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应该是大清王朝的十二位皇帝当中最为神秘且骂名最多的皇帝,每当提起他,总使人不由得联想到阴谋、暴力、血滴子、杀人惨剧等等。雍正继位之后,对他不利的流言开始四处散布,人们为他列举出了一大堆的罪状。为了给自己辟谣,雍正专门组织班子来撰写了《大义觉迷录》,自己来当这部书的主编。随着《大义觉迷录》这部书的问世,收到的效果却是适得其反,反而将自己描述的越来越黑。乾隆皇帝继位后,果断的将这本书列为禁书,这就更加增添了人们对雍正的质疑和好奇。从先父康熙手中接手国库空虚的大清雍正是清朝入主中原后的第三代皇帝,四十五岁继位,也是一个临近近代门槛的封建皇帝,雍正刚继承帝位时,清王朝的形式并不明朗。康熙帝亲手创造的“太平盛世”由于在晚年皇子们的多年争储,耗费了他大量的精力,加上他从政宽仁,对各级官员有所纵容,因此朝政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吏治腐败、贪污成风、税收短缺、国库空虚。在雍正接手时,国库的储银不足七百万两,而亏空的数字却是大的惊人。单从国库上面来看,如此庞大的大清帝国已然成为了一具空架子,外面看似强盛无比,内里却是空空如也。清朝沿用了明朝的吏治,官员俸禄极低,当时的正一品官员的年薪不过是纹银一百八十两,七品县令则只有四五十两,这样微薄博的收入在当时的社会中只能算上小康或温饱的生活水准。但是,也有许多官僚的生活穷奢极欲,挥金如土,他们从哪里来的那么多钱呢 用现代人的话来说,他们靠的就是灰色收入,挖国家的墙角。继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击贪腐面对国库空虚这样事关重大的问题,新皇帝雍正岂能坐视不管。在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十二月,雍正下令户部全面清查国库亏空钱粮,康熙刚去世不久,雍正就开始对先父留下的“后遗症”大动干戈,可见其决心之大和事情之紧迫。这也是雍正继位后的第一场恶战,不仅关乎国本,更关乎着皇位。一旦无功而返或者半途而废,不但自己将身败名裂,而且国本也可能为之动摇。雍正信心十足,他的对策是派出特派员、钦差大臣,这些人员直属中央皇帝领导,与地方没有任何的瓜葛,而且都是为官清正、精明强干的官员。这些特派员也并不是光杆司令,雍正从各地抽调了一大批候补州县,跟随特派员一起到地方查账,每查出一个贪官污吏,立即就地免职,再从调查团里选出一个同级官员接任。此举一出,使得贪官污吏们闻风丧胆。不过这只是雍正系列对策中的一部分,在《清史编年》一书中有记载:“雍正元年,成立了“会考府””。“会考府”是一个独立的中央核算设计审计机关,各地方上缴的税银或报销的开支、各部院动用的钱粮及经费,都要通过“会考府”的稽查核实后方可。查抄贪官,得罪权贵,谣言四起,骂名远扬!在清查国库亏空事件中,难免会涉及到皇亲贵族或者高级官僚,对此雍正一样不会手软,但凡涉及人员绝不宽待。雍正下决心要把贪官抄到山穷水尽为止,不仅贪污的要吐出来,而且就连他们的下一代也要变成穷光蛋。在雍正治贪惩污的铁腕重拳之下,全国沸起一片抄家声,雍正也因此得了个“抄家皇帝”的封号。雍正反腐的举动如此之大,手段如此之严厉,使得百姓拍手称快,而被处分和查抄的皇亲贵族以及大小官僚却是恨之入骨。他们到处散播谣言,制造舆论,说雍正宠信奸臣,任用酷吏,采取种种极端手法,将雍正说成是一个十恶不赦的暴君。的确,为了更好的执行新政,雍正皇帝任用了一批办事雷厉风行、作风勇敢刚直并且清正廉洁的官员,田文镜就是其中重要的一员。由于田文镜办事从来都不留情面,得罪了不少人,因此他也就背上了“酷吏”的恶名。打击贪官,追缴欠款,雍正反起腐败来手段确实了得,但是他反腐的最终目的并不是整人的快乐,而是倡廉。雍正用人尤其重视官员的廉洁自律,在朱批奏折中就多次提到官员的操守问题。为了鼓励官员廉洁奉公,专门设立了“养廉银”制度雍正将各地私自征收和乱摊派的税收统一收归国库,称之为“耗羡归公”,然后再专款专用,将收归国库的“耗羡”留给地方公用和官员养廉,称为“养廉银”。到雍正十二年,各省官员的养廉银数才大致有了数额,同他们的俸禄相比,养廉银高出了十几倍甚至上百倍,可以说是相当优厚的。除了建立高薪养廉的制度外,雍正还以身作则,以实际行动号召群臣节俭,平时食用的御膳也只是几道简单的素菜,然后在配一碗糙米饭,没动过的饭菜则回锅热热下顿再吃。减轻贫困百姓生活负担,实行“摊丁入亩”制度在康熙间年,小规模的农民起义运动是此起彼伏,这自然与当时的税赋制度有关。丁税与田税,也就是俗称的人头税和土地税,是封建社会臣民对政府应尽的义务,历朝历代都是分别来收取的。由于征收的丁税过高,没有农田的平民很难承担,所以很多人就拖家带口到处逃税,农民甚至以起义的方式来表达对丁税的强烈不满。对此,雍正果断的推行“摊丁入亩”制度,将千百年来人们直接缴纳的人头税改为从土地税中征收,按照农田的多少来定需要缴纳的税额。“摊丁入亩”是中国税赋制度史上的一项重大改革,从康熙年间开始辩论是否实行,到雍正年间开始普遍推行,再到乾隆年间在全国实现,前后经历了半个世纪的时光,而雍正正是这项改革的有力推动者。“摊丁入亩”实行后,贫穷百姓不再有缴纳人头税的义务,减轻了压在贫穷农民身上沉重的负担。但是有田有地的地主们必须从腰包里拿出更多的银子,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这是典型的杀富济贫做法。农民高兴了,地主富绅们却不干了,一时间又是谣言四起,纷纷扰扰。在《大改革家雍正》一书中,作者梅朝荣这样评价雍正:“他是一个改革家,他把皇位当作施展政治抱负的舞台,即使侵犯了贵族、地主等利益集团的根本利益,也在所不惜,勇往直前。”面对社会舆论的压力,并没有阻挡雍正改革的脚步政务繁忙的雍正不可能再像传说中的虞舜那样每日都下田种地,尽管如此,他仍然在京设有耕田,到每年春耕伊始亲自开犁,并号召天下百姓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为了增加粮食产量,雍正计划在北方推广水稻种植,如今的我们能够吃到北方种植的大米,与雍正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雍正从1722年继承皇位到1735年去世,在位仅12年8个月,但是他所做出的改革比康熙在位61年做出的还要多。除了以上提到的“反腐倡廉”、“摊丁入亩”,还有“士绅一体当差”、“设立军机处完善密折制度”、“改土归流”等等。雍正勤于政事,每天都工作到深夜才入睡,他一生共批阅了十九万两千余件奏折,平均每天批阅四十件,仅仅在其中的数万件奏折中,所写下的批语就多达一千多万字。雍正皇帝的勤政精神,在中国古代帝王中堪称楷模。我们总说“康乾盛世”,康熙和乾隆的历史地位已成公论,唯独雍正皇帝夹在二者之间备受争议。其实雍正既有超人的政治远见,又有出众的施政才能,他力挽狂澜,推行新政,一举扭转了康熙留下的百废待兴的破败局面,为后面的乾隆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是“康乾盛世”的有力推进者和承上启下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雍正逝世在圆明园,他的死因至今仍然是个谜。据史书记载,二十一日,雍正偶感不适,但依旧照常办公,批阅奏折。二十二日,雍正发病,晚上就不行了,紧急召各位亲王、大臣以及大学士至寝宫颁布遗诏,夜半时分就死去了。雍正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未解之谜,关于他的继位、死因和改革为民间野史、小说和影视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话题和素材。其实,雍正并非电视剧中《雍正王朝》中那样的高大全,也不像民间野史传说的残酷无情,但是有一点确信无疑:他是一位勤奋有为的君主。 : “民间历史故事”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求分享 求点赞
雍正是中国历史最敬业最勤奋的皇帝,虽然在位只有十三年。
做了多项重大的改革,凡是改革就会伤到当朝权贵的利益。可能这就是雍正名声不好的原因,但历史是有公论的,他的勤奋是无话可说的。他的改革也顺应了历史的发展和需要,这也是历史公认的。
摊丁入亩 :又叫作摊丁入地、地丁合一,草创于明代,是将历代的丁银并入田赋征收的一种赋税制度。其主要内容为废除人头税,客观上是对最底层农民人身控制的放松,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赋役制度的一次重要改革,将中国实行两千多年的人头税(丁税)废除,而并入土地税。谁的地多谁交的税就多。当然地多的都是有我的,和当权的人。
耗羡归公:是通过定火耗以增加各级地方,官薪给的重要措施。本质在于财政公开化、透明化,即将此前征收的耗羡银由“非法”变“合法”,同时“暗征”变“明征”,并使其数量和用途固定化。这样一来,地方官员不得再私自加派,明规则取代潜规则。这一条和雍正对贪污官员的处理,几乎解决了当时官员的贪污问题。
改土归流:就是把少数民族土司管理的方式改为政府官员管理方式。改土司制为流官制。始于明朝中后期,是指将原来西南地区统治少数民族的土司头目废除,改为朝廷中央政府派任流官。土司即原民族的首领,流官由朝廷中央委派。改土归流有利于消除土司制度的落后性,同时加强中央对西南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统治。改革后,还是有些土司掀起叛乱,最大规模的是乌蒙土司的叛乱。
废除贱籍 :贱籍世袭,不得改变,属贱籍的堕民社会地位很低,不得参加科举,从事当时社会所谓的“贱业”,备受社会歧视。主要有浙江惰民、陕西乐籍、北京乐户、广东疍(dàn)户等。在绍兴的“惰民”,相传是宋、元罪人后代。贱籍制度自古已有,一直到雍正的时候才废除。
秘密立储:这一条就不用多说了,电视剧里面说的都很多的。
创设军机 强化密折:这两条是对皇权的强化和对百官的管理。让皇权达到空前绝后的地步。
这些改革都需要以无畏的精神和一往无前的魄力。把康熙晚年的吏治腐败和国库空缺问题解决了,让清朝有了“民富国强”的根基。而乾隆只需“雍规乾随”,大清朝就达到了大清国的顶峰—康乾盛世。
雍正的德行其实是足够的,在清朝的帝王之中,属于名列前茅的,因为他是勤勤恳恳治理天下的。雍正被很多人反对,是因为他触动了贵族阶级和士绅阶级的利益,被很多人抹黑,特别是以儒家为代表的文人,他们抹黑雍正更加的卖力。
雍正在刚继位的时候,就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特别是其他皇子和地主豪绅们,都不希望他接替康熙的职位,因为他一上位,很多人的利益就要减少。正巧康熙帝驾崩之前,喝了雍正给他熬的人参汤,不少人都说雍正得位不正,是他谋害了父亲。后来雍正罢免十四皇子的职位,并让他去皇陵思过,德妃得知之后突然就病死,又有人出来指责是雍正逼死自己的母亲。
而且其他皇子也对雍正不满,内心充满嫉妒,想要抹黑雍正。但是雍正刚继位的时候并没有找他们算账,反而以德报怨的对其他皇子进行安抚,然而八皇子却不领情,四处散播谣言,抹黑雍正的名声,于是雍正忍无可忍的对皇子们进行了清算,于是雍正背上了杀父、逼母、杀兄的诸多罪名。
而如此多的人反对他,最为关键的是他触动了读书人的利益。因为之前读书人是不用出徭役的,但是雍正取消了他们的高等待遇,得罪了读书人,于是大多数的文人都开始对雍正不满,想办法通过文字和思想传播来抹黑他,不明真相的人自然会跟风反对雍正。
但是无论别人如何抹黑,事实是不会改变的,雍正一生为了百姓操劳,强行把清朝的发展往上提升,他的功绩不可磨灭。
雍正是清朝最勤劳的帝王,其实是过劳死的。雍正是非常有个性的人,也算得上是比较杰出的人物,我们也知道他经历了九龙夺嫡的残酷,但是雍正不得不说他其实是位好皇帝,当君主这么多年,每天都勤勤恳恳,做了很多为老百姓着想的事,也因此他过度劳累给病死了。
雍正的感情还是相当的丰富,性格也比较坚毅,目光犀利,他且没有因为自己当了君主而失去自己原有的个性。相反,他还给带领自己的国家和时代印上了他具有个性的体质,比以前历史上君主,他更有自己的独特魅力,不过也因此这种个性,也遭受了很多人的争议和打击,因为他的性格,容易被混淆,世人是有点不认同他的做事风格。
不过提到雍正皇帝,可能记忆最深的就是当年的九龙夺嫡,雍正皇帝凭借着自己的本事将皇位握在手里,历史本来就是残酷的,毕竟谁都知道胜者为王。但是对于这个结果,世人觉得他太残暴了,对于亲兄弟也杀害,还囚禁他们,一点都没顾忌手足之情,所以让他们心里认为雍正就是一个心狠手辣之人。?
但是不得不说雍正帝在统治这个社会还是很有力的,做了不少的好事,他设立军机处加强了统治,减轻了赋税,但是对于百姓来说,生活确实是富裕安康了起来,比起那些刚上位的君王就剥削老百姓,雍正帝真的是值得后者学习的榜样。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013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成语故事——势如破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