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电视剧中,“天皇”二字相信都清楚是对日本统治者的称呼,很少人知道"天皇"的称号最早是出现在中国的唐朝。据说在日本大化改新后,唐朝时期的中国成为日本效仿的对象,其国力之强盛,经济之发达,制度之优越,令日方惊叹,他们派出了一批批遣唐使不远万里赴唐学习。而这个强盛国家的统治者正是唐高宗李治,上元元年(674年),李治称“天皇”,皇后武则天称“天后”,合称二圣。日本在吸收、引进唐文化的同时,受其影响,日本的君主自己也称起了“天皇”,一叫就是一千三百多年。然而在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位自称“天皇”的家伙,还差一点就把唐朝给推翻了,他就是唐中时期的叛将朱泚(cǐ)。朱泚(cǐ)(742年-784年),幽州昌平(今北京昌平南)人,唐朝中期将领、叛臣。朱泚原为幽州将领,先后效力于李怀仙、朱希彩,后被部下拥立为节度使,上任后改善幽州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先派朱滔领兵入关中参与防秋,又亲自到长安朝见,并留居长安。唐朝先后任命他为陇右节度使、凤翔节度使等要职,加封中书令、太尉。朱泚凭借父亲的恩荫从军,武艺并不出众,虽然外表宽厚,但内心却很残忍。然而他不吝惜钱财,喜好施舍,每次打仗得到奖赏都分给手下将士,因此受到部下们的拥护。朱泚早年是李怀仙部将,任经略副使。768年(大历三年),幽州兵马使朱希彩杀死李怀仙,自领卢龙节度使,因朱泚与自己同姓,对他非常信任。772年(大历七年),朱希彩被部下杀死。当时,朱泚驻扎在城北,其弟朱滔统帅牙兵,暗中派人到将士中大肆张扬道:“节度使非城北朱副使担当不可。”将士们本来无所适从,听后便一同推举朱泚。朱泚于是自领留后,并遣使呈报朝廷。同年十月,朝廷任命朱泚为检校左散骑常侍、幽州卢龙节度等使、幽州长史兼御史大夫,赐爵怀宁郡王。774年(大历九年),朱泚升任检校户部尚书。当时,河朔三镇虽然归顺朝廷,却从不曾入朝觐见,朱泚率先上表,要求入朝。唐代宗大喜,命人修建住宅等待朱泚。同年七月,朱泚行至蔚州(今河北蔚县),身患急病。当时帐下将领都劝他返回幽州,等病情好转后再动身朝见。朱泚道:“就算我死了,也要把我的尸体抬去朝中。”诸将都不敢再提此事。九月,朱泚到达长安,百姓争相围观,唐代宗亲自在延英殿设宴款待,赏赐甚厚。朱泚入朝后,朱滔统摄幽州军务,却着手削除朱泚的影响力。朱泚自知被兄弟出卖,失掉兵权,于是自请留在京师。唐代宗遂任命朱滔为卢龙节度留后,命朱泚统辖汴宋、淄青的边防军队。779年(大历十四年),唐德宗继位,加封朱泚为太子太师 、凤翔尹。780年(建中元年),泾州守将刘文喜起兵叛乱,朱泚被任命为四镇北庭行军、泾原节度使,讨伐刘文喜。不久,泾州平定,朱泚进封中书令,回镇凤翔 (今陕西凤翔),泾原节度使一职由 舒王 李谟遥领。781年(建中二年),朱泚进封太尉 。782年(建中三年),朱滔在幽州造反,派人送密信给朱泚,结果被河东节度使马燧截获,奏知朝廷。朱泚非常惶恐,向朝廷请罪。唐德宗抚慰道:“你兄弟二人相隔千里,当初并非共同策谋,这不是你的罪过。”但还是解除了朱泚的凤翔陇右节度使职务,将他留在京师,并增加他的食邑。783年(建中四年), 唐德宗下诏命泾原诸道发兵平叛。11月,泾原节度使姚令言率五千兵赴京师,其结果,泾原兵士冒冬日冻雨行军而来,一路冻饿交加。由于先赴京城,这些将士多带子弟家属,希望能得朝廷重赏让亲属带回家去。没料想,众人到京师后,“一无所赐”,兵士失望至极。驻军浐水时,唐德宗派京兆尹去劳军,只给军士粗粮蔬食,没有任何油水可言。“众怒,蹴而覆之”,纷纷扬言:“我们就要上战阵死拼,临死前一饱都不可得,怎么能以肉身拒白刃呢!听说京城有琼林、大盈两大皇库,金帛盈溢,不如一起去自取吧!”于是众兵擐甲张旗,鼓噪还军,直逼京城而来。唐德宗闻讯惊恐,急忙派人赏赐兵士每人两匹帛。“众益怒,射中使。中使出门,贼杀之。”唐德宗见众心不足,又忙下命出二十大车金帛赐赏,但造反的兵士已经攻入城中,骑虎难下,喧声浩浩,不可复遏。本来长安京城濠深墙厚,如果有准备,甭说五千兵,五十万兵一齐来都不是那么容易攻克。泾州兵忽然内哄哗变,城守将士猝不及防,因此顷刻之间叛兵已进冲至禁城丹凤门外。唐德宗惶骇之余,忙召禁兵护卫,一时间竟然没有一个禁兵报到。原来,神策军使白志贞负责掌管召募禁兵,禁兵东征死亡后他都不上报,冒名领饷。同时把向他行贿送礼的市井富家子弟名字填上,那些人名在军籍,自身却都在市内做买卖,时不时领份朝廷封赏。如此一来,真正的“禁兵”几乎是“净兵”,急难之时,连人影也找不到一个。危急之中,皇帝身边仅有百多个宦官相随,堂堂大唐天子,一行人满打满算只数百人,狼狈逃出皇城。与唐德宗同行的只有太子,诸王、两个妃子以及一个公主,百分之八九十的皇亲国戚都未及逃出。临跑之际,大臣姜公辅牵着唐德宗御马,急谏道:“朱泚曾经当过泾原主师,朱滔叛乱后他被废于家,常怏怏不快,陛下即不能推心待之,不如杀掉,免留后患。如果乱兵拥戴他为主,就很难制驳了。请陛下下诏召朱泚人行。”仓猝惊惧之间,唐德宗哪还顾得上这些,忙说“来不及了”,言毕,打马就跑。原泾原节度使姚令言对叛军道:“如今军中没有主帅,恐怕事情难以成功,朱太尉幽居在家,我们可以奉他为主。”于是派人到晋昌里迎接朱泚。于是,朱泚为叛兵所拥,沿街炬火高照,白昼一般,好多京城内老百姓都沿街一睹“朱太尉”的风采。朱泚入居含元殿,自称“权知六军”(全国代理大元师),禁门层层设警,简直就是“代理皇帝”的规格。第二天,朱泚派人四处张贴榜文,声称:“泾原将士久处边陲,不习朝礼,辄入宫阙,惊扰皇帝,致乘舆西出巡幸(天子出逃往往以“巡守”、“狩猎”为隐语)。朱太尉暂时统摄六军, 神策军将士以及文武百官凡是领俸禄的,应当全部去追随皇帝,不能前往的,可到本官官署来。如果超过三天,查出两处都未具名的人,一概斩首。”百官无奈,只得去见朱泚。有人劝说朱泚前去迎接德宗,朱泚很不高兴,于是百官逐渐逃走。事发之初,估计朱泚根本没想到可以趁乱当皇帝。这时,源休陈述古今成败之理,征引符命之说,劝朱泚称帝,朱泚大喜。不久,李忠臣、张光晟相继前来,凤翔泾原大将张廷芝、段诚谏也率军来投。朱泚自以为众望所归,下定了称帝的决心,任命源休为京兆尹、判度支,李忠臣为皇城使,并对久失兵权的司农卿段秀实非常信赖。此前,唐德宗刚逃到奉天不久,就有上告“朱泚为乱兵所立,肯定会来攻城,应该提早加以准备”。奸臣卢杞切齿大言:“朱泚忠贞,群臣莫及,说他要造反,真是伤大臣的心!为臣我以全家百口保其不反。”一直对卢杞言听计从的唐德宗“亦以为然”。段秀实死讯传来,这才知道朱泚真要造反。朱泚在长安自称大秦皇帝,改元应天。以姚令严为侍中、关内元师,李忠臣为司空,源休为同平章事、中书侍郎,并遥立在外为寇的朱滔为皇太弟。为绝人望,源休又劝朱泚尽杀在京城未及逃脱的郡王、王子、王孙共七十七人, 诛灭留在长安的宗室。后朱泚亲自领兵进逼奉天,兵败逃回长安。784年(兴元元年),朱泚改国号为汉,改元天皇。这时,李怀光企图反叛朝廷,派人到长安跟朱泚和谈结盟。朱泚开始对李怀光刻意拉拢,称其为兄长,并约定平定 关中 后,各自为帝。但是当李怀光决定背叛朝廷后,朱泚却发出诏书,以国君对待臣下的礼仪对待李怀光,屡次征调他的兵马。李怀光被朱泚出卖,感到羞愧恼怒,带着军队返回河中府。结果朱泚闹得竹篮打水一场空,这时唐军则抓住时机,各个击破,李晟率军收复长安,朱泚率领残部狼狈而逃。在逃跑中,朱泚被部下追杀,逃到了地窖中,最后还是被部下杀死。 : “民间历史故事”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求分享 求点赞
为了维持“天皇是天照大神之后裔”的神话,日本皇室成员没有姓氏。过去几个世纪以来,男子的名字以“仁”(日语罗马字 hito)结尾,女子的名字以“子”(日语罗马字 ko)结尾。历史上有少量例外。
天皇的直系子孙还有称号:直系三代以内皇子、皇孙称“亲王”,皇女称“内亲王”;直系三代之外皇孙称“王”,皇孙女称“女王”。从前“女王”的称号只可到直系第六代皇孙女,明治天皇之后这一限制取消。另外还有“皇太子”、“皇太孙”、“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王妃”等称呼,意义与中文的相同。
天皇、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敬称“陛下”,其余皇族敬称“殿下”。天皇去世为“崩御”,其余的皇族去世为“薨去”。
所有皇室身份都是男系继承的,即皇族的子女、孙子女是皇族,而外孙子女不是,因为女性皇室成员(内亲王、女王)嫁给平民之后即脱离皇籍,成为平民。除非女性皇族成员嫁给男性皇族成员,女性皇室成员的后代才会是皇族。
取得皇室身份的途径包括在天皇、亲王、王的家庭中出生,或者嫁给天皇、亲王、王。而内亲王、女王不在此列。脱离皇籍的途径有成年后自愿脱离、女性成员和非皇族结婚、和皇族成员离婚、等等。
皇子诞生后在正式命名之前先有宫号(或称号、幼名),如昭和天皇从前称迪宫裕仁,今上天皇从前称继宫明仁。
宫家
除了皇太子之外,其他皇子在成年或成婚后,会经宫内厅批准建立一个宫家。宫家不同于作为幼年称号的宫号,譬如秋筱宫文仁亲王的宫号是“礼宫”,成年后建秋筱宫。
明治维新时,日本皇室有五个宫家:伏见宫、桂宫、有栖川宫、闲院宫、山阶宫。明治天皇时期又新设了十个宫家:久迩宫、贺阳宫、朝香宫、东久迩宫、小松宫、北白川宫、竹田宫、华顶宫、东伏见宫、梨本宫。以上十五个宫家及该宫家成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皆根据新的《皇室典范》均脱离皇籍,并以宫家名为姓氏。
日本现有的宫家均为大正天皇的后代所设,分别是:秋筱宫、常陆宫、三笠宫、桂宫和高圆宫。
一条:根据他在位时的里内里(临时皇居)之名「一条院」而给他这个追号。明治以後,废除院号,从此正式称为「一条天皇」。
六条天皇应该是就顺延下去的
鸟羽:最初是以汉氏谥号 典型的就是欠史八代 神武皇 。后来演变为以都城 平城 京都的地名还有其生前住所比如:平城 一条 二条 三条 四条 六条 土御门 。还有就是以陵寝为谥号的比如:醍醐 东山。到现在是以年号为其称号:平成
日本人的名字大多是由地名(居住地)和天皇所赐予的名字产生的。在古代日本人大多都是无姓氏的。明治维新后明治天皇觉得无姓氏的日本人很“不成体统”,所以便要求日本人自己弄个姓氏出来,所以就产生了许多千奇百怪的“姓氏”。据说有十五万之多!!
而日本天皇是没有“姓”的,他们只有名字。
据说因为在古代的日本,“姓氏”都是作为奖励而由天皇赏赐给臣子,所以天皇就不需要再给自己弄个“姓氏”了,这样也就更能体现出源自于“天神”的皇族与“凡民”的“不同”之处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909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