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认得几个姓

半枫荷 2023-07-26 12:47:26

台湾作家张大春有本书叫作《认得几个字》。我女儿也很喜欢那本书,受这本书(名)的影响,想起自己认得的几个姓氏,饶有趣味,记下来。

【郇】

有一天下班时天色已晚,下了公交步行回家还有段距离。走着走着,迎面走来一位头发花白略显苍老的、仍是熟悉的、多年未见的面孔。认出她是我刚参加工作时遇到的一位师傅,姓郇,当时负责管车间仓库。每天车间主任派了活,会去仓库找她用地排车领出毛坯件,再拉到车床跟前,一股脑儿堆卸到地上。那时候,车间地面经常被砸出一个个小坑。

记住她是因为她的姓氏,郇(Huan),那是我第一次遇到,从而认识了这个字。后来遇到过一个姓郇的人递来的名片,念出他的名字,对方马上说“我这个姓很多人都不认得,你很厉害啊”。虽然不是太喜欢别人的赞美,但内心还是虚荣了一小下的。

擦肩而过的瞬间,我冲郇老师笑笑准备跟她打招呼,但她既没有目光跟我交流,也面无表情。就那么擦肩而过了。

【郗】

郗老师也是在工厂遇到的,现在还在那家工厂,可能也快退休了吧

那年我们7月份到工厂报到,9月份厂工会组织了一次体育活动。那时候工会团委组织活动还很频繁,国有企业仍是“主人翁”思想为主流。我被车间报名参加——接力赛!作为一个从来都不热爱体育运动者,居然去参加接力赛!现在都觉得不可思议。

那一年我18岁,另几个跑道的参赛者年都已三、四十岁,象我现在这么大的年纪。我,居然就没跑过人家!其中就有这位郗老师。

对不认识的字先采取念一半的方式,虽然“郗”姓当年也是第一次遇到,读作“希”音总算没出错。

后来跟郗老师在一个办公室一段时间。知道她有个爱好,并且办公室有几个女同志都喜欢在早上上班打扫卫生后去找她,查看一本什么书,然后在早上上班后叽喳很长时间。她们经常会问:郗老师,昨晚上我做了个什么什么梦,你给我查查是什么意思呀

我那时候对这种行为很不屑,也不知郗老师查的是什么,曾猜想过是《周公解梦》一类。

此时想起,当年办公室的那班人,有两位已不在人世,都算英年早逝吧,愿他们在天安福。

【仉】

这个字念一半就闹了笑话。

那天报纸副刊头条是一篇散文,作者姓仉,我拿过报纸,下意识地把作者名字念了出来:仉(Ji)雁秋。

郝主任正在旁边,他好像迟疑了一下,对我说“那个字念Zhang。”又说“他是我高中时候的老师。”

这个姓就这么认识了。

所谓“一字之师”讲的应该就是这种情形吧 说起来这个字,至少是15年以前的事了。郝主任当年跟郗老师对桌,郝主任也去世多年了。

【主父】

是刚参加工作那年知道的一个姓氏,他在热处理车间工作。看到“主父”的时候,考勤表上的名字写得很小很拥挤,以为这是一个字,我不认识这个姓,怕念错了又不好意思问别人,查字典也没查到。后来才知道人家复姓“主父”,名国强,单位里的人都简化叫他“主国强”。就象把“诸葛亮”称为“葛亮”一样。

有次在家里说起这事。我爸爸当年还没退休,在中青班当班主任,他班里有个学生也是复姓主父,他也第一次遇到,点名的时候还以为学员工作处把人家名字给登记错了。

后来买了本字帖是《百家姓》,通读一遍“赵钱孙李周吴正王”,才知道“主父”这个复姓。

一直觉得复姓都非常地有诗意,你看啊。慕容、欧阳、夏侯、公孙、司马……每个都栩栩如生,且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感。还有“轩辕”,我们这里有个写诗的人复姓轩辕,名轼轲,四个带“车”的人名,看过一遍,就让人终生难忘。

【侯】

在2002年以前,我一直以为这个姓就是写作“候”。有一次我起草文件,把公司一个侯氏同事的名字理所当然地写成了“候”,文件发给相关人员审核,负责审核的一个同事回复邮件“此侯非彼候,猪”。因为是相熟的同事,平时讲话也比较随意,虽然骂了一个猪,学到一个字,让我不至在其它场合出丑,心里对他很是感激。人在职场,最悲哀的不是你在某个时刻出了错出了洋相出了丑,而是出现那种状况的时候都没人愿意告诉你,让你一直错一直出洋相一直出丑,呵,那才是最狠的“冷漠”、所谓的职场“冷暴力”。

【菅】和【类】

前期招聘有个应聘者姓名栏填写得非常潦草,我辨认了一下,以为是“管”,他告诉我自己不姓管,姓“菅”。

我说不好意思。你写的太草了。这个姓很少见啊。现在的日本首相……他马上说:对,“菅直人”就是那个菅。

说实话我提“菅直人”是为了化解自己的一点尴尬。不能被应聘者以为这家公司的HR水平太低,连个“菅”字都不认得,从而影响公司形象吧 哈。

我顽心大起。接着问:你平时自我介绍的时候,会不会说一个成语 ……

他道:草菅人命的“菅”,我一般不会说。

我暗暗给他打了个高分。“草菅人命”是个负面词语,他不会在介绍自己的时候用到,说明内心有一份正向的力量。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

是同一天,也是那个应聘者写字非常潦草,把个类写得跟“娄”差不多。

之前我从未遇到过“类”姓,就自作主张叫他的名字“娄XX“。

当然也被这位姓“类”的应聘者及时给纠了正。所谓大丈夫行不改姓坐不改名啊,你给人改了还了得

但,你们自己写自己名字的时候是不是可以认真一点

【娄】

写到“娄XX”,想起也是我刚参加工作的那家工厂,我去的时候上任老厂长已经退休了,但经常听别人提起他。说起他的故事,比如买的第一辆车是拖拉机,他坐着厂里的拖拉机去机械局开会,等等。

后来在财务科碰到那个已经退休的前任厂长,听他说“我们姓娄的也没出什么大人物,名人的话,只有一个——娄阿鼠”。

当时我们都笑起来。

我们这代人还知道娄阿鼠是昆剧《十五贯》里的小人物,是个丑角,现在80后90后,大概都不知道了吧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何吕施张……”我们这代人没有系统学习过《百家姓》,其实是传统文化的断档,如果启蒙教育也象旧时学习百家姓,就不会有象我看到很多姓氏觉得很稀奇了。

如果喜欢,分享到朋友圈吧~~

您遇到过什么有趣的姓氏吗 分享一下吧

日本人为何来华认祖归宗,中国有哪些姓氏接受了日本人?

日本人据说是秦朝时期,秦始皇派徐福去日本求取长生不老药,而日本人也是徐福的后代,算下来日本也算是中国人的远亲,但是他们蜗居小岛,很是不甘,近几百年来一直想方设法的强取中国的土地,让我们对日本也是深恶痛绝。但是近年来,想要来中国认祖归宗的实在不少,2002年日本“山本氏”在中国成功认祖刘姓和张姓;2004年"藤原氏家族"认祖中国徐姓家族被接纳。



中日两国恩怨历史已久,日本是一个喜欢侵略扩张的民族,早在明朝时期,我国就有古籍记载,倭寇在江南横行,海上货运不得安宁。名将戚继光抗击倭寇十余年,终于是扫平倭患,留下一代光辉形象。而日本在二战时期更是犯下了滔天罪行,但是不像德国,他们在二战后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一再逃避甚至扭曲历史,这也是中国最讨厌他的地方。

但是就算这样,还是有不少日本人想要在中国找到他的“根”。一个日本人伪满时期在中国东北齐齐哈尔服兵役,在整理中国人户籍时偶然发现当地一吴姓族谱竟然和他们日本西村家族的族谱一模一样。后来他回国经过多次考证,发现,他们家族和这个吴姓家族是同根同源,随即他来到中国想要认祖归宗,但是这被吴家人狠狠拒绝了。



其实,日本人想要认祖归宗并不是为了什么宗祠庙宇的,而是嘴来不断有报道称,日本可能会被 海淹没,他们不得不找寻下一块领土,中国可不就是他们心目中最理想的地方吗。而这些日本人更是像打着认祖归宗的念头来居住罢了。

为什么满族的人姓都变成汉族认得姓了?

中华文明数千年,民族大融合是历史的趋势。数千年以来,无数少数民族和汉族通婚,改汉姓。现在满族,蒙古族都各有一千万多人口,壮族有两千多万人口,这几个民族也是融合的民族。虽然有的人姓名字数比较多。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户籍管理的需要,鼓励名字从简。许多民族的人都采用比较简单的汉姓。少数民族还是有人保留传统姓氏的,只不过汉姓占的比例比较大。

炎黄子孙不能乱认,若是这四个特殊姓氏,有可能是战神蚩尤的后代,真的吗?

现代人身上总有其祖先的种种烙印。——勒南

每个中国人都自称自己是炎黄子孙,中国人也因此而感到骄傲自豪,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悠久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很多东西,发掘历史成了很多人的工作,了解过去的历史让我们对古中国产生了更深厚的情谊。

我们自称为炎黄子孙也是为了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对中国悠久历史的肯定,但其实并不是每个中国人都是炎黄子孙,如果有四个特殊姓氏的话就要好好查一下古籍了,因为你很可能就是战神蚩尤的后代,而不是什么炎黄子孙。

上古时期的部落

原始人类并不是像现在一样根据国家来划分人群的,而是以部落的形式生存,在原始社会生存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尤其是在防御野兽袭击上。一个人没有能力对付一只比自己凶残百倍的野兽,如果单个人在野外遇到猛兽的话只会被撕裂吞噬。打猎寻找食物也需要很多人一起完成,这样的生活状况决定了部落对人类的重要性。

在上古时期,一个不属于任何部落的人就像现在没有国籍的人一样,不被任何一个部落承认,最后面临的就是被屠杀或者被猛兽吃掉。在一个部落里面年幼的孩子和妇女会受到很多的照顾,年轻男人们会把打猎来的食物分给每个人。很多人只知道上古时期有炎帝和黄帝这两个部落,并把他们当成是自己的祖先。其实还有另外一个特殊的部落,它就是蚩尤领导的九黎族。蚩尤一直被认为是与炎帝黄帝对立邪恶势力。

其实刚开始蚩尤是炎黄两帝的部下,但他不甘心做个人下人,不想受别人的领导,就带着几十个自己信任的将士脱离了炎帝和黄帝,成了一个单独的部落。蚩尤最大的特点就是骁勇善战,他生性好斗,行军打仗是他的强项,有他的参与的战争几乎都是以他的获胜而告终,因此蚩尤被称为战神。

蚩尤在脱离炎黄两帝时带走的那几十个士兵也都是非常骁勇的,他们是蚩尤最有力的部下,他们对蚩尤拓展部落范围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神秘的涿鹿之战

其实最开始炎帝和黄帝也属于同一个部落,只是后来两人发生了一些分歧,就各自带着自己的人从部落里面脱离了出来,形成了两个独立的部落。上古时期最大的两个部落就是炎帝和黄帝带领的部落,其次就是蚩尤带领的九黎族。因为蚩尤英勇善战的原因,他的部落领土不断的扩大,后来几乎超过了炎帝和黄帝的部落。

蚩尤一族的壮大让炎帝倍感压力,如果再这样下去他的领土可能会被吞并,炎帝曾发动战争打压蚩尤一族,但蚩尤势力雄厚,将士们个个骁勇善战,他没有得到任何好处。为可能阻止蚩尤扩张领土,炎帝找到黄帝,希望黄帝能与自己联合打败蚩尤。为了自己的部落,黄帝同意了炎帝的请求,两个部落就决定联合打败蚩尤。

他们把战场确定在如今的河北地区,以前称为涿鹿,这场战争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涿鹿之战。蚩尤带领的九黎族很擅长打造铜制兵器,他们在人数和武器上都远远超过了炎黄两帝,所以在战争的刚开始蚩尤是处于上风的。但炎帝很清楚蚩尤的一大缺点就是自骄自傲,史书中记载后来黄帝请来了天女帮忙,一时之间狂风大作,大雨倾盆。自以为马上就要胜利的蚩尤毫无防备,被炎黄两帝击败。

蚩尤战败后他的士兵四处逃亡,很多都去了如今的云南,四川,贵州一带。还有些被炎黄两帝收编到自己的队伍中,为他们效力。炎黄两帝知道蚩尤一族已经大势已去,他们没有追杀那些逃亡的士兵,给了他们一条生路。

四个姓氏确定你是不是炎黄子孙

残存下来的蚩尤一族一直生生不息的繁衍了下来,到今天中国各地还有很多蚩尤的后代。所以这些人不能称自己是炎黄子孙,他们的祖先应该是蚩尤。想要明确自己到底是炎黄子孙还是蚩尤的后代就要看你是不是下面这四个姓氏。

第一个姓氏就是屠。从字面上的意思就可以看出来,屠代表的就是杀伐果断,不过屠在很早以前代表的是英勇果敢。蚩尤一族本来就英勇善战,他们很喜欢征服别人,让所有人都诚服于自己。而屠字就是对他们的一种赞扬,是对一个人能力的最大认可。所以蚩尤一族才有了屠这个姓氏,所以如果你姓屠的话就要好好查一下自己的祖籍了,因为你很有可能就是蚩尤的后代。

第二个姓氏就是黎。黎姓是根据蚩尤部落九黎族这个名字得来的,上古时期部落对每个人来说非常重要,一些人为了表示自己对部落的忠诚就给自己取名为黎。这样的话不用做任何解释别人就会知道你是九黎族的人,在当时蚩尤部落是一个非常强大的部落,部落里面的人也因此不会受到别的部落的欺负。如果在外面遇到其它部落的人,只要你说自己姓黎他们就知道你是九黎族的人,碍于九黎族的强大,他们就不会伤害你。

第三个姓氏就是邹。有史料记载邹这个姓氏本来是蚩尤身边一个很有权利的人的姓氏,这个人是个足智多谋的军师,为蚩尤一族做出了很多贡献。蚩尤战败后为了生存,他投靠了黄帝,而黄帝也是个非常惜才的人。他知道这位军师很有才能,就把他留在了自己身边,正因如此邹这个姓氏才渐渐繁衍了下来。

第四个姓氏就是蚩。毫无疑问蚩这个姓氏就是蚩尤自己的姓氏,姓蚩的人一般都是和蚩尤有着比较近的血缘关系的人。如果你姓蚩的话百分之九十九九可以确定你是蚩尤的后代了。所以如果你的姓氏是上面这四个姓氏的话你很可能就是蚩尤的后代,你的祖先可能就不是炎黄两帝了。

有些人可能会以自己的祖先不是炎黄两帝而感到郁闷,因为这就意味着自己不是炎黄子孙了。其实这并没有什么,因为不管是炎黄两帝还是蚩尤,他们都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始祖,他们都是中国人的祖先。

文言文你认识几个怎么说

1. 你,用文言文怎么说 尔、卿、公、若、子、女、你、君、彼

一、尔拼音:ěr

释义:

1、你,你的:尔父。尔辈。尔汝(你我相称,关系密切)。尔曹(你们这些人)。尔虞我诈。

2、如此:偶尔。不过尔尔。

3、那,其(指时间):尔时。尔后。

4、而已,罢了(亦作“耳”):“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5、词尾,相当于“地”、“然”:卓尔。率尔(轻易地)。

二、卿拼音:qīng

释义:

1、古代高级官名:三公九卿。卿相。

2、古代对人敬称,如称荀子为“荀卿”。

3、自中国唐代开始,君主称臣民。

4、古代上级称下级、长辈称晚辈。

5、古代夫妻互称:卿卿。卿卿我我(形容男女间非常亲昵)。

6、姓。

三、公拼音:gōng

释义:

1、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公正。公心。大公无私。

2、共同的,大家承认的:公理。公式。公海。公制。

3、国家,社会,大众:公共。公安(社会整体的治安)。公众。公民。公论(公众的评论)。

4、让大家知道:公开。公报。公然。

5、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三公(中国周代指“太师”、“太傅”、“太保”;西汉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公子。公主。

6、敬辞,尊称男子:海公。包公。诸公(各位)。

7、雄性的:公母。公畜。

8、对长辈和年老人的称呼:公公。外公(外祖父)。

9、姓。

四、若拼音:ruò

释义:

1、如果,假如:若果。倘若。假若。天若有情天亦老。

2、如,像:年相若。安之若素。旁若无人。置若罔闻。门庭若市。

3、你,汝:若辈。“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4、约计:若干(gān )。若许。

5、此,如此:“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6、顺从:“曾孙是若。”

7、指“海若”(古代神话中的海神):“望洋向若而叹。”

8、指“若木”(古代神话中的树名)。

9、指“杜若”(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沐兰泽,含若芳”。若英(“杜若”的花)。

10、文言句首助词,常与“夫”合用:“若夫阴雨霏霏,连月不开。”

11、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表示事物的状态:“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五、君拼音:jūn

释义:

1、封建时代指帝王、诸侯等:君主。君子。君王。君上。国君。君权。君临。君侧。

2、古代的封号:商君。平原君。信陵君。长安君。

3、对对方的尊称:张君。诸君。

2. ''你''在文言文中怎么说 或者的本义是“或”,连词,用在叙述句里,表示选择关系。

古人在单指选择关系的一方时,加上代词“者”,就变成了“或者”。也就是说“或者”本来就是文言文的说法。例如:

或者其于道不远矣。——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或者曰。——清· 洪亮吉《治平篇》

古今“或者”的区别在于:现代的或者是一个词,连词,意思还是或:“他或来或不来” /“他或者来或者不来”;文言文中的或者则是两个词组成的词组,连词“或”加上代词“者”。者,指代选择的一方。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935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