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台湾最会讲故事的人写的故事:《心意》

夏枯草 2023-07-27 00:39:24

作者|吴念真

他不记得父亲这一生在子女受到挫折或得到荣誉的时候曾经以拥抱来鼓舞或嘉勉他们,至于“我爱你”这三个字,这辈子是否曾经从父亲的嘴巴里冒出来过,他更始终存疑。

在母亲年纪比较大的时候,他曾经有一次以玩笑的方式试探着问她:“妈,爸爸这辈子有没有跟你说过“我爱你” ”

没想到他母亲的回答竟然是:“他 如果他跟我这样讲,我一定觉得他发疯了,不然就是醉茫茫把我当成酒家女!”

不过,他倒是记得大约三、四岁的时候,有一段时间父亲傍晚回家的时候都会把他叫到身边,打开铝制的便当盒,用筷子戳起里头的两颗鱼丸递给他,然后静静地看着他吃完。

也许这是人生中少数和父亲那么接近的时光,所以他记得特别清楚,尤其是父亲那时候的神情——嘴角隐约的笑意和温柔的眼神。

有一次他把这样的记忆告诉母亲时,她吓了一跳,说:“你的脑袋到底什么时候就开始有记忆 ”

她说那阵子他父亲和一些年龄相近的人每天都得带便当去九份接受“国民兵”训练,因为他父亲吃饭一定要配汤,所以午餐时他会买一碗鱼丸汤,只喝汤,鱼丸则带回来给儿子。

除此之外,往后似乎就没有任何类似“父子情深”的记忆。

记得国小毕业他考上第一志愿的初中时,里长兴奋到用“放送头”全村广播,说这是村子里二、三十年来的第一次,说他个子虽然小,但是“辣椒要是会辣的话,再小的都辣”等等。

那几天,村子里所有人只要看到他莫不是笑脸和赞美,惟独他父亲不但像平常一般面无表情,甚至还当着他的面不以为然地跟人家说:“人家的孩子是毕业后开始出去赚钱,他却开始花钱!”以及“有什么好恭喜的,是不是个材料要长大以后才知道!”

不过,放俸那天当朋友以“儿子中状元”这个理由要他父亲去九份喝酒请客时,他父亲却又完全没有拒绝的意思。

他不知道父亲那天晚上到底喝到几点才回来,只记得隔天醒来的时候,父亲还在睡,鼾声如雷、一身酒味。

妈妈到溪边洗衣服去了,饭桌上除了早餐的饭菜和碗筷之外,还有一个小小的、长方形的纸盒,里头是一支崭新的“俾斯麦”牌的钢笔。

他和念五年级的弟弟以及过暑假要升三年级的妹妹兴奋地看着,但没有人敢去叫醒父亲,问这支钢笔到底是要给谁,尽管他们心里其实都清楚。

是他妹妹先开口,她小声地说:“会不会是要给我的 我三年级了,要开始用钢笔了……”

他父亲的鼾声忽然停了,不久之后他们听见父亲的声音从统铺那边传来,有点含糊地说:“你给我吃卡歹咧!(省省吧,你。别做梦了。)”

弟弟的成绩老是不太好,所以他颇有自知之明地以哀兵的口气说:“这一定不会是给我的啦……。”

父亲也毫不犹豫地在里头回应说:“知道就好!”

是给他的,果然没错。

但当他隐忍着兴奋,在弟妹羡慕的注视下小心地打开纸盒的时候,没想到父亲在里头又冷冷地出声说:“那个不便宜哦……要是用坏了,你给我试试看!”

他那天的日记就是用那支新钢笔写的,他写着:“爸爸今天买了一支俾斯麦的钢笔给我,奖励我考上初中。这支钢笔很贵,爸爸可能要做好几天的工。他的心意和这支笔我都要永远珍惜……”

他和父亲从没“沟通”,但心意似乎彼此都懂。

转自吴念真《这些人,那些事》

长按“ ”加

原创文章|美文分享|深夜厨房

ID:

新浪微博:@小

笔记|《这些人,那些事》

这些人,那些事

吴念真

20个笔记

自序 你们还记得我吗?

>> “到了一个年纪,某些人的生命似乎只剩下回忆”

>>人生选择什么就必须承受什么、得到什么就会失去什么。

>> 记得年轻的时候听过一位作家的演讲,当有人问他说有没有做笔记的习惯时,他笑着说:很少,因为我不可能随身带着笔纸,而且我相信, 该记得不会忘记,会忘记的应该就是不重要的东西!

前言 四个相命师

>> 你一生衣食无缺、朋友围绕,劳心劳神,皆属必然,其他,我就没什么好说了,你说对不对?

遗书

>>人生很多滋味都要到一个年纪才懂得去细细品味,比如类似这种相濡以沫的感动和幸福。然而当你一旦懂了,一切却都已经远了。

>> 弟弟说,虽然天天在这个城市里奔波,每天接触许多不同的人,但终日封闭在狭小的空间里的自己其实像一个孤魂野鬼,不认识任何人也不被任何人认识。到处都去,但前途茫茫、毫无方向:“一天十几个小时跑下来,算算口袋里的收入,可能还不够别人在餐厅里叫一道菜。”

>> “我都还记得你在哭……”弟弟抽着烟说,“然后我也跟着哭……我喜欢那个时候……那时候我们都一样,现在呢,不一样了!”

>> 他还是伸手拿了过来。上面是他熟悉的弟弟的字体,几个字就写满了一张纸。

大哥

你说要照顾家里,我就比较放心

辛苦你了

不过

当你的弟弟妹妹

也很辛苦

这时浓雾深处忽然传来山下火车喇叭的长鸣,听起来就像男人的哀号一般。



>>这两个人后来怎样我不知道,但我宁愿相信,他们应该会是好父母,因为他们的爸妈欠他们的那部分,他们一定会加倍还给自己的孩子。

跑片

《第二十二条军规》:在飞行大队里,原本向飞行员承诺飞满50次飞行任务,就可以回国。但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实际内容是,飞行员如果要停飞,唯一的条件是他在精神上已经疯了,但飞行员要做的是提出停飞要求;而一旦他提出要求,他就不再是疯子,因而不会被批准停飞,要继续执行更多的飞行任务。所以就是这样一个逻辑很矛盾的军规让皮亚诺萨岛上的飞行员没有办法选择停飞,只有无限地执行着飞行任务,直到有一天自己的飞机被敌方打下来,阵亡了才算结束。

>> 直到现在我都还记得那部电影的名字——CATCH 22,中文片名翻作《二十二支队》,多年之后才知道,就连那中文片名根本也是瞎糊弄。

长梦

话说...他老婆应该更受伤吧!

>> “你留着用吧……”那妇人指着她手上的书低声地跟她说,“我现在只想笑……因为直到刚刚我才发现……这家伙当年写给我的情书……竟然和写给他老婆的一模一样。”

重逢

很早之前在《青年文摘》还是哪里看过这个故事。或许,在爱情里被辜负的那个会更坦荡吧!或者说更坦荡的那个更容易被辜负?

>> 车子最后停在医院门口,他说他还在躲避,也在犹豫要不要跟她收费或者为她打个折什么的,没想到后头的女人忽然出声,用极其平静的语气跟他说:“ ……我都已经告诉你我所有的状况……家庭、工作、孩子,告诉你现在的心情、告诉你对过去同事的思念……什么都告诉你了,而你……而你连一声hello都不肯跟我说? ”

美满

呵呵......

>> 所有亲戚都说她会很好命,因为老幺比较得宠,吃、穿都占双份,当老幺的媳妇肯定吃好、穿好、责任少。

>> 所有亲戚都说她会很好命,因为老幺比较得宠,吃、穿都占双份,当老幺的媳妇肯定吃好、穿好、责任少。

>>没有谁设计谁,说到底都是时代设计了所有人。

寂寞

>> 当最后一张照片出现在眼前的时候……阿照先是惊愕,接着便是无法抑制的号啕大哭。照片应该是用自动模式拍的,他把妈妈、弟弟,还有阿照留在家里的照片,都拿去翻照、放大、加框,然后全部摆在一张桌子上,而他就坐后面用手环抱着那三个相框朝着镜头笑。

照片下边就像早年那些老照片的形式一般印上了一行字,写着:“魏家阖府团圆,2009年秋。”

阿照说,那时候她才了解那个男人那么深沉而无言的寂寞。

遗照

>> 当初中成为基本教育的时候,至少也要念完高中才能在未来比别人多一点优势。

>> “ 我最讨厌人家骗我,不过,这次我被你骗得心甘情愿。 ”

陈设一个家

>> “演艺界最难伺候的就是这种老是活在过去风光岁月的过气演员!”

点评

推荐

念真,想念阿真。吴念真,无念真,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吧。或许应该是吾念真。笔名里就蕴含着故事的作家。

初读有点汪曾祺的味道,了解之下他果然是喜欢汪曾祺的,或许是不知不觉化用,不过吴念真的故事比汪曾祺要更浓烈些。

人生百态,酸甜苦辣咸,最终也要化为淡。许是因为吴念真的经历更坎坷波折,人生阅历浓度更高些,所以不自觉给文字着了色。

亲情、爱情、友情,生死、爱情、隔阂、寂寞,寥寥数语就写尽其中意味。很佩服作者这种功力,还有自如的回形针似的文章架构。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对婚姻、爱情中男人的解构,矛盾中让不觉得违和。《木棉花》里和一见钟情的妻子经历了生活起起落落的男人,可以一把年纪爬树为另一个女子摘取木棉花,甚至在她的身体里播撒自己种子。

《长梦》可以几乎同时爱上两个女人,写下一样的情书。不知道是先收到情书没有在一起的那个更悲哀,还是晚一个月收到变成他妻子的那个更悲哀?

还有《重逢》里抛弃女朋友娶了可以让他少奋斗十年的客户女儿,后来沦为出租车司机的男人与生活幸福美满的前女友的重逢。当然,也有完全正向的,比如《爱》,也很喜欢。

或许有人会讲这些故事情节荒诞、充满巧合,但是作者就是有这种让看客信以为真的说服力,还不需要很大篇幅。

都说他是台湾最会讲故事的人,此言不虚!

台北人读后感

1、《台北人》算得上是白先勇先生最为重要的一本小说集,这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短篇小说故事反映出了大背景下的社会众生相,同时,又不得不让人思考社会背景对一个个具体的人的影响。虽是小人物的命运,但该被人们知道并记住,因为这是那个时代最真实的印记。

2、正如白先勇所说,如果不快些写下这些人物,这些故事,恐怕它马上就要成为过去,一去不复返了。感谢台湾那些最会讲故事的人,在他们笔下,没有宏大的叙事,有的只是对最真实的小人物的故事的记录,对命运的思考,对时代的感慨。说到这里,不得不提的便是吴念真,“台湾最会讲故事的人”,在读《台北人》时,一下子就联想到了他的《这些人,那些事》。两本书都是由一个个平凡人的人生故事构成,唯一不同的,可能就是,吴念真更注重人物的个人命运,而白先勇可能更注重时代背景对人物命运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这些人物与大陆的联系、与那一段特殊时期的关系。

3、开篇尹艳的故事就极具吸引力,尹雪艳是个有故事有深度有魅力的女人。那一身蝉翼纱的素白旗袍,浅浅的笑容背后,却是一颗饱经沧桑的心。上海百乐门舞厅的回忆,不仅仅是她一个人的回忆,更是那些和她一同来到台湾的给她捧过场的人的回忆。可惜他们都再也回不去了。就算大家再造一个百乐门,可岁月已不是当年的岁月,地点也不是曾经的地点。但至少尹雪艳那里是那些饱经岁月洗礼的人们寻找慰藉的最佳去处。大家都羡慕尹雪艳不老,甚至遭到一些人的嫉妒,可她依然是可爱的,因为她代表了一个时代,也代表着一种文化与记忆。然而深藏于这些之下的,却是岁月的无情和浓浓的乡愁。

4、在“思旧赋”里,顺恩嫂和罗伯娘的谈话足见世事变化无常。昔日风光无限的李公馆竟变成如今的荒凉景象,然而那位善良的老仆人却还在坚守着自己与李公馆的之间的情意。最后,她“觑起眼睛,仰面往那暮云沉沉的天空望去,寒风把她那一头白麻般的粗放吹得统统飞扬起来。”这一幕,让人感慨万千,也让人十分心疼这位老人,一辈子都在为被人而活,却活得有情有义,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像这样勤劳善良的人应该不少吧。

5、在“国葬”中,反映出的是故人之间那份浓浓的深情和岁月的变迁。看着那些老者依然坚持着中国传统的生活方式,对长官的尊敬,总有一种莫名的感动,这个世界最难的,便是坚持。

6、看完这部短片小说留在心底最深处的两个字,便是感动,感动人与人之间的那份情谊,感动老者们的坚持,感动苦难生活中的欢声,感动人们面对世事变迁的那份淡然,当然,更多的是无奈。

《台湾念真情》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台湾念真情》(吴念真)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s/1rxA2jBM9HdpkVThfOsHcxg

密码:c9is ? ?书名:台湾念真情

作者:吴念真

豆瓣评分:7.7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2-8

页数:276

内容简介:

【作家介绍】

吴念真是台湾全方位的文化人、创意人,本名吴文钦。1952年出生于台北县。1973年开始从事小说创作,曾连续三年获得联合报小说奖。1981年起,陆续写了《恋恋风尘》《老莫的第二个春天》《悲情城市》等75部电影剧本,曾获五次金马奖最佳剧本奖、两次亚太影展最佳编剧奖。主持TVBS“台湾念真情”节目三年,舞台剧代表作有《人间条件》系列等。

吴念真出身底层,关注平民日常生活,极善于用最质朴的语言打动人心,微笑说出让人流泪的故事,被誉为“台湾最会讲故事的人”。曾获五次金马奖最佳剧本奖、两次亚太影展最佳编剧奖。所著《这些人,那些事》在大陆和台湾市场均为2011年超级畅销书。

【本书特色】

“台湾念真情”是吴念真的第一个电视节目,重播十余年。在这本细述人间邂逅的“台湾笔记”中,吴念真以独有的朴质语言记录人间群像。这些都是他电影和小说的现实来源,书中部分篇章更被选入台湾中学语文教材。

传统的面茶技艺、黥面文化,或是几乎被人遗忘的东吉屿;唱歌的恒春阿妈,或是呼唤记忆的米香老人。台湾人的奋斗史与平常日子,他们的泪水、欢笑与不变的温情,都在书中点滴烙印。

本书故事中的主角都是台湾最质朴的平民百姓。他们对传统的坚持、对美德的理解,体现了台湾最本初的生命力所在,也能让大陆读者更加真切地看到那些与我们渐行渐远的生活方式,理解台湾真正吸引人的地方在哪里。

作者简介:

吴念真

1952年,出生于台北县瑞芳镇的九份,那是台湾知名矿区。

1967年,初中毕业,辍学到台北工作,利用工作之余完成高中学业。

1976年,开始从事小说创作,进入辅仁大学夜间部会计系,白天则担任图书馆管理员。

1980年,进入中影担任编审,与作家小野一起,是台湾新浪潮电影运动的主要发起人。

1989年,离开中影担任自由编剧,获奖颇丰。

2001年,开始舞台剧创作,成功诠释“国民戏剧”。

现任吴念真企划制作有限公司董事长。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104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