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羽。零下30度泼水瞬间。图片来自网络。
家里有暖气,大概很容易对外面的气温判断失误。前些日子几乎每天早上都要例行的对话是:多穿点衣服!穿秋裤了吗
没穿,不冷。
化纤面料的校服裤子,薄薄的一层,想来是风一吹就透了。
不冷
教室里没有暖气没有空调,不冷才怪!
十四、五岁的女孩,正是爱美的年纪。以为多穿的那条秋裤会让自己的腿“显粗”,“宁要风度,不要温度”。
肥肥大大的校服裤子已经让奶奶改瘦,裤腿脚变成了5寸。里面再套一条秋裤 哎呀,不冷!
遥想自己在这个年龄,也是这样吗 那时,大喇叭裤正流行,裤腿都奔8寸而去,那种被揶揄为“能装下一只老母鸡”的一尺的大喇叭裤才够时髦啊。我当然也特别渴望能“跟上潮流”,但自知我妈不会让我“出洋相”,“大喇叭裤”只能奢望。
当年没有暖气,家家烧一种“憋了气”炉子取暖。家里也没有闹钟,冬天的早上被我妈叫醒,蜷缩在被窝里问她的第一句话总是“妈,外面冷不冷 ”
寒冷的早上,她肯定一早出过门了,她呼出一团白气:哎呀,外面可冷了!多穿点衣服。我妈说冷,肯定冷,我乖乖地穿秋裤、换绒裤,最寒冷的日子里当然要穿棉裤。
我家老三在十四、五岁时,冬天就不穿秋裤。冷吗 等她人到中年回想自己的青春少女时光,有一次就表达过悔意:那时候怎么那么傻呢 冻得那个样还不穿秋裤……
这个“前车之鉴”当然要给小孩讲,只不过秋裤我以为已经泛指保暖内裤、打底裤:你现在不穿秋裤,冻出关节炎来,将来受罪的是你自己……巴拉巴拉……
每日因为“穿秋裤”而对抗,还告诉我“你知不知道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
也许年轻人火力大,你是真的不冷;也许多年之后,你会想起当年你妈让你穿秋裤是真的冷。
天气预报说下半年来最强冷空气将在近日影响大部地区,气温最低至零下13度,有人戏言这是进入“速冻”模式。那么,你穿秋裤了吗
长按3秒“ ”
:
ID:
自从假期出去玩了回来之后,发现家里气温变得好低,气温一下降,相信很多妈妈就会打电话来提醒“天冷啦,该穿秋裤了”,很多新手妈妈也是如此,气温下降后就开始给宝宝增加好几件衣服,但是我们都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宝宝是真的冷吗?
其实这是错误的,宝宝的神经中枢还未发育成熟,身体还不具备体温调节能力,而且宝宝的体温会随着气温而波动,所以不要再用“你妈觉得你冷”的思维去断定该宝宝该加衣服,那么我们该如何判断宝宝是冷是热呢
一、判断宝宝冷热的方法
1、宝宝头热,手脚凉
对此妈妈们不用担心,这是正常现象,宝宝心脏跳动力量较弱,到达四肢的血液不足,所以才会手脚凉,如果手脚都很暖和,要考虑是否给宝宝穿太多,或者是量一下体温看看有没有发热的症状。
2、后颈出汗
一般、这里出汗那就代表宝宝穿得太多了,要注意适当减衣,避免捂感冒了。
3、没有把握怎么办
对于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可以选择给宝宝量个体温,正常状态下宝宝腋下温度为36-37 。
1、头部:宝宝的头部血管比较多,皮下脂肪少,是个散热的好部位,也是个容易着凉的部位,所以要给宝宝选择一顶轻便透气的帽子,就可以避免很多问题啦。
2、小脚丫
很多宝宝都爱光脚,但是有句话叫“凉从脚上来”,到了秋天就不要让宝宝在打赤脚了,这个时候足部保暖要做好,选择袜子的时候最好选择全棉、透气的袜子。
3、后背:用手摸摸小宝宝的后背,确认他有没有出汗,也是衡量宝宝穿着是否适当的好方法。那宝宝后背出汗怎么办呢?可以在宝宝背上垫块小毛巾,虽然不舒服,但是总着凉好。
4、肚脐:其实不单单是肚脐,整个宝宝的腹部都需要保暖。如果腹部受寒,会直接损伤宝宝肠胃,导致腹痛、腹泻、消化不良等问题。
穿少了怕冷感冒,穿多了又怕捂出病,到底该怎么办呢?其实,宝爸宝妈们不需要把自己逼成医学专家,但必须要掌握好一些科学的 育儿 知识和医学常识即可。
电视剧《归去来》中有一句经典:“有一种冷叫父母觉得你冷,有一种需要叫父母觉得你要。”
真是感同身受。
这就是中国的父母。
朋友跟我说:“退休后的生活她已经计划好了,半个月照顾老公,然后半个月去照顾孩子。”
我不解地问道:“为什么这般安排?你说照顾老公,这是理所应当。至于说去照顾孩子,我觉得你纯粹是自作多情,孩子有孩子自己的生活,也许他压根就不想你走进他的生活,需要你去照顾吗?”
想起一个朋友,曾自作主张多情地为孩子买各种礼物,比如靴子,比如包包,比如大衣……可她的孩子一律不买账,也不领情,总觉着朋友买的东西除了价格不菲,压根都不是孩子想要的。
母女俩的世界观相差甚远,审美理念更是不同,对于朋友买的东西,她孩子一律不接受,甚至连一句谢谢的话都没有,这狠狠地伤了朋友的心。
这到底是孩子不懂事,不懂得感恩,还是父母想过多的走近孩子的生活,不想给孩子独立的生活空间呢?
高晓松一句话说到了根本: 我好为中国的父母悲哀,仿佛他们都没有自己独立的生活、独立的人格,他们不配有自己的亲密关系,就只能和孩子相濡以沫。
事实就是如此。
孩子减肥,以瘦为美;孩子穿破洞牛仔裤,是放大自己的审美。可父母却觉得孩子饥寒交迫。
两者格格不入的观念相撞,自然不可能和谐相处。
同事的儿子结婚后,独立出去单住。
可同事左一个不放心,又一个不放心,每天在家做好饭,电话一个又一个的请儿子媳妇过来吃饭,儿子媳妇迟迟不能准时赴约。
于是她饭凉了热,热了再凉,如此反复,最后食不下咽。
她抱怨儿子不懂得感恩,抱怨儿子娶了媳妇忘了娘。
其实她有没有想过,刚结婚的儿子非常享受二人世界,很不希望被打扰,尽管是父母也很不情愿走进他的私生活。
就像作家李月亮说的:
愿我们和子女都独立、健康;愿我们彼此快乐和谐;愿我们大家生活幸福。
李咏在他的《咏远有李》一书中说他的女儿:“她出生之前我们商量过,一脱离母体,就是个社会人,不是我们俩的私有财产,我们当父母的,只不过是帮社会抚养她。”
其实就是。
如今李咏因病英年早逝,16岁的女儿也写出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说,她用自己的努力和坚强,去告慰天堂的父亲……
孩子出生时,100%依赖父母,这是毋庸置疑的。
随着他的长大和见识阅历的增加,他的世界越来越大,最后完全完全脱离父母而存在,完全完全就是个社会人,如何只能是父母的私有财产。
愿每个父母,都有自己独立的生活空间和生活乐趣,不要把自己所有的心思和精力,都关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更不要常常觉得如果孩子过得不好,自己也不配过得好。
父母独立,孩子独立,生活才会幸福美满。
母爱的任务是孩子幼时与他们关系亲密,孩子长大,母爱就得体退出,把生活还给他们。年幼时与孩子亲密,不代表没界限,处处包办。因为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需要被尊重被呵护。
? ? ? ? ? ? ? ? ? ? ? ? ?一
有些妈妈就自动代入孩子的感受,缺乏同理心,让孩子感觉很无奈。比如下面这个流行很广的例子:秋高气爽,二十来度的天气,幼儿园一位小姑娘却穿着羽绒服,面对好友们不解的目光,小姑娘幽幽地说,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
这事说明家长没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既没有同理心,也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比如女儿喜欢踩水坑就一定不对吗?能不能像猪妈妈一样让孩子穿好靴子再去踩水坑呢,也不会把裤子搞脏吧?划清界限,尊重孩子,考虑孩子的感受,是家长应该做的事,可我们有时反其道而行之。
? ? ? ? ? ? ? ? ? ? ? ? 二
有一次,我带女儿去楼下去玩。我发现十度左右的天气,大家都穿三件套,只有一个约八岁的女孩只穿一件单衬衣。我就问她:“为什么你不多穿点衣服?不不冷吗?”女孩叹了口气,无奈地说:“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不冷”。
八岁的女孩,妈妈如此对待,不但没相信孩子的判断能力,也看轻了孩子的智商。过犹不及,都不合适。我还见过一妈妈管制太过,就是下雨天送把伞,她女儿都一脸不快。界限不明,孩子容易逆反,对成长不利。不如多想想如何约束自己,还孩子一片自由天空。
? ? ? ? ? ? ? ? ? ? ? ?三
小云记忆说六七岁时,经常裤子穿不太整齐,里面的秋裤外翻。她爸妈看见了,反应特别不一样。她妈总说,你这么大了,怎么裤子都穿不好呢?她爸说,孩子快过来。他就伸手帮忙把裤子理得很整齐。
因此,她每次都不太愿意跟她妈说话。现在想想啊,主要是因为她不懂界限。小云已经做不好了,你要么不管,或是动手帮我。光说不练既不能解决问题,更损害了她的面子,我当然不乐意了。小孩自尊心更强,更需要指点,而不是指指点点。
? ? ? ? ? ? ? ? ? ? 四
有个初中女同学,她跟我说过一件事。因为住农村,家里有供两人同时使用的厕所。她上初中了,她妈在这方面都不注意。她说一上厕所,就算她在里面,她妈妈也不管不顾,打开门就挤进来。
小便也就算了,有时她大便妈妈也进来。她真的特别不好意思,特别烦恼。无论她怎么跟妈妈说要尊重隐私,甚至还发过脾气,她妈也不听。她感到很困惑,我也很同情她,你看家长有时就这么强势,随意覆盖孩子的想法。十四五岁的女孩尤其来例假上厕所,出于保护隐私的本能,更不想示人,亲妈也不例外。
因为小孩6岁甚至更早,就有性别意识。人家不愿意在大人哪怕是同性家长面前,他也不愿意暴露自己的身体,何况上洗手间既私密还尴尬。比如李敖和胡因梦的婚姻解体,就因为有一次李敖看见胡茵梦蹲在马桶上便秘,脸憋得通红。
? ? ? ? ? ? ? ? ? ? 五
随心而动,随意而行,万法自然,既是圣贤之道,更是得体之道。遵循儿童自身的发展规律,让他们在爱和自由中翱翔,才有更美好的教育。只要在安全和道德之上,就尊重这些可爱的天使,让他们尽情释放自我吧。
因为没有界限,就没有自由。失去自由,不能成人。就像诗中所说:一个小小孩应该有点坏,有点不听话
他来到世上是为了教育我们
让我们得以再一次成长
而不是朽坏下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028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煎饼,煎饼
下一篇: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若听老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