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悲壮!大唐最后的荣耀:铁血安西军,满城尽白发,苦守孤城五十年

健康管理师 2023-07-26 16:58:55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王朝唐朝一直为人们所敬仰,在大唐最强盛时期,他的国土面积一度达到了1300万平方公里,其疆土北到西伯利亚附近,西部可延伸到中亚附近,这个时候的大唐真的可以说是用“万国来朝”来形容。

同时大唐极盛时期可以说也是“名将辈出”,大唐初期的李靖等人就不说了,大唐中期先后涌现出了王忠嗣、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黑齿常之等等名将,这些名将放到任何时代都可以说是极尽辉煌,可以说大唐最盛时期也可以说是“群星璀璨”。

然而这一切的噩梦都因为那一场“浩劫”而不复存在,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而告终,经过此次浩劫,大唐昔日的荣光不复存在,之后唐朝进入了半割据的局面,各地藩镇林立,内部却是宦官专权,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唐朝灭亡。

然而大唐虽然已经衰败,可是远在西域却还有一支只属于大唐的荣耀,这支部队就是当时大唐留在西域的唯一一支部队:安西军。他们也是大唐最后的“荣耀”,在举目皆敌的西域,在铁血郡王郭昕的带领下安西军为大唐守卫着最后一寸土地,直至战死也是无怨无悔,真可以说是满城白发兵,怎敢忘大唐

而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悲壮的一幕:满城尽百发,苦守西域五十年直至最后一人。

大唐建立安西都护府

唐太宗贞观十四年,为了加强对西域的控制以及打击西突厥等等,唐太宗在当时建立了安西都护府,并派驻军队进入安西四镇,并设立龟兹、焉耆、于阗、疏勒为安西四镇,并派遣节度使统领安西四镇,同时威服在西域的各国。

然而当时的吐蕃对于西域这片地方也是垂涎三尺,早在唐太宗时期便多次进攻安西都护府,当时在西域唐朝和吐蕃进行了连番争夺,最终在武则天时期确立了安西都护府的府衙设立在龟兹,至此一切才算安定下来。

安西都护府最强盛时期还得属唐玄宗时期,这一时期大唐的安西节度使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高仙芝,东西方文化的首次碰撞也是在高仙芝时期,当时西方的阿拉伯帝国的扩张引起了各个国家的不安,纷纷求援当时和阿拉伯帝国一样强大的唐朝。

而高仙芝就是在这样情况下率领三万唐军和数万仆从军和阿拉伯帝国碰撞,虽然这次大战大唐是失败了,但是阿拉伯帝国损失更惨重,高仙芝三万人击垮了对面二十万大军也足以骄傲了。

所以这是大唐巅峰时期的荣耀,也是高仙芝的高光时刻,然而这个荣耀在不久之后因为“安史之乱”而变了。

大唐最后的荣耀

“安史之乱”爆发后,大唐为了应付安史叛军不得不抽调各地精锐,安西都护府只留下了郭昕率领的万余人镇守,而这就导致大唐对于西域的控制减弱了。

此时看到唐军颓势,吐蕃意识到他们的机会来了,于是便趁着这个时候赌一把,他们先是一口吞掉了当时他们垂涎三尺的河西走廊,河西走廊一丢失对于安西路来说就危险了,因为这个是安西军和内地联络的唯一通道,这意味着他们将陷入孤军奋战的地步。

不过面对困境,安西军并未放弃属于他们的荣耀,在四面皆敌的情况之下他们孤军奋战永不退缩击退了敌人一波又一波的进攻,同时不断派出信使和唐朝取得联络。

终于,唐德宗等人收到了消息,他们为郭昕等人的行为而感动,并下诏鼓励他们的举动,然而却并未派遣一兵一卒救援他们,由于“安史之乱”后,唐朝对各地节度使的控制已经减弱,当时唐朝为了镇压各地的藩镇已经自顾不暇,哪里能管得了千里之外的西域呢

所以这种情况之下,郭昕本人也只有坚守,然而形势还在恶化,公元808年,一直和安西都护府并肩作战的“战友”北庭都护府沦陷,至此安西都护府北面也落入敌手,此时安西军就是想退也是不可能退了。

此时距离唐朝“安史之乱”已经过去了四十多年,这四十多年来唐朝未派遣一兵一卒,而当年的那些初生牛犊的战士早就已经成为了白发苍苍的老兵了,而当年重创二十万阿拉伯帝国的安西军此时也只剩下了几千老弱残兵,而安西四镇也只剩下了龟兹。

而此时的西域,四面八方全是吐蕃的旗帜,只有龟兹城上大唐的军旗还傲然在那,吐蕃五十年的努力也至此即将终结。

那一年的龟兹城上,大唐军旗倒了,而那些白发苍苍的老兵也奋战至了最后一刻为大唐洒下了他们的最后一滴血,而郭昕深感有负朝廷的重托,在城破之后以身殉国,而守卫龟兹的白发兵也跟着郭昕去了。

满城尽白发,死不丢陌刀。独抗五十载,怎敢忘大唐 如此悲壮的历史谱写出了安西军的荣耀,也谱写出了安西军的无奈,随着安西军的全部逝去,唐朝在西域的历史走向了终结,至此这片故土沦陷敌手,直到唐朝末年归义军为大唐夺下了西域,可是不久之后还是失而复得。

: “民间历史故事”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求分享 求点赞

万里一孤城,尽是白发兵是什么意思

“万里一孤城,尽是白发兵”的意思是:一孤城距离万里之遥,城中士兵已经白头。由于安史之乱,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从凉州、秦州、幽州、徐州等地征调平乱士兵,但这些士兵长期作战,到达边镇时有的已有家不能回,有的头发已经白了。

万里悬孤、泣血死守四十年,一群白发老卒守卫大唐的荣耀

最近我在追高月的《猛卒》,里面有一段关于郭昕的描述,说是安西军以及将领郭昕守卫边疆四十余载,苦等大唐援军,当然,作者肯定架空了历史,让主角去拯救安西军上下。但是让我对这段历史产生了好奇,从而在网上了解了相关资料,之后让我感慨万千,久坐不语。 郭昕,郭子仪的亲侄子,唐肃宗末年至唐代宗永泰年间,吐蕃不断侵入大唐西部边疆,郭昕奉命巡抚河西、安西等地,继尔朱某之后,担任安西四镇留后,安史之乱后﹐安西﹑北庭以及河西﹑陇右驻军大部内调,吐蕃乘虚陆续占领陇右﹑河西诸州,安西四镇与朝廷的通道中断。然而,四镇留守军队仍孤军坚守各镇。郭昕被隔绝在西域长达十五年,直至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始与内地联系上。 公元781年,郭昕和节度使李元忠等人派遣使者借道回鹘向朝廷禀报现状:安西四镇今尤在。这个时候,已经是唐德宗年间了,大家原本都以为安西四镇失守了,没想到郭昕等人还在坚守着。对此,朝廷上下十分感动,唐德宗更是下令安西四镇将士破格提拔七级。可也仅仅是感动而已,朝廷也无能为力,给不了安西四镇什么援助了。唐德宗贞元三年(787),吐蕃军攻陷北庭,安西再度与内地失联。具体攻陷北庭时间不详,但可以确定的是,郭昕以及最后的士卒全部战死沙场,无一生还。 在四十余年的时间里,郭昕带领将士奋勇杀敌,拒敌于外,从一个个热血青年变为白发苍苍的老卒,从两万余人的军队变为几千人,几百人,仍不减杀敌之心,依然守卫大唐的荣耀。有诗曰「 ”万里守孤城,开门白发兵,谁不怜父母,谁不念朝廷。父母应不在,援军何时生,我等古稀年,魂断龟兹城。”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守卫祖国的英雄,我们会永远记在心里。

长安十二时辰里的第八团,其实是孤悬西域四十多年的安西军缩影

长安二十四时辰热播,八月一日,建军节当天更新的第38集,张小敬所在的第八团在烽燧堡遭遇敌军,二百余人最终只活下来九人。没有援军,断粮绝境之下,第八团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第八团九死无悔被真正赋予了生命,不退二字的分量重如千钧! 在历史上,正是张小敬所在的安西军,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的奇迹,马伯庸用第八团的不退向历史上这支奇迹般的军队致敬。安西军在被掐断与中原联系的情况下,孤悬西域,没有一兵一卒的支援之下,死战四十三年!大唐人的骄傲支撑着他们,长安十二时辰的第八团正是这支军队的缩影。 本剧十几年后,三镇节度使安禄山起兵造反,安史之乱爆发,大唐从此由盛转衰,中国史上武力最强盛的王朝,也就此沉寂。 公元757年,为了平定安史之乱,安西军派遣数万精锐前往中原,成为平定安史之乱的最重要的尖刀。 当时,见到安西军的杜甫兴奋之余作诗《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诗文如下: 四镇富精锐,摧锋皆绝伦。还闻献士卒,足以静风尘。老马夜知道,苍鹰饥着人。临危经久战,用急始如神。 奇兵不在众,万马救中原。谈笑无河北,心肝奉至尊。孤云随杀气,飞鸟避辕门。竟日留欢乐,城池未觉喧。 而此时的安西都护府,大部分精锐被抽调入中原,只剩下一万多人留守西域。公元766年,经历过安史之乱的唐朝国力大衰,吐蕃乘机攻占了大唐连接西域的陇右地区,兵峰甚至一度抵达长安,掐断了西域与中原的联系。唐人一度以为安西已经一并被吐蕃吞并。 768年,安西军小队突破重围到达长安,所有人都以为西域早已丢失,他们却告之,安西将士依旧在苦苦坚守,为国尽忠!满朝文武皆怅然落泪。 又过了十三年,安西军使者借道回纥,长途跋涉再次来到长安,震惊不已的唐德宗,口述一道封赏:所有官兵将帅,连升七级! 然而,感动虽感动,大唐却没有派出一个援军。远在安西的将士也无法享受这份殊荣,留给他们的,只有等不到援军的浴血奋战。 绝境之下,西域唐军只能困守几大据点,李元忠守北庭,郭昕守安西,以仅有的 *** 兵将苦守。 787年,北庭都护府遭吐蕃攻袭,大都护李元忠竭力死战,没于阵中,都护府7千唐军全部战死,安西军失去了最后的支援,自此西域只剩下安西都护府。 吐蕃人多次试图招降安西军,但是他们用刀与箭展示了荣耀大唐的军魂。谁也没想到的是,这支中老年唐军在几十万敌军源源不断的围攻中,又坚守了十几年。 808年,安西四镇最后一处根据地,龟兹。城外,是满天黄沙,和望不到尽头的胡骑。此时,距安史之乱已过去43年,从前威震西域的安西铁军的将士们早已白发苍苍。 最后一任大都护郭昕,大唐军神郭子仪的侄儿,率领一群须发皆白的将士,战至最后一兵一卒,全军壮烈殉国。他们用自己的一生书写了那两个字:不退! 这个民族,总有那么一些傻人,为了心中那点坚持,书写出悲壮的曲谱! 祝中国人民 *** ,武运昌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000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