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永新多名女初中生围殴一女生视频被网上曝光,警方已经介入调查。想起曾写过一关关于“家暴”的文章。——题记我们单位原来跟保洁公司有过合作,有个保洁阿姨非常老实,她在公司工作了不到一年,我甚至从来没听她讲过一句话,每次在卖场或电梯里遇到,只是点点头算是打招呼,并不多话。
她离职后才听别人说起她“挺可怜”,老公动辄打骂,据说手臂上经常青一块紫一块的。也才知道,她离职的原因是“别人看她都不顺眼,受欺侮。”这才想起,每次遇到,她总是一幅受惊的表情,形体语言也是明显地想与别人拉开距离。
据说离职前,她老公到保洁公司找领导交涉,表达了对老婆受欺侮的不满:“我老婆,我打可以,别人欺侮她就不行!”想象这是一副什么样的男人的嘴脸就知道了,也可以联想她跟了这样的老公,日子能过成什么样儿。
后来偶尔也会想起她,为什么她在家被老公打,在单位“受欺侮” 为什么她是“别人都欺侮我”的那个人呢
民间自古有“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苦”的说法,是否也揭示了一种生活哲学
去年,山东艺术设计学校一个16岁的女生被室友殴打4小时……作为一个家有小女的妈妈,想到将来有一天她也会住集体宿舍,过校园生活,看到新闻的当天就在“桌前教子”,问她:会不会是挨打的那个 她坚定地告诉我:肯定不会,我会跟别人玩得很好。又问:你会不会是打人的那个 她当时正在吃饭,白了我一眼道:难说!我举起筷子敲了她的头皮。
以一个“过来人”的观点和经验看“校园暴力”,挨打和被打的都不是好孩子,家长、学校也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致使悲剧发生。挨打的小雨固然可怜值得同情,但是不是也要反思一下,自己做了什么 为什么被另外四个人联手打 不管是校园暴力还是家庭暴力的发生,一定是有原因的,不客气地说被打的那个人身上一定具备挨打的潜质!后来看电视报道得知,在第一次被打时,小雨的大爷居然在赶往学校的路上告诉小雨“千万不要还手”,TMD都快被打死了还不要还手,你是死人吗 !
看抗战的背景资料介绍,日军长驱直入侵占大好河山,很多地方的人只是听说鬼子来了,就跑得无影无踪,连鬼子的面儿都没见过天天就在躲鬼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那么“落后就要挨打”跟“软弱就会挨打”是如出一辙的道理。一个国家挨打和一个人挨打都是一个道理。
小时候看一部国防题材的纪录片,部队里的露天电影,配音是义正言辞慷慨激昂的男声“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如果挨打的是我的女儿,我绝不会告诉她“千万不要还手”,当然,前提是一定要教育她——不要成为那个可能被打、被暴力、被欺侮、欠揍欠修理的对象。你不要欺侮别人,但一定不要受欺侮!
我家刚从农村搬到城里时,作为一个乡下小孩,也曾受到家属院一个小团伙的欺侮;转学到城里,我们班有个男生的姐姐和她的姐妹儿在学校拦住我,质问我“为什么欺侮她的弟弟”……天知道我跟她弟弟连话都没讲过,“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啊。在动物界,一只外来的猴子到了花果山,除非他有孙悟空的本领,否则一定会受欺侮;小时在农村见过家里养鸡,一只新买的鸡放到鸡群里,一定会被其它老鸡啄……人充其量是高级动物,一个新人很难融入团队,受欺侮、被排斥、受驱赶、暴力……你感受人性之恶,也算“正常现象”,唯一的解决之道是你自己要强大。
当年部队大门口是警卫室,战士们站岗放哨扛的步枪就放在架子上,用一块白布虚盖着,布上赫然的腥红大字是主席语录: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一个黄昏,我联合了其他跟我差不多“资历”的小孩,把欺侮我们的那个团伙中的一个小头头堵在胡同里,至今我还记得她姓苟,我们只是威胁她“不要欺侮人!我们也不是好惹的!”等等,看到她眼里的恐慌,也就够了;对那个同学的姐姐,则是告到了她家里……从此天下太平。幼时的经历给了我一个重要的人生启示:你可以不欺侮别人,但绝不能被欺侮。
新东方前合伙人徐小平曾写过一篇博客文章,《三个街头打架的孩子》(另文链接,感兴趣的可以搜来看一下)。他举例美国总结里根,前总统夫人希拉里和自己,对比中国父亲和美国父亲的教育,他说:
一个从小就被父母教导着要容忍非正义、接受不公平、甘受屈辱、自责自贱的孩子,他长大了,即使有可能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某一领域的名人,但他在生活中,肯定难免时时暴露出幼时家长教育造成的心灵扭曲,在和同事、朋友、社会相处的过程中,一定会在各个地方不同角度,表达出自己性格与为人的弱点来。在集体生活中,他很可能不敢争取自己应得的权益,不敢挑战别人不该有的滥权,在私人生活里,他也很可能会轻易放弃自己的快乐与尊严,并为此找到种种阿Q式自我解脱的理由……
李中莹老师讲过的一个案例。有个女人说自己很可怜问老师怎么办 她说结婚16年,天天被老公打……
李老师回应:你太厉害了,你身上一定有很强大的一种力量,被打了16年都没有离开(打你的那个人)。这个女人说那有什么办法,“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很多人容易被这种信念或价值观束缚。并非不同情弱者,当我稍稍学习一点心理学知识,洞悉“人终其一生都在弥补自幼年起就形成的性格”,便了解隐藏在现象背后事实。
每一个被家暴被校园暴力的事件背后,都有巨大的无力感和所谓的信念在支撑着那个人,比如“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都是命啊”“能怎么办 ”“有什么办法 ”……
有天晚上在外面散步,听到小区门口有吵闹声,围了很多人,一个女人歇斯底里的哭叫声传来“你打你打!你打死我吧!不打死我你就是个孬种!!……”走近了一看,那女人穿着睡衣,鞋子都掉了一只。死死拉着一个男的。我没亲眼见过家暴的场景,也替那女的担心,这不是活该找打吗 那男的可能没打算打死你,你却叫人家往死里打 !
去年那个“蒸鱼杀妻”案的新闻后,水木丁写了篇文章微信平台也有转发,《妈妈的终告:你的生命比对错重要》,文中她告诉女人们:
对家暴一定要零容忍!可惜我常常看到很多姑娘是正好反过来的,在小事上特别容易较劲,但是被男人家暴了,却想凑合着把日子过下去。那个被家暴杀害的女子。“她在丈夫第一次家暴的当晚,就应该迅速离开,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去,也许这样还会保住一条命,她是无辜的,但是她的确有技术性和判断上的失误。”
所以很多年前我偶然在婚后得到一个训条,其实也可算作防止家暴的信条,不论男女,男人也有可能遇到“暴力女友”,那个训条就是“一定要打赢婚后第一架!”当然,很多优秀夫妻是不需要打架就能琴瑟和谐的。
徐小平在那篇博文最后也写道:从此我要教我的儿子,如果打架,一定要战胜对手!
原创文章,原名《为什么被家暴的是你》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如果觉得有价值
点击右上角…发给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是一种美德,谢谢你来这里~~
徐小平《三个街头打架的孩子》请戳下方
原文链接阅读
中国有句古话:“君子动口不动手。”但是我并不喜欢这句话,因为有一种暴力比动手更伤人的暴力——语言暴力。
在我身上就遭遇过语言暴力,下面我来讲讲我的亲身经历。
这是我小时候经历的,我记得当时我还在上初中,因为课业繁重,我的成绩怎么都上升不上去,补习班也不了不少课,可就是没什么效果。之后呢,我妈非常上火,对我的种种行为都不满,我和她说我真的是很尽力了,但是我妈就是不信我,始终认为我就是不努力不上进。有一次,我在家里学习的时候,感觉太累了,就把头向上仰,做出一个很放松的状态。突然就让我妈看见了,我妈直接就上来说我:你是没长心吗,你怎么这么没心没肺!你是个傻子吗,你就是废物!啥都做不成!于是铺天盖地的损人的话脱口而出了,我当时就蒙了,吓得我直接哭跑出去。这事之后还是我爸在中间进行调节,我妈这种状态持续了好多年,我经常性的受到这种语言暴力。
我也知道她是为我好,但是我真的忍受不了这种语言上的攻击,我太害怕了,太自卑了。
现在,只要一想起,我就总认为自己是个没用的人。而且,自信心在那个时候的确是被打击了很多,不敢去发挥自己的能力,在大学也仍然不敢大声说话,语言暴力会让一个孩子丧失自信心真的很严重。
家长嘴上所谓的"爱",正在成为孩子的伤疤
1.越是打压孩子,孩子越会自卑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但是往往孩子最轻易受到语言暴力的,通常是来自自己最爱的父母。父母对孩子的"无心"的打压,会让孩子陷入自我否定的漩涡,来自父母的语言暴力给孩子带来的伤痛会跟随孩子一辈子。会形成不停地否定自己的思维习惯,让孩子更加自卑。
2.越是打击孩子,孩子越不听话
在现实中许许多多的爸爸妈妈去骂孩子的出发点是为了让孩子更加听话,更加乖巧,甚至有些家长会采用"棍棒教育"信奉"严师出高徒",有时候还会用一些激将法去"刺激"孩子。当孩子做得不好的时候:"你考试考得那么差,还有脸来见我?"、"你除了会吃饭还会什么?"、"这点错都要想那么久, 你有带脑子吗?"
有很多父母就认为应该给孩子一些挫折,"打压式教育"渐渐在家长圈子里流行,父母认为给孩子一定的挫折会让孩子更加听话,对学习更加有干劲。但是这种"打压式教育"会让孩子渐渐产生叛逆的心理,家长越是对孩子打压,孩子就会加倍反抗。
一切从爱出发,作为父母要给予孩子尊重和鼓励
父母对孩子的语言暴力,给孩子带来无限的伤痛。这些伤痛会成为孩子的心理阴影,并且会像孩子的影子那样跟随孩子一辈子。导致孩子在压力下不敢面对现实、回避问题、逃避结果。当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作为家长的我们不要着急着去责怪孩子,孩子有可能只是想家长能够理解自己。这时我们对孩子的理解和鼓励就是孩子前进的动力。有时候对孩子施加压力和挫折不但不可以解决问题,而且还会伤害到孩子幼小的心灵。
为什么班里的暴力是合理的?软弱成了原罪。比如一个人被王八蛋欺负了,那么全班也会参与欺负她?
因为学校是个小社会,对世界的体验并不比社会简单。反而学生的想法更幼稚,所以相处起来更困难。因为大家每天都是面对面的见面,难免会有一些摩擦和小矛盾,所以会出现个别不和或者被冷落的情况。这种现象时有发生。一个人如果没有开朗的性格,不融入大家的生活,就会格格不入,可能会遭受全班同学的冷暴力。对于学校里的集体生活来说,这是非常令人恐惧的,因为当学校融入到班级的时候,大家都会在平时成群结队的找自己的小团队一起玩,遇到困难的时候joy也会一起帮你,所以和同学搞好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也可以给自己的学校生活增添很多乐趣。那我们该怎么办?1.你要保持自己的个性,因为只有拥有了自己独立的个性,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和欣赏。恰当的表达自己的个性,是能够融入一个班级的表现。自然你会从一个班里的无名小卒变成一个大家都认可的有个性的女生,不会让人觉得反感。这个很重要,你自己也要把握好做人的原则。2.拒绝做坏人,懂得拒绝别人。每一个坏人都不会有好下场,或者被别人无休止地挤出自己的利益,或者有一天,你在原则上不帮助别人的时候,你会遭受所有人的暴力。所以,学会适当的拒绝,也是一个群体中的生存法则。当然,你也要做一个乐于助人的人,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这样下次别人才会帮你。3.好好学习。作为学生,在学校的任务就是学习,专注学习,努力提升自己。这样才能让人得到尊重,不会成为全班冷暴力的对象。
你应该把这些告诉你的父母或老师。你应该学会反抗。当你无力保护自己时,你应该学会寻求帮助。
首先,找到自己的不足,努力改正。其次,积极与同学沟通,热情主动地帮助他们。
首先要冷静,找出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有这种行为,进行真诚的交流。
通过一些影视节目,我们可以看出很多的女性都遭受到了家庭暴力这样的现象,而经过调查之后发现每三名女性当中就有一名女性遭受到了家庭暴力。其实在很多的农村地区,有一些女生,她们并没有觉得家庭暴力是一种违法行为,只是觉得家庭暴力是一种家务事。
宣传反暴力但大家要知道的是,家庭暴力是一种非常不对的行为,而且我们在面对家庭暴力的时候一定是要进行报警的。可以说现在很多的女孩子她们都是十分的厉害,而且大多数的女孩子也都是不能够忍受自己被别人所欺负。在这个时候,大多数的女孩子如果遇到了家庭暴力的事情发生得话,她们也是会进行报警,维护自己的权益。我认为有一种人是非常的愚蠢的,家遇到了一些暴力之后,她们觉得对方会改正,所以说就随意的去原谅了对方。
女性应该保护好自己而且还有一些人会卑躬屈膝的去觉得这件事情是自己做错了。我们要知道如今是一个法律的社会,没有一个人是能够去随意的殴打着另一个人的,每三名女生当中就有一名女性受到了家庭暴力。这主要是有一些女性她们根本就不了解家庭暴力有多么的严重。而我认为这个现象是非常的不正确的。有一些男生,他们在结婚之后会随意的去殴打着女性,但我们要知道的是一个女性为了家庭付出了很多。
在这个时候,我们不要求这些人会体谅女性,只要求他们能够去用心的对待着女性,或者是不要对女性有殴打的行为。如今我们国家现在也是在大力的宣传家庭暴力的危害性,也是在宣传反暴力。如果说我们遇到了家庭暴力的话,一定不要随意的去进行原谅。我认为大多数的人都不应该原谅家庭暴力,只要别人动手了的话,那么就是违法的,我们在法律上面是占理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932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松浦弥太郎的100个基本生活态度
下一篇: 减脂版海米冬瓜深夜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