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古有句名言“乱世出英雄”。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各方势力逐鹿中原,那是一个混乱的大时代,更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在那个时期,英雄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吕布、孙策、张辽他们的英勇善战让我们为之神往;关羽、张飞、赵云他们的盖世英姿让我们如痴如醉。喜欢三国的朋友几乎每个人都有一个英雄榜,能够上榜的英雄不仅仅武力值高、更重要的是喜好!而在我们聚焦关注这些英雄时,大都忽略了他们后代的发展轨迹。古人常言虎父无犬子,那么这些英雄的后代真的都如古人所言那样如狼似虎吗 恐怕未必,公元263年魏军攻入蜀川,面对生死危机,有人拼死抵抗、也有人希望归降。曾经五虎上将为之奋斗一生的蜀汉大业、曾经诸葛亮为之殚精竭虑的蜀汉前程,都在这一刻化为乌有。不知道这些英雄泉下有知会不会气死过去……
蜀汉五虎上将
探究蜀汉灭亡的过程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所以蜀汉的灭亡本是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不可逆转的大势,但如今我们回溯那段辉煌的蜀汉历史,总会对它的灭亡有几分不甘和几分苦涩,更对我们喜欢的那些英雄曾经为之奋斗的事业没能成功感到遗憾。所以我们总会做一些不可理喻的假设:如果关羽、张飞还在,蜀汉会不会一统中原 甚至更为了这些无厘头的假设翻遍史书、典籍,只希望能够寻到只言片语佐证我们的假设,满足我们仅余的一点儿希望。虽然这种假设是一种胡扯,但蜀汉灭亡的经过却史料详尽,在这段历史中寻找到的蛛丝马迹,或许能够揭开蜀汉投降、灭亡的部分真相,而这个真相或许和五虎上将之一的张飞、张翼德渊源极深。猛张飞剧照
张飞和夏侯家族的关系公元200年,张飞偶遇夏侯渊的侄女、并娶她回家,从此夏侯氏成为张飞的妻子。虽然没有史书记载张飞娶夏侯氏的详细过程,但据相关史实推测,当年刘备领着关羽、张飞投奔了曹操,应该就是在那一时期张飞认识了夏侯氏并娶了她。而在二人新婚不久,“衣带诏”事件爆发,刘备从曹操处逃走。而同一时期,张飞也携同新婚妻子夏侯氏与刘备一同逃出曹营。公元219年,几经辗转的刘备等人已经在蜀川站稳了脚跟,并且与曹操、孙权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在这一年,蜀、魏双方争夺汉中的一场局部战役——定军山争夺战中,蜀汉老将黄忠斩杀魏将夏侯渊,夺得汉中之战的关键胜利,为蜀汉成功夺取汉中立下奇功。曹军主将夏侯渊被斩杀,使得曹军一路溃散,连夏侯渊的尸首也扔在了战场上。得知此事的夏侯氏(张飞妻子)央求张飞厚葬夏侯渊,张飞从之。夏侯氏虽然是夏侯渊的侄女,但夏侯氏早年丧父,一直是夏侯渊将其抚养成人,因此张飞厚葬夏侯渊实属良善之举,不但无过还非常令人钦佩。更重要的是夏侯家族也非常感念张飞的这份香火情,就连曹操也非常感激,因为曹操本不姓曹、而姓夏侯。曹操剧照
张飞子女和夏侯家族的关系张飞共有两位妻子,原配妻子为张飞生下长子张苞;而夏侯氏则为张飞生下两女一子(此处模糊,欢迎大家指正),大女儿在公元221年嫁给刘禅,被封为太子妃,并在223年被立为皇后,可惜去世的早;公元238年,张飞次女也嫁给刘禅,同样被立为皇后。张飞两女、姐妹二人同嫁阿斗,也算是三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了。而张飞的次子张绍则在蜀汉降魏、灭亡的过程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公元249年,夏侯渊的次子夏侯霸为逃避司马家族的打击逃往蜀汉,在蜀汉夏侯霸受到刘禅的高规格礼遇,而且刘禅还与夏侯霸认了亲戚关系,刘禅的张皇后是夏侯霸妹妹的女儿,因此张皇后要叫夏侯霸一声舅舅。再加上张飞与夏侯家族的香火情,所以初入蜀汉的夏侯霸不但被封为车骑将军,而且根本没有降将的待遇、根本就是回家的感觉。正是因为有了这么多弯弯绕绕的亲戚关系,所以蜀汉与曹魏之间虽然斗的你死我活,但私下里可能经常互通书信和有无。虎父犬子蜀汉灭亡全过程应该说蜀汉能够成为三国之一,首先靠的是刘备的艰苦创业和一众将士的浴血拼杀,其次靠的是诸葛亮运筹帷幄、殚精竭虑的经营。而在这些成为历史之后,蜀汉不可避免的走下坡路了,虽然在这段时间姜维、蒋琬、费祎等十分努力的挽救蜀汉于危难之中,但他们的能力和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人相比差的不是等级的问题,而是根本无法相提并论。公元263年,魏国派遣名将钟会、邓艾统率大军兵分五路突袭蜀川,探知消息的姜维虽然多次上表要求刘禅加强防卫,但扶不起的阿斗却因为宠信宦官而错失战机。面对生死存亡的危局,姜维还在领兵与钟会率领的魏军对战,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带着张飞的孙子张遵也在与邓艾决战于绵竹。而此刻刘禅的朝堂之上,以张飞次子张绍为首的权臣却在极力规劝刘禅归降魏国,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天大的笑话。姜维剧照
朝堂之上,张绍客观、冷静的向刘禅分析了当下的局势,蜀汉灭亡几乎已成定局。现在只有两条路可选,要么死战到底,让苦心经营的蜀川成为一片死地;要么归降魏国,让蜀川的百姓免受战乱之苦。刘禅当然不希望当亡国之君、去魏国当阶下囚,但拉上蜀川几十万百姓一同战死又于心不忍。这个时候张绍在刘禅耳边低语起来:主公,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而且魏国上下都是你我的亲戚,即便我们归降了也不会吃什么苦,与其等着战败受死,不如归降魏国享受几天太平生活。张绍的一番话等于是为刘禅开启了新的一段人生,虽然再不能风光无限的当皇帝,但活着总比死掉强。于是刘禅派张绍向邓艾投降,并在之后与张绍同赴洛阳。而在同一时间,诸葛亮之子诸葛瞻为蜀汉战死;张飞的孙子、张绍的侄子张遵为蜀汉战死。如果刘禅能够听从姜维的建议早做防范,或许魏军不会攻进蜀汉,毕竟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如果在决战的关键时刻,蜀汉万众一心力抗魏军,或许蜀国不会被灭亡。历史没有假设、没有如果,蜀汉的灭亡也有其灭亡的必然因素,虽然我们从史料中庖丁解牛、管中窥豹并不能全面了解蜀汉灭亡的真正原因,但张绍因有退路规劝刘禅投降这一举动,实在是辱没其父五虎上将的威名,而刘禅这摔傻的阿斗不提也罢。 : “民间历史故事”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求分享 求点赞
在东汉末年军阀割剧与魏蜀吴三足鼎力时,由于内部的政治斗争或派系不和,各国都产生了一些叛徒,如吴国的韩综、孙壹等,魏国的姜维、夏侯霸、王平,东汉末年的吕布、张松、蔡瑁张允等。和魏国、吴国不同的是,蜀汉的叛徒,虽在数量、质量上不占优势,但所造成的后果却非常严重,甚至直接导致了蜀汉的亡国。
一、牙门将王冲
王冲,蜀汉重臣李严帐下的牙门将。在李严都督江州后,牙门将王冲与主上不合,发生摩擦,自知为李严所疾恨,惧怕被诬陷罪名而叛逃降魏,后续如何,史无记载。
王冲一事,成为后人指责李严的证据之一,但我并不赞同,此事不是另有隐情,就是子虚乌有。
二、零陵太守郝普
事实上,刘备与孙权争夺荆州,前后有三次。第一次是赤壁之战后,刘备夺了荆南四郡,孙权占了江夏、南郡等;第二次是215年孙权派吕蒙袭取长沙、桂阳、零陵三郡,最后孙刘两家划湘江为界;第三次是220年,吕蒙偷袭荆州,擒杀关羽,孙刘彻底闹翻。
郝普,字子太,荆州义阳人。刘备入川时,留郝普为零陵太守,也算委以重任了。215年,孙权派吕蒙率两万兵士去攻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吕蒙传檄长沙、桂阳,二郡望风归附,惟零陵太守郝普守城不降。此时长沙太守应为廖立,廖立不敌,弃郡而走,西归刘备。
吕蒙亲笔书信一封,并派郝普同乡为说客,劝降郝普。
信中刘备在汉中为夏侯渊所围一事,根本尚未发生,故魏某认为此信很可能为假造,为了给郝普遮羞。
事实上,郝普很可能不战而降,并且继仕吴国,官至九卿中的廷尉。后卷入魏国大间谍隐蕃事件,事败见责自杀。
三、荆州治中潘濬
潘濬是蜀汉最无耻的叛徒。
潘濬,荆州武陵郡汉寿人,注意潘濬和蒋琬的母亲是亲姐妹,潘、蒋是姨兄弟。潘濬师事大儒宋忠,并为"建安七子"的王粲赏识,因而知名。刘表任他为江夏从事、湘乡县令,颇有政绩。
209年,刘备领荆州牧,任命潘浚为治中从事。
刘备对潘濬可谓青睐有加、恩重如山。潘濬蒙受重恩,不以死相报,则有愧天地。
211年,刘备入益州,将潘浚留下以管理荆州事务。
219年,孙权袭杀关羽,占领荆州。潘浚随即投降了孙权,而且立功心切,将荆州军事部署详细告诉孙权,被拜为辅军中郎将,并领兵。
当时,武陵从事樊胄企图煽动五溪蛮夷将武陵献给刘备。孙权询问潘浚,潘浚急于在新主子面前表现自己,于是自告奋勇,统领五千人前往,斩杀平定樊胄。
在整个三国期间,如此深受重恩,又如此卖主求荣的人,恐怕只有潘濬一人了。
229年,孙权称帝,任命潘浚为少府,进封刘阳侯,后迁任太常。
四、糜芳
麋芳(生卒年不详),字子方,东海朐县(今江苏连云港)人。本为徐州牧陶谦部下,曾被曹操表为彭城相。后来辞官,随刘备从徐州辗转至邺城、汝南、新野、长坂坡、江夏等地,奔波多年。
刘备称汉中王时,糜芳为南郡太守,但受到关羽的轻慢。后来,因未完成供给军资的任务而被关羽责骂,心中不安。在看到将军傅士仁投降孙权之后,麋芳也选择了投降孙权,导致关羽兵败被杀。
刘备伐吴时,二人杀马忠再次投蜀,刘备怒令关兴剥去二人衣服,命其亲自以刀剐杀,以祭奠关羽。
五、傅士仁
傅士仁,幽州广阳郡人,刘备手下将领。
刘备入川时,傅士仁与关羽、糜芳共守荆州。吕蒙白衣渡江攻打关羽时,傅士仁杀死关羽的催粮使者并诱使糜芳一起投降东吴,致使关羽失去援助而死亡。刘备征伐东吴时,傅士仁和糜芳杀死东吴将军马忠,复投降刘备,但刘备认为二人因势急而投降,并非本意,同时恼怒二人背叛关羽致使关羽战死,遂将二人凌迟处死。
六,七、范强? 张达
范强,在明朝小说《三国演义》里叫做范疆,三国时期人物,原为张飞部下。221年,他与张达一起杀死了张飞。孙权为避免战事扩大,将其与张达押送回蜀汉。范强、张达被张飞之子张苞所杀。
张达,三国时,蜀汉张飞部将。蜀汉章武元年,刘备伐吴,张飞率军从阆中前往江州,出发前,张达与范强杀死张飞,带着张飞的首级投奔了东吴。演义里刘备率军讨伐东吴,东吴交出了范强与张达,张达与范强被张飞之子张苞所杀祭父。
八、孟达
孟达,字子度,三国时期人物,由于生逢战乱年代,孟达早年逃难来到益州投靠刘璋,但是并没有得到刘璋的重用。不久之后,孟达和法正等人背叛刘璋迎接刘备入川,虽然刘备给予孟达不错的待遇,但是却不能满足孟达的野心和欲望。后来孟达和刘封等人驻守上庸,关羽败退之时曾经向两人求援,孟达却因为个人原因拒绝发兵相救,结果间接害死了关羽。孟达知道刘备不会放过自己,于是决定投靠曹魏,并且得到了曹丕的重用。
曹丕去世后曹睿继位,由于孟达本来就是降将所以受到魏国群臣的排挤,孟达变得郁郁不得志。正巧这个时候诸葛亮北伐,于是决定写信拉拢孟达,得到了孟达的回应。不料事情泄露,司马懿得知孟达反叛的消息后火速赶来平叛,孟达很快就兵败被杀,诸葛亮对此也是无可奈何。
九,十,十一、李辅? ? 申耽? ? 申仪
李辅,孟达部下,随同孟达叛蜀投魏。后孟达接连蜀相诸葛亮,图谋反叛,司马懿兵围孟达,李辅等开门纳军,孟达败亡。景元四年,李辅为前将军,随镇西将军钟会等伐蜀,围蜀将王含於乐城。
申耽,字义举,上庸郡人。申耽是西城、上庸郡的大族,聚众有数千家,曹操赐予他将军称号、任上庸太守。219年,刘备欲一统益州全境,于是命令孟达从秭归郡北攻房陵郡,孟达攻杀曹魏房陵太守蒯祺,又继续进攻上庸郡。刘备怕孟达难以独任,派刘封从汉中前往统领孟达军,会师上庸。申耽率全郡投降,将妻儿以及宗族都迁往成都为质。刘备于是任命申耽为征北将军,其余官爵保持不变,又任申耽之弟申仪担任建信将军、西城太守。荆州事件中,房陵太守孟达降魏,申仪亦率军叛乱,申耽无奈之下,只得也投降了魏国。曹丕因为申耽不是自愿归附,于是剥夺了他的军政大权,迁徙南阳,闲散终老。
申仪,被刘备封为建信将军、西城太守。随同孟达降魏,拜魏兴太守。孟达事变中,申仪与孟达不和,帮助司马懿讨灭孟达。孟达死后,司马懿对申仪也不放心,召而执之,归于洛阳。
十二、阳平关蒋舒
蜀汉的所有叛徒中,除了最无耻的潘濬,排第二的就是蒋舒了。
蒋舒,蒋琬族侄,注意又是一个蒋琬亲族。蒋舒最初为武兴督,在任不称职,在调任为阳平关副将,协助傅佥把守阳平关。
阳平关是汉中最重要的军事重地,控制着汉中通往成都的道路,直接决定汉中存亡。曹操攻张鲁,张鲁闻阳平关失守,于是投降。刘备争夺汉中,斩杀夏侯渊,乘机夺取阳平关,曹操最后只得放弃汉中。
公元263年,钟会伐蜀,兵至汉中,包围汉、乐二城,别遣将攻阳平关。
蒋舒临阵投敌,引钟会大军夺下阳平关,钟会由是大得库藏积谷。
假如蒋舒不投降,则阳平关绝对可以坚守,钟会最后只能无功而返,则汉中不失。而且汉中不失,姜维则不必急于退守剑阁,邓艾也就没有成功偷渡阴平的机会了。
可以说,蜀汉灭亡的直接原因,就在于蒋舒的投降!
蒋舒和潘濬,两人都是蒋琬的亲族,一个直接导致蜀汉的亡国,一个最是无耻,可谓蜀汉叛徒集群中的榜首。
十三、苟安
苟安,李严手下都尉,被派遣解送粮草到祁山大寨。因为好酒,解送粮草延误十天,诸葛亮十分愤怒,欲斩之;杨仪求情,乃杖八十,苟安怀恨在心,投魏国司马懿;后司马懿派他去成都散布谣言,刘禅听信谣言,下诏召回了孔明,导致第四次北伐失败。
十四、马邈
马邈,三国时蜀汉江由守将。景耀六年(263),司马昭派人大举进攻蜀汉,邓艾率军偷渡阴平,派遣部将田章率先攻江由(今四川平武东南)。马邈率军伏击田章,却被击败,而后投降。而后其妻子李夫人因他投降而自尽。
十五、黄权
黄权(?-240年),字公衡,三国时期蜀汉、曹魏将领。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将要伐吴,黄权自愿为刘备的先锋,建议刘备总镇后方,而不应去前线冒险。刘备不听,封黄权为镇北将军,督江北军以防魏国部队,刘备自己统兵在江南。等到战败之际,刘备撤退,道路被吴军封锁,黄权不能够归还,于是率领部下投降于魏国。有关部门依照法规,上报要抓捕黄权的家人,刘备说:“是我对不起黄权,黄权没有对不起我。”于是仍像以前那样对待他的家人。
魏文帝曹丕问黄权:“你放弃叛逆前来归顺,是想仿效陈平、韩信吗?”黄权回答说:“我受过刘备的特殊恩宠,不能降吴,又无法归还蜀国,于是前来投降。况且败军之将,被免死就已经很幸运了,哪里还能效仿古人呢?”曹丕很赏识他,任命他为镇南将军,封育阳侯,加侍中。从蜀国投降的人中有人说,刘备已经诛杀了黄权的家人。黄权知道这是谎话,没有立即发丧,后来得到确切消息,果然和他判断的一样。 公元223年,刘备病逝,魏国的群臣都在庆贺而唯独黄权不这样做。
黄权是唯一一个投降了,刘备却没有处死他家人的人,黄权也是非常幸运了。可见刘备对黄权的敬佩有加!所以,黄权的“叛变”只是迫不得已,情有可原,是蜀汉所有叛徒中唯一一个可以原谅的。
张飞和关羽都是与刘备桃园结义的两个兄弟,也是蜀国的五虎上将其二,他们的一生功勋卓著,死后也是名垂青史,然而他们的后代却有着不同的结局,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首先,与他们的父亲有关。
我们都知道,关羽曾经水淹七军,这一战役,他将魏国大将庞德抓获,并且命令周仓用青龙偃月刀斩杀了庞德。自从这一事件之后,关家与庞家的矛盾就结下了。所谓,父债子还,说的就是他们了。庞德的儿子庞会始终记着父亲的仇恨,在庞会率军进入蜀郡之内以后,先去找到了关羽后人的家,将其全部斩尽杀绝,一个都不留。
相比而言,张飞的后人就比较不错了,张飞在蜀郡为将的时候,并没有得罪太多的人,最起码没有不共戴天之仇的人。所以在他死后,自然也不会有人来寻仇,杀害他的后代了。
其次,就是与他们后人的身份地位有关。
关羽的后人又继续像关羽一样,在朝中为将,出征在外,当然也就充满了许多未知的可能,有可能就会像关羽一样百战百胜,打出名气,也有可能就会被人杀害,甚至是株连九族了。
张飞的后人就没像关羽的后人一样,他们有一个没有遗传张飞的血性,成为了魏国的降将,还有一个是女子,是刘禅的皇后,所以,他们的身份决定了他们不会被杀害,能够苟活下来,安度一生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917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成语故事——买椟还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