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梦,那就造梦吧"
点 上 面 听 泽 南, 歌 单 在 最 下面
▼
HELLO DREAM怀念过去是人的本能,
因为过去总能让我们暂时逃避现实。
成年之后我们都习惯了教条化的生活,一切都是按部就班,找不出一点新鲜感。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所有新的开始都是需要衡量价值的,需要花费多少精力,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我们默认成年世界的功利,
却又那么想活得有价值。
这几年和年纪尚浅的人交流,末尾总会带上一句“你还年轻,好好做梦”。因为有的梦,年轻不做,以后都不会做了。开始工作之后心态在潜移默化地发生改变,过去的憧憬与梦,在现在看来是那么幼稚与没有价值。
听起来有点病态,但事实上我们都是如此。
做梦成了奢侈品,生活太烦躁,我们也早已丧失了好好做梦的能力了。只是不断因为生活与工作的琐事烦躁,静不下来好好思考当下的状态。别提做梦,连想想未来,很多人都觉得麻烦。
两年前曾经安慰一个非常迷茫的朋友,我说:如果你没有梦,那就去造一个梦吧。
在准备这期节目的时候,我刚好翻到了两年前的稿子和这句话,放在现在竟然也刚好合适。成年后我们获取的只有不断的约束,却少了做梦的自由与空间。
所以,如果没有梦了,
那就去造一个梦吧。
▽
年轻真好,可以造梦
节目歌单
西风的话–陈绮贞
孩子–金玟岐
拥有–棉花糖
时间的密语–雷光夏
文字| 泽南
编辑 | 安然
配图| Unsplash
如果你有话想对我说,欢迎在微信里告诉我
下面这个“分享转发”,你要不要点点看
“年轻真好,还可以失恋。”那个能做出美味寿司的日本老人坐在咖啡店临窗的座位上,坐在他对面的旅店老板娘喃喃地说。
这是电影《奔爱》的第一个故事,苏乐琪千里迢迢从中国来到日本小樽,她来寻找前男友冯裕健在信中提及的地点和风景,这是她的一次“告别之旅”。
在寿司店,苏乐琪与冯裕健久别重逢,却彼此假装陌生,若无其事地交谈,似乎多年的异地恋真的让他们变得陌生,时间和距离就像落雪一般覆盖了所有悸动和想念。
然而分手已成事实,曾经的心动和钟情已经不复存在。
莫文蔚的歌《盛夏的果实》有这样一句歌词:“也许放弃,才能靠近你。”
苏乐琪在小樽的时间只有一天,她要走完所有前男友提到的地方,纪念他们的“十周年”。冯裕健便当起了导游。
“亲爱的乐琪,最近不知道为什么,老是想起你,每当我想你的时候,就会来到这个码头,只有白雪包裹下的海洋,才能容下我对你的思念。”
苏乐琪坐在自行车的后坐上,读着冯裕健曾经写给她的信,他们来到了信中的码头,这时候没有下雪,阴天的海洋是淡淡的蓝色。
踏着积雪,他们去玻璃工坊一起做了风铃,就像冯裕健曾在信中说的“最剔透,最漂亮的风铃”。
“你还好吗?”
“我很好。”
在天狗山的山顶上,苏乐琪大声地喊道――那是她最喜欢的电影里的台词。
岩井俊二的电影《情书》里面,渡边博子写信给已经去世的前未婚夫藤井树,本以为是寄往天国永远得不到回复的信,却意外的收到了回信。
她写信说:“你好吗?”收到回复:“我很好。”
这就是第一封信的内容,很短,很美,也很伤感。苏乐琪反复地大声喊:“你好吗?我很好。”是对过往的缅怀,也是告诉自己她也已经像渡边博子那样失去了之前的恋人,也希望以后的他们都会“很好”。
第二天,苏乐琪就要离开了。好心的寿司店师傅和旅店老板娘暗中安排他们在寿司店见面了。
还未出师的冯裕健履行了承诺,做寿司给苏乐琪吃,虽然是不完整的寿司,就像他给她的爱情一样不完整,但苏乐琪依然说:“这是全世界最好吃的寿司。”虽然不完整,但至少曾经拥有过。
席慕容在《无悔的青春》里说:
“在年轻的时候,如果你爱上了一个人,请你,请你一定要温柔地对待他。不管你们相爱的时间有多长或多短,若你们能始终温柔地相待,那么,所有的时刻都将是一种无瑕的美丽。若不得不分离,也要好好地说声再见,也要在心里存着感谢,感谢他给了你一份记忆。”
咖啡店里,窗外大雪依旧,会做寿司的老人轻轻地说:“我已经三十年没失恋了。”
别人夸你年轻可以按照以下五点幽默回答:
1、别人夸我们长相年轻,我们可以回应“听您这么一说,我瞬间感觉自己又年轻了好几岁”。
这句话对应着一个词叫做“慧眼识珠”,就是在接受别人对我们的夸赞的同时,再对别人的眼光加以认可和抬高,本质上就是一种“互相夸赞”。
2、别人夸我们长相年轻,我们可以回应“您谬赞了,其实,我感觉您比我还年轻”。
这句话虽然还是一种“互相夸赞”的逻辑,但字里行间中所透露出来的意思是在通过放低自己的方式,把夸赞我们的人抬高,是一种“放低自己,抬高别人”式的回应,也可以说是一种谦虚的态度。
3、别人夸我们长相年轻,我们可以回应“我的年轻与您的智慧相比,那可是天壤之别呀!”
相对第2条的回应而言,这句回应会让别人感觉更符合实际一点,什么意思呢?站在我们本人的角度来说,假如夸我们的那个人长相并不年轻,那对于我们某些伙伴而言,回应“您也很年轻”之类的话可能会说不出口,那就可以用这句话回应。
4、别人夸我们长相年轻,我们可以回应“谢谢,非常感谢”。
这是一个万能句式,如果我们在实际应用时,实在是想不起来该如何回应,那不妨就简单明了地回复一句“谢谢,非常感谢”。
这句话没有特别多的弯弯绕绕,应用在任何被夸赞的场景,都不会显得太高,也不会显得太低,更不会显得虚伪。
可以说,不管别人怎么夸奖我们,我们都可以回应别人一句“谢谢,非常感谢”。
5、别人夸我们长相年轻,我们可以回应“跟情商高,会说话的人在一起交流,感觉就是不一样”。
这同样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夸赞式的回应,而且类似这样的回应,会让别人有一种“我情商很高,我说话很受别人欢迎”的感觉,因此也就会增强对方继续跟我们交流的欲望,更有利于我们与对方接下来的交流沟通。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035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焦虑自救指南
下一篇: 我们始终要学会被迫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