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诸葛亮为什么没有投奔曹操?并非因为忠于汉室

祝由师 2023-07-26 11:25:09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超一流人才。被刘备招募以后,先是提出了"隆中对"的战略构想,接着为刘备争夺天下提供充足的后勤保障,后来几乎凭借一己之力支撑遭受荆州、夷陵两次战败的蜀汉危局。这样出色的人才,为什么没有投奔当时明显更具优势的曹操 主张"唯才是举"的曹操又为什么没有发现诸葛亮这一人才呢

一些深受《三国演义》影响的读者,会认为诸葛亮没有投奔曹操是因为"忠于汉室"。这在历史上是讲不通的。因为曹操一开始并非汉朝的颠覆者,而是董卓、袁绍、袁术威胁下汉朝的拯救者。

真正能够看出曹操篡汉意图的事情是曹操称公,这件事情发生在建安十八年,也就是公元213年,荀彧为此自杀,此时诸葛亮已经是刘备的军师中郎将了。同时,刘备也并未以汉朝的拯救者自居,他曾投奔过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这些人也都并非"忠于汉室"。所以说,诸葛亮没有投奔曹操,并非"忠于汉室"。

结合当时出仕的实际情况,诸葛亮没有投奔曹操的主要原因是无人举荐给曹操。东汉政治生态深受察举制和征辟制的影响,大多数文臣都需要得到地方诸侯、州牧、刺史、将军等的征辟才会出仕。而征辟之前,则要有人将这些人才举荐给地方诸侯、州牧、刺史、将军。

诸葛亮家世在琅琊郡,属于望族,父亲诸葛均是泰山郡丞,叔父诸葛玄是袁术或者刘表举荐的豫章太守,家世背景并非很差。不过,曹操的谋士主要出自豫州和兖州,并且以豫州的颍川为主。诸葛亮成年以后,一直居住在荆州的襄阳,与曹操阵营相距较远,即使有一定名声,也很难获得举荐。向刘备举荐诸葛亮的司马德操和徐庶等人都在荆州活动。

除了无人举荐外,还有一点较为重要。那就是曹操招贤纳士的时期与诸葛亮出仕的时间有不小的时间差。曹操最需要人才同时也是大举招募人才的时期是在他得到兖州前后,也就是公元192年前后,此时的诸葛亮只有十二岁。而等到诸葛亮到了十八九岁能够出仕时,已经是公元200年前后,曹操正在官渡与袁绍决战。即使有人引荐,恐怕曹操也会把招募的事宜向后推一推。

从某种意义来说,诸葛亮和刘备可算是"天造地设"的君臣。三国的另外两位霸主,曹操倚重颍川,孙权倚重江东,躬耕南阳的诸葛亮遇到了四处漂泊的刘备,才算是真的合适。

: “民间历史故事”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求分享 求点赞

诸葛亮为什么没有投奔曹操呢?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之前,曹操是一个位置非常尴尬的人——他的祖父曹腾,是一个宦官,为人不耻,因此他被时人视为寒族;他的父亲曹嵩,担任过大司农一职,也曾位列三公,他又是一个官二代。

不过天下大乱之后,不管是他的祖父,还是他的父亲,都没有为他的成大业之路,提供太多的帮助——他散尽家财,招揽的兵马,在讨伐董卓提候,差不多败了个精光。但是,曹操是一个非常有能力,有魅力的人,他很快便东山再起,招揽了大量的人才,拥有了大量的兵马,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了最大的割据势力。

说到此处,很多受《三国演义》影响比较深的人,会叹惋道,曹操终究还是未能一统天下,若是算无遗策的诸葛亮,不投靠刘备,而是投奔了他,天下大势便会改变了吧?今天我们抛开诸葛亮的能力不谈,不说他有没有能力助曹操一统天下,单来讨论一下,他有没有可能投奔曹操。

也许有人会说,曹操与诸葛亮都坚持法家思家,都有一统天下的大志,再加上曹操求贤若渴,有“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之言,这些都与诸葛亮比较契合,诸葛亮能够为曹操效力的机会很大啊。其实不然,就算曹操再符合诸葛亮心目中的明公形象,他也不可能得到诸葛亮相助。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在古代,正统思想影响非常深,这是曹操一定要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原因,也是曹操把持朝政,汉室倾颓时,依旧有很多汉室旧臣,要飞蛾扑火的原因。当时,有一部分人认为,既然曹操迎奉了天子,又占据了中原,他便代表正统;还有一部分人认为,汉室终究应是刘家的江山。

诸葛亮应该是属于后者的,他不但在《隆中对》中,提到了兴复汉室的愿望;北伐时的口号,依旧是“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所以他可能选择刘备、刘表、刘璋,却不会选择曹操。

众所周知,诸葛亮被主备请出山时,是在荆州南阳。但是诸葛亮本身并非荆州人氏,他出身琅邪诸葛家族,属于徐州。初平四年,即公元193年的时候,曹操攻打徐州,“攻拔十余城,至彭城大战。谦兵败走,死者万数,泗水为之不流。

意思是说,曹操做了一件天怒人怨的事情,那就是屠城,而且所过之处,几处鸡犬不留。作为一个徐州人,虽然诸葛亮没有目睹这一切,但是他应该依旧是恨曹操的,毕竟古人的乡土情结非常深。再加上在这件事中,曹操的残暴体现的淋漓尽致,诸葛亮应该也不认可。

乱世三国诸侯争霸,曹操是个雄才大略之主,诸葛亮为何不投靠曹操?

对于许多人来说,这也许是一个问题:诸葛亮不投靠曹操,却选择了刘备,这是为什么呢?如果想建功立业,投靠实力更强大的曹营,在这个更强、更高的平台上应该更加容易。


对于诸葛亮的这种选择,遍寻史料并无明确答案。有人认为,诸葛亮不投靠曹操,缘自童年的一个心理阴影:曹操为父报仇,曾经在徐州屠城,时年14岁的诸葛亮恰好正在徐州,跟随流民四处逃亡……


事实果真如此?



1、明确的说法:隆中对里有答案


诸葛亮为什么不投靠曹操?刘备三顾茅庐时,在两个人的对话中已有明确说法:曹操“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在诸葛亮眼里,曹操挟持皇帝,以皇帝名义号令诸侯。用通俗语言解读就是,曹操把皇帝架空,天下人并非听命于皇帝,而是曹操的号令,此人就是窃国大盗。


诸葛亮如何评价刘备的呢?“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刘将军您是皇室后人,以信义闻名于世,四处收揽英雄,思贤若渴。诸葛亮认为刘备是皇帝近亲,正根正统,讲究信义,广泛招纳英雄豪杰,对贤才需求如饥似渴。

曹操的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养子。尽管官至太尉,世人仍视曹操是"寒族"。为何曹操收纳人才时不在乎对方出身,实在因为他也是草根。刘备号称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大汉王朝即将倾覆时,当然有资格匡扶江山。与曹操挟持皇帝号令天下相比,刘备更占有道德、道义和人格的高地。


2、跟推荐人有关:有徐庶的加持


诸葛亮避世于南阳,耕田种地,长大后喜欢唱《梁父吟》。史书记载,他经常把自己比作管仲和乐毅一样的人才,但是“时人莫之许也”,当时认识他的人,都不认可他有这样的才能。进一步说,诸葛亮在没有出山前,其才华和学识并未得到大家公认。


诸葛亮能与管仲、乐毅相提并论,只得到两个人的认可,一是崔州平、二是徐庶,他们都是诸葛亮的好友。刘备暂居新野,徐庶跑来求官。据《三国演义》说,徐庶妙计频出,深受刘备器重。然后徐庶就推荐了诸葛亮:“此人为卧龙!”由此上演了三顾茅庐的大戏。


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有没有向诸葛亮推荐刘备?从刘备三次拜访才见到的过程来看,诸葛亮事先并不知情。刘备见面后,必然讲明徐庶正在自己阵营中。知音好友投靠了刘备,人家又三次登门拜访,于情于理都没有理由拒绝,诸葛亮加入刘备阵营也就没啥奇怪了。



3、跟曹操阵营有关:平台竞争力太强


诸葛亮没出山前,只得到两个人认何,远非公认的济世奇才。名气小、年纪小,资历浅、根基浅的诸葛亮真选择曹操,会得到刘备阵营中所受礼遇吗?从刘备“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的话来看,诸葛亮初入刘备阵营遭遇了信任危机,关羽、张飞也没完全认可。


出现这种情况很好理解。早在诸葛亮出山16年前,荀彧就投靠曹营,成为曹操的张子房;早在11年前,郭嘉就出任曹操军师了,讨张绣、杀吕布、官渡之战中用兵“仿佛孙吴”;早在8前,贾诩就被曹操封侯了。至于程昱、钟繇、荀攸、陈群……都已成名多年,深受曹操信任了。


假设诸葛亮加入曹营,面对这些人的竞争,虽然平台更强、更高,但脱颖而出难度会成倍增加。为此,可参见若干年后一事:诸葛亮兵发曹魏,听说徐庶的官位仅是右中郎将、御史中丞时,不由感叹:魏国人才就这么多吗?为什么不重用徐庶?曹魏这个平台的竞争力强大到如此地步。


4、有没有少年阴影:曹操屠徐州影响多大


诸葛亮8岁母亲去世,11岁父亲去世,13岁到17岁一直在逃避战乱的漂泊不定中度过。史载,诸葛亮兄妹14岁被叔父诸葛玄收养,诸葛玄曾在刘表手下为官。诸葛亮跟着叔父进入徐州时,因为徐州牧陶谦袭杀了曹操父亲,曹操发兵徐州,陶谦大败逃走。


曹操为泄私忿,屠城徐州,杀了十万余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鸡狗也不放过,尸骨堆积堵塞泗水而无法流通。次年,曹操再次兵发徐州,又大开杀戒……为逃避曹军的屠杀,诸葛亮兄妹和叔父东躲西藏,免不了在内心深处留下阴影。


诸葛亮15岁时,叔父带着他投奔刘表,刘表所辖荆州八郡自成体系,没受战乱太大影响。在荆州度过2年安稳日子后叔父病死,诸葛亮只好耕田种地去了。前有陶谦与曹操开战,后有刘表对曹操始终不合作,加之叔父本是刘表老部下,诸葛亮就在这种氛围下长大了。


曹操屠徐州,对诸葛亮幼小心灵影响有多大?其实,跟着叔父一路逃亡时,诸葛玄应没有少灌输曹操杀人不眨眼的故事。最重要的是,难得在刘表手下安稳2年,战争的阴影又逼近荆州,诸葛亮一定把这笔账算给了曹操——这一切都是名为汉相、实为汉贼的曹操造成的。


总结一下:诸葛亮为何不投靠曹操,却选择刘备?曹操曾经屠徐州只是其中一个原因,更与当时主流思想对曹操的评价有关。同时,徐庶率先加入刘备阵营,向刘备作了推荐,而刘备符合诸葛世族家庭的价值观和基本认知,这一切决定了诸葛亮的最终选择。

诸葛亮为什么不投奔曹操

因为刘备和诸葛亮关系不可能真的那么好好到可以顶替刘禅,而且阴谋论一下诸葛亮出山会不会是因为刘备比较好掌控,刘备善用人心不然也不可能占到人和,换种思维诸葛亮不也一样,诸葛亮毕竟是个人人都会有欲望,他出山如果去投奔别人他的价值就会大大贬值,而且曹操被人称为奸雄,诸葛亮此举无非是一举两得,一,他和刘备如果夺得了天下那说明他选对了主子,再凭借他的人群威望,他想名留青史也不是不可以,二,如果失败了他只要跟紧刘备还是会落下一个忠诚的好名声,那么第二个推断的疑点在于他为什么会愚忠呢我问看到原著三国的皇帝刘备是第二个死的吧,他死的时候局势还是不稳定,而且刘备白帝城托孤一事已经断了诸葛亮的后路,诸葛亮也只能按刘备算好的去走。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911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