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复盘甲午战争:日本早在20年就已经开始布局,大清输得不冤,

槐米 2023-07-26 23:53:54

100年前的日清甲午战争是中日近代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场战争,这一场战争之后,双方的地位也开始进行了对调,在这场较量中,日本“以小博大”,他们赌上国运的一战看似赢的很艰险,但实际上却早已在意料之中。特别是在战场上日本总是能占尽先机,和年迈不堪重负的大清相比,日本在战争中的表现更像是一个灵活的轻量级拳击手。

而这胜利的背后,很大一部分原因要归功于日本在战争中的情报战优势,依靠着对信息的收集和利用,日军也为这场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那么,本次就和雨田君来了解一下,甲午战争中日清情报战的那些事吧

甲午战争时期的日本军队

日本对大请情报的渗透我们将时间倒回到甲午爆发前的300年。

当时意气风发的丰臣秀吉率领十几万大军踌躇满志地踏上朝鲜半岛,却在大名边军铁骑的蹂躏下灰溜溜的回到日本,没过多久丰臣秀吉就一命呜呼了。而明军之所以能打赢这场战斗,强悍的边军战力自然是基础,但当时情报机关锦衣卫在战场上及时的斥候和侦查,提供军事情报,也是明军能先敌一步完成反制的一个原因。

壬辰倭乱被击溃的日本水军

可惜几十年后锦衣卫也随着腐朽的大明灭亡了,一起灭亡的还有军队中的侦查情报体制。(清朝入关之后一直对于情报战很疏忽,在他们认为大清铁骑所到之处,敌人无不望风而降),反之而从那一战之后,日军也开始重视起对于情报重视,并且在明治维新,提出“大陆政策”之后,日本的情报机构开始往清朝渗透。

近代的日本武士,很多变成浪人去了大清

甲午爆发前20年,日本的情报网就已经撒下。

早在1870年在讨论征韩的时候,日本就派遣规模小、零散的情报机构刺探中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战略情报为主。同时在1871年《对外政策意见书》也明确规定对大清情报战加强研究的重要性,建议尽快向中国派出谍报人员广搜集情报。1872年维新派的大将西乡隆盛派出佐池上四郎等军人秘密潜入大清展开情报工作,在1884年的时候,日本在上海开设了玄洋社,当时日本通过少量的军事情报人才,辅佐民间的商业和浪人群体在大清大量开展情报工作而这些在所谓的“报国信念”。有了这些民间群体在最开始的加入,也让日本对于当时清朝的动向和情势发展有了更深的认识。

日本维新派大将西乡隆盛

而随着情报工作的进行,日本国内与这些情报人员的对接也密切和繁琐起来,因此为了加强情报工作,系统的提升工作效率,日本特地成了了固定的情报课。1886年春,日陆军中尉荒尾精来到了洋务运动和核心城市——汉口,建立驻华情报机关“乐善堂”。这个以日本药店为幌子的“乐善堂”,在几年内以分店的形式继建立了北京、湖南、四川三个分部。其后,荒尾精在上海又创建了“日清贸易研究所”,通过结交这些所谓的达官贵人和清朝的高层人士,借助人脉的进行情报工作。这两个机构在的收集情报的时候,也会进行系统的汇总,甚至将其编成一个三大册二千多页的《清国通商综览》,这本书堪称是当时大清地理、科技、人事和官制的百科全书。

来华刺探情报的荒尾精少尉

在1890年之前,日本因为要进行改革,还仅仅是从全方位地对当时的清朝进行了解,到了到甲午战争爆发前,这些日本情报人员则是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对清朝的兵力结构,特别是对于北洋水师和部署在辽东和山东的淮军动向。他们借助考察的名义,观察了环渤海的北洋水师防御圈,为发动战争做最后的情报准备。当然除了在外围观察情报之外,日本情报人员还打入清朝的官僚内部,令人震惊的是,就连当时天津军械局官员、李鸿章外甥张士珩也将当时进入朝鲜的淮军兵力部署,武器装备和弹药情况全部出卖给日本情报人员,可见当时清朝官僚的腐败程度。

当时北洋水师的威海卫军港

甲午战争,情报完胜要先指出的一点是,从甲午战争正式开始,实际上清军队的大部署都已经让日本掌握,原因无他,清军的无线电密码本都让日本的电信课给破译了。这让清军的兵部署和作战意图毫无保留地暴露在日军面前,当时日军将破获清军密码当作坐高机密,由伊藤博文直接掌握,甚至于一线作战的大将们也对此事一无所知,知道伊藤博文去世后大正年间才逐步公布出来。

在实际的作战中,留在清朝的情报人员也给予日军很大的帮助,在日军袭击“高升”号运兵船事件中,清军想用三艘运兵船将2500名陆军从天津大沽经海路到达朝鲜牙山的作战意图被日本情报人员谍石川伍一截获,并报告给了日本大本营,于是就有了甲午战争的开端——日本联合舰队袭击高升号运兵船,而当得知北洋舰队要去朝鲜护航的时候,又是宗方小太郎在将北洋海军的出发时间电告日本谍报机关。在得知消息后日本联合舰队也立即出动,在黄海伏击了当时的北洋舰队,于是就有了邓世昌撞向吉野号的黄海海战。可以说黄海海战日本占据的是先于北洋水师占据海战炮位的优势,而之所以有这个优势,主要是得益于宗方小太郎的情报优势。

日本的谍报之王宗方小太郎

另外除了在朝鲜的作战提供情报之外,在占领北洋水师母港威海卫的作战中,日本的情报人员也是提供了助力。早在的战争开始前五年,日本的情报人员就对威海卫进行大量的情报搜集工作。他们对威海、烟台、荣成等山东半岛一带进行详细的调查。并发现了北洋水师母港的薄弱点在荣成湾,将荣成湾的潮汐条件、水深、泥沙度等都进行精准的测绘。并建议日军以后登陆点可选择在荣成湾。于是在1894甲午战争爆发后不久,日军果然选择从此登陆,绕后进攻并拿下了威海卫。有意思的是清军获得日军进攻山东半岛时携带的一张地图,这张地图甚至比清军的还有详细,可见当时日本情报人员将工作做得有多细。

守卫威海卫的清军(剧照)

雨田君说日本在情报战上的碾压,除了商人和浪人们不计回报的付出,更多的是他们趁着当时清政府的腐败,官吏贪污,派系斗争激烈,没有重视情报的空子。复盘这一场战争,很多人说日军胜在取巧,胜在清朝内部的不团结,多为运气成分在里面,却殊不知在这所谓的“运气”后面的是日本精心策划和计算的结果,时至今日还有很多人沉浸在当时的大清“硬实力”远胜日本的臆想中没走出来。

但事实是在甲午战争的时候,我们曾经一直鄙夷的对面,却已经可以和我们掰手腕,可笑的是那些“当权者”还用绰尔小国的心态与日本作战。

: “民间历史故事”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为什么大清帝国的时候,日本崛起只用了不到30年?

如同其他朝代的末期一样,清朝到了中后期,无论是皇帝还是官僚体系,都变得越来越没有生机,各种内耗,各种短视,造成了清末的国力水平逐年的下降。

其实, 历史 也是公平的,崛起的机会不是没有给,而是一再被忽略或放弃,简单举几个例子。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一个叫魏源的人写了一部《海国图志》,详细介绍了当时的世界格局和西方国家状况。他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开启了了解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新潮流,这是中国思想从传统转向近代的重要标志。



魏源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这时是1852年,也就是道光年间。如果这时清政府能够看清国际局势,进行变革,中国是有希望再次崛起的。然而,这本书在国内并没有人重视,更没有人愿意改变现状。但是,这本书却被日本人奉为经典,在1854年就被翻印,在日本引起很大的反响。有人认为该书也间接推动了明治维新的运动。

到了1888年,北洋舰队建立,其实力当时是亚洲第一。在1891年舰队去日本时,受到了日本人的仰慕,可以甩当时日本舰队几条街。



但是,这次访问也刺激了日本,从天皇到各个大臣,都节俭自身,包括天皇和其母亲,都捐献了钱财,就是为了打造自己的舰队。

反观中国这边,清政府还嫌北洋舰队花钱太多,慈禧更是挪用舰队钱款,为自己的生辰打造颐和园。



这样对比来看,如何能与日本相比较?

所以,清帝国虽然庞大,但在昏庸的统治之下,也是难以成就的。而日本虽小,但其上下一心,所以崛起也是必然的。

在文化上,虽然日本属于传统的儒家文化圈,但是与朝鲜、越南等国家不同,日本在文化上对中华文化是有着对等的视角的,他们的世界观与中国有很大的不同。这也是日本在遇到“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后能够快速摆脱心理障碍,奉行“脱亚入欧”的心理文化基础。

与中国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政治制度不同,日本的幕府统治虽然表面上维持了国家的统一,但实际上却更像是东周列国一样的政治生态。

由于这样的原因,这使得中国的中央政府比起日本的幕府政府拥有着更多的统治实力,在面临 社会 动乱的时候,拥有更多的能量去扑灭这些颠覆活动。

因此,腐朽衰落的大清王朝竟然能够扛过被称为中国 历史 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的太平天国运动,并且在之后还出现了所谓的“同治中兴”。

反观日本,在经历过黑船事件之后,日本的幕府统治权威下降后,在维新人士的撺掇之下,日本迅速形成了尊王攘夷的倒幕运动。虽然幕府政府也曾拼死一搏,做困兽之斗,但是日本幕府只占有全国1/4的领地,大名们也拥有相当的实力。

在面临着外来威胁的时候,这些大名们突然拥有了大义的名分。日本这个国家和民族要救亡图存,就必须将全国力量拧成一体。之前幕府政治的松散的封建统治是无法在与西方列强的斗争中获胜的,而日本天然就有一个公认的统治者——天皇,这让日本的改朝换代的速度大为加快了。

所以,日本在经历过黑船事件之后,仅仅十多年就已经完成了改朝换代的 社会 革命,维新人士完全取得了 社会 主导权。

与之相比,在经历过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大清王朝还一直苟延残喘到1912年的辛亥革命。也即是说在政治制度上,日本早已在1868年“大政奉还”之后,就与清王朝有着天壤之别了。

虽然完成了政治革命,扫清了经济发展的障碍,但是日本与中国一样,国力贫弱的日本面临着西方列强的蚕食和步步紧逼。不过,日本穷弱的短板此时却变成了天然的优势。

与地大物博的中国相比,日本实在太穷了。西方列强不远万里来到远东所求不过钱财而已,日本的银矿早已告罄,在对外贸易中,日本的贵金属也被搜刮殆尽。这样的日本对西方殖民者已经没有了吸引力,而日本的武士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又让西方殖民者认为太过麻烦。由此,西方列强将主要的侵略矛头针对了中国,日本反而能因为穷弱,而拥有了一个相对不错的发展时机。

日本没有完全浪费这天赐的良机,他们派出了考察团到西方各国,学习他们的富国强兵之策。当时的国际环境,也恰恰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的自由竞争时期,帝国主义的垄断经营还没有形成,舍得花钱的日本还可以学习到不少的东西。

不过日本是在太穷了,即使完成了政治革命,日本也没有办法比老大帝国的清王朝有着更富于的国力进行经济建设。日本节衣缩食换来的第一桶金远远不够,如要快速崛起,日本必须要通过对外掠夺的方式。

最终,甲午中日战争,日本敲诈了中国2.3亿两白银,成为日本国运的转折点。这笔相当于日本8年的财政收入的赔款,让日本有了充足的财力新建了大批的工矿企业,以及各种教育设施,在根本上奠定了日本成为列强的基础。

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赌国运的一场大战,在开战之前甚至于战争之中,日本都没有绝对的把握能够战胜大清王朝。实际上,即使日本士兵已经突进到秦皇岛和山东威海,对北京进行了南北对进的攻击威胁之后,日本也未必有能力将战争继续进行下去。

日本完全是在赌国运,幸运的是日本赌赢了。

日本获得的中国的大笔赔款,还使得日本在1901年的《辛丑条约》签订时,有过一层顾虑。他们担心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掠夺太过于苛刻,会影响到清朝政府履行《马关条约》赔偿的能力。因此,日本竟然力主对中国减少赔偿要求。

总而言之,正是在中国身上榨取的财富,才使得日本的工业、经济脱胎换骨,成为世界列强。

同时,日本击败了清王朝,不仅仅是收获了赔偿这么简单,他还收获了一个至关重要的盟友,这个盟友对日本崛起的过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就是英日同盟。

试想,如果在日本崛起的过程中,作为世界霸权的英国有心制裁日本,日本还能发展起来吗?

对日本来说,他的幸运在于,他的崛起过程,不仅没有受到大英帝国的遏制,反而英国在一定程度上还扶持了日本一把。当然,日本在二战中夺占英国的殖民地,那已经是几十年后的事情了。

在19世纪最后的几十年里,俄罗斯帝国在远东中亚和欧洲地区频频对英国势力范围进行渗透。为了对付这个庞大的陆地帝国,英国为了维护海洋霸权,不得不在全世界各地建设盟友体系。

原本英国是指望着中国来分担俄罗斯帝国远东地区的威胁的,然而,看着中国在甲午之战中表现出来的孱弱的军事实力,让英国人不对中国抱有了希望,转而将结盟的对象转向了日本。

于是,一个刚刚有了一点家底的暴发户的日本,就抱上了当时的世界第一霸主英国的大腿,拿到了进入世界列强的入场券。

现在日本有了政治基础,经济实力,还有了强大的盟友,但是要在国际 社会 上扬名立万,日本还需要一场用来证明自己实力的战争。

这场战争很快也到来了,尽管当时日本有很多人并不同意在东北与俄国人进行决战,但是俄国人对朝鲜和东北地区的侵略野心让日本认识到一旦俄国的西伯利亚大铁路贯通之后,日本将在远东地区毫无作为。因此,在极端不利的条件下,日本政府悍然发动了日俄战争。

这场战争,得到了盟友英国的制止,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获得了中国人的支持。比如,由于英国的阻挠,俄国波罗的海舰队的舰船不得不远绕万里,绕过好望角,前来远东参战。日本以逸待劳,在对马海战中一战而歼灭俄罗斯帝国2/3的海军实力,这也是世界海战史上战损比最为悬殊的一次海战。

在俄国失败的这场战争中,日本完全拿到了世界列强的席位,正式完成了大国崛起,自此以黄种人的代表频频在国际上发声。

然而,君以此始,必以此终。日本通过战争用赌博国运的方式上位,也必然会在这条不归路上越走越远。日本武运昌盛的鼎盛时期,也是日本走向落寞和败亡的开始,正所谓物极必反,月满而亏。

麻花的故事,这回聊日本崛起。

怎么说呢,总结一下就是这个世界是公平的。一个国家的崛起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一个是政治体制的进步,一个是技术革新。

日本国土面积狭小,人口不多,民族单一,新的思想在这样的一个国家很容易形成统一,因此日本很快就完成政治体制的变迁。

而技术方面,这一点不得不佩服日本人的学习精神,只要是好的,进步的,先进的他们都可以容易的接受,比如我们的盛唐文化。因此,工业革命在日本开展地也很顺利。

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来看下日本是如何崛起的。

日本版图

历史 进程及政治体制改革历史 是一直向前的,进步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就是最好的例子。

18世纪60年代,英国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又一个文明进程。

跟着法国也完成了工业革命,随后就是整个欧洲。工业革命以为着什么?解放生产力啊。机器代替手工完成工业制造,甚至完成手工无法完成的工作。

这样效率的生产,欧洲的市场自然无法满足这些机器生产出来的产品。于是,欧洲各国开始了殖民统治,扩张市场的同时还可以掠夺原材料,一举两得啊。

被他们视为遍地黄金的东方自然也就成为了他们的目标,中国是这样,日本也没能幸免于难。

19世纪,美国人首先敲开了日本的大门。同样也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这使得日本国民对当时的统治阶层很不满意,他们好学的一面完美的表现了出来。明治维新开始了,并且很快就推翻了幕府的封建统治,建立了新秩序,开始了工业革命。

明治维新

资源方面日本在思想上学到了新东西,但也要有实力来实现这些思想,于是他们也开始了工业革命,而且很快就完成了。

要发展工业,最需要的就是资源,日本国土面积小,资源匮乏,他们是如何快速完成工业革命的呢?

当时的世界格局基本上已经形成了,已经没啥便宜好占了,所以殖民扩张这条路对于日本来说是走不通的,那怎么办?

主要还是依赖于日本快速完成了政治体制改革,使得日本在思想上很快就和西方列强同步了。

各种政策出台,开放港口,与西方各国开展贸易,派遣人才出国深造等等。

贸易带来了金钱,有了金钱就可以购买资源,有了人才就可以利用资源开设工厂完成工业革命,而且还是两次工业革命交叉完成的。

日本工业革命中的造船厂

其他因素看似很简单,其实日本完成工业革命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

日本国土面积小,人口少,市场自然也就小,靠贸易积累财富自然也慢,那他们怎么会那么快呢?

这里用了了我们经常会用到的一句话,“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是的,就是这句话。

李鸿章当年率领北洋舰队访问日本时,先进而庞大的舰队震撼到了日本群众。于是上到天皇,下到平民百姓捐钱买军舰。

日本仅仅用了不到5年的时间,海军实力就超越了清朝。甚至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最终还战胜了清朝。

甲午中日战争

虽然在全民捐钱买军舰这段时间,日本差点因此动乱,但日本政府却用一场胜利的战争成功转移了国内矛盾,并且通过清朝高额的赔款完美解决了国内问题。

不得不说日本人这次胆子真大,赌的也大,哪怕清政府再坚持个一年半载,日本自己就先乱起来了,也就不存在《马关条约》了。

《马关条约》可以说让日本的发展一步登天了,高额的赔款不说,单单是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对日本来说收获就是巨大的。

李鸿章率北洋舰队访问日本

结语日本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崛起之路,从一个弱小的封建幕府王朝到工业强国的变迁,是多种因素联合作用的结果,除了甲午战争存在赌的因素之外,可以说是 历史 的必然。

因为时代在变化,清朝止步不前,日本在进步,最终形成两个不同的国度。清朝是一个虚弱的帝国,日本是一个新崛起的帝国。日本拼了命也要完成变革,最终踏上崛起的道路。而日本因地理位置的限制,如果不进行改革,很容易灭国。因此,明治维新成为日本真正的转折点。明治维新和大化改新,是日本 历史 上两个著名的改革时机。大化改新让日本从奴隶 社会 ,向封建 社会 转变,期间大量学习唐朝的文化,而且是全方位的学习。


明治维新是日本,从封建 社会 向资本主义过渡,也是日本走进近代史的过程。这时候,日本全盘西化,更有脱亚入欧的节奏。对于日本来说,没有明治维新,日本也就无法崛起。纵观日本 历史 ,每次改革,都能做到全面的,而中国却非常困难,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日本是岛国,领土比较小,在改革上,更容易些,日本也没有清朝那种根深蒂固的思想,清朝想要改革,都会面临巨大挑战,想要打破封建思想的禁锢,没那么容易。顽固派是要一道难以逾越的坎。而且清朝领土之大,人口之多,想要一下子全部都改变,没那么容易,必须用时间来慢慢改变,因此,日本能用短时间来改变自身,而清朝却不行。


其次是文化的不同。因中日两国不同的文化和地理,造就两个不同的民族。大和民族因岛国因素,对海洋还是非常热爱和警惕的。毕竟日本外部因素,只能来自海上。而日本想要对外交往和贸易,只能通过海洋。因此,在列强到来时,日本看到了来自海上的威胁。如果不进行改革,日本没有什么战略纵深,坚持抵抗,只会被灭亡。


而清朝拥有广大的地区,战略纵深比较深,而外部因素,古代时期,大多数都是来自北方,来自海上的威胁,也是在近代的时候。在近代,北方的沙俄,对清朝的威胁同样也很大。不管是来自陆地的,还是来自海上的,清朝所面临的情况,不是日本可以比较的。一次次错失良机,最终让清朝面临更大的危机。


最后是面临的局面不同。清朝的洋务运动,只是改变表面,内部始终落后腐败,改革无法彻底。而上层的无能,底层再怎么努力,都是徒劳的。日本的明治维新,彻底改变日本整个 社会 。在面对世界列强时,清朝是全方位的,主要大国都会来到清朝这里,从这里分到利益,想要把他们赶走,或者开放接受他们的入侵,真的需要很大勇气和应对能力。不管是文化入侵,还是商品入侵,又或者是军事入侵,中国面对的局面,远大于日本。


这些因素,都决定日本能用30年的时间,就能完成转型并崛起,而清朝则不行。两国的地理位置、国情民族、领土大小、形势局面、文化风俗等,两者相差很大。复杂的情况,让清朝难以成功转型,他需要打破重组,最终建立新的朝代,不然清朝很难完成转型。而日本通过改革,最终实现崛起,成为大国的之一。

日本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维新变法,到了19世纪90年代就已经拥有打败大清王朝的能力,从而成为近代唯一的一个非白人的列强。

那么,日本为什么能够仅仅用30年的时间就晋级为列强了呢?

个人认为原因有3。

第一,自身的努力;第二,大清拉垮;第三,有一个强大盟友。

首先,自身足够努力。 日本这个国家是一个非常有学习精神的国家,一旦发现差距,全国从上到下就会抡圆了拼命去学。

黑船事件之后,日本人充分认识到了和先进国家之间的差距,于是开始了全方位的改革。

刑法上学习法国,民法学习法国和德国,商法学习美国。



并且,向西方引进新式工业技术,修筑铁路、公路,大力建设电网,发展轮船运输业。

军事上实施征兵制,陆军学习德国,海军学习英国,并且灌输武士道精神和忠君爱国思想。

外交上更是积极和西方列强学习,开始对外实施殖民活动。

教育上实施统一的义务教育体系,将全国分为8个大学区,32个中学区和210个小学区,并且派留学生到英法美德等先进国家学习。

所以,到甲午战争开始之前,日本已经初具工业能力,每年开采煤矿煤炭500万吨,出口生丝将近3,000吨,并且拥有200来艘蒸汽轮船,人均工业产能远超世界平均水平。

第二,清朝太拉胯。 最起码从开始清朝的统治者,虽然心中还怀有天朝上国的思想,但是执政者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都在回避日本的咄咄逼人,朝廷上下投降主义氛围非常浓厚,是一个典型的阿Q 社会 。

于是,在日本明治维新之后开始对外实施殖民扩张的时候,首当其冲的大清帝国在实力上远超日本的时候,竟然步步后退。

明治维新之初,日本派人到大清所属岛屿考察,大清不出兵竟然发了一笔不菲的银子请对方离开,换一般国家早跟日本人干起来了。

于是,日本在1879年正式吞并琉球这个在明清两朝对中华帝国忠心耿耿的藩属国。


(琉球)

果不其然,大清又当了缩头乌龟。

在吞并琉球的时候,日本正积极入侵朝鲜。

早在1876年就和朝鲜签订了江华条约,1882年借助朝鲜内乱大批日军进驻朝鲜,从事实上取得了和大清王朝在当地同样的地位。

如果换成清朝前期或者明朝时期,中华帝国早就出兵把小日本儿赶到海里去了,哪还容得他在朝鲜耀武扬威呢。

日本派军队进入朝鲜也决定了双方在未来早晚有一天爆发大战,于是1895年甲午战争爆发,果不其然,拉胯的大清一败涂地,成就了日本的威名。



实际上,如果在1882年,当日本一而再再而三的侵犯大清王朝的利益的时候,当时清王朝主动出动军队狠狠的教训一下日本人,甲午战争很可能不会爆发,甚至有可能打断日本的明治维新之路。

所以,我大清的拉胯也非常重要。

第三,有一个强大的盟友。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盟友也是大清送给日本人的。

大清王朝在面对索尔小国日本步步后退,怂的一批,让在一旁观看的英国人非常失望。

因为,本来英国人希望和大清王朝结盟对抗北方的沙俄帝国。

大清王朝的体量曾经一度让英国人非常看好他,可没想到的是这个庞然大物竟然是银样蜡枪头。

所以,英国人决定和日本人合作,打算把他培养成在东方的盟友。

甲午战争之后,英国人决心就更坚定了,于是在1902年1月30号和日本签订了《英日同盟》。


(同盟的合同)

由于有了英日同盟,给了日本人打败俄国人的实力和信心。

日俄战争期间,俄国人向法国人求助,可是考虑到日本人和大英帝国结成了同盟,所以只能在旁观战,因为一旦法国参与进来,就等同于和英国人宣战。

此外,日俄战争期间,英国利用他在全球各地的情报网,把俄国人的情报源源不断地送到日本人手中。

同时,由于英日同盟的存在,前往东方支援的俄罗斯波罗的海舰队不能通过苏伊士运河只能绕到好望角,更没有办法在中途停靠英国的殖民地取得补给,于是对马海战波罗的海舰队几乎全军覆没。

打败了俄国人之后,日本人自然而然地晋级列强了。

虽然,晋级的一列强,实际上整个日本还处于一个初级工业化的时期。

例如,日本人的生活水准相对于东亚的其他国家没有优势,尤其占日本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生活非常困苦,直到二战结束之后才有了根本性的改善。

日本明治维新后,虽然国家实力大增,但是太平洋上一个弹丸小国面对世界大国,仍然内心卑微。直到甲午战争打败亚洲第一强国,亚洲最强大的海军北洋水师后,在对马海峡大败称霸世界的太平洋第二舰,活捉海军总司令,大大振兴了日本民族精神,导致失去控制刹车,让日本民族继续随着惯性冲进灾难和深渊。

当西方列强的炮火敲开东方各国的大门时,整个东方的形势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大清帝国在李鸿章等洋务大臣的运作下,磕磕绊绊一路走来,等到了甲午战争,凝聚了大清帝国财力和期望的北洋舰队,被日军打残,陆地作战更是一溃千里,至此,洋务运动几乎终止。

而大洋另一头的东瀛小国日本,却在短短的几十年里,迅速崛起,是因为什么呢?

当家人目标明确 我们从上而下来分析。

首先讲当时日本的统治者,天皇。

日本天皇是积极进取的,看着西方列强船坚炮利,肆意横行,日本天皇如烈火焚身,吃不香,睡不好。

为了让日本在世界之林中迅速崛起,日本天皇广开言路,招贤纳士,自己更是以身作则,勤政俭居。

而大清帝国呢,统治阶级权力纷争不断,慈禧独揽大权,却始终担心臣下反对,又不肯对皇帝放权,对皇帝一言一行严加监视,彼此不合,甚至后来还发生戊戌变法这类的冲突。

加上慈禧本人并没有明确的发展战略和治国方针,更多精力花在权力内耗上,自然和日本天皇不可相比了。


大臣目标趋同 日本的大臣们也是有内耗的,比如日本陆军和海军之间,就一直存在竞争和牵制,当年眼看清廷购置了铁甲舰组建北洋水师,日本海军费尽心机才得以在国内组建舰队。

但是,日本大臣内部无论如何内斗,彼此的目标却非常一致,那就是让日本崛起,且都主张向西方列强学习,并赶超。

在这方面,当时的日本君臣齐心协力,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君臣一心,其利断金。

而大清帝国呢,内部大臣们派系林立,小的不说,制衡洋务派的就有清议派,清议派不管实际形势,只管嘴硬,一味主张强硬对抗,对国家内部,则墨守成规,不求变化和发展。

洋务派的每一项提议,都要面临清议派的重重阻挠,慈禧为了权力的稳固,又在两派之间搞平衡,导致洋务运动常常难以开展下去。


民间基础不同 日本政府君臣一心,自然一致口号对外。

在政府不遗余力的宣贯下,民众对向西方列强学习,赶超西方,强大日本的观念空前高涨。

最终,日本国内铁板一块,通力协作,将日本推入世界发展的轨道。

而大清帝国,民众愚昧,很多人对西方列强,仍然以蛮夷、老毛子看待,认为洋人强大凭借的是奇淫技巧,歪门邪道,对洋人诸多抵触,避之不及。

大清帝国还有教民和百姓的冲突,到了最后,发展成义和团那样的闹剧,将大清帝国民众的愚昧和无知表现的一览无遗。

正是因为日本从上到下,集体目标共同,团结一致,自然在发展变革上日行千里,而反观大清帝国,则蹒跚前行,还不是倒退上几步,虽然国家大小相差千里,但随着时代的变化,这早已不是大国的护身符了。


“落后就要挨打”啊!

无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日本是一个单一民族(大和民族),他们国家主要是精英们把控政府,百姓服从性又很强,自从1868年脱亚入欧彻底学习欧美国家,实行“民治维新”,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同时进行工业革命,大力发展经济,国民普及教育。向欧美国家购买大机器,吸收发展大机器生产,使他们的工业近代化接近欧美国家,大约到了1895年。而日本看到了英国1840年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英国大胜,并且割地赔款(此时的香港被英国殖民)。日本人铭记在心。

日本这个民族只佩服比自己强的国家,也就是欺软怕硬,是日本人的民族性格。他们在学习西方文化,经济,军事等。连西方殖民主义那一套也学了。

到1895年蕴量已久的野心爆发了,对清朝发动了《甲午战争》。最后结果清朝北洋水师彻底失败,清朝再一次赔款割地(此时的台湾被日本殖民50多年)。日本从中国(清朝)获得大量的金钱,当时的银两相当于日本每年的财政总和的5倍还多。这样的日本怎么不会崛起呢?,他们的崛起是中华儿女的心血。也就是这段时间的发展,积累,从中国获得的好处,为他们以后长达14年的全面侵华战争,奠定了金钱基础。

日本人改革干脆利落,大清朝革新拖泥带水。

日本在清朝的时候,崛起过程确实只用了三十年,但为崛起做的“铺垫”可是上百年啊。

和大清帝国同时期的日本,虽然都是“闭关锁国”,但人家可是留了一扇小小的“窗户”的,这就是荷兰。通过荷兰和“兰学”日本引进了西方的一些书刊,学习了西方近代一些科学知识,通过出洋的贸易船只了解了当时世界上的大事和情报。日本当时其实并不是“孤陋寡闻”的。它和满清的闭关自守不完全一样。

更令人吃惊的是日本当时的国民识字率不仅远高于满清,也高于西欧一些国家。农业作物产量只是略低于满清。

日本是个小国,船小好掉头,当时列强把注意力集中到满清这块肥肉上了。表面上贫瘠的日本不是列强侵略的重点。太平天国运动吸引了西方的注意力。所以近代以来有人说“当时的满清政府替日本挡了子弹”。

当然,日本的有识之士从中国两次鸦片战争失败中总结了经验教训,认为日本必须尽快变革才能摆脱民族危机。

日本的明治维新不是危机中的一时之策,是日本 历史 变革的必然,其富国强兵的各项举措被不动摇地坚持下来了。才有了日本的崛起。

甲午战争后,列强对于中国的瓜分情况,求点详细资料,越多越好

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着被世界列强肢解和瓜分的严重危机。清朝政府在初兴的日本军国主义的打击之下,如此可耻地屈服,使得中国看起来已经是个奄奄一息的巨人。帝国主义列强,一群饿狼一样争先恐后地扑上来,撕裂这个巨人的肢体,吞噬这个巨人的血肉,并且因此而在它们相互间引起了激烈的矛盾和斗争。在甲午战争后,对中国下手得最快的是沙皇俄国。马关条约中有割让辽东半岛给日本的一条。这一条使沙皇俄国感到极大的震动。俄国联合了德国和法国,在马关条约签字六天后,向日本政府正式提出,要求日本放弃占有辽东半岛,这是以武力为后盾强迫日本让出已经到了嘴边的肥肉。日本估计到自己在军事上无力对抗以俄国为首的这三国,英、美也不可能为此而给它以实力帮助,所以只好接受了三国的要求。中国必须为此再付出一笔巨额的赎金,也由俄、德、法三国同日本商量好了。然后,日本政府才同清朝政府进行关于这个问题的谈判。清朝政府派出的谈判大臣仍然是李鸿章。谈判的结果是根据三国已经同日本商定的办法由中国付出三千万两银子以换取日本吐出这一份赃物。沙皇俄国插手干预,当然不是为了中国,而是要把辽东半岛这块肥肉留下给自己享用。通过1858年5月的《瑷珲条约》和1860年11月的《北京续增条约》这两个不平等条约,俄国强占了在尼布楚条约中规定为中国领土的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一百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但沙皇政府的野心不止于此。由于俄国所霸占的太平洋沿岸各港口都在冬天封冻,不能常年通航,从七十年代起俄国的侵略政策中就提出了在远东地区取得不冻港的目标。朝鲜东南部的港口和我国渤海海峡口上的旅顺、大连和威海卫都曾经是它所看中的目标,它最终选择了旅顺和大连。因此,当日本想把辽东半岛攫为己有的时候,沙皇政府认为它必须站出来进行干涉。在马关条约尚未签订,但日本所提要求的内容已经传播出来的时候,俄国外交大臣罗拔诺夫在上沙皇的奏折中就指出:“日本所提和约条件中最引人注意的无疑是他们完全占领旅顺口所在地的半岛,……由我国利益来看,此种占领是最不惬意的事实。”①沙皇尼古拉第二立即召开大臣特别会议讨论对策。这次会议决定:“必须坚决主张日本放弃占领满洲南部”,“假使日本坚持拒绝我们的劝告,就对日本政府宣布,我们将保留行动的自由,而我们将依照我们的利益来行动。”①在这次会上,侍从武官长万诺夫斯基说:“占领南满以后日人将逼近我国边界,在我们有必要重划阿穆尔疆界时,将使我们非常困难”。财政大臣维特说:“我们最好现在就积极行动(以阻止日本进占满洲——引者),暂时不修正我们阿穆尔的疆界及不占领任何土地”;“如果出乎意料之外,日本对我国外交上的坚持置之不理,则令我国舰队不必占领任何据点,即开始对日本海军作敌对行动,并轰击日本港口,这样我们就成为中国的救星,中国会尊重我们的效劳,因而会同意用和平方式修改我们的国界。”②他们一再提出“修改阿穆尔(即黑龙江)疆界”,就是因为兼并满洲(我国的东北)的政策早在中日甲午战争以前已经确定了。俄国在1891年开始建筑西伯利亚铁路,其主要战略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实现对中国的侵略计划。当中日甲午战争正在进行时,俄国外交大臣罗拔诺夫上沙皇的奏折中说:“我们要在太平洋上获得一个不冻港,为便利西伯利亚铁道的建筑起见,我们必须兼并满洲的若干部分。”③1895年,西伯利亚铁路的路基已经修到了赤塔,沙皇政府在迫使日本退还辽东半岛的同时,开始向清朝政府提出了使这条铁路经过中国的满洲地区直达海参崴的要求。财政大臣维特在1896年4月给沙皇的报告说,“从政治和战略方面来看,这条铁路将有这种意义,它使俄国能在任何时间内在最短的路上把自己的军事力量运到海参崴及集中于满洲、黄海海岸及离中国首都的近距离处。相当数目的俄国军队在上述据点的出现,一种可能性是大大增加俄国不仅在中国并在远东的威信和影响,并将促进附属于中国的部族和俄国接近。”①由于以俄国为首的三国干涉日本还辽,在清朝政府的眼中,俄国简直成了“救星”。为了报答这个“救星”,李鸿章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三月作为祝贺沙皇尼古拉第二加冕典礼的专使,被派到俄国。俄国利用这机会诱使李鸿章签订了一个密约。这个密约的中心内容是同意俄国人修筑铁路经过我国的黑龙江、吉林直达海参崴。密约中规定:“平常无事,俄国亦可在此铁路运过境之军粮”;并规定“当开战时,如遇紧要之事,中国所有口岸,均准俄国兵船驶入。”根据这个密约,后来就建筑了由俄国人控制的“东清铁路”。在中俄密约订立后一年,沙皇政府出兵占领了旅大。俄国强占旅大,又同德国强占胶州湾有关。或者说,俄国是怂恿德国攫取胶州湾,并通过一系列阴谋诡计为自己造成了攘夺旅大的机会。德国参加了三国干涉日本还辽以后,就向清朝政府索得在天津和汉口的二块租界地作为“报酬”。它还想在中国占领一个港口。在三国共同进行干涉行动时,沙皇尼古拉第二已向德皇威廉第二表示:俄国“赞许地”对待德国“在不使你感到不便的某地”取得“一个港口”②。德国在1896年12月由它的驻华公使海靖向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指名索取山东省的胶州湾,总理衙门以“恐各国援照,事实难行”为理由拒绝了③。但是德国并不把清朝政府的拒绝看成难以排除的障碍,它所担心的倒是俄国人对此的态度。德国知道俄国对于胶州也很感“兴趣”,而且已经使清朝政府同意俄国的舰队在胶州湾过冬,因此德国觉得有必要去探询沙皇政府对于它占领胶州湾的态度。1897年,德皇威廉第二访问彼得堡时,曾同沙皇尼古拉第二当面谈了这个问题。德国看到,俄国虽不积极支持德国占领胶州湾,却也不会干涉德国的行动。于是德国就在光绪二十三年十月(1897年11月)武装占领了胶州湾,其借口是山东曹州府巨野县有两名德国教士被人杀害。威廉第二正式通知俄国,德国舰队要“进占胶州”。尼古拉第二立即复电说:“我既不能赞成,也不能不赞成你派遣德国舰队到胶州去”①。但同时,俄国又宣布俄国军舰这年仍要进驻胶州湾过冬,并由俄国外交大臣穆拉维夫把这项声明交给德国。因此德国人对俄国十分不满,大骂俄国“表里不一致”,“有意阻止我们长占胶州湾”②。俄国为什么这样干呢?俄国驻北京代办巴甫洛夫在发给俄国外交大臣穆拉维夫的电报中作了部分的说明:“根据阁下11月4日的电报,11月6日我在总理衙门通知消息说,我国舰队的队伍在圣彼得堡得到德国舰队进入胶州的消息以前已接到命令驶至此一海湾。这个消息对所有的中国大臣发生了最强烈的印象。我完全相信,假使在此时肯定地加强他们的信念,相信我们准备给中国政府以积极的援助,并帮助它解决和德国已造成的纠葛,那么我们对中国政府所提出的若干其他问题,如有关教练、松花江上航行及通商、山海关以北的铁路等等,一定可以如我们的意愿十分迅速地作出决定。”①很明显,这是想利用时机为自己夺取在中国的新的权益。在此以前,担任总理各国事务大臣的李鸿章曾经两次亲自找巴甫洛夫求救,希望俄国干涉德国占领胶州湾。他听说俄国军舰将开进胶州湾后,几乎每天都派员去俄国使馆打听消息。可是所谓俄国军舰进驻胶州湾只是一句空话。实际上俄国军舰并没有到胶州湾,倒是强行占领了大连湾和旅顺口。德国政府在看穿了俄国的目的后通过外交途径通知俄国政府说:“它(德国政府)还是随时准备通过对俄国的酬答来平衡德国因此而获得的利益。”②虽然事实上是俄、德两个强盗互相协作,各自占领中国的一个港口,但是沙皇政府仍然无耻地以帮助中国对付德国作为它占领旅大的理由。俄国驻华代办巴甫洛夫通知总理衙门说:俄国并没有夺取中国领土之意,占领旅大是为了保护中国免受德国的侵略,一俟德国军队撤退,俄军也即撤退。清朝政府竟然表示相信这种鬼话,并允供给俄舰用煤。俄国以沙皇名义正式宣告说:“由于德国舰队占领胶州,显然是想无定期地留驻海湾中,皇帝认为必须命令我国太平洋舰队开去暂时驻在旅顺口,此事已得中国政府方面的同意。皇帝陛下完全相信俄国及德国在远东问题上应当及可能互助携手……。”③既然德国舰队无定期地留驻胶州湾,俄国人似乎也就有了无定期地留驻旅大的理由。光绪二十四年三月初六(1898年3月27日)俄国强制清朝政府签订了《旅大租地条约》。为了促成这个条约的成立,俄国人发出最后通牒进行威胁,说是如果不在规定时间签字,“俄国另有办法。”①同时,俄国对于负责谈判的李鸿章和张荫桓,各送了巨额的贿赂。从俄国方面的文件中可以看到,李鸿章当即收下了送给他的五十万两银子,而张荫桓则因为“对于他的受贿已有无数控告,他宁愿等到闲话平息以后”再收取送给他的五十万两②。由李鸿章和张荫桓代表清朝政府和俄国驻华代办巴甫洛夫签订的《旅大租地条约》,除了使俄国成了“旅顺口大连湾及附近水面”的主人以外,又使俄国人有权从大连湾修筑一条铁路以连接在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所规定的那条横越满洲地区的铁路干线,这就是后来筑成的从哈尔滨到大连的铁路,即所谓“南满铁路”。这样,不但清朝政府付出三千万两银子赎回来的辽东半岛,而且整个满洲,即中国的东北地区,就在实际上落到了沙皇俄国的控制下。

甲午战争前日本吞并琉球侵略台湾,清朝为何不和日本开战?

因为此时,日本的国力已经开始慢慢崛起了,无论是军事实力还是国家实力,都比以前提升了很多,所以他们对外侵略的野心也开始锋芒毕露,这个时候清朝并不想因为一个小小的附属地而得罪日本,毕竟这个时候的日本已经不好惹了,要是换成唐朝的时候,大唐一出马,日本就不敢怎么样了,还有一个原因,当时朝廷正处于内斗的时候,根本没有时间想着去管别的地方,日本也是恰巧看着清政府内乱,所以趁机攻击琉球群岛和台湾。
在清朝晚期的时候,我们内部因为开始昏庸腐败并且闭关锁国,所以军事实力渐渐的被一些西方国家给超过,而就在这个时候,日本也借着西方的势头,开始迅速发展经济和军事实力,因为日本的领土相对比较小,所以他们为了得到更多的土地,不惜代价开始向外面扩张,但是此时日本的实力还不至于可以与大清抗衡,于是他们先选择了进攻琉球群岛和台湾地区,当时琉球群岛是清朝的附属国,一直以来都是向清朝进贡的。
因为琉球群岛和台湾都没有什么战斗力,所以根本抵挡不住日本的进攻,当时琉球王国曾经派人让清朝来援助,但是清朝却选择了拒绝,并且认可了日本的做法,因为没有人前来帮助琉球王国,就慢慢被日本给吞并了,当时为何清朝视而不管呢?因为当时的清朝正处于内斗时期,朝廷内部还没有稳定下来,更别说有时间去管理别的地方了,所以他们对于琉球王国的要求也是视而不见的。
加上这个时候日本已经不是当年的日本了,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以后,军事实力变得非常强大,如果硬要开战的话,就算赶走日本,清朝也会付出一定的代价,所以清朝不想为了一个琉球群岛而得罪日本,不过因为一味的忍让,最后日本不断试探,得寸进尺,从琉球再吞并台湾,然后就发生了甲午海战,所以说只有进步才不会被挨打,息事宁人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重读甲午,甲午海战中国半点赢的机会都没有吗?

唤起吾国千年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的最?痛四万万人齐下泪,中国社会震动之大,前所未有。一向被中国看不起的?倭寇?,竟全歼北洋水师,《马关条约》索巨款,割国土,致使大清朝野上下,自信心丧失殆尽,向西方大国举债度日。?

甲午战争中最重要的一战,当属黄海海战,因当时的北洋舰队拥有?亚洲第一?之光环,后世常觉得其本有击败日本的机会,故对此役之全军覆没,不胜扼腕叹息。殊不知,北洋舰队当年根本没有半点取胜的希望。

对甲午前后中日海军的实力演变,一种相当广泛的意见认为:中国本来领先,但因诸如慈禧挪用费用等高层腐败问题,海军建设渐趋停滞,遂使日本海军后来居上,进而有甲午年的悲剧。这种意见虽足以满足国人某种心理安慰,但却不是事实。事实是:自晚清以来,中国的海军建设,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从来都被日本远远地甩在屁股后面。

先说硬件。按理说,中国1840年经历鸦片战争之败,后又饱受英法等国海军欺凌,早该知海军重要。然而,除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等人曾向法美等国购得三四艘洋船外,此后三十年,清廷完全就没想过要建立海军。一直到1874年的日军侵犯台湾之后,朝野上下受到日本刺激,建立海军才真正被提上议程。而自鸦片战争后至日本侵台这30年多年时间里,清廷虽有向国外购买战舰的意向,但都未成功,最终只购进了十三四艘用于听差、军报、巡海、捕盗的非战斗性木质汽轮,皆非战船。

而日本则不然,从1853年美国派裴理率舰打开日本门户之日起,幕府便立即命令模仿西洋炮术铸造铁炮,1853年又解除大船禁造令,设置浦贺造船所,仿造西洋轮船。在幕府的号召下,其他藩侯如佐贺、萨摩、长洲、土佐等也先后设立造船所仿造汽船,奠定了日本造船业的基础。在仿造洋船的同时,幕府及诸藩也积极地向西方国家购买了多艘新舰。计至幕末时期,幕府已拥有美英等国所制之战船9艘,其他类船只25艘;诸藩向英法等国所购船只77艘,合起来计有百余艘之多,此外还有国内仿制的25艘。

也就是说,明治维新还没开始,中国的海军发展就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之后中国在海军发展上便是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而日本的海军发展处处都处于优先地位。

在造船方面,日本的第一座近代造船所早在1853年11月就于浦贺设立了,该所制造了日本第一艘西洋式舰船,并于1854年下水。1854年日本人从俄国人那里学到了欧洲造船技术。1863年幕府又向荷兰采购造船机器,建设长崎军舰所,专造小型汽船。1865年慕府还与法国合作,在横滨设一制铁所,使横滨日后成为日本海军著名的军港。相比之下,中国真是相差甚远,直到1862年才由曾国藩在安庆设立了军械所,1865年9月方于上海设立江南制造局,1866年10月在福州设立马尾造船厂。中国自行生产的第一艘大型机器轮船?恬吉?号,直至1868年始由江南制造局建成。也就是说,中国建第一个造船厂比日本晚了9年,而自己造出第一艘机器轮船更是比日本晚了14年之久。

差距还不止造船,对于武器与弹药的改进,中国也明显落后于日本。比如在火药上,1885年法国人发明了爆炸力强于TNT的苦味酸炸药,即?黄色火药?。在1891年,日本人下濑雅允就通过仿制,研制出灵敏度极高、燃烧能力极强的苦味酸炸药?下濑炸药?,并广泛应用于甲午海战。卢毓英在《卢氏甲午前后杂记》中如此描述甲午海战中这种炸药的威力:??超?、?扬?火,烈焰腾空,左顾?定?、?镇?亦燃。盖敌人火药甚异,无论木铁,中炮之处随即燃烧,难于扑灭。?下濑炸药具有极强的燃烧性,甚至能够燃烧钢铁,与北洋海军炮弹使用的黑火药相比,完全是划时代的差距。

海军建设除了军舰和弹药外,还必须有齐备的配套设施,特别是修理厂。1855年10月,日本幕府为了修理洋船,在长崎设立一座修船所,全部计划及建造皆出自荷兰人之手,机器也由荷兰购买,该厂1861年竣工。而中国同样的修船所直到30年后的1890年11月才在旅顺建成。

这30年的差距到底有什么样的影响呢?仅有一例即可说明,那就是1886年当?定远?、?镇远?等北洋舰队的主力战舰抵华之后,在中国竟然找不到可以修理这些战舰的船坞,只能转往日本长崎为?定远?等舰上油修缮!

此外,当时中国连一个了解近代海军舰艇发展情况的人都找不出来,最终导致李鸿章等人总被忽悠,花大价钱买回的军舰却不实用,最典型的有两例:

一是?超勇?、?扬威?的购进。据马幼垣先生介绍,这是一款?设计错误,优点远远弥补不了缺点的舰只?。英国阿摩士庄厂先后造了三艘,最早建成于1880年11月的一艘,由智利认购,后因设计有问题智利不要,于是英方于1883年6月16日将此舰卖给了日本,易名为?筑紫?。随后造的两艘卖给中国,即?超勇?和?扬威?。

甲午战争爆发时,?筑紫?号在日海军服役已11年,日人早就弄清楚了这是一艘问题舰,故在整个甲午海战中都不派它上前线。而中方统帅丁汝昌却视?超勇?、?扬威?为上阵必选。其实在长期维修不佳的影响下,?超勇?和?扬威?在甲午年间的状态还不如?筑紫?,是绝不该推上前线的。由此也可看出日本海军和北洋海军差距之大。

二是?定远?、?镇远?舰的购进。这两艘舰不但北洋海军当时引以为豪,后人也不断赞其威猛。然而据马幼垣先生介绍,此二舰采用炮塔斜置法来安装的每舰四门十二寸主炮中看不中用。因为炮塔斜置法在当时尚在实验阶段,从未用于实战,后来证明此法有三大危害:1、增加了舰船在海上的颠簸程度,严重影响射击精确度。2、射界十分狭窄;3、射击时很容易灼伤自己的甲板。实际上,?定远?舰?中看不中吃,基本上是德人利用中国出资去做的实验失败的产品,本就不该买。?

这几次购舰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北洋舰队的发展和甲午战局。 而自从李鸿章购买的铁甲舰、巡洋舰等船只于1886-1887年抵华,北洋海军1888年成军后,除从福州船政局调来了?平远?号钢甲兵轮外,北洋舰队就没有再添购任何舰只。到了1891年,朝廷更是要求北洋舰队在两年内停止向外洋购买枪炮、船只及器械。这对于北洋舰队无疑是致命打击。

相对于中国军备八年的停滞不前,日本却从来没闲着。1875年,明治政府向英国订购了三艘铁甲舰,即?扶桑?、?比睿?与?金刚?。以当年的海军年度经费而论,三舰的购费几乎占其全部。就当时日本全国的总预算而言,一舰的购费也占去12.6%,其决心与气魄可见一斑。

为了克制中国海军的优势,1887年日本又聘请法国著名造船专家白劳易专门替日本设计建造了三艘大的铁甲舰,号称为?三景舰?。这三艘军舰排水量虽不及中国的?定?、?镇?二舰大,装甲没有?定?、?镇?厚,但在火力及速度方面却务求超过。此外,就在甲午战前一年,日本倾全国之力筹措经费,继续向英国购买铁甲舰两艘:一为?富士丸?,排水量11750吨,一为?八岛丸?,同样11750吨。同时自制军舰两艘,一是?明石丸?,2700吨,一是?宫古丸?,1800吨。这些舰艇因时间关系未能参加甲午海战,否则恐怕北洋海军更难过。

讫至甲午战前,日本的海军兵力已有各种类型军舰31艘,鱼雷艇24艘,合计55艘,总排水量63373吨。同时尚有6艘军舰(33330吨)及2艘鱼雷艇(165吨)正在制造中。而当时北洋舰队的军舰25艘,鱼雷艇12艘,计约4万吨,如再加上广东及南洋各舰队的兵船,数量大抵与日本吨位相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海军不但留意于军舰的购置,同时在军械方面诸如?下濑火药?、?山内速射炮?、?保式14英寸鱼雷?、?LBS测距仪?等的改良与使用方面,也都超过了中国。

此外,北洋海军的后勤保障之差,军舰装备陈旧、修缮不济、弹药奇缺和弹药质量低劣等已经是尽人皆知的事情。更致命的是连作为军舰燃料的煤也严重供应不足,比如1889年4月据丁汝昌披露:?经发交定远五吨,到威过磅,仅三吨有奇,数目甚为悬绝。?供应北洋海军的煤炭不仅缺斤短两,而且到急用之时,往往久催不到。

1894年6月底,朝鲜半岛正紧张备战之时,需煤甚切,丁汝昌竟收到电报称?矿局下次实难送煤?。矿局不仅不向朝鲜送煤,连威海基地的煤也供应不足。甚至到了8月24日中日战争早已爆发,丁汝昌还要向煤矿发电报催煤。

再讲软件建设,也就是人才的培养。甲午海战中,许多中方将领、士兵战死,后世多慷慨赋予其?民族英雄?的璀璨光环。但必须指出的是:这些战死的将领和士兵,有一部分不能算合格的近代海军人才。

而日本着力培养海军人才30年,至甲午时已是人才济济。早在1855年10月,日本就在长崎设立了海军传习所,并将?观光丸?作为训练船,聘请23个荷兰海军官兵为教习,培养日本自己的海军人才。到了1859年,日人已经可以操纵任何类型的船只而不用外人之助。该传习所培养出了日本第一批海军人才。1863年幕府又在神户设立一个操练所,这里培养出了日后的海军大将伊东佑亨、外相陆奥宗光等人才。

明治维新开始后,1869年特在东京设立一个海军训练所(次年改称为海军兵学寮),航海、轮机、操炮等教习都从英美聘请,共计有34人,此所培养出了海军名将山本权兵卫、近藤真琴及东乡平八郎等人。海军军官教育之外,日本还成立了海军陆战队军官学校(1871年10月),招募青年人学训练。

为了扩大水手兵源,日本于1873年命各镇守府设置训练所,负责新兵教育工作。在海军留学方面,日本在1862年就已经开始已派遣海军学生留学荷兰;1871年更是派遣海军学生16人前往英、美海军学习,而东乡平八郎即系此次留英学生之一。集30多年的海军培养之功,甲午之时日本海军已经是人才济济了。

反观中国的海军人才培养,则要迟缓得多,也拘束得多。直到1866年,中国才在船政大臣沈葆祯的主持下于福州设立中国第一所近代海军学校――马尾船政学堂,比日本晚了11年。至于海军留学,中国的第一批海军留学生直到1877年才得以成行,比日本晚了14年。

这十多年的差距对中国海军建设的影响是致命的,最明显的是,与同时期的日本海军相比,李鸿章选拔海军人才时要为难很多。

一来是没有合适的高级海军将领:原有的湘军水师和广东水师只知江河湖泊水战,不知海战为何物。不得已,李鸿章只能选拔陆军出身对海军完全不了解的丁汝昌为北洋海军统领。不可否认,李鸿章选择丁汝昌是因为他乃是淮军旧部,对其言听计从。但中国洞开国门40多年后仍然没有熟悉现代海战的可用将才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二来,李鸿章不得不过于依赖貌似?专业?,但历练太浅缺乏实战经验的海军留学生刘步蟾等人,让他们一回国就担任?定远??镇远?等主力战舰的舰长职位,并给予他们相当于?少将?军衔的总兵官阶,此后将近十年未曾变动过他们的职位。

而相形之下,比刘步蟾早6年留学英国的东乡平八郎则没那么?幸运?,他在回国后经过八艘各式战舰、陆海军多个职位的磨练,到甲午战前也不过是个大佐而已。相较两人功绩,刘步蟾终是没成大器。而东乡不但参加了甲午海战,更是在日俄战争中一战成名。

难怪很多人诟病北洋舰队的用人制度说:?北洋订购英、德两国的七艘?远?字号巡洋舰,自来华至甲午启衅,全都是由同一人始终任管带。连同早前购自英国的姊妹巡洋舰?超勇?、?扬威?,亦长期没有更换管带。这是在世界海军史上绝无可能找到另外一例的长期自杀性行动。说此举无异自杀,因为这样的一支舰队必定迟钝不前,暮气消沉职位长期固结,人才上升渠道堵死,自然只能是暮气沉沉。

更要命的是,李鸿章所任用丁汝昌、刘步蟾等一些将领都是长期吸食鸦片的瘾君子,上行下效,整个北洋海军吞云吐雾不亦乐乎,李锡亭在《清末海军见闻录》里说:?海军军官生活大都奢侈浮华,嫖赌是平常事。刘公岛上赌馆、烟馆林立,妓院有七十多家?,包括后来成为著名学者的严复,当时在北洋水师学堂担任教习,也是一刻不能离开鸦片,其师如此,学生不问可知!

泰莱《甲午中日海战见闻记》中说刘步蟾是被部下所逼,才吞鸦片自杀的,自杀后曾屡次求救:?总兵刘氏尝凄然自夸,谓虽受西方教育,仍守中国礼教,苟丧舰,将自裁。是时舰已丧;其僚属予彼一二日之宽限,以处决其自身之事,并请彼于就义之前,预相通知,俾往致最后之敬礼。故此不幸之可怜虫实被迫而吞鸦片,然吞后立使召克尔克来救,如是者屡。其后一次,克尔克方开始为一伤兵割治,问予曰,?泰莱,君能代毕此事否??予答曰,?予无意试此,君宜先尽对此人之责任,事毕乃赴总兵处可也。?此次克尔克至已晚,而刘君之苦难毕矣。?

一群瘾君子统帅的北洋海军,当甲午开战时,其训练已荒废了四年之久,丝毫不会使人奇怪。在1890年之前,由于英籍海军总查琅威理治军严格,所以北洋海军训练和军纪都还过得去。然而在1890年左翼总兵刘步蟾和右翼总兵林泰借?香港升旗事件?,挤走琅威理之后,北洋海军开始风纪转坏,训练渐弛。据时任?来远?舰帮带大副张哲深的报告说:?前琅威理在军中时,日夜操练,士卒欲求离船甚难。是琅之精神所及,人无敢差错者。自琅去后,渐放渐松,将士纷纷移眷,晚间住岸者,一船有半。日间虽照章操作,未必认真。至有事之秋,安耐劳苦。?据姚锡光在《东方兵事纪略》中记载甲午战前的北洋海军情形是:?操练尽驰,自左右翼总兵以下,争挚眷陆居,军士去船以嬉。每北洋封冻,海军岁例巡南洋,率淫赌于香港、上海。??

训练荒废四年造成的结果是什么呢?在决定命运的黄海海战中,中日两国海军的命中率天差地别。北洋海军诸舰除?济远?因先逃跑而仅中弹十五发外,其余?定远?中弹159发、?镇远?200发、?来远?225发、?靖远?110发,而被击沉的五舰(?致远?等)每艘中弹不下200发。日方舰只不仅没有被击沉,受伤最烈的?赤城?不过中弹30发,其次的?比睿?23发、?神松岛?13发。北洋海军的命中率之差真是令人难以置信!此外,据游战洪在《北洋海军作战失利的技术因素分析》一文中介绍,黄海海战中北洋海军12英寸口径舰炮发射了197发钢弹,只有10发命中目标;其他各种口径舰炮发射了482发炮弹,竟然只有58发炮弹击中日舰!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海军是西方资本主义时代的产物,是工业文明的产物,19世纪的世界是属于海洋的世界,任何国家想要发展并有所作为,没有一支强大的舰队作为后盾是不可能的。百年海军之路多艰!南洋覆没于法国,北洋覆没于日本,中国进入了有海无防的时期。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091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