英国的战舰,慈禧还叫水师把战舰开到日本炫耀了,当时的日本看到战舰都被吓的坏了,就因为这一次的吓唬,彻底激起日本的发奋图强,全国上下省吃俭用,用十年时间也从英国买了最新的战舰,他们用十年才追上来,

才有了甲午海战的战败,清政府的军舰是十年前的老战舰,日本的是十年后的新型战舰,不败才怪,这是一,在一个清政府腐败,不腐败有大局观,不扣押北洋水师的军费,甲午海战不会败,十年后的甲午海战之前,其实清政府也有能力在买新型军舰的能力。

结果钱都花在享受了,慈禧的大寿和皇帝的大婚花很多加官员贪污,慈禧的大寿和皇帝的大婚花的银子当时可以在买30艘新型战舰,新老战舰加在一起,是日本的两倍还多,不可能败,远远超越日本的战舰数量,如果买战舰,还可以灭日本的,两次可以灭掉日本,结果没有野心,所以才有日本的崛起,所以当时清政府有实力,就是没有野心,如果慈禧能有武则天的智慧,中国可以进入世界强国前三的,可惜没有如果。

隋,唐,宋,元,明,清,这五个朝代的鼎盛时期是什么时候?有哪几次中兴?从什么时候走向衰弱?

隋朝(公元581年—618年),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朝代之一,也是全世界公认的中国最
强盛的时代之一。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杨坚袭此封爵,夺位后立国号为“随”,但其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遂改为“隋”。
大隋共传位三代天子: 大隋高祖文皇帝杨坚、大隋世祖明皇帝杨广、大隋世宗恭皇帝杨侑、大隋之盛世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空前绝后,此时的中华帝国国泰民安、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安定,户口锐长,垦田速增,积蓄充盈,甲兵强锐,威动殊俗,幅员万里。大隋疆域之辽阔宏大超过了以往的所有朝代,据《资治通鉴》记载:“是时天下凡有郡一百九十,县一千二百五十五,户八百九十万有奇。东西九千三百里,南北一万四千八百一十五里。历代之盛,极于此矣。”这个时期是中华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登峰造极的全盛黄金期,当时中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当时的东亚邻国包括新罗、渤海国和日本的政治体制、文化等方面亦受其很大影响,这个朝代也是日本对中国称臣朝贡的朝代之一。
581年,大隋高祖文皇帝于581年二月甲子日接受北周禅让,建立了大隋皇朝,先以长安为都,后来又新建大兴城为京师、以洛阳为陪都,实行东西两京制:西京长安、东京洛阳。589年,挥戈南下,灭亡了长期割据南方的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朝。统一中国。

开皇之治
……
唐朝(公元618年~907年),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李渊于618年建立唐朝,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首都。其鼎盛时期的公元7世纪时,中亚的沙漠地带也受其支配。在690年,武则天改国号“唐”为“周”,迁都洛阳,称神都,史称武周,也称“大周”。直到705年唐中宗李显恢复大唐国号。唐朝在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后日渐衰落,至天佑四年(907年)梁王朱温篡位灭亡。唐历经21位皇帝(含武则天),共289年。唐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有辉煌的成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之后的唐朝疆域

唐玄宗改元天宝后,志得意满,决意放纵享乐,从此不问国事。在纳杨玉环为贵妃后,更加沉溺酒色。唐玄宗任用有“口蜜腹剑”恶名的李林甫为宰相长达十八年,使得朝政败坏。李林甫死后又以杨国忠为相,此时期又开始出现了宦官干政的局面,高力士的权势炙手可热。唐玄宗好大喜功,为此边境将领经常挑起对异族的战事,以邀战功。又由于当时兵制由府兵制改为募兵制,使得节度使与军镇上的士兵结合在一起,就出现了边将专军的局面。其中以胡人安禄山最著。安禄山掌握重兵,在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趁唐朝政治腐败、军事空虚之机和史思明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唐玄宗逃到成都,太子李亨在灵武称帝,是为唐肃宗,奉玄宗为太上皇。安禄山则自称大燕皇帝,年号圣武。经过8年时间这场叛乱才被平定。
元和中兴
会昌中兴
“牛李党争”。
[编辑本段]与北方诸王之战
至元初年,忽必烈巩固对中原汉地的统治后,立即着手恢复大汗对西道诸王的政治控制。他诏令窝阔台后王海都入觐。六年,海都、八剌和术赤后王忙哥帖木儿联合反对大汗和伊利汗阿八哈。至元八年,忽必烈命皇子北平王那木罕出镇阿力麻里。十三年,那木罕所部宗王昔里吉(蒙哥子)等叛。八月,伯颜率元军破昔里吉于鄂尔浑河。二十四年,东道诸王以乃颜为首,又在辽东叛乱。忽必烈擒乃颜。二十六年,海都、察合台兀鲁思汗笃哇举兵击败镇边宗王那木罕以及甘麻剌(忽必烈孙),进据和林。忽必烈最后一次率军亲征,复和林,留伯颜镇守。至元三十一年正月,忽必烈在大都去世,庙号世祖。其孙铁穆耳即位,是为成宗。从大德元年(1297)至四年,元军与海都、笃哇在北边屡次交锋。海都先胜后败,受伤后与笃哇退出岭北,在这年秋冬之间病死。
[编辑本段]成宗“守成”
元成宗委政于世祖旧臣,罢征日本、安南之役,内政以奉行忽必烈成规为务,国家相对安定,因而被称为守成之君。大德五年,元廷派刘深侵西南八百媳妇国(今泰国北部等地)。元军沿途骚扰。土官宋隆济和女土官蛇节举兵围刘深于穷谷,云南行省东部人民皆起而响应。十一月,诏刘国杰往镇。七年春,蛇节、宋隆济先后被俘杀,南征之师亦罢。大德八年,元廷与笃哇、窝阔台兀鲁思汗察八儿(海都之子)约和。大汗虽完整地保有岭北行省,但被迫承认了察合台兀鲁思控制哈密力(哈密)以西地区的事实。
[编辑本段]“武仁授受”与南坡之变
成宗晚年连年患病,皇后卜鲁罕掌权。大德十一年初成宗卒,卜鲁罕与左丞相阿忽台等人谋立镇守河西的安西王阿难答为帝。右丞相哈剌哈孙则秘密遣使北迎出镇朔漠的怀宁王海山,南迎被卜鲁罕排挤出京的爱育黎拔力八达。三月二日,爱育黎拔力八达诱执阿难答,诛阿忽台等,奉御玺北迎海山。海山即帝位,是为元武宗。海山任用亲信,政令失当,朝政紊乱。至大四年正月,武宗卒。皇太子爱育黎拔力八达即位于大都,是为元仁宗。他受汉文化影响较深,积极采取措施,改革朝政和吏治。皇庆二年(1313)恢复科举取士制度;延佑初,元廷还派人检括河南、江西、江浙等地漏隐田土,核实税入。仁宗对宗戚勋旧过于软弱,在诸王压力下不断让步。他还背毁传位给武宗子嗣的誓约,立己子硕德八剌为皇太子。延佑七年, 仁宗卒,硕德八剌继帝位,即元英宗。英宗刚毅而思有作为,锐意于改革。朝廷召集有治国经验的退职老臣,优其禄秩;行助役法,以岁入助役;颁行《大元通制》,改变政令不一、罪同罚异的混乱现象;裁罢冗职,节省浮费,减免赋役,以舒农力。至治三年(1323)八月,英宗自上都南归驻跸南坡(内蒙古正蓝旗东北),为御史大夫铁失所杀。九月,也孙铁木儿(甘麻剌子)即位,次年改元泰定,史称泰定帝。
[编辑本段]两都之战和燕铁木儿专权
泰定帝统治时期 ,元廷对贵族赐予益奢,兴役造作益多,国家财源已呈枯竭,吏治更加腐败。致和元年(1328)七月,他病死于上都。八月,留守大都的武宗亲信燕铁木儿(床兀儿子)迎武宗次子图帖睦尔入京。同月,梁王王禅(泰定帝侄)奉泰定帝年幼的皇太子阿剌吉八即位于上都,改元天顺,分诸道进攻大都。九月,图帖睦尔即位于大都,改元天历,并宣布待长兄和世?归自北边将立即让位。而辽东、关陕、川蜀等地先后起兵响应上都。两都之战发展成为大规模内战。天历二年(1329)正月,和世?在和林北即帝位,是为元明宗,随即启程南返。明宗擢拔不少亲信入省、院、台供职。八月,明宗中毒暴死。八月中,图帖睦尔再次即皇帝位于上都,是为元文宗。元文宗图帖睦尔复位后,以燕铁木儿独任丞相,总裁天下事。文宗初即位,就建立奎章阁,集儒臣于阁中备顾问,又置艺文监,以蒙古语翻译儒书 ,刊刻经籍。至顺二年(1331),敕编《经世大典》书成。至顺三年八月,文宗卒。临危遗诏立明宗之子为帝。燕铁木儿奉遗诏拥明宗次子懿璘质班为帝,是为元宁宗。宁宗逾月而卒。燕铁木儿在文宗后坚持下,被迫将放逐于静江(治今广西桂林)的明宗长子妥欢贴睦尔迎入京都。至顺四年六月,妥欢贴睦尔即位于上都,史称元顺帝。
至元八年(1271)建于大都的大圣寿寺白塔(今北京妙应寺白塔)
元青花束莲卷草匜
元灭南宋后,全国实现统一,南北经济交流进一步扩大。北方(主要是大都)所需之粮食及其他物资,多由江南供应。江南物资主要依靠运河北运,故忽必烈时有重开运河,另辟海运之议。运河的开凿和海运的开辟,对商业的发展、大都的供给和繁荣、南北交通的畅通、官民造船业的扩大、航海技术的提高,都起了重大作用。陆路交通也很发达,全国各地设有驿站和急递铺,有利于国内交通的发展和国内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
[编辑本段]元代文化
辑本段]对外关系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对外关系发展的极盛时代。由于元代统治地域扩大,从前的此疆彼界尽被扫除。元政府容许和鼓励各国商人在境内经商或经营国际贸易,因而各国商人来华者极多。元代统治者对各种宗教、文化采取兼容并蓄政策,也有利于东西文化的交流。
与西北藩国的关系 钦察汗国、伊利汗国,名义上是元廷的宗藩之国,承认大汗为其宗主,朝聘使节往来频繁。元代,伊利汗国境内波斯、阿拉伯各族人入元做官、经商、行医和从事手工业者甚多,官员、文人、工匠留居伊利汗国者亦为数不少,经济、文化交流达到空前规模。
与亚洲各国的关系 元于高丽设立征东行省,以高丽国王为丞相,仍保留其原有政权机构和制度。中国商船经常来往高丽,或经高丽往日本贸易。棉花种植、火药武器等技术皆于元时传入高丽。元代赴日寓居的中国名僧对日本佛教思想、制度、文学诸方面有很大影响。来元学习的日本僧人也很多。元灭宋后,即遣使诏谕东南亚各国来朝,许其往来互市,各从所欲。但忽必烈企图用武力征服各国,遭到各国的顽强抵抗。元成宗即位后,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传统的经济、文化联系渐次恢复。元与印度的交往主要通过海路,印度半岛南部马八儿、俱兰两国是波斯湾通往中国的必经之地,商船往来较他国尤多。元代,中印间互派使者达数十次。元与阿拉伯半岛的交往也较前代频繁。当时入居元廷的西域伊斯兰教徒前往麦加朝圣者当不在少数。
与非洲各国的关系 大德五年(1301),元成宗遣使赴马合答束(今索马里摩加迪沙)征取狮豹等物。还遣使前往刁吉儿(可能是摩洛哥丹吉尔)。元人汪大渊随商船出海游历,也到达了非洲的层拔罗(坦桑尼亚桑给巴尔)等国。
与欧洲各国的关系 随着东西交通的通畅和欧洲人对东方的了解,欧洲商人、使臣、教士东来者渐多。1275年,马可·波罗到达上都。从此,马可·波罗居中国17年,游历了很多地方 ,所著旅行记对后代欧洲人了解中国影响极大。1287年,伊利汗遣列班·扫马出使欧洲各国,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中国人历访欧洲诸国。扫马出使后,教皇遂于1289年遣教士孟特戈维诺往东方传教,1294年到达大都后即留居,直到1328年去世。教皇还多次派教士来元廷。
经济和文化交流 元代中西交通发达,促进了中国与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国印刷术、火药武器制造技术等重大科学发明,都在这一时期西传。波斯、阿拉伯素称发达的天文、医学等成就也大量被介绍到中国。元代时入居中国的西域各国人极多。叙利亚人爱薛精通星历、医药之学,忽必烈即位后,命掌西域星历、医药二司事。各种西域药物、医法输入中国。早在成吉思汗时,波斯、阿拉伯历法就被介绍到中国,忽必烈居藩时,波斯人札马鲁丁应召东来,后主西域星历司,至元四年(1267)撰进《万年历》,并制造了一套西域仪象。波斯、阿拉伯天文历法、数学、医学、史地等各类书籍于元时大量传入中国,仅秘书监所存者即达百余部,其中包括兀忽里底(欧几里得)几何学著作。

清朝宣统末年到日本投降期间东北的政治格局是怎么样的?

简介:清政府灭亡后,先有张作霖的奉系军阀,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后,张学良易帜,领导东北军。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退入关内。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组成抗日义勇军。共产党排杨靖宇领导抗日游击队。1932年,日本扶植清朝废帝溥仪在长春成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东北人民开始亡国奴生活。1945年,苏联红军出兵东北,6天之内,东北关东军投降。内战爆发后,解放战争时期,进行辽沈战役,东北全境解放。

/bbs/index.jsp?boardid=628&hotmsgid=101394040
东北的历史就是200年左右的移民史,明朝以前的东北大概只到现在的辽阳。满清入关时,满族总人口不足二十万,能打仗的不过七万人。满清政府为了防止东北进一步汉化,阻止向东北大量移民。真正的移民开始于清末民明初,这一点北洋政府尤其是张氏父子(张作霖、张学良)功不可没。国父孙中山曾深刻地检讨过:“搞三民主义这么些年,民生竟还不如东北的张氏父子”。很多人说东北的繁荣是日本人的功劳,其实这太高看日本人了,1929年,日本人也承认,不用半年,满铁的股份就会全部落入中国人手里,而当时苏联经营的中东铁路,更是苟延残喘,也正是因此才引发了30年的“中东路事件”,张学良急于收回中东铁路而酿成军事冲突。九一八以前,日本在东北的投资很少,唯一的“投资”是军事上的,但后来又发现被张作霖欺骗而反目成仇。日本占领东北以后,确有不少投入,但大都以战养战,东北百姓没享受到什么好处。出于政治原因,20年代的东北开发史某种程度一直被隐瞒,致使不少中国人甚至东北人也并不了解东北当时的成就,竟把东北经济的光环儿错误地套给了日本人,张大帅九泉之下岂能瞑目。幸好现在有些资料也逐步公开,我们多少也能知道些事实真相。

由于东北成功的开发史,使得东北三省政治态势来发生了几千年都没有过的质的变化。由于北洋政府和张氏父子有组织、有目的地、整车皮地从山东、河北甚至河南、安徽等地近似疯狂地以每年三百万人口的速度向东北大量移民,使得黑龙江和吉林的人口结构发生根本变化,这对俄国和日本的满洲战略是致命的打击。九一八后不久,日本就有组织地以每年三十万人的速度向东北移民,但截止到1945年,东北的中国移民多达四千五百万,而日本人只有二百六十万,尽管他们已经成为东北最大的少数民族。20年代,日本曾公开唆使大量韩国人移民到吉林,与东北的移民对峙,最终导致吉林“宝山路”事件,使得朝鲜人至今和东北人存在隔阂。20年代根本就不存在吉林延边地区,这是日本为阻止东北中国化而从朝鲜移民认为造成的。有些历史问题,鉴于民族政策的敏感性,至今也不能真相大白。在此声明,本人对朝鲜族同胞没有任何恶意。由于这几千万的东北移民,使得日俄的所谓“满洲问题国际化”成为镜花水月,在四十年代日本曾想利用满汉情结离间东北人和关里的中国人,至于满族人如何表态我不甚清楚,但东北的汉人是不吃这一套的。1945年,苏联红军占领东北,之所以放弃了吞并吉黑两省的野心,就是因为这些抡锄头把子的山东、河北的老乡已遍布东北三省的每个省市和村落,老毛子为时已晚。具有讽刺意义的是,中国历史上几乎没有一次成功地从以军事手段从关里打到关外,这最后一次却是让憨厚、朴实的中国农民彻底征服了白山黑水,直倒黄龙。中国当时有什么,没好枪,没好炮,没好政府,没好军队,唯一的资源就是人。

延历史的轴线继续深入。1929年,东北易帜,张学良早就料到东北早晚起战事,用了不到半年时间将炮厂、船厂急速迁入江南,将自己培养的东北军海、空军学员一个不拉地送给蒋委员长,成为日后国民党海、空军的主干。东北军之所以作出29年易帜、中原大战时二次拥蒋、发动西安事变等改变历史的抉择,这一切都不是偶然的,其实早在易帜之前,1926年奉系将领郭松龄曾想率先投奔孙中山,最终失败。这一切都是以避免内战为宗旨,东北军不是不能打仗,当年区区20万人马,其势力一直发展到上海,虽然日本人曾给以帮助,但吴佩服、孙传芳哪个没有帝国主义撑腰,甚至北伐军也是苏联全力支持。仅仅因为奉系很多年轻将领绝大部分是职业军官,身在东北更能体会到帝国主义的险恶用心,对内战已经厌恶透顶,张作霖人马28万,林彪100万,哪次不是打过长江,横扫中华。西安事变实际上救了蒋介石,否则,东北军少壮派很快就会集体投奔红军,这样局势更不好收拾。军长王以哲遇刺已充分说明了这点。由于西安事变,东北军到南方整训,参加淞沪抗战以及开赴缅甸,只有万毅和吕正操率领整师整团的人马投奔了八路军,这应该是合理的结局,有利于抗日大局。军长于学忠坐镇甘肃,就连东北的盛事才在新疆都知道将这块土地牢牢地控制在中国人的手里。东北大学从一.二九运动到1940年流亡到重庆的东北大学男女学生写血书集体从军从而掀起了全国性的十万学生大从军,无不体现了东北近代人文教育的成功。有一部电影描写东北大学的女学生投笔从戎,参加国军特务训练,然后派遣到南京执行暗杀任务。影片整场以“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为主体曲,颇为感人。

50年代,整个东北成为朝鲜战争的经济军事供应基地。从50年到80年,东三省一直是中国工业的大动脉,这三十年里,从东北向祖国的中南、西南、西北地区迁入了数以千计的大型企业,输入了大量来自东北的干部、工程技术人员以及产业工人,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的工业化,提高了当地的人口素质。这些东北人的后代遍布四川、陕西、江西、湖北、湖南、福建、广东,当地不少孩子即使父母都是南方人讲普通话时也带东北口音,原因就在于此。凭良心说,中国的工业规模能有今天的规模,东北以及东北的早期移民功不可莫,他们有恩于新中国,无偿地向祖国输送自己的血液,计划经济体制使大部分国企设备老化,未能及时得到更新。如今东北的老工业区面临与俄罗斯和东欧相同的困境,这是体制转轨的通病,与东北人并无直接联系,俄罗斯人口素质那么高不也没有取得显著的成效吗。一些问题是需要时间来解决的。如今东北面临困境,任何一个有良知且受过良好教育的人都应报以同情和帮助的心态,因为这是国家欠东北的债,他们应当得到补偿。虽说东北的老工业区显得步履沉重,但在市场经济以及孔雀东南飞的大潮中,东北人还是蛮有闯劲儿的。他们在上海、广东、海南的表现相当不俗,即使当地精明的南方商人也得竖起大拇指,至少目前,能够与南方人角逐的,主要是东北人。到深圳看看,讲东北话的大老板有多少,当地人都说,温州帮做小买卖,东北帮做大买卖,就是在北美,做国际粮油、服装厂、经营房地产的也数东北人最多,04年福布斯首富前十名,东北籍的占了四个,05年依旧榜上有名。

接下来再谈谈东北人的性格,总体来说,他们还是属于豪爽的一类,在大学里,工作当中,但凡是个东北人,蔫、坏、损的事找不着他们,当然不排除个别分子。他们做事执著,帮助朋友不图回报,热心肠儿,性情宽厚,没什么坏心眼儿,学生干部不少。甚至许多南方人包括我本人都喜欢同东北人交朋友,因为他们常常是很真诚的,满有人情味儿的。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南方人当中,无论是娶北方的,还是嫁给北方的,东北人是最多的,尤其解放后,南北通婚的人中,东北人比例高达75%,个别省份和地区高达85%,仅解放初解放军四野南下,百万大军中东北人占了绝大部分,他们的后代仅在广东、福建就以数百万计。现如今,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东北的骗子越来越多,南方人对东北人耿耿于怀,但哪里没有坏人呢?广东的骗子就少么?南方人之所以只对东北人意见大,是因为他们与东北人打交道最多,与其他地方的北方人打交道太少,并且发现他们确实是我们强有力的对手。东北人以前闯关东,如今猛龙过江打拼上海、称雄广东、虎居海南、闯荡北美,对得起祖宗,对得起关东父老。没有给中国人抹黑。在海外,东北同胞敢打敢拼,不畏强暴,与当地侨乡懦弱温良的消极形象形成鲜明对照。少帅张学良最能体现东北人的品质,94年我在日本看NHK采访,日本记者问他恨不恨蒋介石,他说:“我不恨他,我的结局这么惨,归根结底是由日本人侵华造成的,要恨也只恨日本军国主义,怎么能恨到蒋介石,不错,我们在方法上是有分歧,但在抗日救国上,我们是高度一致的。”我听了颇受感动,张学良对得起蒋介石,到死也没对蒋介石发出半句怨言,蒋委员长这个朋友是交对了。东三省人口将近一亿,工业人口80%,大学生比例很高,前三名是京津沪,东北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人才众多,重工业发达,黑龙江至今还有一亿亩荒地尚未开垦,留给中国养活最后六千万人口,而美国农业专家最近又说,东三省若精耕细作,可以养活15亿中国人,其实,东北现在已经是中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数亿亩的黑土地,矿物质含量极其丰富,无怪乎南方人到了东北都长大个儿,没有这一亿东北人,现在的黑龙江应该叫南西伯利亚或满洲利亚,吉林应当归朝鲜。我们的边界还是在传统的辽阳。去松花江、太阳岛、长白山旅游还要办签证。我为我是一个东北人自豪!你们呢?

东北真正的开发史不足200年,在企恶劣的国际环境下能发展到今天,能够永久地归入中华版图,是东北人的功劳,是全体中国人的骄傲。在中国人当中,东北人是很有血性的。在美国、在法国,敢于同流氓强盗搏斗的东北人首当其冲,有些甚至是女性。此外,四川、湖南等地同胞也表现不错。这些年听说去东北作生意的南方人越来越多了,尤其我们浙江的温州帮,甚至当地东北人说这些南方人是第四代闯关东的。据说哈尔滨市政府专门为这些人的家属和子女解决衣食住行和身份问题,我很感动。身在他乡异地,需要的就是这份温情。我记得以前春节浙江台和黑龙江台合办节目《两江情》,我很喜欢,希望能继续办下去。我为温州人能够扮演第四代闯关东人的角色感到自豪,中国政府今后有计划向西北移民五亿,向东北移民两亿,我想这两亿人里南方人和华北人会占绝大部分.

==========
日俄战争情况见/question/3398963.html?si=1
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以武力侵占东北的事件。

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半叶,日本逐步确定了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的战略方针。1930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为了转移日益激化的国内阶级矛盾,日本加快了武力侵华的步伐,于1931年7月和8月在东北制造了“万宝山事件”和“中村事件”。9月18日,日本又制造“柳条湖事件”,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

1932年,日本扶植清朝废帝溥仪在长春成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view/22116.htm
1945年-1955年 8月10日,苏联正式向日本宣战,苏联红军进攻满洲国,进占东北三省包括大连。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盟国根据《雅尔塔协定》,苏联军继续在大连驻军,并在旅顺建立海军基地。
1951年 旅顺和大连两市合并,称之为旅大市。
1955年 苏军撤离大连,苏联将大连及旅顺的主权归还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在辽宁西部和沈阳、长春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决战,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view/3372.html?wtp=tt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175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