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汽车下了高速、驶入市区时想起雷锋的。
虽然暮色已浓,但城市是亮的。看到街道比平日里干净、整洁了许多,看到没有垃圾乱扔、塑料袋遍地的景色,就联想到:是两会召开 是重要节日 还是……
想起明天是……
42年前的这一天,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公开发表。在中国,3月5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是纪念雷锋、学习雷锋的标志性日子。
多年前,我在一家国有企业从事共青团工作。每年,在这个“符号性”的日子到来时,都要组织单位里的团员青年参加“学雷锋活动”。我们“策划”实施过的活动中,有去敬老院打扫卫生、有组织维修人员上街免费修电器、有参加上级团委组织的“手拉手、献爱心”,更多的则是上街(当然局限在单位门前的解放路上)打扫卫生……这些活动的开展会使我们在市直团委每年的“千分考核”中排名提前一些。单位效益每况愈下,搞活动往往是形式、应付检查,跟兄弟单位的团委书记们坐在一起,汇报工作时往往底气不足,却也在私下里附和那些“前辈”所说的“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来了四月走”的戏言。
我父亲在党校工作,“政治思想工作”是他在部队、乃至转业到地方后的主要工作职责。退休前,他曾在全市“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固定传授“精神文明建议”课程,俨然“雷锋”专家。而我在小学时代就熟读他书架上的《雷锋故事》和《雷锋日记》,在部队电影院看过N遍黑白片《雷锋》……出生于1940年的雷锋如果健在,和我父亲同龄。
曾经,我熟悉雷锋的亲切感觉如同他是父亲炮兵团的亲密战友。
一个牺牲时才22岁的年轻军人,在40多年的岁月里是如何一次又一次激荡起那些年轻的心灵的
我嘲笑过父亲的“学雷锋”行动。那是在一场大雪过后。头天晚上他就准备好了扫雪工具,第二天早早地起了床。等母亲做好饭,“命”我去喊他吃饭的时候,我看到他已经把从家门口到教学楼的道路清扫干净了。大雪过后、寒假期间校园更显得冷清,正在向图书馆方向“推进”的有两个人,一个是他,另一个是院里一个小名叫“升”的孩子,是个天生的智障儿。父亲热得满头大汗回家时,我笑话他“今天学雷锋的是两个傻子”。他听了并不生气,调侃道“现在这个社会,很多人连‘升’都不如”(意即连那个傻孩子都不如)。
我是在后来才认真思考“学雷锋”这个问题的。现在想起来,不禁为自己青春时代曾经的叛逆和不屑、曾经的随声附和而汗颜。
我知道到很多人的善意行为、或者在别人眼里的“学雷锋”举动,并不意味着那人在刻意地意识到是在“学雷锋”。比如父亲,他除了跟个傻孩子一起扫雪,热心地带“八杆子拨了不着”的乡里乡亲寻医问药,更是经常地把楼道打扫得一尘不染……每年过年,他都不忘把刚煮好的饺子、瓜果什物收拾几份送给值班的门卫,给学校烧茶水的校工,一如那是他手下的兵。母亲在这方面比他世故,她说“你又不分管行政和保卫,你送东西(给人家吃),他们的(直属)领导人家会怎么想 ”。父亲听了,说句“不会的”。他以为还是在部队,所有的人都单纯如他、如雷锋般“对待同志象春天般温暖”。又比如我一个中学同学的母亲,多年前,她在街上“捡”了个走失的哑女,就把人家领到了家里,管吃管住好几个月,直至找到哑女的家人。同学的母亲就是个普通的家庭妇女,对执政党所倡导的“学雷锋”活动知道得恐怕也不多。如果硬往“学雷锋”方面联系,未免牵强。
因此,现在对“雷锋精神”的理解,我更愿意理解为:人性的善良、素养、道德和文明……
后来,我曾在一次主持过的以“学雷锋”为主题的团委会上讲自己的观点:“学雷锋,要从身边小事做起,比如做一些举手之劳的事,比如主动打扫卫生,比如放车时扶起同事倒在地上的自行车……”
起起雷锋,心中便涌动起一种温暖。再翻《雷锋日记》,看他在写道:高楼大厦都是一砖一石砌起来的,我们何不做这一砖一石呢!我所以天天都要做这些零碎事,就是为此。他还写道: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 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 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 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 如果你要告诉我们什么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扬那最美丽的理想 你既然活着,你又是否为未来的人类的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更美丽 我想问你,为未来带来了什么 在生活的仓库里,我们不应该只是个无穷尽的支付者。
在牺牲前6天的日记中,雷锋写道:
今天我看了一位科学家对青年讲的一段话,对我的启发教育很大。他说:“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不管别人怎样器重你们,你们都要有勇气对自己说:‘我没有学识!’决不要陷于骄傲。因为——骄傲,你们就会固执起来;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拒绝别人的忠告和友谊的帮助;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丧失客观方面的准绳。” 这些话好得很,我不但要永记,而且要贯彻到言语行动中。
……
这些40多年前所写的,或文采飞扬、或朴实无华的文字,现在读来,是不是仍觉真切 雷锋过时了吗
很庆幸自己,还能想起雷锋。因为“想起好人雷锋/就看见春天正绿遍山川”。
旧文,写于2005年3月4日。如今再提雷锋或许“不合时宜”,但这是一代人的记忆,如果我们受过的教育有错,那也是时代所致。总比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信为好。
长按“ ”加
原创文章|美文分享|深夜厨房
ID: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032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10个让你更幸福小习惯
下一篇: 好茶好酒,当配好诗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