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接纳所有的看见

推拿按摩助人为乐 2023-07-26 18:43:57

转自慈怀读书会(ID:cihuai_dushuhui)

接纳所有的看见

我看见你的冷漠

却想去温暖这个冷漠

我看到

其实我还没接纳你的冷漠

我看见你的痛苦

却想去结束这个痛苦

我看到

其实我并没有陪伴你的痛苦

我看见你的自私

却去评判你的自私

我看到

其实真正涌动的是我的自私

我看见你的愤怒

却想躲开你的愤怒

我看到

其实我没有允许你可以愤怒

我看见你的焦虑

却去担心你的焦虑

我看到

其实我已开始陷入焦虑

我看见你的无力

却不知道要伸哪只手来抱你

我看到

其实当下我也无力

我看见你的美丽

并欣赏着你的美丽

我看到

当下我也开始美丽

我看见你的善良

并喜悦着你的善良

我看到

原本我亦善良

我看见你的真实

并相信着你的真实

我看到

原本我也如此真实

我看见你的坚定

并看到相守的温柔

我看到

我正坚定并且温柔

我看见你的坚强

并感受着柔韧的力量

我看到

我正承接到这样的力量

我看见你的谦卑

并感受到内在的自信

我看到

我也开始低头谦卑

我看到你的淡定

并感受到平静的慈悲

我看到

我正在走近慈悲

我看见你的敞开

并拥抱你的敞开

我看到

其实我也正在敞开

我看见你的付出

不带任何条件

我看到

其实我也学会将自己分享

我看见你的纯粹

只是

做自己想做的事

爱自己想爱的人

走自己想走的路

痛了就哭,喜了就笑

累了就歇,好了就走

我也看到了自己

如果对于看见

只是看见

并接纳所有的看见

而不要想要马上去改变

透过看见

我看见了自己

也看到

生命原本的纯粹与全然

长按下图“ ”

孩子的每一种情绪,都该被看见和接纳

情绪本身没有好坏对错之分,每一种情绪都有其正面的意义。

孩子的每一种情绪,都该被看见和接纳。当父母能为孩子创造出一个安全的、被尊重和信赖的环境,接纳孩子自由释放压力和表达自己情绪时,不仅能激发出孩子自我修复和自我成长的能力,帮助孩子归于平静和理性,更让孩子在父母稳定的情绪示范和无条件的接纳中,构建起安全感、归属感、价值感和良好的亲子关系。

读书笔记:《非暴力沟通》——爱是“看见”,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纳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读完前六章后,写了上一篇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非暴力沟通》——用具体描述来说出你的请求 ,现在读完余下的7章后,会尝试对比武志红这一周的专栏主题:《攻击性》一起来理解,写自己的阅读笔记。

前六章主要说,如何通过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来表达自己。这四个要素分别是: 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接下来的章节会从如何倾听,爱自己,表达感激几个方面来说怎么做到非暴力沟通。

读完前六章,作者说 非暴力沟通重视每个人的需要,它的目的是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 。当时我写读书笔记想到了马丁 布伯说世界的本质是关系。我尝试理解为,我们之所以要非暴力沟通,是要打开自己,尝试去建立一种更接近于“我与你”的关系。

在本书第七章说到用全身心去倾听,作者说,我们需要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神贯注地体会对方。也提到到马丁布伯对倾听做的描述:

做到并不容易,我们的本能是以自我为中心,即使我们以为那是为对方考虑。比如,当别人遭遇不幸时,我们常常急于提建议,安慰,或表达我们的态度和感受。全身心去倾听,我们需要 先放下自己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心全意去体会对方 。

倾听的目的是什么呢?

作者说,有助于对他人的理解和接纳。 在理解和接纳中用心体会他们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

这本书提到卡尔 罗杰斯,不知道是不是武志红在专栏里面提到的那个罗杰斯,但这里罗杰斯的一段话,关于有人倾听的感受:

换个角度去想,如果我们能全身心去倾听,是在尝试走进别人真实的自我。倾听可以帮助人们治愈心灵的创伤。

武志红最近一周专栏的主题是:攻击性,给我启发的是“攻击性”并不是我一开始了解到那么片面狭隘。而是它和生命力有关,可以这样理解:

生命力展开时必然是有攻击性的,这是极为普遍性的力量。 一个人最好既是有力量的,同时又是能安放好自己的愤怒的。阅读的过程中,我了解到攻击性等同于生命力,或者是说活力和动力。攻击性向外,具有破坏性,攻击性向内,就伤害自己。

攻击性在关系中,可以说成是: 在“我”和“你”之间相互寻找 。我理解为,这就是有沟通的需要,有被“看见”的需要。 而看见,不就是深深的接纳和理解吗?

武志红这样说: 自体都在寻找客体,我永远都在寻找你。攻击性,就是我和你之间的相互寻找 。

因为没有攻击性,就什么都没有。

到这里明白了,如果我们想同时有生命力,又不想有破坏性,看见它就好了,怎么看见?

武志红提到了罗杰斯,应该是《非暴力沟通》这本书里作者提到的罗杰斯: 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纳。这就是看见。

宫崎骏的电影《风之谷》,娜乌西卡看到父亲的朋友送给她的一个小动物,很喜欢,去接近它时,被狠狠的咬了一口,娜乌西卡也感觉到很疼,但她没有动摇对它的爱,而且还深深地理解它的不安,没有恨意地承受了这次攻击。就在那一瞬间,小动物彻底相信了娜乌西卡的爱,变成了娜乌西卡忠诚的朋友。

那怎么理解转化攻击性呢?

你攻击我,而我带着爱容纳了你的攻击,还深深地理解了你的不安,这意味着,你的黑色生命力被我看见,被我允许,并经由我爱的目光看见,转化成了白色生命力。

所以,爱是看见,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纳,它可以让一个人的生命力本能排山倒海般涌出。

如何培养对自己的爱: 转变自我评价方式 。我们的言语中去掉,“应该”,因为“应该”意味着我们别无选择,这使我们感到无奈和沮丧。

非暴力沟通鼓励我们直面人生的苦难:在遇到挫折时,充分体会人生的悲哀和内心的渴望 。这样能帮助我们从经历中学习,而无须责备自己。倾听自己同样重要,全然倾听,带着深深的理解和接纳,我们就能发现心灵深处的需要,我们就可以原谅自己。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里,并不能使我理解为什么,我们全然倾听,深深的理解和接纳自己能激发我们对自我,对生命的热爱。从武志红对生命力的转化,攻击性的解读里,好像能找到答案。

我们就像渴望与一个客体全然相遇一样的,不带任何想法和判断,全心全意倾听自己,深深理解和接纳自己,这时,不论我么遇到什么,内在的生命力都会因为被“看见”而转化为白色生命力。这时的我们充满对生命的热爱。

我还想到了正念。 所谓正念,即是对当下全然觉察。也就是深深理解和接纳,是看见 。

《非暴力沟通》在怎么爱自己里,还提到了: 不要做任何没有乐趣的事情,充分表达愤怒,重获生活的热情,充分表达感激。

我都尝试理解为,这就是在教我们通过全然倾听,觉察自己,来转化我们的攻击性,从而滋养我们内在的生命力,白色的生命力是创作和热情,不就是有乐趣,有态度,表达感激也大方接受感激,不猥琐,对生活充满热情。

这本书的后记作者讲了自己外祖母的故事。

他说外祖母生来就是一个非暴力语言的使用者。她的话语总是那样的亲切, 她想到的是人们的感受和需要 。如果他们饥饿,就给他们食物;如果他们没有住处,就给他们提供睡觉的地方。

这本书有很多插图都是孩子画的,很漂亮。

作者说,每时每刻,生活和爱的艺术就在我们的心中,脚下。生活永远等待人们以一己之身去领略生命的美和神奇。我想到了该怎么让自己的一生狂野而宝贵,我还一直记得,世界准备好接受你的本能排山倒海般涌出。

最后我还想到了鲁米的诗:

有一颗光的种子,种在你里面,你必须用自己来浇灌它。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027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