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虎父无犬子在我们看来再正常不过,但李景隆偏偏是个意外。其在历史上的种种表现,真让人怀疑他是不是曹国公李文忠充话费送到儿子。
李景隆出身名门,父亲李文忠乃是大明开国名将,为朱元璋平定江南,北伐元朝,功勋卓著。在金陵的功臣庙里,李文忠的位次排在第三,仅次于徐达和常遇春。更为重要的是,李文忠与朱元璋还有着亲属关系。李文忠的母亲曹国长公主是朱元璋的姐姐,所以李文忠乃是朱元璋的亲外甥。后来朱元璋又将李文忠收为养子,改名朱文忠。
所以,李景隆不仅是将门世家,还是皇亲国戚,身份背景非同一般。此外李景隆长得很帅,眉目疏秀,举止雍容,堪称朝廷第一帅哥,连朱元璋都忍不住总瞅他。
每朝会,进止雍容甚都,太祖数目属之。(《明史》)
正是因为父亲李文忠的福萌,以及自身颜值,李景隆深得明太祖朱元璋的器重,不仅掌管着明朝五军都督府之一的左军都督府,还被加封太子太傅。成为了朱元璋为太子朱标打造的未来统治集团中的核心人物。
而在太子朱标去世之后,李景隆又被朱元璋留给了太孙朱允炆,成为了建文帝一朝的主要武将,被建文帝寄予厚望。然而,向来看人眼光还不错的朱元璋这次却看走了眼,这个外表顾盼伟然,雍容华贵,满是明朝未来肱骨之像的李景隆,原来只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是个不折不扣的大草包。
建文帝时期,由于徐达、李文忠等老一辈名将凋零,年轻的平安、盛庸等人又资历尚浅,缺乏威望。所以朱棣起兵靖难时,建文帝手中能当大任的将领并不多。尤其是在老将军耿炳文兵败真定之后,建文帝也就只能是指望李景隆了。建文帝用李景隆换耿炳文这种阵前易帅的操作,堪比当年长平之战赵王用赵括换老将廉颇,顿时让朱棣感觉多了一半的胜算。
原本当时朝廷还有个徐辉祖能堪大用,他是徐达的儿子,朱元璋时期便官至中军都督,加太子太傅,也是属于朱元璋留给朱允炆的肱骨之臣,身份地位不输李景隆。但是徐辉祖长姐乃是朱棣的夫人,所以虽然徐辉祖忠心耿耿,但是建文帝依旧不敢重用于他。
最终,南军主帅这个位置还是落到了李景隆手里。值得一提的是,后来徐辉祖屡次扮演南军中的“救火大队长”,实为建文帝一朝的中流砥柱,而且在建文帝兵败之后,徐辉祖依旧为建文尽忠,不朝朱棣,比起李景隆的表现好上太多。
建文帝对于自己这个“兄弟”,可谓是信任有加,不仅给了他五十万大军,还赐他“便宜行事”之权。可是这李景隆的表现,实在是对不起建文帝的信任。
当时李景隆手握五十万大军,兵力上占据绝对优势。但是他却选择绕过朱棣主力,直捣北平。这是一招围魏救赵,即趁着北平空虚,给朱棣来一个釜底抽薪。从理论策略角度而言,没有多大问题。但是,从实际操作情况来看,李景隆完全就是在给自己挖坑。
面对朱高炽坚守的北平城,李景隆打了半天硬是没拿下来。而面对后面回防的朱棣大军,李景隆又没能及时的做出应对,最终将自己陷入了一个腹背受敌的尴尬局面。很显然,李景隆错误的估计了北平的防卫,更错误的估计了朱棣行军的速度,结果围魏救赵不成反被两面夹击,典型的偷鸡不成蚀把米。
事实上,在这之前,南军是有机会攻破北平的,毕竟自己人多势众。其麾下都督瞿能曾一度差点攻破张掖门,打开进入北平的突破口,只要李景隆令旗一挥,数十万的南军就能涌入北平城,届时朱棣老巢不保。
可是这李景隆不甘心如此功劳被瞿能拿走,于是按兵不动,没有增援瞿能。结果朱高炽因此得到喘息之机,李景隆失去了拿下北平城的最好机会。后面朱棣归来,形势更是一边倒了。
都督瞿能攻张掖门,垂破。景隆忌能功,止之。(《明史》)
李景隆和朱棣的第一次正面对决是在郑村坝,此时李景隆依然占有兵力优势。然而此人身为主帅,在看到朱棣连破七营的神勇表现之后,斗志全无,直接丢下大军跑了。尚在奋战的南军诸部听闻主帅已逃,顿时没了主心骨,于是争相溃逃,南军因此而大败。
李景隆在郑村坝之战中的表现已经充分说明了他的能力,但是建文帝依旧对其信任有加,不仅没有降罪,还特授以“专征伐”之权,让李景隆放开了打。但是草包就是草包,不是你皇帝信任他就能打胜仗的。建文帝不明白这一点,李景隆更不明白。一个没有识人之明,另一个则是没有自知之明,这对君臣凑在一起,不输都难。
因为朱允炆的信任,李景隆信心大增,于建文二年四月,挥兵北上,再伐朱棣。这一次李景隆将六十万大军全部压在了白沟河,欲要毕其功于一役。结果此战又是李景隆大败,损兵数十万。这一战李景隆不仅是输了,还几乎败光建文帝的家底,此后南军面对朱棣,再也无力主动出击,只能是眼睁睁的看着朱棣一步步杀向南京。
朱棣起兵靖难,原本是一次成功率极小的冒险,毕竟他是在于燕国一隅之地,对抗整个几个明朝。无论是兵力还是国力,都差距甚远。多亏有李景隆,一次又一次的充当运输大队长,每次损兵折将不说,还丢下大批辎重补给送给朱棣。
朱棣曾评价李景隆:治军无军令军纪,上下不同心;贪功求胜,贸然轻进;刚愎自用,没有威信。
当然,李景隆最令人所不齿的还是没有气节,人家赵括虽然纸上谈兵。好歹也是以身殉国。而李景隆则是卖主求荣。
当初李景隆身为南军主帅,屡战屡败,而且致使南军损失严重。这样的表现,回来怎么都是要治罪的。当时朝廷的御史言官们,纷纷上书,请求治罪李景隆。当初力荐李景隆的黄子澄更是因此而惭愧不已,请求诛杀李景隆。可是朱允炆力排众议,依旧信任李景隆,不仅没有降罪于他,还让李景隆代表朝廷去与朱棣讲和。
可是朱允炆没有想到,他如此器重的李景隆,却在朱棣兵临南京城下时,第一个打开金川门投降,迎燕军入城,史称“金川门之变”。正是因为李景隆在靖难之役中的“猪队友”表现,给朱棣带来了太多的帮助。
导致朱棣登基之后,不仅没有清算李景隆,反而还大加封赏。以李景隆有“默相事机之功”为由,授其为奉天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加封太子太师,并增岁禄一千石。就这样,李景隆作为建文旧臣,却成了永乐朝的百官之首,引得“诸功臣咸不平”。正是因为朱棣如此厚赏,使得后人一度怀疑李景隆就是朱棣的卧底。
不过从后面李景隆的结局来看,这种可能性并不大。朱棣封赏李景隆,更多的应该是安抚旧臣,毕竟李景隆草包一个,给他那么多的封赏,也不会对自己造成什么威胁。等到朝堂稳定,李景隆被燕王旧功臣集体弹劾,朱棣借机先是以意图谋反为由,削去李景隆的功臣勋号;后又故技重施,抄夺李景隆的爵位家产。
最终,一无所有的李景隆,被软禁在家中,结束了自己草包的一生。
: “民间历史故事”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091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兴风布雨的司马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