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时候,拜公司美意去“两牙”(西班牙葡萄牙)旅游,也算是到过欧洲。
那些天,每日的自助早餐,我都会吃上一个面包。表皮硬硬的、很有嚼劲儿、似乎带着麦麸,看着就饱含营养。吃到嘴里就觉得是真正的——无添加、很健康!
当时就起意要学着做——欧包。
马德里·某日早餐
我们这代人儿时看过很多苏联电影,知道那句著名的台词——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当年就觉得人家外国人天天吃面包,也太享受了。后来又听人讲“外国人所说的面包就是咱的馒头”,心理平衡了许多。现在想想,呜啊~~~
本市的各大超市貌似都没有全麦粉,感谢互联网感谢淘宝感谢阿里巴巴感谢马云,现在即便是生活在穷乡僻壤,只要有网络只要快递能到达,就可以买到。
前天晚上抽空做了这款——蔓越莓葡萄干核桃软欧包
健康且非常的美味,外脆里软,果干添加了多层次的丰富口感
配料:
高筋面粉180g、有机全麦粉60g、红糖25g,温水140g,盐5g,黄油20g,干酵母3g,葡萄干30g,熟核桃碎30g,蔓越莓干30g
做法
红糖加温水溶化后晾至常温
高筋面粉180g、有机全麦粉60g,盐5g,干酵母3g,加步骤1的红糖水一起放入面包机,启动一个揉面程序(15分钟)(或手工将以上材料揉成面团)
加入软化黄油,继续一个揉面程序后,加入葡萄、熟核桃碎、蔓越莓干、揉匀
把面团收圆入盆放到温暖的地方发酵至二倍大
发酵完成后,将面团排气平均分成4份,滚圆后盖保鲜膜松弛15分钟
取一个松弛好的面团,擀成椭圆形,翻面后压薄底蕴边,从上端开始往下卷,收口捏紧事成橄榄形(我卷得不够紧,下次有经验了)
放入烤盘,放温暖湿润处进行最后发酵(二发至面坯2倍大)
在面团表面筛上一层高筋面粉,用锋利的小刀割几刀(我败了JASON同志的一个新刮胡刀刀片)
灯箱预热后,150度(视烤箱品牌及功率调整)烤20分钟OK
切开,看得到果干哦。闺女抹花生酱,JASON抹蓝莓酱。
应该抹黄油,但觉得不合国人口味。
看上来还不错
打包了两个送给我家老三
如果你愿意,也可以试试。感谢收看。感谢分享和转发。晚安
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列宁的话
The bread will have of, the milk will also have of, everythings all there will be
作为苏联老大哥的革命代表片,《列宁在十月》和《列宁在1918》这对姊妹片是我们最早认识的外国电影,从认识时间从影响都是无可厚非的TOP1。考虑到这两部片子记录历史事件的内在连续性,以合二为一考虑为宜,因此这个TOP1理应由二者共享。 由于东北解放早,苏联片的译制工作多为长影进行,因此影片里从列宁到红军战士都是一口地道的东北普通话。 《列宁在十月》是展现十月革命的巨片。最令人激动的刹那是在国际歌的旋律和在阿芙乐尔巡洋舰的背景下红海军士兵攻打冬宫的场面,每当演到这时下面观众席肯定是一片欢呼声。 《列宁在1918》的苏联影片,让当时的人们大开眼界,不仅知道了这个列宁也叫“弗拉基米尔”,列宁的贴身警卫长叫“瓦西里”,更知道了芭蕾舞剧天鹅湖。尽管《列宁在1918》是部革命战争题材的黑白影片,毕竟是苏联拍摄的,画面中全是高鼻梁大眼睛的洋人,女人穿裙子,好友相见亲吻如同握手……由于担心可能会产生“副作用”,不少影院对影片中无法删剪的两组镜头,即特务在剧场密谋刺杀列宁时四个小天鹅穿超短裙赤裸大腿跳芭蕾舞的情景和列宁在瓦西里家席地而睡时瓦西里夫妇相拥相吻的画面,一度采取“临时用手挡镜头”的原始操作方式来放映。 对于六,七十年代出生的那一代孩子们来说,对《列宁在1918》的印象更深些,这部影片的主角似乎不是列宁而是瓦西里,大家都记得那个镜头,一个被特务暗杀的同志跳楼时大喊的那一嗓子:“瓦西里---”。呵呵,这一嗓子让孩子们一辈子记住了瓦西里。片中列宁的演说早记不清了,而瓦西里的几句经典的台词,至今在我的同龄人之间津津乐道。谁都知道那句“让列宁同志先走!”和“不要管我,快去救列宁!”当然,最经典的还是瓦西里那一句操着浓浓“东北口音”的对妻子说的:“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024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当我在厨房时,想起谁
下一篇: 半根香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