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说“馄饨是北方的食物”,我在山东长大,小时不识馄饨为何物,只知水饺。后来知道馄饨,就觉得南方人吃得就是精致,优雅,便羡慕得很。
据说“古人认为馄饨是一种密封的包子,没有七窍,所以称为“浑沌”,依据造字的规则,才加了“食物旁”称为“馄饨”(山东方言读hundun)。那时候,馄饨与水饺并无区别。”
据说“千百年来水饺并无明显改变,但馄饨却在南方发扬光大,有了独立的风格。至唐朝起,正式区分了馄饨与水饺的称呼。”
第一次馄饨是我妈包的。自己擀的面皮,特别的麻烦,面皮要擀得比面条细不说,还要切成梯形,又包不了多点馅儿。哪象咱山东的大水饺,皮薄馅儿大一口一个嘴里塞得满满的,吃起来那叫一个过瘾……
济南银座边上有条街上有家粤菜馆,在那里第一次知道馄饨原来就是菜谱上的云吞,这名儿真好听。后来还知道四川叫“抄手”,却想象不出何出此名。有一阵子每出差济南,便常去宿舍楼附近的沙县小吃,只点一份小馄饨。沙县小吃的馄饨馅儿咬起来脆脆的,据说是他们的一个“卖点”。后来我家附近也开了家沙县小吃,偶尔也会去买5块钱的生馄饨回家自己煮。一般都是现包现卖,店家包馄饨的速度很快。有一次我去买馄饨,他说要给我已经包好的,打开冰柜,我看到包好的馄饨直接摆在印有铅字的报纸上冷冻,便再也不去了。
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精细,现在想吃馄饨,直接在市场买2块钱的馄饨皮儿,自己加工。
以前我出差前,常会提前包点馄饨放冰箱里,让他们自己煮了当早餐吃。第一回包馄饨是跟我妈学的,她是在家属工厂时跟南方的同事学的。以前我只知道把馅儿放在一个角上,卷两下再折过来,去年偶尔去一家面馆吃饭,老板娘正给她孙女包馄饨,便凑过去仔细看她的“手法”——她是把馅儿放在中间,面皮对折,这样包进去的馅儿多,包出来的馄饨饱满好看(如图)。
我目前常用这三种方法包馄饨。区别只是馅儿放的位置不同,从上到下第三种方法便是我妈教的传统包法,包进的馅儿最少。包出来最漂亮的是第二种。
呵呵。在吃方面,也是“处处留心皆学问”啊!
配料:
猪肉500克(肥瘦比例1:9,或纯瘦)剁成肉糜(对,就是“何不食肉糜”的肉糜),鸡蛋1个,木耳30克(可不放),五香粉1克(因我家小孩不吃葱姜,只能用五香粉调馅儿),清水(或高汤)10克,盐3克
备选配料:海米泡洗干净切小碎粒(可不放)
调味料:紫菜2克 虾皮2克 酱油3克 香油1克(约,少许,你懂的)
做法:
所有配料放入大碗搅拌,顺时针方向(也可逆时针,总之是一个方向)使劲搅打,时间越长馅儿越筋道。
把调好的馄饨馅包进皮里捏好。外买的面皮较干时,可沾点水使其粘连。
锅内加清水烧开下入馄饨(吃几个煮几个。上图小碗是5个馄饨,宵夜),开锅后3分钟即熟。
碗内放虾皮、紫菜(紫菜可热水泡软或在锅内稍煮一下)酱油香油等调味料,加入高汤(或白开水)。
煮熟的馄饨捞入拌匀即可食用。香喷喷哒。
太晚了!只啰嗦几句:
中式快餐店里的“菜肉大馄饨”就是把馅儿里换成青菜,比如小白菜荠菜等~~,一样一样的啊。
外加工的面皮儿估计放了不少盐,煮馄饨的水煮面条的水,我家一般不喝。
如果对您有用,可收藏可转发,谢谢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932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情绪管理与“踢猫”
下一篇: 席慕容:莲的心事美文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